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克罗尼斯山旁,有一座到处都是神殿和竞技场的小城,这就是著名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发祥地奥林匹亚。 奥林匹亚遗址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皮尔戈斯之东,阿尔费夫斯河与克拉泽夫斯河汇流处,距雅典370公里。古奥林匹亚遗址是一个体育运动和宗教仪式的混合体。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奥林匹亚考古遗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Olympia
入选时间:198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iv)(vi)
地理位置:N37 38 60 E21 40 00
遗产面积 : 105.6 ha
缓冲区面积: 1,458.18 ha
遗产编号:517
遗产描述
奥林匹亚考古遗址是一个体育运动和宗教仪式的混合体。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400米,中心是阿尔提斯神域(Altis),这里有运动员比赛、颁奖的地方,也是人们祈祷、祭祀的场所。神域内的主要建筑是宙斯神庙和赫拉神庙,此外还有圣院、宝物库、宾馆及行政用房等。早在公元前776年,人们就每四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奥运会。奥林匹亚考古遗址最早的遗迹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宗教建筑始于约公元前1000年。宙斯神殿(Temple of Zeus)建于公元前457年,神庙里原有一座属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宙斯神像。赫拉神庙(Temple of Hera)是奥林匹亚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在希腊赫拉神庙前举行,这也是1936年以来历届奥运会圣火点燃的地方。现代奥运的圣火是由希腊大祭司(现由演员扮演)利用凹镜设备,在奥林匹亚的阳光下引燃火炬而形成的,被称为“和平之火”。
1989年根据
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iv)(vi),奥林匹亚考古遗址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三届会议报告。
遴选依据标准(i):阿尔提斯(Altis) 圣地包含了古地中海世界最集中的杰作之一。许多神像已经失传,比如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这是一个用黄金和象牙雕刻的神像,很可能在公元前438年到430年间被菲迪亚斯摧毁,它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他的杰作幸存下来:巨大的古青铜器、宙斯神庙和墨洛珀(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的仿雕塑,以及普拉克西特利斯(Praxiteles)著名的
赫尔墨斯(Hermes)建筑群。这些都是艺术史上的重要雕塑作品和重要参考。
评价
奥林匹亚遗址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山谷,自史前时代以来就有人居住。公元前10世纪,奥林匹亚成了人们敬拜宙斯的一个中心。众神之圣地——阿尔提斯(Altis) ,是希腊建筑杰作最集中的地方。除了庙宇之外,这里还保留着专供奥运会使用的各种体育设施。早在公元前776年,人们就每四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奥运会。
遗产介绍
公元前15世纪,希腊人为祭祀宙斯神在奥林匹亚等地举行盛典和竞技会,后来因北方多利安从入侵而停止。公元776年,希腊人收复 奥林匹亚后,竞技会又恢复举办。从这一年开始,
奥林匹亚竞技会有了文字记载。竞技会第一天是祭祀宙斯神的盛典,第二天进行竞赛, 最后一天是优秀选手在城内欢庆,参加庆功宴。优胜者的奖品是橄榄枝编成的圆环。这种竞技会每隔4年举行一次,每次举办的日期是7 月或8月的满月日。第1届至第13届仅设短跑一项,以后历届竞技项目增多。竞技会规定,参赛时须赤身裸体。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
古代奥运会选择在距今希腊首都雅典西南约300公里处的奥林匹亚举行,正是因为在当时,那里被认为是宙斯召集诸神召开代表大会的地方(宙斯的住所则在古希腊北部的奥林匹斯山),是一处“圣域”。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一种祭神的庆典活动。
古希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出现于公元前200年的
克里特岛,克里特人在古代东方文化的影响下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其中包括舞蹈、斗牛、拳击和摔跤等。随着城邦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城邦间的复杂竞争,带来了古希腊体育的繁荣,战车赛、站立式摔跤、拳斗、
赛跑、
标枪、铁饼、跳跃、格斗、
射箭等成为了古希腊人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斯巴达和雅典先后成为繁荣时期希腊体育的代表。而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孕育、产生了许多地方性或全希腊的运动会,其中影响较大就是诞生于奥林匹亚的奥林匹克竞技会。这一历时293届的竞技会,长达1170年,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竞技会的消亡,古代希腊体育的辉煌慢慢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奥林匹亚也就成为爱好体育人们最崇敬的圣地。
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罗马大帝曾下令禁止异教徒举行
祭典,奥林匹亚竞技会也被迫停办。在公元6世纪的大地震加上克拉的乌河泛滥成灾使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林匹亚城变成了废墟,渐渐隐没在历史的繁华背后。
最早的遗迹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宗教建筑始于约公元前1000年。从公元前8世纪至4世纪末,因举办祭祀宙斯主神的体育盛典而闻名于世,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古时候,希腊人把体育竞赛看作是祭祀
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一种节日活动。公元前776年,
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奥林匹亚村举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动会——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考古发现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1766年,英国学者钱德勒首次发现了
宙斯神庙的遗址。此后,经过大批德国、法国、英国的考古学家、史学家们对奥林匹亚遗址系统的、大规模的勘查、发掘,至1881年取得了大量有关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的珍贵文物和史料,曾经辉煌的奥林匹亚圣地终于重现原貌。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法国教育家
顾拜旦倡议召开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代表大会,成立了
国际奥委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会。从此,“和平、友谊、进步”就成为奥运会崇高的体育精神。奥林匹亚重现辉煌,再次盛装走向历史的舞台。以后,运动会虽改为轮流在其它国家举行,但仍用奥林匹克的名称,并且每一届的火炬都从这里点燃。奥林匹亚是希腊的圣地,它把健康的理念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和延续着。奥林匹亚这个词成了竞争、体育、斗志等等重要概念的同义词,成了世界精神文化的重要遗产,而古希腊文明正是由于有着力量、美、理性的三驾马车,才得以在人类文明史上纵横驰骋。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后,因有部分余款,
国际奥委会决定用这笔款项继续对奥林匹亚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并复原了体育场。
奥林匹亚遗址
奥林匹亚遗址(Olympia Site)得名于希腊传说中诸神会聚的奥林波斯山。为
古希腊宗教圣地和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处。奥林匹亚遗址位于希腊
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皮尔戈斯之东,阿尔费夫斯河与克拉泽夫斯河汇流处,距
雅典370 公里。在青铜时代中期即有人居住,还发现了
迈锡尼文明的居址。自公元前8世纪起,成为希腊人供奉诸神之父宙斯的最重要圣地,作为崇拜仪式之一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据说于前776年首次举行。
罗马帝国后期,奥林匹克运动会遭禁,逐渐荒废。1875~1881年间,德国考古队开始发掘。奥林匹亚遗址是一个体育运动和宗教仪式的混合体。奥林匹亚遗址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400米,中心是阿尔提斯神域,这里有运动员比赛、颁奖的地方,也是人们祈祷、祭祀的场所。神域内的主要建筑是
宙斯神庙和
赫拉神庙,此外还有圣院、宝物库、宾馆及行政用房等。奥林匹亚是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一种祭神的庆典活动。
如今漫步奥林匹亚城,我们仍可以想见它当日的辉煌与灿烂。静静伫立在奥林匹亚博物馆的断壁残垣,如今看来还是那么美轮美奂,那些充满了英雄、美女、厮杀的激情雕像,将深埋于历史的古希腊人的神韵,刻画的栩栩如生。一块块巨大的古老石柱如同卫士一般排列成两队,像是在沉默中细数着历史。
建筑特征
神庙区称为阿尔提斯或宙斯圣园,呈不规则四边形,每边长182.9米,北以克洛洪斯山为界,其余3面筑墙。围墙内有
宙斯神庙和
赫拉神庙以及祭坛、宝库和管理所等建筑。围墙外面为运动设施及旅舍、浴室等。
宙斯神殿
建于公元前457年的宙斯神庙如今也只剩下了吉光片羽,巨大而苍老的石头峥嵘地立于大地之上,任凭风雨的侵蚀,默默地诉说着神庙那永远沉寂的历史。高达 13.5米的宙斯像被史学家认为是“世界7大奇观之一”,这座装饰华丽的雕像,由希腊雕刻家斐迪亚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坐落在台阶之上,用黄金做成袍饰。宙斯头顶花冠,右手持胜利女神,左手持笏。宙斯神殿的艺术精华是东西山墙上的人物雕像。西山墙的雕像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肯陶洛斯人抢婚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拉比泰人国王皮利托斯与美丽的希波达米娅举行婚礼,被国王请来的客人有半人半马的肯陶洛斯人,肯陶洛斯人在婚宴上酒后乱性,企图抢走新娘,因而引起一场厮杀。这组雕像有21个人物,其中肯陶洛斯人抢新娘的雕像,姿态极其生动,新娘被掠夺时的惊恐神态及挣扎的躯体十分逼真。这些雕像现收藏在奥林匹亚博物馆。如今在残垣断壁间仍然蕴含着一种灰白的朴素和由高大而产生的崇高感。只有规模的建筑才能代表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威仪。与众神之王相对应的就是这惊世的建筑。
赫拉神殿
赫拉神庙规模不大,里面供奉着女神赫拉像。它是奥林匹亚遗址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在神庙的祭坛旁,是现代奥林匹克大会圣火点燃仪式的举行地。奥林匹亚的考古遗迹中的许多建筑和设施,都是为体育比赛修建的。位于原来的宙斯庙附近的运动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动场。运动场旧址和周围的许多建筑因长期遭受泥土的堆积,现在都被埋藏于5~7米厚的泥土下面。发掘后的运动场,曾在公元前4世纪得到扩建。它坐落在长满橄榄树、
柏树、
桂树的
丘陵地带,长200米、宽175米。而现今仍保留完好的则是石制看台的一侧,这里还能依稀看见原来由石灰石铺成的起跑点,周围建筑物的石柱直径都在 2米开外。站在看台高处往下看,只见层层石阶,好似涟漪层层的水面。古希腊青年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在这里进行竞技。
古奥林匹亚体育场
古奥林匹亚体育场毁于战火与风雨,自18世纪始,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接连不断地来到奥林匹亚考察和寻找古代奥运会遗址。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后,因有部分余款,
国际奥委会决定用这笔款项继续对奥林匹亚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并复原了体育场。古奥林匹亚体育场四周有大片坡形看台,西侧设有运动员和裁判员入场口,场内跑道的长度为210米,宽32米。它与附近的演武场、司祭人宿舍、宾馆、会议大厅、圣火坛和其他用房等共同构成了竞技会的庞大建筑群。现遗址上建有奥林匹克考古学博物馆,馆内藏有发掘出土的文物,包括大量古代奥运会的比赛器材和古希腊武器甲胄等。
古代奥运会期间,来到这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男性、希腊人、自由人、婚生子、没有任何犯罪记录等等。
奥林匹亚遗址
这一古老的规定在正在举行的第28届夏季奥运会上被打破。2004年8月18日,第28届
夏季奥运会田径的男女铅球比赛在希腊奥林匹亚古奥林匹克运动场举行。这标志着,近3000年来,女性首次在这片神圣的场地上参加比赛。对于每一个和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人来说,到希腊
奥林匹亚山去朝圣成为终生的一种信念和梦想。就像
穆斯林到麦加去朝圣先知穆罕默德。这种朝圣是一次洗礼,圣贤先哲通过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告诉你奥运会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秘密。暮色苍茫中的奥林匹亚山矗立不语,它深邃的目光穿透历史的烟云注视着今天的奥林匹克人。无论历史烽烟如何变幻,
奥林匹克精神都将永存。
现代奥运会的圣火都在奥林匹亚点燃,她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之一。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回家”之际,
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铅球比赛放在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这也是在2500年之后,人们首次有机会在奥林匹亚重温奥运会之梦。
奥林匹亚是希腊的圣地,它把健康的理念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和延续着。奥林匹亚这个词成了竞争、体育、斗志等等重要概念的同义词,成了世界精神文化的重要遗产。而古希腊文明正是由于有着力量、美、理性的三驾马车,才得以在人类文明史上纵横驰骋。
奥运圣火采集地
2008年3月23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在奥林匹亚举行。
明天圣火采集仪式后,将在希腊境内进行
圣火传递。中国游泳名将、雅典奥运冠军
罗雪娟将从第一名火炬手
亚历山大的手中接过火炬,前几名中国火炬手还包括
邓亚萍、中国驻希腊大使
罗林泉。3月30日将在
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行圣火交接仪式,北京将接过圣火并带回圣火,
供奉天后赫拉的神庙,是奥林匹亚圣地主要遗址之一。神庙东侧正面,有个小小的祭坛——纳姆菲翁神坛,当年隆重的祭祀赫拉仪式就在这里举行,现在祭坛只留几块石头组成的基座,人们早已不在这里祭祀神灵了。但这里每隔两年都要举行一次举世瞩目的隆重典礼,奥林匹克圣火火种采集仪式的背景,是郁郁葱葱的科罗诺斯山和饱经沧桑的赫拉神庙。神庙建于公元前600年,属于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和其他女神神庙相比,
赫拉神庙少了温柔,多了凝重。神庙的柱子最早是木制的。木柱逐渐换成石柱,后来又多次维修,因此神庙柱子风格不统一,古希腊时期和罗马时期的柱子共存,神庙里竖立宙斯和赫拉神像的基座依稀可见。
公元前776年夏天,在奥林匹亚竞技场举行了古代第一届奥运会,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持续了1000多年之久。奥林匹亚竞技场主要古迹有:由几十个神庙、祭坛和祠堂组成的神殿区、体育场、体育馆、摔跤学校、健身房、会议厅、休息室等。
旅游指南
休闲娱乐
在奥林匹亚,最好的娱乐活动就是去看露天的音乐和戏剧表演了。每年夏天都有露天的戏剧和音乐表演。逛博物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奥林匹亚有几家博物馆,如运动博物馆和
考古博物馆。不管你有多少时间去参观,你都可以有很大的收获。野营也是不错的选择。美食名吃
奥林匹亚的饮食比起
西欧国家旅游地的要便宜很多。在奥林匹亚有远比肯德基、麦当劳合算而又有意义的饮食。以一个黄色小人为标志的食品连锁店到处可见,足以满足旅行的需求了。如果嫌餐馆里的太贵,那么街头餐馆价格很能被人接受,3000钆就可以享受一顿希腊大餐(一个热汤或葡萄酒,一道莴苣色拉,一道热的肉菜或是海产品,加上一小篮面包)。小巷里卖的土耳其美食卡巴、面饼夹烤肉串也不错。
本地特产
橄榄油:希腊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橄榄树,它生产的橄榄油世界闻名。它独特的味道使希腊的食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旅游建议
奥林匹亚是四季分明的,温差很大,所以服装配备应适宜,事先查清出游季节的天气情形。即使在夏天,晚上出去时也得穿上夹克或薄毛衣,以抵挡海风的凉气。在西海岸游览时,可要记住带上塑料鞋,这样,你就可以在海滩上享受人生了。奥林匹亚有不少的户外活动,这时高SPF值的防晒油是必不可少的。
伯罗奔尼撒半岛
伯罗奔尼撒位于希腊南部,古称“摩里亚半岛”。半岛上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古迹,如最早的奥林匹克体育馆、阿伽门侬的
迈锡尼等,还有细腻优质的海滩、碧绿的海湾,以及原始质朴的马伊纳山区。伯罗奔尼撒半岛面积21,439平方公里。人口98.6万。北以
科林斯地峡同希腊中部相连,巳开有运河。多山,平原主要在西海岸。
地中海式气候。葡萄种植业发达,并有油橄榄、小麦、稻、玉米、棉花等。山区牧畜、养蚕。公元前2000年迈锡尼文化盛行,主城
斯巴达常和
雅典对抗,公元前五世纪为
罗马人征服。以后又经
拜占庭帝国、法兰克人和土耳其人的统治。主城
帕特雷于
希土战争(1821—1829年)时成为重要的贸易港。1981年在半岛西部发现天然气矿。
除了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与希腊本岛以一条
地峡相连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其自然景观也与本岛不尽相同,放眼望去尽是绵延起伏的黄色山脉,上面生长着许多矮小纠结的松树及橄榄树,贫瘠的土地和苍茫的景色,很难相信它曾在数千年前哺育灿烂文明,创造当时的人类奇迹,如此鲜明对比的绝妙组合,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这块桑叶形半岛上最引人入胜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