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中学

安徽省安庆市公办高中

安徽省太湖中学创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1912年以后,学校几易其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1958年被确定为安庆地区四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县城办学。200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学校简介
安徽省太湖中学创建于1906年,是一所公办高中学校,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1912年以后,学校几易其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1958年被确定为安庆地区四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县城办学,这也是学校历史上的第四次搬迁。200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安徽省太湖中学坐落在太湖县县城建设路。校园按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规划建设,校园面积180亩,建筑面积 49000多平方米。校内群楼争辉,花草斗艳,显得整洁而美丽。全校共有5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1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6人,省级“教坛新星”5人。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生前极为关心太湖中学的建设与发展,为太湖中学题写了校名、楼名, 1990年赵朴初先生视察太中时的亲笔题词“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已成为太湖中学的校训。
太湖中学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的治学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和“诚实、刻苦、守纪、尊师”的学风。近年来,太湖中学确立了“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环境优美,质量优异,规模适度, 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为宗旨。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下,积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办学规模稳定扩大、内部管理日益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社会声誉日益提高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电化教学设备达标学校”、“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安庆市绿色学校”、“安庆市花园式学校”“安庆市最美校园”等10多项荣誉称号。被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警总队等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学校以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多次受到省、市级表彰和奖励,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曾多次对太湖中学予以报道。
建校以来,太湖中学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流名校录取。太湖中学的校友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党政军领导人、知名作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和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伟大的祖国增添了光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功勋。
历史沿革
1755年(乾隆二十年),知县吴易峰在县西北二里创建熙湖书院。有会文堂,丽泽堂,景贤祠,同春亭,静观亭,文昌阁,东为法华寺(俗称火神庙,今改建为福利院)。因日久倾圮,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知县余心畅率绅士改建于城内范铁巷(即今老城原太师南大门一带)。中为会文堂。门东有厅堂,左右各有书舍二间。前为对厅和傍厅。东为厢屋,连接考棚。围周一百零三丈,有围墙环绕。1854年(咸丰四年)冬,毁于战火。 1861年(咸丰十一年),安庆府知府下令各县按例举行生员考试。当时书院、考棚均遭破坏,知县马文梦只得用茅草铺盖考棚,勉强完成试事。不久,即着手重修,并就原址拓宽,后为书院,前为考棚。书院左右建两厅,中为川堂、会文堂,堂侧建耳舍,左右列号舍。东偏后为艺圃,前为龙门,偏西建余公祠。 1870年(同治九年),书院首事就范铁巷公馆旧址建屋二重,有堂,有厢房,有楼。堂的左右建仓二间,供储书之用,四周环以围墙。1894年(光绪二十年),知县萧仁丙督同县绅士再改建于考棚之西,大门南向。
太湖县立中学堂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帝下诏,改直省各属书院为兼习中西学校,以省书院为高等学,郡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书院为小学。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末太湖知县贾仕骏将为科举制度培育人才的熙湖书院改为“太湖县立中学堂”。
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
1912年(民国元年),经县议会议定,改县立中学堂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
安庆六邑联立中学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安庆六邑联立中学”创办,校址在安庆百花亭。所谓“六邑”是指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统属于当时的安庆府。最初的校名为“安庆府中学堂”,民国建立后,府制废除,乃以“六邑”二字名校。 学校初为府立,凡学校行政皆受命于郡守。民国之后,治权归六邑公益董事会。董事会再选聘校长总管全校校务。校长以下设立校务主任及学监、舍监;后改设教务、训育及事务三部,各设立主任一人。后来,为使管教结合,又采取过级任制,不久,则改设生活指导委员会和训育委员会。学制最初为四年和五年两种,后定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1938年(民国27年),侵华日军逼近安庆,六邑联中高中部撤离至桐城黄甲铺(后因战事吃紧,未能坚持办学),初中部则迁至太湖。范协邦为第一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六邑师生迁至太湖以后,最初利用城北福音堂和聂、王二氏宗祠为校舍。4月上旬,4个班学生恢复上课,李启光(西溟)任初中部主任,檀黠韩负责教务,张宿芳负责总务。6月,日军压境,飞机轰炸太湖县城,福音堂被毁,部分学生组成流亡队,向大别山区疏散。7月,经校董会太湖籍董事杨慧存赵纶士等筹划,决定在薛义河借王氏宗祠复课。此时,由于战事频仍,交通阻隔,迁至太湖境内的六邑中学初中部,实际上已与迁桐城的高中部没有联系,而成为太湖境内的一所独立学校。校董会决定由赵纶士出任校长,王甸平为教导主任。当年秋季招收初中3个班,学生150人。
1939年春,校址由薛义河又迁至离县城约8里的姜家岭,校名曾定为安庆七邑联立中学,不久仍用“六邑”原名。 姜家岭的房舍,原系李幼乾先生私邸,有厅堂、书斋、卧室、客房、仓房、厨房及大小余屋30多间,李先生慷慨许诺把房屋租给学校,以示对教育和抗战的支持。但李氏房舍仅能容纳百人左右。赵校长为解决校舍不足,多次与太湖县各界人士磋商,争取太湖地方财政拨款,并呈文省教育厅请求资助。为解燃眉之急,他曾亲自带领师生到县城搬运被日寇炸毁的福音堂、晋熙小学等处的残砖断瓦,以应建房之需。他还将为亡母治丧而收得的礼金全部捐献给学校作建校经费,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在赵校长多方筹集之下,陆续建起楼房、平房80余间,可容纳12个班,600多百名学生。
1940年,为发展地方教育,以适应抗日救国的需要,六邑中学在辛家冲设立了简易师范科,培养战时需要的乡村小学教师,由甘兆卿、辛哲明先后任师范科主任。辛哲明在简易师范科第一、二期合刊的《同学录序言》中说:“自民国二十九年,即我中华民族空前抗战之第四年,我太湖县为发展教育,以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乃遵省令于县六邑联中附设简易师范科。始主其事者,为甘君兆卿,甘君去职,地方耆硕强哲明继之。” 同年秋,六邑恢复高中招生,招收2个班,学生100人。
1941年秋,又于司空山麓的店前河设立六邑中学店镇分部,余正堂任分部教导主任。该分部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20余人。 当时,抗日御敌,救亡图存,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学校成立了“青年抗敌协会”,组织师生到县城和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秘密翻印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给师生学习。为鼓舞抗日救国的斗志,师生人人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五月纪念歌》等抗战歌曲。学校还聘请第五战区三十四工作团团长、共产党员孙觉以及三十四工作团团员李文涛来校任教。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将军秘书的地下党员、赵纶士先生的长子赵荣声回乡探亲(其妻靳明女士为六邑中学教师),学校借此机会邀请他作了题为《论太平洋战争》的时事报告。他在报告中除分析了当时的世界形势之外,着力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主张,批驳了国民党右派散布的“亡国论”、“投降论”及某些激进分子散布的“速胜论”,大大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抗日斗志。在共产党员、爱国青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影响下,学校抗日气氛非常活跃,师生爱国热情日益高涨,不少学生投笔从戎,加入抗日队伍。曾任解放军某军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长的蔡别文将军就是当年投笔从军的学生之一。
由于国民党政府一贯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错误政策,孙觉、李文涛等共产党员及一批进步青年的爱国行动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监视。在他们即将遭到迫害的危急时刻,赵纶士校长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掩护他们安全转移。 六邑中学向以良好的校风驰名远近。当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物质生活极为艰苦,但学校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校园内有一块地,是李氏厅堂的旧址,后来平作菜园,园内有松、竹、梅、乌桕等杂沓而生,而竹稍多。以往,每当竹笋刚刚长出之时,就被人割去,赵校长对此深感惋惜。他作了一首诗:“草木春来长,生意已欣然。萌芽同爱惜,几日便参天。”他又特意制作一块木牌,将诗抄录其上,挂在竹木旁边;还写了《园竹说》一文,阐明爱护竹木与培养人才同出一理。赵校长这种就地取材、巧妙设譬的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此,折竹割笋的人悄然绝迹,竹木越长越茂盛。 校长治校有方,教师严谨执教,学生勤奋学习,因而教学质量在当时形势十分紧张、物质资料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仍能稳步提高。高三学生赵国廷在全国高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当时封闭的太湖县,一个普通百姓的子弟取得这样的成绩,犹如封建时代中了状元一般,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六邑中学优良的校风,还表现在对学生特殊的爱护上。
1942年冬,高三学生孙巍因病死亡,同班同学聂家型在校内壁报上撰文表示悼念,文中对校方诊治失时有所批评。这篇壁报恰被来校视察的教育厅督学看见,即对学校训导人员有所指责。军训教官汪铁如则认为学生在壁报上公开撰文批评校方,是越轨犯上,违犯校规,扬言要惩治撰稿者,并当众将壁报撕毁。这一粗暴无理的行为,激起高三学生的愤怒,当即宣布罢课,拥向教师宿舍,捣毁了汪的卧室,焚烧其衣被。汪铁如见此情状,几近疯狂,立即向太湖保安队请调军警来弹压。一时间,校内岗哨林立,荷枪实弹的军警虎视眈眈,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校园。为首的几名学生从后山逃走。汪铁如仍不罢休,依仗保安队的势力,逼着当时代管校务的教务主任陈我鲁召开临时校务会议,强行宣布开除聂家型、赵壁、梅景庚、刘先林、储平战、何楷模等6人。这次风潮,后来被称为“六君子事件”。 事发之时,赵纶士校长正在外地参加会议,返校途中得知此事。他在冷静地分析了事发的原因之后,考虑到既不能得罪有保安队撑腰的汪铁如,又不能让6个有志青年白白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他明地里同意开除6名学生,而将开除名单一直锁在抽屉里,并未上报教育厅,保留了6名学生的学籍,还于暗中示意6名学生到其他学校借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经过8年浴血奋战,付出牺牲3500万同胞的高昂贵代价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全国人民欣喜若狂,六邑师生欣喜若狂!10月10日“双十节”,太湖城内工农商学兵各界数千人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的提灯游行。六邑联中师生排演的文艺节目及绘制的各种彩灯,尤其引人注目。除踩高跷、跑旱船骑毛驴、荡秋千、舞狮子、舞龙灯、渔翁撒网、十番锣鼓等民间传统节目外,还有各种弘扬民族精神、歌颂抗日志士的新鲜灯饰,如“八仙过海”、“八锤大闹朱仙镇”、“醒狮”、“气壮山河”等。一些讽刺贪官污吏的彩灯,也在提灯游行中出现,如“雁过拔毛”、“棺材里伸出手——死要”等,观众纷纷拍手叫好。
1946年春,六邑中学师生与太湖人民同甘共苦、团结战斗8年之后,带着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迁回安庆。部分太湖籍教员及两个班的初中学生并入太湖县中,留在了太湖。
太湖县立中学
1944年春太湖县立中学开办,校址在城内王氏宗祠。第一任校长由县长隆武功兼任,教导主任李籛求负责校内全面工作。隆武功任校长时间很短,不久即由继任县长刘干兼校长,周学文任教导主任,主管全校校务(不久升为校长)。学校设普通科与师范科,普通科学制3年(初中),师范科学制4年。两科均以含有特定意义的汉字给班级命名,普通科为:忠、孝、仁、义、格、物、致、知,师范科为敬、业、乐、群、礼、廉、智、信。后来,由于班级的不断增加,这种命名不再沿用。首届招收两个班,即普通科与师范科各一个班,均为春季开学。当年秋季又各招一个班。此后,每年招生均在秋季。 学校开办之时,正值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抗战歌曲,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热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双十节”这一天,太湖各界数千人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游行灯会。太湖县中师生亦献演了许多精彩节目。 1946年春,六邑联中迁回安庆,其辛家冲分部二、三年级各留一个班并入太湖县中。其中三年级的学生,比县中三年级学生早半年入学,因而成为县中的首届毕业生。 六邑中学迁走后,姜家岭及辛家冲两处校舍全部空出,县中借此机会将普通与师范科分设两地。普通科由城内王氏宗祠迁至姜家岭,校长王甸平,教导主任李敬和。师范科迁至辛家冲,独立成校,名为“太湖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校长周祖舜,教导主任朱丝纶。这年秋季,县中在姜家岭招收新生两个班,简易师范在辛家冲招收一个班。
1947年8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逼近太湖县城。县中开学才一个星期,即宣布疏散。9月29日(农历8月15日),刘邓大军进驻太湖县城,太湖县民主政府随之建立。
1948年春,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县民主政府撤离,国民党县政府重新控制县城。由于害怕解放军及地方游击队的袭击,原来设在城外的机关、学校、统统迁入城内。设在姜家岭的县中以及设在辛家冲的简易师范学校乃合二为一,迁回城内,仍称为太湖县立中学,校长周学文,教导主任朱丝纶。校舍以圣公会为主体,征用附近的吕氏祠、李氏祠、王氏祠、雷氏祠作为辅助用房。此时,太湖县中的规模比原来扩大,有普通科一、二、三年级各两个班,简师科二、三、四年级各一个班,师生员工500余人。此外,在今姑塘乡境内的黑漆门楼设一分部,招收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学生100人,辛先制任分部主任。 由于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对县中学生的思想严加控制,强迫学生集体加入三青团,不许有任何进步思想抬头。少数家住山区的学生,寒暑假回家时,亲眼目睹解放军、游击队帮助农民建立农会,打击土豪劣绅,爱护老百姓,扶持贫雇农等情形,回校后在学生中有所宣传,即遭到校方监视。这些学生为躲避迫害,只得逃离学校,有的回家“隐居”,有的参加了游击队。
1949年2月,解放大军阔步南进,国民党政权即将覆灭,县政府官员作鸟兽散,城内一片慌乱。此时,县中不能继续在城内开学,只得在新仓镇租赁一些民房,准备让一部分尚未逃散的学生临时上课。由于到校的学生极少,此事只得作罢。 3月22日,太湖县城第二次获得解放。当天夜间,中共安庆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以及中共太湖县委、县政府进驻城内,太湖县中的校舍被占用。 当时任安庆专员公署文教科长的何鹏,曾计划将白沙中学与太湖县中合并,改名安徽公立太湖中学,并指派张子岐将白沙中学的图书、仪器、教具搬至县城,且贴了开学布告,校长署名何仲衡(何鹏的别名)。由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已抵达长江北岸,即将发起渡江战役。新生的人民政权急需干部,何鹏被委以安徽省公学第三分校校长之职,在姜家岭广招学员,进行短期培训。原太湖县中的大部分师生及其他知识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安公”学习,拟议中合并的“公立太湖中学”没有招生,计划未能实现。 4月下旬,大军渡江之后,“安公”学习告一段落。 5月份,县中简师科的“乐”、“群”两班学生在姜家岭复课。6月底,“乐”班学生举行了毕业典礼,学生待后分配;“群”班学生则解散回乡。从此,太湖县立中学完成其历史使命,办学转入新的历史阶段。
皖北区安庆第二中学
1949年8月,安庆地委和行署,为恢复遭受旧政权破坏的中等教育,决定举办安庆地区中学教师暑期研究班,着手筹备各校的复课工作。参加研究班的人员,是由各县选派的,结业后回各县工作。根据当时办学的需要,决定在桐城、太湖各设一所完全中学,在太湖设立的学校命名为“皖北区安庆第二中学”,以取代1949以前的太湖县立中学。校长由太湖县副县长朱涤华兼任,第一副校长唐鸣柯,第二副校长张炳文,教导主任熊才炎。教职员基本上是从暑期教师研究班分配来的,学生则从太湖、宿松、望江、潜山、怀宁等县招收原在校各年级中学生及当年太湖的高小毕业生,经考试后,按成绩编班上课。校址设在姜家岭。另外,为照顾太湖城内走读的学生,借用城内王氏祠堂(后来用作法院)设立初中分部,分部主任王法亮。当时高中3个班,学生128人,初中2个班,学生76人,教职员工共26人。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止2015年,校园按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规划建设,校园面积180亩,建筑面积 49000多平方米。校内群楼争辉,花草遍布,显得整洁而美丽。学校核心区主要建筑有三栋教学楼:勤学楼、逸夫楼和实验楼,其中实验楼在2020年6月落成,一栋行政楼:庆同楼。核心区主色调橙白两色。
师资力量
全校共有5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13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6人,省级“教坛新星”5人。
文化传统
办学传统
既教书又育人
校风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严谨、博学、善教、爱生
学风
诚实、刻苦、守纪、尊师
办学理念
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办学目标
环境优美,质量优异,规模适度, 特色鲜明
校训
难学能学,难行能行。
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03年高考,唐超、熊玢全省理科排名第三、第六,有5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
2005年至2014年,汪达葵、黄一舟、汪术勤、刘田、胡际初等先后夺得安庆市文科状元,其中黄一舟、刘田、石琳分别排全省文科第二、第四、第九名。
2014年高考,有6名同学被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2018年高考,一本达线951人(应届达线率77%),二本达线1599人(其中应届8个班学生100%达线)。获安庆市理科第一名(并列),共有5名同学进入全省理科总分前200名;1名同学进入全省文科总分100名。共8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9年高考,全校一本达线850人,本科达线1691人。获安庆市文科第一名、第二名;共3名同学进入全省理科前200名。共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2020年高考,全校一本达线912人,本科达线1620人。 4名同学进入全省理科总分100名,共10名同学进入全省前500名;1名同学进入全省文科总分前100名,共3名同学进入全省文科前500名。共11人被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学生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了健美操、篮球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元旦联欢、英语演讲、校友系列讲座、道德讲堂、国旗下的讲话等课外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论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模联等系列活动。截止2020年,学校共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奖项十余项,参加省科学论坛(现在称省科技创新交流会)十余年,获得省级一等奖6次。6人次获得科技创新“市长奖”,7人次获得科技创新“县长奖”。学校多次被评为“市科技创新示范学校”, 科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太湖中学的办学特色之一。
分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副校长李昭平不久前刚荣获了第一届“安庆市科技英才”,在李昭平等教师的带领下,学校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在2017年获得安庆市“共青团员先锋岗”荣誉称号。学校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的科技辅导老师,也多次获得市县“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2010年11月,师生代表团接受日本政府邀请,到日本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并获得圆满成功。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习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和竞赛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服务意识
师资建设
太湖中学一贯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依托各类资源,为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搭建各类平台。“拜师帮教”就是学校以老带新、师道传承的传统。每当有新教师入校,学校都会为新教师制定中长期的业务进修计划,并安排同一学科的一位中老年骨干教师当新教师的业务导师。校长亲自主持“拜师”仪式,见证双方签订“拜师帮助”协议。业务导师需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一年内要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进行全程检查指导;一年后要对新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进行综合测评。
每年5月第一周的星期五是太湖中学的“教学开放日”。上午,学校除安排每科一名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外,其他所有班级的所有课堂全部对外开放,允许县内外教师自由选班选教师听课,下午则由教研室组织听课和被听课老师座谈交流,这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展示成果、塑造形象的重要平台。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电化教学设备达标学校”、“安庆市文明单位标兵”、“安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安庆市绿色学校”、“安庆市花园式学校”等1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以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质量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多次受到省、市级表彰和奖励,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曾多次对太湖中学予以报道。
现任领导
表格中资料来自安徽省太湖中学官网。
知名校友
领导关怀
1990年,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书法家、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视察太湖中学时,为学校亲笔题词“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并设立“拜石奖学金”,太湖中学的校训由此而来。八个大字通俗易懂,但背后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及治学方法。校训就像是长者的谆谆教诲,镌刻在太湖中学学子的心中。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将成为他们的精神向导。
2018年11月20—21日,安庆市教体局精准教学专题视导组和综合督导组一行在市教体局总督学王建辉的带领下,到太湖中学进行精准教学专题视导和综合督导
2020年10月10日上午,县委书记程志翔到太中调研教育发展情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加生,副县长李传萍陪同调研。程书记高度肯定了太中的各项工作成绩,特别表彰了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指出,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关注太中的教育发展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太中教学成绩斐然,学校发展稳定,培养了一批批社会栋梁之材,成为太湖教育的一面旗帜。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继续高举这面旗帜,太中人的责任和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一定要行稳致远。
学校地址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建设路628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