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

陕西省辖地级市

宝鸡市,陕西省辖地级市,古称陈仓、雍城、西虢、西岐、西府等,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地貌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截至2024年8月,宝鸡市辖4个区、8个县,总面积1811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常住人口325.74万人。

历史沿革
宝鸡是周秦王朝发祥地之一。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今宝鸡市陈仓区魏家崖)建立国都。
秦宪公二年(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千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区)。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城为国都,共历时294年。
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宝鸡属内史地。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雍。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为中地郡。高祖九年(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
曹魏(220~265年),为扶风郡
晋惠帝时(290~306年),改为秦国
北魏太武帝时(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
西魏(535~556年),改秦平郡为岐阳郡。
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废州置扶风郡。
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五代属关西道。
,属秦凤路,为凤翔府。
,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
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
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
1949年7月16日,设立宝鸡市,以宝鸡县的城区及郊区为其行政区域。设立宝鸡分区,驻宝鸡市,属陕甘宁边区政府,辖宝鸡市和宝鸡、陇县、千阳、凤翔岐山、凤县、扶风、郿县8县。
1949年11月,宝鸡市的虢镇区划归宝鸡县,蔡家坡区划归岐山。
1950年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月2日,分区增领麟游、武功等6县,共领14县1市。
1950年10月11日改宝鸡分区为专区。1953年1月30日,宝鸡专区又增领兴平、周至等5县,并新设太白区,共领19县1市1区。
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原属县市直隶于省。
1960年至1961年9月,宝鸡市领凤翔、陇县、凤县(均为并县以后)3县。
1961年,复设宝鸡专区,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武功、眉县、凤县、千阳、陇县、太白共11县和宝鸡市(县级市)。
1966年,宝鸡专区改领11县,宝鸡市为省辖。1969年专区改名宝鸡地区,仍领11县1市。
1971年2月,地区撤销。
1971年3月至1979年3月,改为宝鸡市(地级市)领11县2区。
1979年3月,复设宝鸡地区,只领11县;地市并存,宝鸡市领金台、渭滨2区。
1980年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时领11县2区。
1982年12月,新设杨陵区,共领11县3区。
1983年11月,武功县与杨陵区划归咸阳市辖;宝鸡市辖金台、渭滨2区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10县。
1990年,宝鸡市辖渭滨、金台2个区,辖宝鸡县、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10个县。
2003年3月,撤销宝鸡县,设立宝鸡市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个区,辖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9县。
202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陕西省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8月,宝鸡市辖4个区、8个县: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凤翔区、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市人民政府驻金台区十里铺街道陈仓大道行政中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宝鸡市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东经106°18′~108°03′和北纬33°35′~35°06′之间。东连咸阳杨凌示范区,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天水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东西长156.6千米,南北宽160.6千米,总面积181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宝鸡市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与其他构造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可分为南部的秦岭褶皱带、中部的渭河断陷带和北部的鄂尔多斯台向斜区3个地质构造单元。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秦岭山脉的基础。渭河断陷盆地处于鄂尔多斯台向斜和秦岭褶皱系之间,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原。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其间。渭河北部的岐山是以奥陶纪灰岩为主的低山,而渭河南部则是由古老变质岩和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组成的中高山。宝鸡市地貌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26.5%;川原占17.5%),呈“六山一水三分田”之势,巍峨峻峭的秦岭群峰与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互为映衬,构成了宝鸡市的地貌主体。位于宝鸡市太白县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山峰。
气候
宝鸡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的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和温热多雨交替出现,春季升温迅速而气候多变,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热、水资源较丰,年日照1860~2250小时,年平均气温7.6℃~12.9℃。宝鸡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水文
宝鸡市河流网排列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水系河流主要是以渭河为干流的渭河水系,其主要支流有通关河、小水河、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等,渭河横贯宝鸡市境内206.1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51亿立方米。长江水系以嘉陵江上游河段为主干,其主要支流有将龙沟、北星沟、安河、石家沟、小峪河、旺峪河等,宝鸡市境内流长72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27亿立方米。秦岭主脊南侧还分布着汉江水系的支流湑水河、红崖河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宝鸡市地下水储量估算,可供开采水量约7.56亿立方米。可控制利用水资源量为11亿立方米,宝鸡市有较理想的地表水源基地。1999年建成的引嘉济清工程,每年可向宝鸡供水912.5万立方米;2006年又建成冯家山引水二期工程,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20.9万立方米/日,冯家山引水工程,每年可向宝鸡供水2920万立方米,满足了宝鸡市区的用水需求。
植物资源
宝鸡市境内植物类型很多。植物区系以华北区系成分为主,华中、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成分也占重要地位。森林植物主要集中在秦岭和关山,秦岭山地随海拔递升,依次有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丛草甸等植被类型。植物资源丰富,宝鸡境内有资源植物2100多种,仅秦岭主峰太白山就有种子植物1550多种。特别是宝鸡有极其丰富的经济植物,据统计共有经济植物1000余种,太白山已发现的药用植物就有510多种,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途。渭北台塬、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
动物资源
宝鸡市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关山山地,市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珍贵动物10种,即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虎云豹、豹、朱鹮大鸨黑鹳白肩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
矿产资源
宝鸡市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地层发育齐全,经历多旋回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以及复杂的变质作用,形成多种内生矿床和沉积矿床,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矿产地190处,发现各类矿种资源45种,有铁、铜、铅锌、镍、金、银、钨、钼、汞、黄铁等金属矿产,石灰石、电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硅石、耐火黏土、萤石、磷块岩、石英岩等非金属矿产。其中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29种,矿区94处。已探明矿产储备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在全市前三位的矿种有:水泥用灰岩、磷、煤。全年投入勘查资金109亿元,勘查项目82个,勘查面积2592.27平方千米。宝鸡地区煤矿主要集中在凤县有草滩沟、罗钵庵、扈家窑等煤矿,陇县娘娘庙、麟游北马坊也有分布。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宝鸡市常住人口为332185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16731人相比,减少394878人,年平均降低率为1.12%。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常住人口325.74万人,城镇人口比重61%,出生率7.5‰,死亡率8.63‰,人口自然增长率-1.13‰。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宝鸡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56.4∶34.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
2023年,宝鸡市财政总收入28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50亿元,增长10.6%。税收总收入251.95亿元,增长14.4%。全年财政支出418.7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城乡社区支出38.20亿元,增长33.8%;节能环保支出15.52亿元,增长30.6%;农林水支出57.07亿元,增长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31亿元,增长3.2%;教育支出70.38亿元,增长2.5%;卫生健康支出46.97亿元,下降0.9%。
2023年,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0.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6.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下降10.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8.6%,文化产业投资增长75.1%。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宝鸡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99.56亿元,增长3.8%;牧业产值95.77亿元,增长4.8%;林业产值12.80亿元,增长0.6%;渔业产值1.70亿元,增长6.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6.05万亩,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147.32万吨,增长0.4%。其中,夏粮产量88.73万吨,下降0.3%;秋粮产量58.60万吨,增长1.4%。
2023年,宝鸡市园林水果产量166.12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苹果产量85.01万吨,增长6.1%;猕猴桃产量67.91万吨,增长6.2%。蔬菜产量181.21万吨,增长5.0%,其中食用菌产量7.94万吨,增长4.1%。
第二产业
2023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按门类分,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0.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6%;集体企业增长17.7%;股份合作企业下降27.4%;股份制企业增长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43.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6%,汽车制造业增长3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0.0%。
2023年,宝鸡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7%(按现价计算)。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建筑企业282户,全年共签订合同额下降17.5%。建筑业总产值下降13.4%。
第三产业
2023年,宝鸡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1.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增长2.7%;商品零售下降2.6%。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5.0%。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0.8%;日用类商品零售额下降40.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4%;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4%;娱乐体育类商品零售额下降44.5%。
2023年,宝鸡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3.07亿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出口72.09亿元,增长19.3%;进口30.99亿元,下降41.1%。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639个,实现到位资金2230.19亿元,省际到位资金2027.4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601万美元,年内新设外资企业15户。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33家。其中,银行类机构35家,证券期货类机构26家,保险公司42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融资担保公司4家,典当行9家。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24.03亿元,比年初增加170.05亿元,增长4.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039.24亿元,比年初增加322.25亿元,增长11.9%。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79.91亿元,比年初增加235.91亿元,增长9.7%。其中,短期贷款998.69亿元,增长14.9%;中长期贷款1501.77亿元,增长12.1%。2023年末全市17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16.04亿元;贷款余额18.51亿元,当年累计贷款投放55.63亿元。
2023年,宝鸡市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3197.85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A股成交额2242.28亿元,下降4.6%;B股成交额604.08万元,下降47.2%;基金交易量64.25亿元,增长41.7%;债券交易量169.57亿元,下降1.1%。
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保险机构42家,营业网点275个,其中,财产险公司18家,人身险公司24家。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8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99亿元,增长5.5%;农业险保费收入3.18亿元,增长19.5%;人身险保费收入68.69亿元,增长0.9%。全年各类赔款与给付支出35.33亿元,增长21.4%,其中财产险赔付13.94亿元,增长29.6%;人身险赔款及给付21.39亿元,增长16.6%。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3.36%,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两年平均人口)2719.37元/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7所,招生2.14万人,在校学生6.13万人;普通高中37所,招生2.02万人,在校学生5.81万人;职业高中及中等学校22所,招生0.83万人,在校学生2.60万人;普通初中138所,招生3.74万人,在校学生10.55万人;普通小学337所,招生3.75万人,在校学生21.93万人。共有幼儿园550所,入园幼儿2.42万人,在园幼儿8.79万人,其中学前班幼儿3.3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286人,在校学生1473人。
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
另有五处中学、陈仓高中、蔡家坡铁中、宝鸡铁一中宝鸡园丁中学、县功高中、振华中学、天王高中等数百所高中。
初级中学:宝鸡市第一中学新建路中学金陵中学宝鸡高新中学宝鸡市陈仓园初级中学、列电中学、店子街中学等千所初中。
小学:西街小学宝鸡市经二路小学宝鸡市金陵小学宝鸡实验小学、宝鸡陈仓路小学、金台小学、宝鸡高新第三小学宝鸡高新第五小学等上千所小学。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728户、高新技术企业489户、瞪羚企业110户。建成各业科技创新平台294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及分中心18个,省级研发平台108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9个。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基地5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4个。建成星创天地75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2个。建成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6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个,省级县域科技创新实验示范站9个,省级科技示范镇4个,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4个,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6个,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8家。
2023年,宝鸡市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31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45.51亿元。入选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7名、省青年科技新星1名,培育市级青年科技新星16名。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镇(街)16个;共有艺术表演场馆15个,文化(群艺)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展览演出场馆1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23个;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328家,演出经营单位74家;共有市级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县区级广播电视台10个。全市广播覆盖率99.98%,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2828个。其中,医院10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7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1个,其他卫生机构6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9个、乡镇卫生院151个、门诊部4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56个、村卫生室165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采供血机构1个、计生技术服务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包括,医学在职培训机构2所,临床检验中心1所,医疗辅助型机构1所,其他2所。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42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603人,注册护士14692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0824张。其中,医院24276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887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661张。
体育事业
2023年,宝鸡市组织举办陕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宝鸡市首届少儿体育嘉年华(亲子运动会)等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383场次,28.7万人参与。我市体育健儿参加杭州亚运会,获金牌1枚、团体金牌1枚,银牌1枚,参加全国比赛获得金牌17枚、银牌9枚、铜牌5枚,四至八名12人次。年末共有市级体育协会45个,县级体育协会190余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35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7.8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5.7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3.0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效参保145.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2.3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1.5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0.86万人。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养老机构57所,其中公办26所,民办31所,养老机构床位13912张,入住老人5315名。共有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20所。年末纳入城市低保6489户、10189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662元;农村低保39748户、88999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5964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367人,其中集中供养297人,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最低861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7124人,其中集中供养220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最低7764元。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56万人次。
交通运输
综述
宝鸡市位于陕、甘、宁、川四省(区)的结合部,处在西安、成都、兰州、银川四个省会城市的交通中心。陇海、宝成、宝中铁路交会于此,宝鸡是新欧亚大陆桥上东西贯通陇海,北连包兰,南接成昆诸线的全方位铁路交通枢纽。宝鸡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以宝鸡市区为中心,以定汉高速、西宝高速为十字的高速公路网络全面建成。形成了以G30为主轴,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以关中公路环线为连接的“三横五纵一环”公路网络形成(三横:G30、西宝南北线,五纵:乾县—法门寺—汤峪,麟游—益店—常兴—斜峪关—太白,麟游—凤翔—潘家湾—太白—浑水沟,周公庙—蔡家坡—五丈原,陇县—千阳—宝鸡—凤县,关中环线宝鸡段)。
宝鸡的铁路交通始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1月,时陇海铁路通至宝鸡。民国三十四年(1945),宝鸡至甘肃天水段通车。1958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1970年6月,西安至宝鸡复线建成。1975年,宝成线全线实现电气化,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95年6月,宝(鸡)中(卫)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形成以宝鸡为枢纽,陇海线横贯市区,宝成线向南伸展,宝中线往北延伸,辐射西南、西北、华北和中原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2007年4月18日,动车组旅客列车“和谐号”在宝鸡—西安段开通运行。2013年12月28日,宝鸡—西安高铁开通运行。
宝鸡的现代公路交通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宝鸡境内第一条公路西安至凤翔段正式通车。此后凤陇路、凤汉路、凤虢路、长益路、西眉路、宝平路、麟凤路等都于民国年间陆续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路建设飞速发展,1995年12月5日,被称为“西北第一路”的西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2000年11月28日,国家主干线公路310国道宝鸡至天水牛背段正式建成通车。2009年9月26日,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1年11月8日,宝鸡至陇县火烧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23年,宝鸡市公路旅客运输量837.94万人,比上年增长30.0%;旅客运输周转量10.57亿人千米,增长90.3%;货物运输量1.27亿吨,增长10.7%;货物运输周转量143.70亿吨千米,增长3.5%。年末拥有营运载货车辆18366辆,营运客车1133辆。全市共有24家公共汽车公司,共有公共汽车1828辆。
历史文化
综述
宝鸡市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宝鸡的城市精神为“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城市象征为凤凰。曾称陈仓雍州雍城周原西虢西岐岐邑岐阳西府阳平凤翔等。
宝鸡市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非遗文保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4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67个、市级143个。
截至2023年末,宝鸡市共有各类文物点347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89处。3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6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543150件(组),等级以上珍贵文物11089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二级文物1396件(组),三级文物9154件(组)。
市名由来
(1)唐天宝14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鱼阳鼙动地来的时候,玄宗与贵妃正在华清池温泉水洗凝脂。叛军破关入陕,直逼长安。玄宗携贵妃杨玉环仓惶出逃,行止马嵬坡驿士兵哗变,玄宗被迫诛杀杨国忠,缢死杨贵妃,玄宗一行逃到陈仓关中将士纷纷潜散。这时叛军追尾。玄宗慌不择路,只带几个亲兵钻入山中。爬过一座山峦,四面岩石陡峭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扑倒在地,失声痛哭道:“命休此矣。”忽然飞来两只山鸡,盘旋之后,款款南飞。众人跟着陈仓山顶,歇入庙中。叛军追到。突然,冰雹倾泻不停,砸得叛军溃退而去。说也奇怪,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众人再找那两只山鸡,已化为石鸡,昂首屹立。临别时,玄宗脱口而出:“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宝鸡便因玄宗御口金言:“宝地神鸡”而得名,此后,陈仓更名为宝鸡,陈仓山始称鸡峰山。
(2)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有个陈仓人猎到一只像羊又像猪的怪兽,准备进献国君。可是却有两个小孩劝他万不可行。因为这个怪兽,名叫“獍”,刚一出生,就张口吃母,及长,吸人脑浆,陈仓人一听赶紧用力打头,欲把它杀死。突然,獍开口说话:“你不要杀我,快放了我,去逮这两个小孩。他们是龙凤胎,都叫陈宝,得男者称霸,得女者称王。”陈仓人闻言,以为灵异,放下獍去逮小孩。可是两个小孩忽然变成两只神鸡,一只飞到了河南南阳,千年之后转生为汉光武帝刘秀,另一只直飞陈仓山顶,化为石鸡,体大如羊,光洁如玉。陈仓人放了獍,獍感其德,衔草掩护石鸡。陈仓山从此林密草茂,幸赖石鸡之福,石鸡默默,以俟盛世。在唐至德二年(757年),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当是时也,正是安史之乱的紧要关头。玄宗避乱四川,太子李亨在灵州提前登基,史称肃宗,挂帅平叛。闻神鸡鸣叫,唐军节节胜利,叛军一蹶不振。肃宗认为神鸡为国之宝,鸡鸣乃是吉祥之兆,随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迄今。
国宝收藏
文化场馆
城市文化
宝鸡城市形象标识主体部分由“宝鸡”拼音首字母组合而成,背景部分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和渭河为主,文字部分由“看中国来宝鸡”中英文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何尊构成。整个形象标识有鸡的形状,凤的神韵。主纹理采用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及西周早期),寓意宝鸡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主色调采用红黄色,寓意宝鸡的发展红红火火,矢志追赶超越,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
看中国,来宝鸡”这一宝鸡城市形象主题宣传语,不仅是因为“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形式出现于在宝鸡出土的国宝重器——“何尊”上,更是来源于宝鸡历史文化的文化自信、良好生态的生态自信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自信。邀八方宾客来宝鸡,看中国历史文化,看中国魅力城市,看中国生态文明,看中国装备制造。“来宝鸡,观周风秦韵、寻文明根脉、赏青铜吉金、游宝鸡山水、品最中国美食,宝鸡是一座崇德尚礼、生态宜居、文明开放、幸福美丽的城市。
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
风景名胜
截至2022年底,宝鸡市共有A级景区53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6个,3A级景区31个,2A级景区4个;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暨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省唯一)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
宝鸡具有奇特秀丽的自然风光,有9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8.6%,境内的太白山是神州南北界、华夏分水岭,是秦岭的主峰,海拔3767米,因物种垂直分布所造成的多样性和罕见的第四季冰川遗迹,而被称为“生物基因库”和“地质博物馆”。
宝鸡旅游商品纪念品卓有地方特色,形成了周青铜器复仿制品、民间美术、字画碑拓、烟酒副食、工艺品等六大特色商品系列,颇受欢迎。与此同时,已形成了独具吸引力的宗教、书法、休闲度假、科学考验、登山、三国、丝绸、根祭祖等专项旅游线路。
以下为宝鸡市A级景区列表:
名优特产
简介
宝鸡又称西府,西府小吃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是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西府小吃主要有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蒸面皮、烙面皮麻酱凉皮、西府扯面(中华名吃)、文王锅盔、金钱肉腊驴肉驴肉泡馍、大肉泡馍、腊汁肉夹馍、水煎包等。西府特产有皮影农民画、凤翔草编凤翔年画马勺脸谱、凤县花椒、岐山醋、岐山臊子、猕猴桃、木耳、核桃、小人参、土鸡、太白香菇、红富士苹果等。
主要美食
著名人物
古代
近现代
荣誉称号
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中国社火之乡,中国泥塑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东方佛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发源地。
友好城市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