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cutting, FGM/C)是指出于非医疗原因,部分或全部切除女性外生殖器官或对女性生殖器官造成其它伤害的程序。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受害女性的身体完整权,也破坏了性别平等,本质是一种对女性人权的侵犯行为。它会导致女性的诸多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国际针对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这一行为采取了诸多应对举措。全面性教育中包括认识和消除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等性暴力现象的相关学习目标与内容。
定义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包括出于非医疗原因部分或全部切除女性外生殖器官或对女性生殖器官造成其它伤害的程序。对于女童和妇女来讲,该切割程序没有任何健康效益。国际上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看作是对女童和妇女人权的严重侵犯。
在消除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全球运动中,人们提出“关注女孩的心灵”(Focus on Girls’ Minds)这一口号,该口号与女性生殖器损毁(FGM)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相同。
类型
I型(阴蒂切除)
即部分或全部切除阴蒂和/或阴蒂包皮。
根据I型切割的不同类型,可分为Ia型(仅切除阴蒂包皮)和Ib型(切除阴蒂和阴蒂包皮)。
II型(切除)
即部分或全部切除阴蒂和小阴唇,同时切除或不切除大阴唇。
根据Ⅱ型切割的不同类型,可分为IIa型(仅切除小阴唇)、IIb型(部分或全部切除阴蒂和小阴唇)和IIc型(部分或全部切除阴蒂、小阴唇和大阴唇)。
III型(锁阴术)
即切除和并置小阴唇和/或大阴唇从而创造出一个封闭盖,缩小阴道口,同时切除或不切除阴蒂。
根据Ⅲ型切割的不同类型,可分为IIIa型(切除和并置小阴唇)和IIIb型(切除和并置大阴唇)。
IV型(其他)
指所有其它为非医疗目的采取的针对女性生殖器官的有害做法,例如刺伤、刺穿、切入、刮伤和烧灼。
现状
流行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1997~2006年间有关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流行率的数据,非洲28个国家和亚洲及中东的一些国家有进行I、II、III型生殖器损毁/切割的记录。其它国家也报告了一些形式的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包括中南美洲一些特定民族。随着人口迁移的增加,越来越多生活在原籍国以外国家的少女和妇女经历过生殖器损毁/切割或者可能面临生殖器损毁/切割的风险。
在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2006年间开展的有关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流行率的大规模国家调查中,询问了27个国家的部分15~49岁女性本人是否接受过生殖器损毁/切割。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调查结果估算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流行率。该流行率在各区域和国家之间以及区域和国家内部差异很大,其中民族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有七个国家的国家流行率达到几乎普遍进行的地步(高于85%);四个国家为高度流行(60%~85%);七个国家为中度流行(30%~40%);其余九个国家为低度流行(具体流行率为0.6%~28.2%不等)。
所采用的程序也差别很大,主要是不同民族之间差别大。估计表明,约90%的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案例为I型或II型以及少女生殖器官被割伤但未切除(IV型),约10%为III型。
全世界每年约有300多万名女童面临经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风险。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统计调查,截至2015年,在大多数国家,大多数女孩在5岁之前就经历了生殖器官损毁。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现象的情况下,至少有2亿来自三大洲的30个国家的女孩和妇女遭受过生殖器损毁/切割,其中一半出现在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印度尼西亚。在也门,85%的女孩在出生后一周内就经历了生殖器损毁/切割。虽然在几乎所有国家,通常是由传统从业者进行切割女性生殖器官,但印度尼西亚的一半以上的女孩则是通过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手术而进行生殖器损毁/切割。
2016年的联合国报告显示,在遭受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女性当中,14岁及年龄更小的女孩占了4400万。在这一年龄组中,切割率最高的是冈比亚,高达56%,其次是毛里塔尼亚54%;在印度尼西亚,大约有一半11岁及更小的女孩遭受过生殖器损毁/切割。在15~49岁的女孩和妇女当中,生殖器损毁/切割比例最高的是索马里,为98%,几内亚为97%,吉布提也高达93%。
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多达6800万0~14岁的女孩面临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危险。
几个重要事实
· 仅2020年,全世界就有410万女童面临遭受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风险;
·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提供的数据,目前防止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费用为每名女童95美元;
· 除印度尼西亚外,30个仍然流行切割女性生殖器官国家正在经历人口高速增长,女性人口中超过30%为15岁以下女童;
· 在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盛行的国家中,年龄在15~19岁的年轻人对继续实行这一做法表示支持的比例比45~49岁的成年人更低;
· 在许多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普遍存在的国家中,与其母亲和祖母相比,年轻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机会避免遭受这种有害行为。
人群态度
被调查国家的15~49岁女性与男性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分别有67%的女性和63%的男性认为应停止切除女性生殖器官的行为。国与国之间,人们对待“是否应停止切除女性生殖器官的行为”的态度差异很大。
15~49岁女性中,认为应该停止这一行为的人数占国家总人数比例最高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多哥(95%)、肯尼亚(93%)和加纳(93%),占比最低的三个国家分别是:马里(20%)、几内亚(21%)和塞拉利昂(23%)。
15~49岁男性中,认为应该停止这一行为的人数占国家总人数比例最高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多哥(96%)、尼日尔(91%)坦桑尼亚(89%),占比最低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毛里塔尼亚(18%)、马里(21%)和埃及(28%)。
发展趋势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医疗化
可能是由于强调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负面健康影响,现在由接受过培训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实施的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所占比例急剧增加,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走向医疗化,即由卫生保健工作者进行手术。
截至2005年,埃及94%的妇女会安排其女儿接受由医务工作者实施的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其它几个国家的相应比例是:也门76%,毛里塔尼亚65%,科特迪瓦48%,肯尼亚46%。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新分析表明,截至2020年,在全世界经历过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女童和妇女中,约有四分之一,也就是大约5200万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幸存者是被卫生保健工作者实施生殖器损毁/切割的。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医疗化可以减少切割造成的一些直接后果(如疼痛和流血),但也会带来这种风险:使这种习俗合法化,给人留下它不会造成不良健康后果的印象。而事实上,无论在哪里或由谁实施,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都是不安全的。而且,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医疗化也可能造成人权角度被模糊,从而阻碍为终结该习俗寻找长期解决方案。
部分国家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年龄下移
部分国家的女性经历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平均年龄下降。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出现反对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立法所致:女孩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逃过法律审查。立法的另一个负面影响便是使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行为转入地下,或者变相鼓励妇女从该做法非法的国家到允许实施切割的邻国去接受手术。
年轻妇女可能接受过生殖器损毁/切割的比例下降
在那些至少能够获得两次调查数据的国家,出现了一个令人鼓舞的趋势:15~19岁少女和更年长妇女相比之下接受过生殖器损毁/切割的比例更低。在几乎所有这些国家,年轻妇女中支持停止该行为的比例尤其高。
相关研究
产生原因
历史缘由
迄今为止,女性割礼(即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为何而起、始于何时仍然未知。据最早的研究文献记载,女性割礼在埃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宗教观念
在伊斯兰教圣训(穆罕默德言行录)中记载了穆罕默德关于切割的谈论,大部分人认为穆罕默德的言论默认了切割的合理性,他们将女性外生殖器损毁/切割视为一项圣行,是必须履行的义务,这可能是穆斯林群体中被切割的妇女比例很高的原因。
尽管没有宗教条文规定这种行为,但是实施者通常认为这种行为有宗教的支持。
民间观念
部分民族和部落认为,男性和女性身体中都具有两性的特征,而这两性特征是一种罪恶,必须在进入成年以前把不属于自身的异性特征从身体上剔除。男女的生殖器官是男女两性相区别的本质所在,为使两性能和谐地结合,男女必须切掉各自的生殖器官中代表异性的生殖器官的那一部分,这样才能走向性成熟,步入成年。
另一方面,女性生殖器官中的阴蒂被认为是不祥之物,会威胁到男女的生育能力,阴蒂的切除则意味着妇女从“女性”的罪恶中解放出来,能够免除疾病和不育的发生。
社会因素
人们认为割礼能够防止或杜绝婚前和婚外的性行为,并且避免被强奸,以确保女孩/女性的贞洁,从而确保父系血统的确定性,稳定个人社会地位。
在某些民族和部落,未进行过切割的女孩被认为是不干净、不成熟的,并且不能结婚,她的其他家庭成员的前程也会受其影响。实行割礼则会给手术操作者、女孩的家族和社区带来经济利益。
实行割礼的国家和地区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通常很低,缺乏决策和选择的机会,即使女性对切割有反抗和抵制,也往往无法逃脱被切割的命运。
在历史、宗教、民间观念、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下,割礼已不单纯是一种习俗、一项传统,它辐射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构成了一套复杂的观念体系,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一直延续至今。
受害群体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大部分在婴儿期到15岁期间的某个时候对女童加以实施,有时也发生在成年妇女身上。据估计,在非洲每年大约有300万女童处于女性生殖器官切割的危险中。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在非洲的西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中东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以及来自这些地区的移民社区中最为普遍。
危害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没有任何已知的健康效益,相反,它在多方面伤害了女童和妇女。
首先,它切除和破坏健康和正常的女性生殖器官组织,引起疼痛,造成创伤,并妨碍了女童和妇女身体的自然功能,且会引起若干直接和长期健康后果。例如,与未切割妇女相比,经历过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妇女所生婴儿的新生儿死亡率、死产和自然流产比例更高,而且还有25%的新生儿会出现低出生体重或严重感染。
其次,它侵犯了妇女、儿童的诸多权利。从人权角度看,这种做法反映了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观念,而且构成极端形式的对女性的歧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几乎总是施加于未成年人身上,因而侵犯儿童权利。该做法还侵犯个人享有健康、安全和完整身体的权利,免于酷刑和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的权利,以及生命权(当实施该手术导致死亡时)。
一般而言,切割程度越严重,风险越大。鉴于有关IV型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所涵盖的不同做法的数据非常有限,此处不包括有关这些形式生殖器损毁/切割的信息。
I、II、III型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并发症的直接风险
(1)剧烈疼痛:切除神经末梢和敏感的生殖器官组织会引起极度疼痛。施术时很少进行适当麻醉,即使进行麻醉,也不是总能产生效果。III型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切割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15~20分钟),因此其疼痛的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相应的愈合期也更长、更痛苦;
(2)大量出血:有大量出血(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的记录;
(3)休克:疼痛或出血可能引起休克;
(4)泌尿问题:肿胀、水肿和疼痛可能导致排尿困难,还可能伴有排便困难;
(5)感染:使用被污染的器具(如使用同一器具进行多次生殖器损毁/切割)后和愈合期均可能传播感染;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研究发现,“不经消毒重复使用同一外科器具”的行为与“一同接受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少女之间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间接联系,但尚无存在直接联系的记录,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使用同一器具进行大规模生殖器损毁/切割的情况比较罕见,另一方面在进行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年龄少女中的艾滋病病毒流行率还比较低;
(7)意外阴唇融合:几项研究发现,在有些病例中,原本进行的II型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由于出现阴唇黏连变成III型切割;
(8)死亡:大出血或感染,包括破伤风和休克,可能导致死亡;
(9)心理问题:由于疼痛、休克和施术者使用蛮力,许多经历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女性都认为该术给自己带来心理创伤。
I、II、III型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长期健康风险
(1)疼痛:神经末梢受抑制或暴露可能导致慢性疼痛;
(2)感染:表面组织损失会发展为皮肤囊肿、脓肿和生殖器官溃疡。慢性骨盆感染会导致慢性背痛和骨盆痛。尿道感染会上行到肾,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败血病和死亡。有很多关于少女和成年妇女反复尿道感染风险增加的记录;
(3)瘢痕疙瘩:切割处可能出现瘢痕增生;
(4)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感染:有记录表明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会增加患某些生殖器官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病的频率。一些研究记载生殖器官疱疹风险增加,但未发现与其它性传播感染的联系;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性交中出血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实施了锁阴术(III型)的情况下,可能增加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接受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妇女中疱疹流行率上升,也可能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因为生殖器官疱疹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因素;
(6)
性生活质量:切除或破坏高度敏感的生殖器官组织,特别是阴蒂,会影响性敏感度并导致性问题,如性快感下降和性交疼痛。与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有关的瘢痕、疼痛和创伤记忆也会导致此类问题;
(7)分娩并发症:除会阴撕裂和使用会阴切开术增加外,剖宫产和产后大出血发病率大大增加。而且,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程度越严重,该风险越大。产科瘘管病是难产的并发症,因而可能也是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引起的分娩并发症的继发结果;
(8)新生儿面临威胁:经历过生殖器损毁/切割妇女所产新生儿死亡率更高,阿普加评分更低,而且情况与切割的严重程度成比例;
(9)心理问题:一些研究表明,经历过生殖器损毁/切割者更可能恐惧性交,并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和失忆。
III型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额外并发症风险
(1)多次手术风险:阴道锁闭必须在之后打开(开放锁阴)以便性交时可以插入或者分娩。一些国家通常的做法是在这之后再度封闭(重新锁闭),因而之后还需要不断开放锁阴。据报告,其它场所也会发生再度封闭的情况;
(2)排尿和月经问题:阴道和尿道接近封闭导致月经和排尿过程缓慢而痛苦。阴道积血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滴尿在被锁阴妇女中很常见,很可能是由于她们很难排空膀胱而且尿滞留在瘢痕组织下;
(3)性交疼痛:由于被锁闭的阴道口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或通过插入性交打开,在开始性生活之后的几周性交往往十分疼痛。男性伴侣也会经历疼痛和并发症;
(4)不孕: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和不孕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于大阴唇被切除,有证据表明,切除的组织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是严重损害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女性权利的行为。我国法律对于成年和未成年女性的权利保护、防止性侵害等有诸多规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主要从人权角度进行阐述,强调法律对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等基本权利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9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主要从弱势群体保护角度进行阐述,强调法律对未成年人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利的保护。这些法律共同保障了我国女性公民在面对生殖器官损毁/切割时的合法权益。
《宪法》(2018修正)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刑法》(2019修正)
第二百六十条 虐待罪
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民法典》(2020)
第一百一十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正)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第二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确定被委托人时,应当综合考虑其道德品质、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与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联系等情况,并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被委托人:
(一)曾实施性侵害、虐待、遗弃、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第五十四条 禁止拐卖、绑架、虐待、非法收养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
第六十二条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通过查询或者其他方式发现其工作人员具有上述行为的,应当及时解聘。
第九十八条 国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系统,向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妇女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
第三十八条
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用迷信、暴力等手段残害妇女;禁止虐待、遗弃病、残妇女和老年妇女。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作为性暴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预防,相关内容可以通过预防和应对暴力、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性与生殖健康等角度进行呈现。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强调了青少年接受和参与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从安全教育角度强调了预防和应对性侵害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2007)从法制教育角度强调了有关性犯罪的法律的普及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等文件从性与生殖健康角度强调了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层面的性教育的必要性。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七、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一)接受和参与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水平,提升保护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
(六)过早发生性行为、早孕或人工流产,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不安全性行为可带来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拒绝性骚扰、性诱惑和性暴力。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4~6年级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 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 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初中年级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 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高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 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生法制教育
· 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初中生法制教育
· 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含义,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 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 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7~9年级
身体健康
· 了解异性交往的原则,学会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
初中阶段
安全应急与避险
· 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
· 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
高中阶段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树立责任意识,遵守性道德。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小学学段
性心理教育
· 初步理解性器官在人生中的意义;
· 识别性骚扰与性侵犯行为,提高预防意识,初步掌握防范性骚扰及保护自己的方法。
中学学段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 了解青春期性生理的变化过程,认识性成熟和性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方式,理解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 初步了解性伦理、性道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高年级
·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初中年级
· 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水平五
· 增强性问题上的守法观念。
性与生殖健康
· 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
· 友谊、爱情、婚恋、家庭与伦理道德;
· 预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国际应对
国际会议与相关文件
一些国际文件从女性人权和身体完整权、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健康危害和国际行动等角度对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话题进行阐述。世界卫生组织于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从人权角度指出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对女性人权的侵犯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通过的《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造成的健康影响管理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lth effects caused by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cutting)从卫生应对角度指出了对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有效卫生干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牵头通过的《消除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机构间声明》(Elimination of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cutting: Inter-agency statement)和《阻止医疗人员实施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做法全球战略》(Global strategy to prevent medical staff from implementing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cutting practices)从国际行动角度呼吁摒弃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做法。具体内容如下: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通过了抵制女性生殖器官切割行为的联合声明。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会导致难产、死胎、新生儿死亡等问题,是一种侵犯人权的行为。鉴于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对健康的严重影响,强行切割女性生殖器官是侵犯人权的行为,必须制止。卫生组织坚决反对任何医务工作者从事这种活动,这种对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都有害的习俗必须彻底革除。
2007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问题联合规划,并逐步确定了应对这一有害做法的全球战略,以加速废除这一做法。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它9个联合国合作伙伴一起,发布了有关消除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做法的一份声明,支持进一步倡导摒弃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做法。声明题为“消除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机构间声明”。它提供了过去十年中收集的关于这一行为的各项证据。该声明强调了对该问题在人权和法律层面的更多认识,并提供了有关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频率和范围的现有数据。它还概述了关于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为什么能继续研究,如何停止该行为,及其对妇女、女童和新生婴儿健康的破坏性结果。
同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关于消灭女性生殖器切割的一项决议(WHA61.16),强调需要在卫生、教育、财政、司法和妇女事务等所有部门中采取一致行动。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其他主要的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发布了一项“阻止医疗人员实施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做法全球战略”。世界卫生组织支持各国实施这一战略。
2012年,联合国大会将2月6日设为残割女性生殖器零容忍国际日,旨在扩大和指导消除残割女性生殖器官做法的努力。
2015年,世界各国领导人以压倒性多数支持将消除残割女性生殖器官行为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之一。
2016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问题联合规划合作中,通过了首部基于证据的《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造成的健康影响管理指南》,该指南围绕生殖器官遭到切割的女性的卫生干预方法,在系统审查现有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制定完成。
2018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三届会议临时议程项目29以“加强全球消除残割女性生殖器官做法的努力”为题,报告说明残割女性生殖器官做法的根源和成因、全球发生率及对妇女和女童的影响,并分析了会员国和联合国系统截至2018年取得的进展,报告最后得出结论,并就未来行动提出建议。
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的临床手册,以提高医疗人员在预防和管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并发症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2020年残割女性生殖器零容忍国际日的主题为“释放青年的力量:加速实现无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行动十年”。要在十年内结束残割女性生殖器官,需得到各方的支持。随着人口显著增长,尤其是青年人口激增,动员青年人加入行动势在必行。因此,残割女性生殖器零容忍国际日将着力于动员青年参与消除包括切割女性生殖器官在内的伤害行为。
相关国际活动
“聚光灯倡议”
“聚光灯倡议”是一项重点关注消除对妇女和女童一切形式暴力行为的,由欧洲联盟(欧盟)和联合国着手发起的一项全球倡议。消除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行为是“聚光灯倡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欧盟协同联合国人口基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6个非洲国家打击残割/切割女性生殖器官行为和童婚现象,并为此采取了创造性做法,以期改变社会规范和态度。欧盟还支持组织大规模社会讨论会,这些讨论会立足于人权、社区和更大的社会网络内的集体决策,以及社区和地区范围内关于摒弃残割/切割女性生殖器官这一习俗的公开宣言。
“破碎的我”
“破碎的我”是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起的一项运动,通过讲述三名女性生殖器官残割幸存者——扎赫拉、阿比达和赫蒂彻的故事,提高公众的认识,从而实现结束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由萨拉·厄格玛尔导演的影片《破碎的我》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沙漠拍摄。
全面性教育中相关的教学内容
预防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在内的侵犯身体完整权、性与生殖健康权的行为,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面性教育中,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同时涉及到知识要点、相关技能和态度观念。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4“暴力与安全保障”下的第2个主题“许可、隐私及身体完整权”之中。此外,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下的第2个主题“人权与性”和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下的第3个主题“基于社会性别的
暴力”中也有相关内容。内容贯穿9~12岁、12~15岁和15~18岁以上三个年龄段,具体内容如下:
学习目标
核心概念4:暴力与安全保障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每个人都有保障自身隐私和身体完整性的权利
学习者将能够:
► 认同每个人都有保护自身隐私和身体完整性的权利(态度);
► 表达对自身的隐私权和身体完整权的看法(技能)。
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有很多地方或国家法律以及国际协议中提及了影响性与生殖健康的人权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有关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间性儿童的非自愿手术、强制绝育、性同意年龄、社会性别平等、
性倾向、社会性别身份、人工流产、
强奸、
性虐待、性贩卖的地方或国家法律和政策;以及人们获取性与
生殖健康服务和捍卫生殖权利的途径(知识);
► 说明人权遭到侵犯并影响到性与生殖健康的情况(知识);
► 认同人权对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态度);
► 倡导制定支持性与生殖健康人权的地方或国家法律(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所有形式的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都是错误的,是对人权的侵犯
学习者将能够:
► 举例说明什么是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例如:
欺凌、
性骚扰、
情感暴力、
家庭暴力、强奸、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
恐同暴力),并说出社会性别暴力可能发生的场所,包括学校、家庭、公共场所或网络(知识);
► 认同所有形式的性暴力都是对人权的侵犯(态度);
► 如自己或认识的人正在经历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或担心可能会遭遇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识别值得信赖的成年人并向其诉说相关经历(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由于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因此我国开展全面性教育时不会将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与之相关的性别话题、暴力话题中都会涉及相关的内容。以《珍爱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为例,该读本在七年级将“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作为案例分析,探讨了文化与性之间的关系。
相关影视作品
《沙漠之花》(2009)
剧情简介:华莉丝出生在索马里的沙漠,和母亲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在三岁时,华莉丝按照索马里习俗就被施以女性割礼。在华莉丝十二岁时,父亲为了得到五头骆驼,要将她嫁给六十岁的老叟。就在出嫁前夜,华莉丝在母亲的默许下,在沙漠中徒步了很久,投奔至摩加迪沙的外祖母处,也在外祖母那里获得了去给当时索马里驻英国大使夫人的姨妈作女佣的机会。华莉丝到英国后不久,索马里爆发战争,旧政府被推翻,华莉丝趁乱逃出大使馆而流浪英国街头。华莉丝在街头邂逅了收留自己的玛丽莲,紧接着又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伯乐,最终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并投身于妇女解放事业。
电影《沙漠之花》根据出生于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影片的播出使更多人了解到在非洲部分国家女性遭受残忍的生殖器损毁/切割的现象,也使人们认识到遭受生殖器损毁/切割对女性造成的巨大身心伤害,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关于性别平等、女性权利等话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