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镇,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地处绿春县西南部,与普洱市的江城、墨江3县接壤,北、东分别与大水沟乡、骑马坝乡及半坡乡相连,西、南分别与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泗南江乡相接、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加禾乡隔李仙江相望,距绿春县城103千米,区域总面积41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黑山镇户籍人口为19580人。
历史沿革
1975年,三楞公社机关迁驻于现大黑山镇境域。
1984年,公社改为区,名大黑山区。
1988年,改为大黑山乡。
2015年,由大黑山乡改为大黑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辖金岔河1个社区,搬布、嘎处、三楞、罗布巩、拉龙、撮落、戈兰、老白寨8个行政村;下设7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黑山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金岔河社区、嘎处村、撮洛村、老白寨村、搬布村、三楞村、戈兰村、罗布巩村、拉龙村,镇人民政府驻金岔河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黑山镇地处
绿春县西南部,与普洱市的江城、墨江3县接壤,北、东分别与
大水沟乡、骑马坝乡及
半坡乡相连,西、南分别与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泗南江乡相接、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加禾乡隔李仙江相望,距绿春县城103千米,区域总面积4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黑山镇地处李仙江北岸,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为山地;主要山脉有吗施梁子、过路街梁子、阿那梁子、俄龙梁子、大梁子、白虎山,境内最高峰靛塘梁子位于撮洛村,海拔1925.8米;最低点位于村李仙江沿岸的小马大村,海拔460.2米。
气候
大黑山镇属热带和亚热带2种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湿热,大黑山镇属山地季风气候,全年基本无霜;多年平均气温24.9℃℃,1月平均气温19℃,极端最低气温16.3℃(2002年1月19日);7月平均气温32.8℃,极端最高气温39.4℃(2008年7月28日);最低月均气温19℃(199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2.8℃(2009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8℃,最大日较差13.1℃(1997年10月7日);生长期年平均240天,无霜期年平均360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32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8小时,年总辐射11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231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86天,最多达201天(1978年),最少为149天(1988年);最大雨量2112毫米(1988年),最少雨量1878毫米(198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7月最多。
水文
大黑山镇境内河道属李仙江、坝沙河、金岔河三大流域,其中李仙江流域面积117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大黑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雷击等;山体滑坡灾害年均发生5次,主要发生在6—10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9月11日李仙江沿岸地。
自然资源
大黑山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铜、铅锌等,其中铜矿储量0.9亿吨,地质储量2.7亿吨,已经开发的有铜矿,位于三楞村东部、罗布巩村南部,矿区面积10.2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8亿吨,可采量2.1亿吨,年产量98万吨。2011年,大黑山镇有耕地3.3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总人口有1938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14人,城镇化率31%;另有流动人口620人。总人口中,男性10271人,占52.99%;女性9110人,占47.01%;14岁以下4593人,占23.7%;15—64岁13911人,占71.8%;65岁以上877人,占4.5%;以哈尼族为主,达17898人,占92.3%。2011年,大黑山镇大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5人。
截至2017年末,大黑山镇常住人口为19561人。
截至2018年末,大黑山镇户籍人口为19920人。
截至2019年末,大黑山镇户籍人口为1958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黑山镇财政总收入14万元,比2010年增长2.1%,是1978年的2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010元。
截至2018年末,大黑山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截至2019年末,大黑山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农业
2012年,大黑山镇农业总产值0.6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农业增加值3400万元。大黑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大黑山镇生产粮食3710吨,其中水稻1710吨,玉米1775吨。大黑山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茶叶、龙眼、芭蕉、核桃、八角等。2011年,大黑山镇橡胶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515吨;茶叶种植面积2.13万亩,产量5325吨;龙眼种植面积1777亩,产量5吨;芭蕉种植面积450亩,产量1575吨;紫胶种植面积1.9万亩,产量3800吨;核桃种植面积0.88万亩,目前没有投产;八角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0.5吨。大黑山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黑山镇生猪饲养量2万头,年末存栏0.52万头;牛饲养量0.81万头,年末存栏0.77万头;羊饲养量0.065万只,年末存栏0.45万只;家禽饲养量6.44万羽,上市家禽5.24万羽。2011年,大黑山镇生产肉类1306.4吨,其中猪肉982吨,牛肉98吨,羊肉7.4吨,禽蛋57.8吨;畜牧业总产值0.14亿元。2011年,大黑山镇水果种植面积0.02万亩,产量1.2吨,主要品种有香蕉,菠萝,其中香蕉1.4吨。大黑山镇渔业以水田、网箱养鱼为主。2011年,大黑山镇有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流面积84平方千米,淡水水面0.7平方千米。2011年,大黑山镇网箱养鱼298箱,产量79吨;渔业总产值358万元。
工业
大黑山镇形成了以橡胶加工、电力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大黑山镇工业总产值为588万元;有工业企业2家,职工79人。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商业网点124个。2011年,大黑山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44万元,比2010年增长18.5%;乡集贸市场1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0万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1456万元,比2010年增长9%,是1978年的25倍;人均储蓄1310元,是1949年的20倍,比1978年增加15倍;各项贷款余额890万元,比2010年增长4.4%,是1978年的29倍。
邮电业
2011年,大黑山镇邮政业务收入为3.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5.7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7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8所,在校生2563人,专任教师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初中1所,在校生904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5%,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8%。2011年,大黑山镇教育经费达0.2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114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1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003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5.9%、4.7%、5.7%、4.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4.52%,比2010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5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5个,有各类图书室13个,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藏书5万多册。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设有相应的活动配套设施,每年重大节日大黑山镇都组织篮球友谊赛;金岔河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6%。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0.0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2%,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650小时。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级医疗卫生(所)8个;设病床255张;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1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执业医师0.4人、注册护士0.5人。2011年,大黑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万人次。2011年,大黑山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万人,参合率98.7%;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1‰、0.2‰、0.1‰。
社会保障
2011年,大黑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64户,人数148人,支出44.4万元,比2010年增长13%,月人均250元,比2010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88户,人数7464人,支出8419392元,比2010年增长13%,月人均94元,比2010年增长1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0人,支出114816元,比2010年增长23%;农村临时救济856人次,支出12万元,比2010年增长1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0248元。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80千米,投递点8个,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56户,比2010年增加18户,电话普及率3%,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0.3万户,比2010年增加62户,移动电话普及率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389千米,主干电缆达7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7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9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64万户,比2010年增加52户。
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发电企业1家。2011年,大黑山镇发电13.8亿千瓦时,其中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192千米,用电负荷350千瓦;售电量累计完成8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99.8%。
交通运输
2011年,大黑山镇客运总量7.66万人次,货运总量1.82万吨。截至2011年末,大黑山镇有县乡(镇)级公路1条,长103千米;晋思公路站为主道,日均发送11辆客车,日客运量22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82万吨。2011年,大黑山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45辆,15吨位;客运汽车30辆、230座位;货运量1.82万吨,货运周转量0.5万吨·千米,客运量7.6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万人·千米。
历史文化
大黑山镇因周围山上黑黝黝的森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