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

庐江县第二中学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简称“庐江二中”,创办于1974年, 原名庐江县城关中学,原址位于庐城镇塔山路168号,1979年更为现名,先后100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表彰奖励。

学校简介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创办于1974年,原名庐江县城关中学,原址位于庐城镇塔山路168号,1979年更为现名。2001年成为原巢湖市示范高中,2006年升格为安徽省示范高中。2017年庐江县委政府决定迁建庐江二中新校区(泥河西路399号),2018年6月工程全面启动,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21年7月学校完成整体搬迁工作。
庐江二中新校区地处庐江技术开发区,南依狮子山科技公园,北临移湖湿地公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20亩,建筑面积26.7万㎡,“四区一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景观区和国际部)构成校园总体布局。学校园内环境优美,硬件齐全,高规格设计建设的智慧校园系统将助力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坚持开展以激发学生自信心为主线的信心教育、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特色创建,庐江二中是安徽省航天特色学校。
建校以来,几代二中人负重前行,接续奋斗,将庐江二中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建设成为皖中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学校建设和发展一路奋进,一路彩虹:从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到“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从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到安徽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从安徽省省级“新课改样本校”到安徽省“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等,其间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和县级表彰。
面对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庐江二中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担当。搬迁新校区后,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模式,成为庐江县首个公办全封闭寄宿制高中。“在最美的地方做有温度教育”已经成为庐江二中人的教育情怀,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校将继续发扬“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的二中精神,继续秉承“欲成才,先成人”的二中校训,加快“融入大合肥、对接沪苏浙”的步伐,凝心聚力,拉高标杆,全力赶超,全面开启“建华东名校、育民族英才”新征程。
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5年高考:应届在籍考生本科上线985人(不含艺体)。其中一本447人,二本379人,三本159人。600分以上160人。
2014年高考:应届在籍考生1051人,应届在籍考生一本以上上线438人,达线率41.6%; 二本以上上线 809人,达线率76.9%;本科以上上线944人。达线率90%(以上均不含艺体及城西分校考生)。
2012、2013年高考:学校克服“五改六”、生源差等诸多不利因素,仍然取得不俗成绩,全面完成各项高考指标,并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
2011年高考:李张强同学以670分,原巢湖理科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学校录取清华第二人,应届考生达一本线197人,完成率为197%;达二本线530人,完成率为160%,荣获了庐江县委、县政府颁发的“高考目标管理奖”、“教学质量优胜奖”、“优秀学生培养奖”三个大奖。
2010年高考:高超同学以678分、全省理科第55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9年高考:学校二本完成率127.8%,荣获原巢湖市普通高中教学目标管理奖。
学校荣誉
庐江二中先后100多次获得省、市、县级表彰奖励。1993年被评为省“花园式学校”,1999年被评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 2004年被评为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课改样本校”,2009年被授予省“科技创新先进集体”,连续三届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是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办学历史
庐江二中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创办于1974年。2001年创建市级示范高中,2006年又升格为省级示范高中。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庐江二中原址地处庐城中心地带,校园占地120亩。学校设施齐全,闭路电视智能广播、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一应俱全,百兆宽带网终端已进入教室和办公室,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高三教室安装了立柜空调,电教设备经评估达到省级一类配备标准。2011年学校投资上千万元,兴建了一个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
师资力量
2006年,学校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省级样本校,学校抓住机遇,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切实实施校本教研,促使一大批青年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岗教职员工27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6人;省级“教坛新星”1人,市级“教坛新星”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硕士研究生50多人。在刚刚结束的合肥市第二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中学校喜获丰收,1人被评为学科带头人,11人被评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榜人数位居全县高中之首。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庐江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传统
社团活动
庐江二中共有20多个社团,分别是牧羊人心理社、学生生态社团、小乔琴艺社、心理社团、“模拟联合国大会”社团、“三月文学社”、经典诵读社、科普创新社、交际英语沙龙社、冶父晴岚新闻摄影社、兰亭书法社、健美操社团、剑魂武术社、篮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实用电子社、棋艺社、环保社、塔山天文社、彩虹桥美术社
庐江二中赋
作者:王前锋
巢南文圃,皖中杏苑;面临黄陂丽水,背依冶父青峦。荷香四季,学海知帆勇进;泉清亮眼,文山学子登攀。周郞故里,美名远播海外;文翁家乡,文明薪火相传。汉代子威,身为光武帝之师;南唐伍乔,手摘状元郎之冠:古潜川,大蕴含,历来淳风化俗;文膏武泽,惠益二中。
天朗气清,俊才盈门;好风常拂,尘滓难存;欲成才先成人,为我二中校训。笋出青箨,露滋群英;学者才思并重,授者德艺双馨。日照文院,百花绽于四季;书香学庭,佳木秀于芳春。书声朗达晨空,俊志逸伴春云;却燕雀绻缩檐下,学鸿鹄放翅青冥。师者多为教育能手,抑或省市讲坛新星。引清流以灌禾圃,援博识而开翳云;播雨露以培百卉,洒汗水而赋真情;路弯弯以求曲达,径幽幽而致琼林。
是教育园中嘉木,常怀凌云之志;为百花圃里新葩,总思芳播人间。新姿乍现,似离丘壑之潜蛟;清馨逸远,如出深谷之幽兰。共性中亮出个性 ,众彩里自显容颜:以全新教育理念,清理积弱;凭率先实施教改,驱除弊端。肩负岗位责任,步步走来踏实;胸怀如海豪情,人人心头扬帆。自三尺杏坛起步,探索大千世界;于一方黑土播种,打造课改花田。任虽重欣有立骨,道既远领路在先。三项教育,为栋梁精神钙质;四大措施,使二中树壮花繁。
办学显我特色,兴教倾我真情:班班设多媒体,人人有探索心。集体备课周,常备不懈;教学开放日,宾至如云。请进来以切磋教艺,走出去以取得真经。取他山之璞石,以攻我之美玉;集众学之精妙,补吾校之大成。煅造名师,倾心树人;呕心沥血,学子莘莘;文明教化,学风清纯;俊才蔚起,嘉树成林;高松千尺,百蕙长芬:世界有我英特尔少年,北大清华喜迎我二中考生;吴言生成禅学大家,李芳芳为影视新星,博士曹可强勇担国家课题,记者卢政安走笔流水行云,张后奇博击商之海,束文胜名满香港城……各行各业,人才似织;域内域外,佳秀如云。
想过去三十六载,栉风沐雨;忆曾经四十亩地,惨淡经营。二十寒暑徘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十六春夏奋发,云开日出,天朗气清。建皖中名校,目标在前导引;育华夏英才,深我办学内蕴。鸟飞高天盼羽丰,鱼跃其渊思水深;凿醴泉兮把凰求,植梧桐兮将凤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春思夏露,秋绪冬青;集众贤而谋发展,凭质量以求生存。含辛茹苦,聚力凝心;情系一处,众志成城。踏过崎岖陡峭,目光锁定峰顶;走过丛生荆棘,汗血变为风景。千千梦美,化而为真。呕出红心,绽开缤纷花朵;实现蓝图,牵来漫天霞明。春风骀荡,终有满园佳木;晨曦万里,才来出谷新莺。
楼高迎日,芳草青青;南巢之岸,春色宜人。晨风拂亮歌喉,夜月鼓励学情;露珠自碧树上滴落,白鸽从国旗下飞升。栋梁送往四海,八方传来佳音。好语似沸,倍受鼓舞;赞歌如潮,激励我心;回首来路,绿茵覆迹;放眼前瞻,万马飞奔。观东山红日冉冉,看长空白云无痕。黄陂水接四海,冶父脉连昆仑。教育奇迹尚续再造,百年大计不会封顶。秀枝向蓝天上生长,繁根往大地下扎伸。吸纳众元素,散发大芳芬。培梁育栋,心笃情殷;浇花灌朵,春色渐深。亮翅腾越,翱翔云程。路长意远,何惧山高岭峻;任重志壮,一路洒我德馨。
【注】 ①《庐江县志·康熙版》记载,许子威,庐江人,西汉末为中大夫;光武帝少时从其受《尚书》。文翁,西汉教育家,中国公学创始人,为庐江府人氏。
②《庐江县志·康熙版》记载,伍乔,庐江人,南唐进士第一,官至考功郎中
③三项教育: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
④四大措施:明确教师责任,强化成功信心,坚持集体备课,合理安排考试。
⑤施平曦同学的创新作品“耳机电笔”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世界英特尔少年英才奖,并获得国家专利。
校歌
邱定宏曲
未来和希望同芽
春风共桃李一家
我们是年轻有为的一代
青春意味着奋发奋发
蓝天上,我们是朝霞
校园里,我们是鲜花
最美丽是知识的种子
沐浴阳光成长壮大
组成二中年轻的方阵
将来建我美丽的中华
文明与智慧共发
理想和奋斗同花
我们是朝气蓬勃的一代
蓝图用热血描画描画
学苑里,我们是春树
花园中,我们是奇葩
最灿烂是金色的理想
五彩缤纷如诗如画
这是二中开拓的梯队
未来壮我伟大的中华
校徽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校徽释义 腾 飞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简称“庐江二中”,构图元素取材于学校简称“庐江二中”——“L” “J” “2”“Z”四字造型。主体图案初看是“2”字;细看上面像翻开的书页,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再看是飞舞的“凤凰”。凤凰自古就是美好、高贵、吉祥的象征。喷射而出的朝阳象征朝气与活力。以圆形为轮廓,配以传统的书法与现代手法相结合,看上去似飘逸的“纽带”,又似巨龙在蓝天“腾飞”。表示庐江二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二中学子无限美好的未来。主体图案以蓝色为主色调,辽阔、庄重。线条简洁流畅,充满飘逸灵动之感。
校旗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校旗及其模拟效果
校刊
《三月》 是由庐江二中副校长、历史教学组指导夏仕伦同志发起并组织发行的。现用刊名《三月》 是经过庐江二中全体师生共同讨论而得出的结果。在刊名征集活动中,《初航》、《五月》等学生提议也获得一定肯定。最终确定的刊名——三月,象征了庐江二中蓬勃的朝气,以及不断奋进的活力。
学校领导
地理位置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泥河西路399号
邮 编:231500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