地球年龄是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如今的时间。科学家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
基本概况
关于地球年龄的问题,有几种不同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的时间,这个时间同
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地球的
地质年龄是指地球上
地质作用开始之后到时间。从
原始地球形成经过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估计要经过几亿年,所以地球的地质年龄小于它的天文年龄。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是43.74亿年,地球的地质年龄一定比这个数值大。地质年龄是地质学研究的课题;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
定义
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的时间。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关于地球同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的时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
计算
计量地球所经历的时间,必须找到一种速率恒定而又量程极大的尺度。
早期找到的一些尺度的变化速率在地球历史上是不恒定的。
1896年放射性元素被发现以后,人们才找到了一种以恒定速率变化的物理过程作为尺度来测定岩石和地球的年龄。
中国古人推测自开辟至于获麟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
17世纪英国的乌舍尔主教按《圣经》的记载推算出,地球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时创造的。
最早尝试用
科学方法探究地球年龄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哈雷。
他提出,研究大洋盐度的起源,可能提供解决地球年龄问题的依据。
1854年,德国伟大的科学家
赫尔姆霍茨根据他对太阳能量的估算,认为地球的年龄不超过2500万年。
1862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汤姆生说,地球从早期炽热状态中冷却到如今的状态,需要2000万至4000万年。
这些数字远远小于地球的实际年龄,但作为早期尝试还是有益的。
1953年地球化学家
克莱尔·彼得森利用
同位素法最早测定了地球的年龄约为45.5亿年
到了20世纪,科学家发明了
同位素地质测定法,这是测定地球年龄的最佳方法,是计算地球历史的标准时钟。
根据这种办法,科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有35亿岁。
然而,最古老岩石并不是地球出世时留下来的最早证据,不能代表地球的整个历史。
这是因为,婴儿时代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熔融球体,最古老岩石是地球冷却下来形成坚硬的地壳后保存下来的。
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测定取自
月球表面的岩石标本,发现月球的年龄在44至46亿年之间。
于是,根据最流行的
太阳系起源的
星云说,太阳系的天体是在差不多时间内凝结而成的观点,便可以认为地球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
事实上,人们还没有在地球自身上发现确凿的档案,来证明地球活了46亿年。
1907年,美国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帕特森最终通过将
陨铁中的铅铀比例设定为初始值,将地球岩石中平均的铅铀比例设定为最终值,计算得出地球的年龄在41亿—46亿年之间。精益求精的帕特森对自己的
测量结果仍旧不满意,他又找来另一种和陨铁性质近乎相反的
石质陨石,即初始含铅量极低,其中的铅都是由铀衰变而来。综合两个测定结果,帕特森在1956年最终得出地球的年龄为45.5±0.7亿年。
科学原理
很早以前,人们曾试图用地球上发生的一般
物理化学过程来估算地球的年龄,如根据地球表面
沉积岩的积累厚度,海水
含盐度随时间的增加,地球内部的
冷却率等等。但是这些过程的变化速率在地球历史上是不恒定的,因此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年龄估计。直到1896年
放射性元素被发现以后,人们才找到了一种以恒定速率变化的
物理过程来测定岩石和地球的年龄。就测试水平,可以认为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率在任何物理化学条件下都是恒定的。根据放射性衰变原理,如果已知放射性
母体同位素的衰变常数及母、
子体同位素的比值,那么只要测定岩石或矿物中某种放射性母体同位素及其衰变成的
子体同位素的含量,一般说来就可以计算出该岩石体系的
形成年龄。设有一放射性元素,开始时只有N0个原子,过了t时间,由于衰变,只剩下N个原子并产生D个新原子,按照
衰变规律(λ为衰变常数),λ为已知,D/N为岩石或矿物中所含子体元素的
原子数对母体元素的原子数之比,这一值是可以测定的。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岩石或矿物形成的年龄。20世纪以来,已先后建立了用U→Pb、U→Pb、Th→Pb、K→
Ar、Rb→Sr、和Sm→Nd等
放射性衰变系列测定岩石年龄的各种方法。然而要进一步确定地球的年龄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并不是在地球形成时就存在的。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化学变化,它们曾经历了多次分异、熔融和改造。因此要计算地球的年龄还必须解决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技术问题。
年龄下限
地球的各大陆都存在着一些古老的稳定地块,如西
格陵兰、西
澳大利亚和
南非等地区。这些地块上的岩石在地壳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没有发生过后期的
重熔改造。70年代已用Rb-
Sr、U-Pb和Sm-Nd法精确地测定了这些岩石的年龄,其中最古老的岩石在澳大利亚(42亿年,铀铅法)和
圭亚那(41.3±1.7亿年,铷锶法)。这一年龄可以代表地壳
形成时间的下限。
年龄上限
利用关于
元素起源的理论可以给出地球年龄的上限。
元素形成以后才形成
太阳星云,继而地球等行星又从太阳星云中分异凝聚形成。根据核子合成的理论,铀
同位素U和U在元素形成时的比例大约为1.64:1。它们形成以后就以自己固有的速率进行衰变,而且U要比U衰变得更快。因此地球上铀的这两个同位素的
丰度比是1:137.88。根据这两个比值,我们可以估算元素的年龄为66亿年。尽管不同的理论对
铀同位素形成时丰度比的估算存在着差别,但这一年龄不会小于50亿年。
现代铅
铀的两个
放射性同位素U 和U衰变而成Pb和Pb。但没有任何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形成Pb。因此Pb 的量在地球形成以来是不变的。这样Pb/Pb和Pb/Pb 两对
同位素比值在地球历史上将不断增长。地球上形成的大洋沉积物,以及
岛弧地区的
火山岩和
方铅矿是各
大陆地壳和
地幔物质经过充分混合后形成的,因此它们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近似代表现代地球铅的平均组成。 地球现代铅同位素的最佳测定值为αp(Pb/Pb)=18.700~18.773,βp(Pb/Pb)=15.600~15.628。如果取地球形成时的
原始铅同位素组成相当于陨石的原始铅(根据
铁陨石中一种不含铀的矿物即
陨硫铁的铅同位素α0(Pb/Pb)=9.307,β0(Pb/Pb)=10.294),由于这两种衰变系列都是从铀衰变为铅,因此可以从
放射性衰变公式导出如下的关系式:
(1)
式中λ′和λ分别是U和U 的
衰变常数。从公式(1)可以计算出惟一的
未知量地球年龄T0。计算表明T0为44.3~44.5亿年。
矿石铅
在地球历史上,从37亿年前到现代的各个时代都形成了一些含
方铅矿的
层状矿床。这些方铅矿的铅是在不同时间ti从地壳和
地幔中分异出来的。因此它们可以代表地球各个时期的平均铅
同位素组成(αi,βi)。如果将βi对αi作图,可以近似符合一条单阶段的
生长曲线(即它们是从U/Pb比值近于一致的岩石体系中分异出来的)
岩石铅
在
地球历史的不同时期形成了大量
火成岩,其中有不少岩体几乎没有受到晚期
变质作用的影响。如果在这些火成岩的同一岩体中取不同的岩石样品进行
铅同位素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的铅
同位素组成βj与αj之间往往存在着非常好
线性关系间接方法
对地球年龄最可靠的估计是借助于陨石的
年龄测定。
太阳系中的行星体大体上是在同
一时间形成的。陨石是小行星破裂的碎块。由于小行星体积较小,它的内部放射能一般不足以引起再熔融,因此陨石中的
放射性衰变系列的产物记录了小行星体凝聚的时间。如果将所有陨石的Pb/Pb对Pb/Pb作图,则它们都落在一条直线上(Pb-Pb
等时线)。地球的
现代铅也同样落在这
条线的附近。这进一步证明了所有陨石与地球是大体同一时间形成的假设。根据各类陨石及其不同矿物的Pb-Pb等时线计算表明,地球年龄为45.3~45.7亿年。应用 Rb-Sr等时线方法对各类陨石的测定结果,年龄值也主要落在45.4~45.7亿年之间。有两个
无球粒陨石已用Sm-Nd等时线法确定了年龄,为45.5~45.6亿年。地球的卫星──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成员,它的内能也不足以引起强烈的熔融作用,因此月球表面仍保留了许多它形成时的原始物质。用Rb-Sr等时线法测得月球表面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45.2~46.0亿年,粉尘的年龄也达46亿年。因此
太阳系行星体的形成时间最可能是在45.5~45.7亿年左右。
上述几种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太阳系所有行星体同时形成的假设。更精确的研究成果证明,太阳系行星体起源仍存在着小的时间差别,因此要获得地球更精确的年龄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