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历史文化名城,为山西省朔州市辖县,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东经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之间。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全县辖5镇7乡,总面积1651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3年末,山阴县常住人口为192987人。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为北狄所居,战国时期为赵雁门郡楼烦县属地,秦属雁门郡,汉归汪陶县、阴馆县。后经历代沿革更名。
唐属应州金城县。
金大定七年(1167年)始名山阴,意地处复宿山之北。
金贞佑二年,升山阴为忠州,属西京道大同府。
元后期复置山阴,属山西道大同路应州。
明称山阴县,属山西布政司大同府应州。
清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于大同府。
1927年直隶于山西省。
1946年6月24日,全县解放,属冀晋专署。建国初期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后随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
1959年至1961年属晋北专区,后复归雁北专署。
1989年划归朔州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撤销岱岳镇;撤销苑家辛庄乡,并入北周庄镇;撤销偏岭乡,并入马营乡;撤销冻牛坡乡,并入下喇叭乡;撤销甘庄乡,并入岱岳乡;撤销泥河乡,并入安荣乡;撤销黑圪塔乡,并入薛圐圙乡。
2011年4月,岱岳乡撤乡设镇。
2021年4月,后所乡、张家庄乡合并为广武镇,镇人民政府驻后所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4月,山阴县下辖5个镇、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岱岳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山阴县位于东经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之间,地处山西省北部,东邻
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
右玉、怀仁接壤。南北长66.7千米,东西宽36.5千米。总面积1651平方千米。
地貌
山阴县境内山脉,有
恒山山脉,
洪涛山脉以及黄花岭。境内南北高,中间低。西北有洪涛山、高汉梁,其中以洪涛山最高,海拔1947米。南为恒山支脉翠微山,其主峰
馒头山海拔2426米,中部为大同盆地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桑干河、黄水河贯穿其间,渠道密布,灌溉方便,但部分低洼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水文
有较大的河道4条,
桑干河、木瓜河、
黄水河、
元子河(吴马营大河槽河)。
气候
山阴县年均气温7℃左右,一月-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雨量41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
无霜期130天。
自然资源
山阴县是产煤大县,有“煤乡”之称。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煤田总面积355.2平方千米,总储量114亿吨,煤质品种以氯煤和
弱粘煤为主,为优质烟煤;铁矿石储量约4000万吨,系赤铁矿;铝矾土约900万吨;粘土粉砂岩预测储量达亿万;石灰石约3000万吨;方解石约40万吨;大理石约1000万立方。此外还有
石英石、
钾长石、
黑云母、
玄武岩等。
人口民族
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
俄罗斯族、藏族、
维吾尔族等民族分布,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回族次之。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山阴县常住人口为199505人。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3.6万人,下降0.2%。山阴县常住人口为192987人,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1229人,占常住人口的57.6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1758人,占常住人口的42.36%;男性为101098人,占常住人口的52.39%;女性为91889人,占常住人口的47.61%,性别比(女=100)为110.02。
政治
经济
综述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为7.6:52.4:40.2。全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万元,增长3.7%。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0%。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2万公顷,增长0.51%;其中,粮食种植5.6万公顷,增长0.2%;玉米种植4.2万公顷,增长3.1%;油料种植0.3万公顷,增长19.9%;蔬菜种植0.07万公顷,下降21.7%。
全年粮食产量29.9万吨,增产2.2%。玉米产量27.4万吨,增产2.1%;油料产量0.4万吨,增产80.4%;蔬菜产量2.4万吨,减产12.5%。
全年生猪存栏4.4万头,增长6.5%,出栏4.5万头,增长4.7%;牛存栏8.5万头,下降2.3%,出栏0.9万头,增长17.0%;其中,奶牛存栏7.1万头,下降5.4%。羊存栏18.4万只,增长4.2%,出栏7.4万只,增长11.2%;活家禽存栏33.6万只,下降20.9%,出栏42.2万只,增长4.5%。
全年猪牛羊禽肉类产量0.7万吨,增长7.6%。猪肉产量0.4万吨,增长5.5%;牛肉产量0.1万吨,增长12.9%;羊肉产量0.1万吨,增长9.5%;其中,禽肉类产量0.06万吨,增长5.6%,禽蛋类0.5万吨,增长8.2%;牛奶产量28.4万吨,增长3.2%。
第二产业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4.4%。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2.7亿元,下降16.3%。原煤产量4174万吨,下降1.3%,洗煤产量2425.2万吨,下降1.9%;发电量80.6亿千瓦时,下降0.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33.8亿元,下降18.5%,利润总额51.6亿元,下降48.0%。
第三产业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3.0%。
社会
城市建设
2009年完成投资7258万元,铺设了43千米供气主管网。
县城集中供热进一步扩面。新建换热站2座,铺设管线2千米,新增供热面积近15万平方米,县城供热覆盖率达到74%。为切实解决县城供热和环境污染问题新上的热电联供项目建设,总投资2.4亿元,先利用永皓电2×5万机组供热,此后,随着昱光电厂2×350MW发电机组的建成,全部完成热电联供任务。项目可研、环评、立项已审批,落实资金1.4亿元,管材等部分材料开始招标。
2009年完善改造了县城自来水供水管网配套,完成分户供水改造1300户。
2009年,总投资1.8亿元的铁东区“一桥两街三路建设工程,完成了选址、测量、定桩放线、地勘初设、道路成型等前期准备工作。
环境事业
2023全年全县空气质量达标(二级以上)316天,减少15天,下降4.5%;综合空气质量指数3.78,下降3.6%。
教育科技
2023全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30所。普通小学21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其中,全县专任教师1720人,增长2.1%,普通小学教师779人,增长9.7%,中学教师941人,下降3.4%;全县在校生19134人,增长3.5%,小学在校生10431人,增长12.9%,中学在校生8703人,增长5.8%。
医疗事业
2023全年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221人,下降1.3%,执业医师682人;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1509张,下降0.7%。
社会保障
2023全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1万人,增长5.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5万人,下降1.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4万人,下降0.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6.8万人,下降2.1%。参加失业保险2.9万人,增长23.4%,参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0.4万人,农村生活最低保障0.6万人。
饮水工程
2009年完成投资861万元,解决了46个村2.46万口人1.0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健全,境内
集大原高速铁路、
北同蒲铁路、
二广高速公路、
208国道、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大)同—太(原)公路纵贯全县,
荣乌高速公路、
336国道横贯东西,交通条件便利。阳方口至集宁、应县至山阴、山阴至朔州等干线公路南北贯穿县境,还有多条支线公路有县城通往各乡镇。
2012年新建、改建公路42条334.5千米,总投资13943.9万元,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444千米,实现了农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
风俗民情
居住
山阴县居民历代都喜欢住北房,房屋多为土木平房和土、石碹窑,一堂两居、火炕朝阳。旧时桑干河以南和下湿盐碱区以土房为主,山区贫苦人多住靠崖掏窑,有钱者住石碹窑。川、坡区窑浅,山区窑深,有时深约二丈多。地面多为土质,少数人家铺砖;屋顶多数抹胶泥,有瓦者极少。家庭富有者盖四合院。四合院为四面盖房,多以北房为上,祖宗神位置其中,作为客厅。东西房为厨房、寝室,哥东弟西,由上而下,南房放置杂物,少数住人。大门多为东南走向,西南角为厕所,门内砌照壁,或写朱子治家格言,或画猛虎,或写一大“福”字。室内一般挂中堂和大字匾。
饮食
历史上,山阴饮食以杂粮为主,饮食变化多随农事季节。川坡区以小米、黍子、白面为主食。副食主要是马铃薯(山药蛋)、豆角、白菜、倭瓜、葫芦、圆白菜,常年腌菜(以胡萝卜为主)不断;山区以莜面、豆面、山药蛋为主,每日三餐。1949年引进玉米。岁时节日,饮食具有传统习俗。如有亲朋好友客人,包饺子或捏包子,其馅因季节而异。夏季以韭菜为主,冬季则以萝卜为主,和以猪肉或羊肉。婚丧嫁娶寿诞摆酒席,有六六席、八八席、十冷十热(指菜肴数),制作别具风格。
蔬菜除各种时令菜外,秋季家家用萝卜、蔓菁、白菜等腌制咸菜,大葱一般生食。
风景名胜
山阴在古代是一个多战之地,县境西南有古迹、遗址多处。已发现有
古遗址、古建筑35处(座),古墓葬5处,列为国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72件,其中
广武汉墓群、广武古墓、
广武明长城等古迹均颇负盛名。雁门关下的两座
广武城,一建于辽金,一建于明代,均为防敌军事据点,是研究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县城南30千米广武汉墓群,保持着丰富而珍贵的地下文物。
万里长城——山阴段
万里长城依
阴山、恒山、
太行山、吕梁山之势,分为内、外两支,内长城建于恒山之阴,外长城建于阴山之阳。山阴县境内的长城属内长城,是山西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它西起新广武,东接代县分水岭,依恒山之阴连接着内长城东段18个重要隘口,全长5.3千米。
广武,位于山阴雁门山的长城脚下,紧依雁门关,扼守关内勾注陉之咽喉,是长城线上的重要军事防卫据点。依塞傍关,地处要冲,与长城紧密相连在一起,素有北门锁钥之称,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戍边亡魂——汉墓群
在
新广武城北一片广阔平原上,散布着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坟土堆,坟土堆连绵起伏,当地群众称为“谎粮堆”。整个汉墓群占地7.5平方千米,现已标定墓冢294座。236号是最大的墓冢,占地4亩,高约20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大汉代墓群,对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名优特产
燕麦
山阴燕麦是山阴特色农作物。
燕麦,又名雀麦、野麦。禾亚科,燕麦属。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世界各国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的为主,常称为皮燕麦。我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的为主,常称裸燕麦。裸燕麦的别名颇多,在中国华北地区称为莜麦;西北地区称为玉麦;西南地区称为燕麦,有时也称莜麦;东北地区称为铃铛麦。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1年7月15日,入选
水利部第四批
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