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岛 宗则(てらしま むねのり、1832年6月21日(天保3年5月23日)- 1893年(明治26年)6月6日)は、日本幕末武士(萨摩藩士)、明治时代政治家、外交家、明治维新的元勋(维新元勋)。正二位·勋一等·伯爵。本姓长野,前名松木弘安(まつき こうあん),后改名寺岛陶藏,通称宗则。被称为日本的电信之父。
人物生平
出身
天保3年5月23日(1832年6月21日)生于
萨摩国出水郡出水乡脇本村字槝之浦(现
鹿儿岛县阿久根市脇本字槝之浦),是当地
乡士长野成宗(祐照)的次子,幼名徳太郎、后称藤太郎。5岁时被过继给医家松木家,作为伯父·兰方医松木宗保的养嗣子。10岁时开始在
长崎学习
荷兰语。
西学学者
弘化2年(1845年)赴
江户,师从
伊东玄朴、
川本幸民学习荷兰医学,
安政2年(1855年)在
中津藩江户
藩邸的兰学塾(庆应义塾的前身,今天的
庆应义塾大学)讲课。通过伊东玄朴的象先塾推荐,安政3年(1856年)任
幕府的蕃书调所(开成所的前身,现
东京大学的源流)教授助手,翌年应
萨摩藩藩主
岛津齐彬的邀请,返回藩国担任岛津齐彬的侍医,实际从事制铁、
造船、
燃气、
照相、
电信等藩近代化事业,掌握西方科技文明的实际。同年再度赴江户,复归蕃书调所。除在蕃书调所从事兰学的教学外,从安政4年(1857年)开始独自学习英学,安政5年(1858年)在
横滨参与贸易实务,安政6年(1859年)专致于学习
英语。
文久元年12月(1862年1月)以精通英语被招募为幕府遣欧使节团的西洋事情探索要员,与
福泽谕吉、箕作秋坪等人一起受到拔擢。文久2年(1862年),他以幕府第1次遣欧使节团(文久遣欧使节)通译兼医师的身份,与
福泽谕吉、
福地源一郎、箕作秋坪等随文久遣欧使节赴
欧洲考察西洋诸国。此时,他才知道
荷兰语在欧洲已不再处于重要地位,因此转向英学派。文久2年12月11日(1863年1月30日)归国。文久3年(1863年)返回
鹿儿岛并任御船奉行,在
萨英战争中,他与
五代友厚等人被英国军队俘虏,在通弁(翻译官)清水卯三郎的斡旋和帮助下,在横滨搭乘小舟逃离英舰,进入
江户,化名寺岛陶藏、宗则,任幕府开成所
教授。
庆应元年(1865年),萨摩藩向英国派遣外交使节,寺岛宗则与新纳中三、五代友厚三人组成萨摩藩遣英使节团,再次访问欧洲,随团的还有町田久成、
森有礼等15名留学生(萨摩藩第一次英国留学生)以及1名通译。访英期间,寺岛宗则在劳伦斯·奥利芬特的引荐下,与英国
外交大臣约翰·罗素伯爵(第一代罗素伯爵)会晤,论述了建立雄藩联合政权以推进
封建制变革的统一国家构想,谴责幕府的贸易垄断政策,提出与藩的
直接贸易,为萨英友好、促进
倒幕作出了贡献。据说这影响了以后的日本外交。使节团还在
法国、
普鲁士、
荷兰、
比利时等
欧洲大陆国家进行访问和考察。在
伦敦,使节团向法国籍比利时贵族查尔斯·勃朗峰伯爵提出创办贸易公司,并在
布鲁塞尔签署了萨摩藩与勃朗峰设立贸易商社的契约书以及参加1867年
万国博览会的协议。庆应2年(1866年)归国。
维新元勋
明治维新后,寺岛宗则以遣欧使节的经验成为近代日本第一代外交官。
庆应3年12月9日(1868年1月3日)——庆应4年闰4月21日(1868年6月11日)任明治政府(
三职制)
参与,庆应4年1月23日(1868年2月16日)——庆应4年2月20日(1868年3月13日)兼任外国事务挂,庆应4年2月20日(1868年3月13日)——庆应4年闰4月21日(1868年6月11日)兼任外国事务局
判事。庆应4年/明治元年9月21日(1868年11月5日)——明治2年4月17日(1869年5月28日)任
神奈川县知事(官选)。明治2年3月30日(1869年5月11日)——明治2年4月17日(1869年5月28日)任
太政官·议政官上局参与。明治2年4月17日(1869年5月28日)——明治2年7月8日(1869年8月15日)任外国官副知事。明治2年7月8日(1869年8月15日)——明治4年7月29日(1871年9月13日)任外务大辅。
在
明治维新期间,寺岛为整备充实处于初创期的
外务省而尽力,并为电信事业和造币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明治元年(1868年)参与同
西班牙缔结《日西修好通商航海条约》,明治2年(1869年)7月任日本全权代表,与
澳大利亚缔结《日澳修好贸易条约》,明治4年(1871年)6月任日本全权代表,与
夏威夷王国缔结《日布修好通商条约》。明治5年(1872年)4月8日任条约改正取调御用挂。明治5年(1872年)4月25日任驻英国大弁务使,同年10月14日任日本驻英国第一任
特命全权公使。明治6年(1873年)10月17日归朝。
明治6年(1873年)10月28日——明治14年(1881年)10月21日任
参议(
宰相),明治6年(1873年)10月28日——明治12年(1879年)9月10日兼任外务卿。寺岛宗则就任外务卿后面临为政府的财政困难收回关税自主权、条约改正(修改日本在
江户时代末期的安政年间至明治初年与欧美列强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的重任,鉴于日本律法还不完备,寺岛于1875年11月向政府提出以恢复关税自主权为目的进行修改条约交涉的建议,认为
税权的交涉应该在
法权的交涉之前。
寺岛宗则着手推进成为悬案的条约改正问题,与
美国的交涉取得成功,明治11年(1878年)就恢复
关税自主的日美条约实现调印换文,但由于英国和
德国的反对,使条约无效,日本的条约改正的希望受到挫败。相互对等的理论一直被认为是外交姿态的保证,相对于欧美的自主外交,对于
亚洲则被评价为条理外交。同时,由于哈尔特雷鸦片密输事件和赫斯珀里亚号事件的发生,使国民中要求废除
治外法权的呼声高涨起来,寺岛仅仅就税权进行交涉的主张遭到批判。明治12年(1879年)9月10日辞去外务卿一职。
在寺岛外交时代,明治7年(1874年)1月派遣
榎本武扬为驻俄公使,交涉北方领土交换。明治8年(1875年)5月7日两国在
圣彼得堡缔结《
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日本放弃整个
库页岛,以换取
堪察加半岛以南的整个
千岛群岛的主权。明治9年(1876年)日本发动
江华岛事件,迫使
朝鲜王朝签订《日朝修好条规》(
江华条约,又称《丙子修好条约》),这是日本效仿欧美式的
炮舰外交的产物,它以武力为后盾,促使朝鲜放弃锁国转向开国,将
西方强加于日本的不平等条约加诸于朝鲜,取失之西方收之东方之效,为其逐步吞并朝鲜并挑起侵华战争做了铺垫。
明治12年(1879年)9月10日——明治13年(1880年)2月28日兼任文部卿,明治12年(1879年)9月12日——明治13年(1880年)3月3日兼任法制局长官。明治14年(1881年)3月7日兼任太政官内阁书记官局主管。明治14年(1881年)10月21日——明治15年(1882年)7月13日任第三届
元老院议长。明治15年(1882年)7月13日——明治16年(1883年)9月8日任日本驻美国
特命全权公使。
明治17年(1884年)5月7日以
宫内省一等出仕(下赐年俸5000
日圆),任太政官制度取调局御用挂。同年5月24日任会社条例(相当于公司法)编纂委员会委员长。明治18年(1885年)3月4日任破产法编纂委员会委员长,同年3月10日
署理太政官制度取调局长官。明治18年(1885年)12月22日——明治21年(1888年)4月30日任宫中顾问官。明治19年(1886年)2月15日叙敕任官一等(下赐年俸4000日圆)。明治19年(1886年)3月30日——明治20年(1887年)4月19日任商法编纂委员会委员长,明治19年12月23日以勤勉商法编纂事务,获下赐慰劳金300日圆。明治21年(1888年)4月30日——明治21年(1888年)5月10日任
枢密顾问官,明治21年(1888年)5月10日——明治24年(1891年)9月10日任第一届
枢密院副议长。明治25年(1892年)4月12日任条约改正案调查委员。
明治17年(1884年)7月7日以维新之功勋叙
伯爵,被列入
华族。明治18年(1885年)被选为东京学士会院会员(
院士)。
明治26年(1893年)6月6日病逝,享年62岁。
地位
明治22年(1889年)在
枢密院审议宪法制定的御前会议上,时任枢密顾问官·副议长的寺岛宗则,对于议长
伊藤博文所提出的宪法草案中,没有列入关于赋予
帝国议会的发议权(
提案权)的条款的问题,坚决主张在宪法中写入相关条款。经过会议讨论,最终在宪法上明确记载帝国议会的发议权。
荣典
1877年(明治10年)11月2日-
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1885年(明治19年)10月20日-叙从三位。
1888年(明治22年)11月25日-
大日本帝国宪法发布纪念章。
1893年(明治26年)6月6日-叙
正二位(
特旨进位二级)。
人物评价
寺岛宗则1862年(文久2年)随幕府使节渡欧,考察西洋之文物。1865年(庆应元年)引率萨摩留学生渡英。自幕末以后20年间,走上外交官的道路,从事外交之国务。他广泛精通西洋学问,理解和翻译英、德、法、荷兰诸国语言。参与日本电信事业,建议在横滨至东京之间建设电信,被委以全权领导国营电信建设,被誉为“日本电信之父”。
著作
寺岛宗则的主要著作有《财政弁伪》、《寺岛伯论说》、《民富迩言》、《寺岛伯自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