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水电站位于巴南区鱼洞街道中坝岛上,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规划的梯级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公里,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93亿千瓦时,静态总投资约239亿元,对带动重庆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向重庆提供清洁、可靠的电能,提高重庆境内长江干流航道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简介
该电站于1991年12月由省水电厅以川水发(1991)规876号文批复同意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1993年5月省水电厅以川水发(1993)规610号批复
可行性研究报告;1996年12月省水电厅以川水(1996)建管742号批复初步设计报告;1997年7月省计委以川计(1997)能源585号文批准列入当年度地方电力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工程于1997年12月开工,因建设资金未落实,工程于1998年停建。
淹没区域
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面积96.34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后淹没区涉及
大渡口、
九龙坡、
巴南、
江津四个行政区。
江津区域的淹没区涉及13个街镇,城镇面积4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0余万人,涉及影响城镇道路长24公里,面积19.12万平方米,大小桥梁15座,给水主干管12.2公里,取水工程设施6处,污水管道46.2公里,雨污混流管渠128.1公里。
保护区
拟建鱼类保护区
专家咨询
2006年9月专家组对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对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减缓对策研究,水电站
坝址选择,枢纽建筑物布置,导截流方案等进行了技术咨询。2006年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
生态研究所开展了长江
小南海水利枢纽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研究。研究初步表明,小南海水利枢纽建设对保护区及保护对象造成的主要影响: 一是小南海水利枢纽坝址位于巴南区鱼洞
中坝岛,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
水库回水长度为54.50公里,回水进入长江干流松灌镇至珞璜镇江段的保护区缓冲区内。大坝的截流和水库蓄水,淹没区域涉及保护区实验区和
缓冲区,将使保护区内51.98公里的缓冲区和20.52公里的实验区原有功能发生改变。二是
小南海水利枢纽大坝建成后,使
三峡库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库区水体,阻断了
白鲟等濒危物种及长江特有鱼类的
生殖洄游通道和
索饵洄游通道,使许多珍稀特有鱼类难以完成生活史,将加剧这些物种的濒危程度。三是小南海水利枢纽的建设将使原有连续的
河流生态系统被分隔成不连续两个环境单元,造成了生态景观的破碎,对长江上游水
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较大影响。
政府拟建
2009年2月17日至18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重庆市政府提交的《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专家组实地考察了预选的小南海水电站坝址。
鉴于
小南海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对保护区及长江珍稀特有鱼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同意重庆市有关部门和中国
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编制
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项目对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研究报告书的前期工作。专家组就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针对小南海水电站对鱼类资源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栖息地保护、仿生态通道建设、人工
增殖放流等补救措施。根据相关调查,长江
小南海江段是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重要的栖息地和生态通道,每年有约150亿尾(粒)鱼类的苗(卵)通过该水域(其中四大家鱼苗(卵)约10 亿尾(粒))。小南海水电站的修建将会改变该区域的鱼类栖息地,淹没部分鱼类
产卵场,阻隔
鱼类洄游通道,水轮机和
溢洪道会造成鱼类特别是卵苗的损伤,对水生生物资源以及保护区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专家组建议补充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受影响程度。明确保护对象,细化栖息地保护、人工增殖放流措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主要补救措施是仿生态通道过鱼设施建设,经严谨的论证和科学试验,统筹考虑
长江上游梯级水电站规划和建设,特别是梯级水电站运行的叠加累积效应,研究长江上游水生生物保护
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测量
坝区地形测量
2006年5月3日至2006年6月20日完成重庆市
发改委委托的
长江上游重庆河段小南海水电站坝址
地形测量、
坝轴线横断面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和首级
控制测量工作。
上坝址地形测量9平方公里;水下地形测量3平方公里;
横断面测量1.466公里。下坝址:
RTK控制428点
地形测量10.82平方公里;水下地形测量4平方公里;坝轴线1:1000纵断面测量1.94公里;
小南海大桥桥位测量45点,0.89公里; A、B、C坝轴线拐点测量和埋石3点。
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测量队伍2006年5月1日进场,根据上下坝址测量范围布设D级GPS网作为基本控制网,其中埋标12座,利用已知点标石1座。
高程控制测量:在长江左右岸各布设一条附合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代替四等水准),连测各个GPS点。
测图
控制测量:测图控制测量采用美国
Trimble(
天宝) 5700GPS接收机进行
RTK(实时
载波相位)测量。
库区
大断面测量上坝址地形测量采用
白纸测图+
内业矢量化方式生产数字化地
形图。下坝址地形测量采用
全站仪数据采集+野外绘制略图+实地调绘→南方CASS5.1
绘图软件编绘(成图)的作业方法。水下地形测量采用RTK配合测深仪,数据处理采用Haida海洋成图5.0,采用南方CASS5.0 成图软件进行图形编辑。纵断面测量是将两端点A、B及中点C放样到实地并埋标。岸上纵断面采用RTK和全站仪测量。水下部份采用GPS配合测深仪进行测量。
继长程水道地形测量上游局任务河段水下部分告捷后,上游局接到了水文局下达的新任务指示,要求尽快完成,小南海水电站库区
大断面测量及历史特大洪水水面线调查。全体测量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在历经20天的艰苦测量中,突击完成了重庆
小南海电站库区长江干流及綦江、
油溪和
朱杨溪三条支流共计180多公里河道大断面测量。测量时发现有些支流很浅,水文测船容易搁浅触礁而不能使测量前进。
綦江河段测量就是一例,当时恰逢溪沟涨水,河道变宽变深,水文044号测船抓住及时雨,顺机行进并测量了约10公里后,船再也不能向前行驶了(如果不下雨不涨水,根本无法前进10公里),完成了剩余60公里长的河段测量。
在深入綦江支流后,情况也是很糟糕,由于公路并不完全是沿江而上,所以每到一个断面处几乎都要攀爬一段山路才能到达河边。有时候正当测量人员高兴于自己身体棒而攀爬能力强时,心情却又顿时低落下来,眼前的河面一身“坎坷”,除了不在话下的浅滩和乱石之外,就要数五福、夏坝、桥
溪口等几个
滚水坝了。在每个坝址前都有约六、七米的跌坎,要想使水下测量前进,办法就是:使其“爱船”冲锋艇支解,然后开始繁重的人工搬运,上去后,再组装下水,反复如此,大大增加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凡事人为之,在顽强克服一切不利自然因素和阻碍下,测量组全体人员爬山涉水、披荆斩刺,凯歌测抵綦江县城。在进行长江干流测量作业时,水文044号测船不仅是测量战斗的“舰艇”船,也是测量组的生活用船。水文测量人所有的故事并没有完全记录下来,但是点滴足以延伸我们的想象空间至现场。
工程枢纽
工程由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放空隧洞及
开敞式溢洪道、左岸
引水系统及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工程推荐
坝型为
闸坝,
正常蓄水位233米,该电站分为两级开发,第一级装机3200千瓦,第二级装机7300千瓦,总装机为10500千瓦。工程完成后年发电时间可达到300天,年总发电量可达到4000万千瓦/时。设计正常畜水水位高233米,总库容5010万立方米,调节
库容3320万立方米,
坝高45米,该工程需开挖土方1350立方米,石方87290立方米,150浆砌条石56100立方米,浇筑砼46160立方米,帷幕灌浆3600米,淹没面积为69.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2.1公顷,非耕地面积31.7公顷,
河滩6.1公顷。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29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发电量约93亿千瓦时。
溢洪道布置在右岸垭口处,全长1665米,其中引渠长1122米,引渠底宽120米,底部高程745米,引渠最大泄流量2175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8米/秒。渠道两侧为垂直边坡,每隔22米设12米宽的
马道,不衬砌。引渠后紧接溢流堰,堰顶高程760米,设5孔弧形
闸门,孔口宽13米、高20米。堰后为
陡槽,槽长538米,中间设隔墙将陡槽分左、右两槽。左槽3孔,净宽47米,右槽净宽30米。槽后接挑流鼻坎,挑角45°,半径50米。泄槽用
钢筋混凝土衬砌,设有5道掺气槽。
放空
隧洞置于右岸坝肩,进口底坎高程660米,全长1062.17米,前段为有压隧洞,长557.67米,圆形断面,内径9.6米;后段为无压隧洞,长489.5米,方形断面,宽×高为8米×11米。距进口339.17米处设事故闸门井,井高131米,内径11米,内设6.8米×9米事故平板
定轮闸门,距进口560.67米有压隧洞末端为
工作闸门室,设弧形工作门,尺寸为6.4米×7.5米。
引水道进口布置在坝上游左岸,进口尺寸长98米,宽27.5米,高79.5米,内设16扇
拦污栅,1扇检修门及4扇事故门。进水口底板高程711.0米。引水道由4条内径9.6米、长551.49~652.86米的低压隧洞及其后的4条内径7~8.2米、长185米的
高压钢管组成。
厂房为坝后地面式,顺河向布置,长145米,宽26米,高67米,内设4台单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机型HLA330-LJ-530。变压器布置在上游侧副厂房屋顶上,发电机和变压器之间采用单独单元结线。
该电站枢纽布置的主要原则:充分利用坝址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避开不利因素;尽量利用建筑物的开挖料筑坝,降低工程造价;方便施工和运行管理。在右岸垭口巨厚层块状灰岩地区布置开敞式溢洪道,其开挖料作为坝体填筑料大部分可直接上坝,运距短,对大坝施工无干扰;右岸上游1号
冲沟地形适宜于布置放空隧洞;左岸岩层倾向山里,有利于地面开挖工程,且成洞条件相对较右岸好,宜于引水发电系统和
大断面导流隧洞的布置。
环保圣地
以
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上旅游资源为基础,坚持“一条主线、二个中心、三个片区、四大文化”的
产业布局和统一规划的基本思路,把江津建设成为西南最大的全生态、全自然、全环保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具体措施为:一是组建库区水上旅游开发公司,对库区水上旅游项目进行整体开发、包装和管理;二是积极推出水上休闲、娱乐、疗养、观光等旅游开发项目立项,并纳入长江三峡开发项目盘子,争取国家配套政策和项目开发资金;三是搞好水上旅游和沿江、支流两岸景点项目开发规划,推出
小南海水利枢纽:水库大坝—支坪万米悬壁—万里长江第一
滨江路—十里橘园—
白沙古镇—
石门大佛—朱羊溪水利枢纽大坝,以及两条支流两岸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开发成一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四是在库区和支流域开展绿色生态保护库区水质活动,实现库区绿色自然生态景观与水质保护双赢目标。
运行效能
小南海水电站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规划的
梯级水电站。
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对
三峡工程拦沙减淤和优化运行有积极作用,对重庆能源供应和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对带动
三峡库区发展和确保移民长期稳定有促进作用,对重庆西部的取水条件和农业灌溉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开发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将为重庆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大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电站竣工后,年均售电量4617万千瓦时,
上网电价0.27元/千瓦时计,年销售收入1246万元,年创利487.22万元,年创税168.78万元,电站建成后拥有的水库综合开发利用收入100万元。
小南海水电站具有发电、通航、拦沙减淤、供水灌溉、滞洪错峰等功能,开发两条支流两岸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开发成一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在库区和支流域开展绿色生态保护库区水质活动,实现了库区绿色自然生态景观与水质保护双赢目标,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