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英文名:Xinxing County、Sunhing County),古称新州。隶属广东省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云浮市东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地处东经111°57′37″至112°31′32″,北纬22°22′46″至22°50′36″之间,东与佛山市高明区、江门市鹤山市交界,东南与江门市开平市接壤,南邻江门市恩平市,西南连阳江市阳春市,西北为云安区、云城区,东北接肇庆市高要区。是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辖区总面积1521.6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新兴县辖12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兴县常住人口为430831人。
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时,今新兴县地域为百越(粤)地。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全国为36郡,广东省仅粤北一部分属长沙郡。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南征百越,在百越地增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3个郡,今新兴县地域属南海郡。秦末(公元前206年),南海郡赵佗并岭南3郡,自立南越国,今新兴县地域属南越国辖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新城镇)属合浦郡(郡治在今徐闻县),此为新兴县置县之始。
赤壁大战后,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迁到南海郡番禺县(今广州市),临允县属交州合浦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临允县改属广州苍梧郡(郡治在今广西梧州)。
西晋,从临允县分置出新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新城镇)。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置出新宁郡,从临允县分置出单堞县(县治在今新兴县东成镇丹碟村)。因新宁郡郡治在新宁县,郡县同名,所以新宁县改名为新兴县。时新宁郡领临允、新兴、单堞3个县。
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新兴县改称新城县,仍隶属新宁郡(郡治迁至南兴县)。时新宁郡管辖的县增至14个,分别是:博林(今高要市博洞村)、南兴(县治在今新兴县城东北十里,即洞口镇三挺、都吉附近)、临允(今新兴县地域,县治在今新兴县新城镇)、甘泉(即甘东,今阳春市西北部)、新城(县治在今新兴县新城镇)、单堞(县治在今新兴县东成镇丹碟村)、龙潭(县治在今新兴县天堂镇龙坪村的龙潭寨)、抚纳(今高要市南部)以及威平、平乡、城阳、威化、初兴、归顺县。南齐时期(479—502年),新宁郡治移至博林县。
梁天监二年(503年),新城县复名新兴县。梁普通四年(523年)设置新州,辖新宁郡,新州总管府设在新兴县。同时,新宁郡治迁回新兴县,置索卢县(县治在今新兴县集成镇夏卢村)入新宁郡。其时,新宁郡辖14个县:新兴、南兴、索卢、博林、威平、龙潭、平乡、城阳、威化、初兴、抚纳、归顺、流南(在今阳春市西北部)、西城县(在今阳春市西南部)。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除新宁郡,将南兴、新城等14个县合并为新兴、索卢、抚纳、铜陵(县治在今阳春市石望镇平地村,581年龙潭县迁至此地后改名为铜陵县)、博林5个县,隶属于新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废除新州,撤销索卢县并入新兴县,属信安郡(郡治在今肇庆市)。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新州,州治在今新兴县新城镇司前村,属广州总管府。同时复置索卢县,从新兴县分置出永顺县,新兴县改名为新昌县(县治迁至今新城镇水东村)。时新州下辖索卢、新昌、单堞、永顺(县治在今云城区腰古镇)4个县。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高要郡清泰县(今高明市西部)并入新州。天宝元年(742年),新州改为新昌郡,设新兴县,撤销新昌、单堞2个县并入新兴县(县治又迁回司前村的郡治西侧)。乾元元年(758年),新昌郡复名为新州,撤销索卢县并入新兴县,其时新州领新兴、永顺2个县。
五代时期,新州仍沿袭唐制。
宋开宝五年(972年),撤销永顺县并入新兴县。至道三年(997年),时新州(新兴郡)属广南东路,领新兴1个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并新州、春州(今阳春市)为新春州,州治在新兴县。天禧四年(1020年),新州与春州分设新州领新兴1个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新州改为新州路,设置新州路总管府于筠城,领新兴县,属江西省广东道(道治在广州)。至元十九年(1282年),新州路复名为新州,降为散州,辖新兴1个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新州领新兴、阳春、阳江县。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三十日,废除新州,重置新兴县,隶属于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肇庆府,在新兴县设置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行台。
清朝,新兴县先后隶属于广东布政司广肇南韶道、肇高廉罗道、肇罗道、肇阳罗道、广肇罗道肇庆府。
民国时期,新兴县先后属广东省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高要县)和广东省第十一行政区。
1949年10月,新兴县解放,新兴县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
1953年,属粤中行政公署。
1956年2月,改属高要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隶属江门专区,同月,新兴、云浮两县合并,称新云县(县治在新兴县城关镇)。
1959年1月,新云县改名为新兴县。
1961年4月,恢复新兴、云浮两县建制,新兴县隶属肇庆专区专员公署。
1968年3月,肇庆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辖新兴县。
1970年10月,肇庆专区改为肇庆地区,新兴县隶属肇庆地区。
1979年4月,撤销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肇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是年,新兴县隶属肇庆地区。
1988年1月,地级肇庆市成立,实行市管县体制,新兴县隶属肇庆市。
1994年4月,地级云浮市成立,新兴县隶属云浮市。至今,新兴县仍隶属云浮市。
行政区划
2003年12月,新兴县撤销洞口、共成、船岗三镇,分别并入新城、太平、集成三镇。调整后,新兴县辖12个镇:新城镇、天堂镇、勒竹镇、河头镇、集成镇、太平镇、车岗镇、稔村镇、东成镇、水台镇、里洞镇、大江镇。
截至2021年10月,新兴县辖12个镇。县人民政府驻
新城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新兴县位于
广东省中部偏西、
云浮市东南部,毗邻
珠江三角洲,地处东经111°57′37″至112°31′32″,北纬22°22′46″至22°50′36″之间,东与
佛山市高明区、
江门市鹤山市交界,东南与
江门市开平市接壤,南邻
江门市恩平市,西南连
阳江市阳春市,西北为
云安区、
云城区,东北接
肇庆市高要区。辖区总面积1521.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兴县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南部多高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最高的
天露山海拔1250.7米。中东部为起伏的丘陵,海拔在20~100米之间,耕地较平坦。北部地势较低,地貌属新(兴)——高(明)——鹤(山)丘陵台地区。南面为天露山主峰及其支脉横贯,东北面、西北面有老香山、崖楼山对峙。东面为布辰岭山区,西面是云雾大山支脉。县境四面环山,有“新兴盆地”之称。发源于天露山山脉的新兴江从南向北贯穿,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新兴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县内小盆地、河谷平原、丘陵、台地相连。土地面积1521.68平方千米。
气候
新兴县境处在
北回归线以南,距海洋最近点100千米,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21.6℃,最高气温是6~8月,极端最高气温38.9℃(1990年8月17日)。全年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2℃;最低气温1、2月,极端最低气温-2.5℃(1999年12月24日)。全县多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611.0毫米,比全省均值稍低,年际变化较大,易出现洪涝和干旱等灾害。历年年平均日照1694.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8%。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的特点。
水文
新兴县境内河流大多发源于县境南部高山和东西两侧的丘陵山地,分别注入三个水系。流入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有新兴江及其支流,占全县流域面积的83.8%。流入珠江流域开平市境内潭江水系的和流入阳江市漠阳江水系占全县流域面积的16.2%。全县河流总长度310千米,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204千米。新兴县境内主要河流有
西江一级支流1条(
新兴江),二级支流3条(簕竹河、大南河、回龙河),三级支流3条(集成河、共成河、船岗河);漠阳江一级支流1条(五四水);潭江一级支流2条(镇海水、梧桐水),二级支流1条(开平大沙河)。全县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6条,分别是船岗河、共成河、南河、回龙河、簕竹河、新兴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新兴县农用地面积14.04万公顷,耕地总面积2.29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02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8.21%。建设用地面积10051.66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695.29公顷。
矿产资源
新兴县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色金属类品种不少,但总体储量较少,比较零星,主要有
铅、
锌、铜、钨、锡、金等,其中金矿分布于
天堂镇、
河头镇、
簕竹镇等,非有色金属类品种较多,储量较丰富,分布广泛。目前已探明金属与非金属矿藏有20多种,储量较大的有高岭土、石灰石、钾长石、石英石、花岗岩等,其中花岗岩遍布全县,有玉红、桃红、新兴青、黑玫瑰、翡翠等20多个花色品种。
生物资源
新兴县植物资源有:
菌类、果类、木类、竹类、花类、香类、药类、草类(含藤)、染料类等。
新兴县植物资源中属于珍稀品种有:
金银花、
春砂仁、
巴戟、
淮山、
樟树、赤楠木、
粗榧等。
新兴县动物资源中属于珍稀品种有:虎(
华南虎)、
豹、
箭猪、
果子狸、
穿山甲、
金钱龟等。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新兴县常住人口为430831人。
新兴县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2841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421人,增长0.57%,年平均增长率为0.06%。
2021年,新兴县共有家庭户132774户,集体户5211户,家庭户人口为401726人,集体户人口为2910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4人减少0.61人。
新兴县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它居住民族还有
壮族、瑶族、土家族、苗族、
侗族、黎族、满族、
布依族、
仫佬族、蒙古族、回族、
彝族、白族、
畲族、朝鲜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土族、水族、
仡佬族等。
经济
综述
2021年,新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08.91亿元,比上年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6亿元,增长13.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0%;第三产业增加值125.5亿元,增长8.0%,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3.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6:34.8:40.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614元(按年平均汇率美元兑元人民币折算为11100美元),比上年增长9.8%。
2021年,新兴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10.32亿元,增长0.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6亿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教育支出9.22亿元,增长0.9%;卫生健康支出8.31亿元,增长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0亿元,增长11.1%。民生类支出38.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1.3%。
第一产业
2021年,新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23亿元,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10.2%。其中,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粮食总产量13.98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长1.5%;畜牧生产稳定增长,畜禽肉产量21.28万吨,增长9.9%;园林水果产量13.1万吨,同比增长9.7%;蔬菜产量38.16万吨,同比增长9.0%;中草药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8%。
第二产业
2021年,新兴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3亿元,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12.3%,增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5.02亿元,增长21.6%;重工业增加值11.21亿元,增长2.1%。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4%。支柱产业中,金属制品业增长39.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医药制造业增长3.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8.1%。
第三产业
2021年,新兴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两年平均增长3.6%。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4.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广湛铁路项目带动新兴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5%。商品房销售面积98.75万平方米,下降17.2%,两年平均增长1.5%;商品房销售额41.53亿元,下降29%。
2021年,新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2亿元,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3.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2.59亿元,增长11.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6.23亿元,增长18.8%。限上以上商品零售中,摩托车类、药品类、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6.5%、62.6%和24.9%。
2021年,新兴县外贸进出口总额49.59亿元(海关数,下同),增长32%,两年平均增长19.2%。其中:外贸出口总额48.61亿元,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19.5%;外贸进口总额0.98亿元,下降5%,两年平均增长7.7%。新兴县实际利用外资6561万元,增长0.1%,两年平均增长107.9%。
2021年,新兴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2亿元,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10.32亿元,增长0.8%;非税收入8.31亿元,增长0.3%,非税比例为4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4亿元,下降14.6%,两年平均下降7.1%。总税收入28.62亿元,下降2.9%,两年平均下降4.7%。
2021年末,新兴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6.68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5.7%;境内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242.37亿元,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7.8%;新兴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58.29亿元,增长22.8%,两年平均增长39.1%。
交通运输
新兴县境内有高速公路:
江罗高速(全线通车)、高恩高速2018年建成通车、汕湛高速(云湛段)已通车、汕湛高速(清云段)2019年建成通车。新兴县境内有省道:S276、S113线贯通全境。新兴县境内辖公路总里程为962.908千米。其中县道155.367千米,乡道469.456千米,村道338.085千米(含等外公路103.949千米),城区和乡镇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硬底化。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新兴县有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4所(含民办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131所(含民办1所)、幼儿园70所(含民办47所)、中职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5610人(含中小学和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7248人(含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其中专任教师5607人。
科学技术
2020年,新兴县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10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个,项目资金共352万元,位于新兴的广东云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4个。新增2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文体事业
截至2020年末,新兴县有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1座,国家二级文化馆1座,国家博物馆1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座,镇综合文化站12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2间),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9个(含农家书屋),覆盖率100%。
截至2020年末,新兴县有各类体育场地1843个,总面积112.48万平方米,人均面积2.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小康社会标准。完成省市体育苗子选拔,向省队输送2人,向市队输送20人。举办2020年“温氏杯”线上+线下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系列体育活动,网上参与互动人数90万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新兴县有县级公立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12所,公立卫生机构3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慢性病防治站),村级卫生站127个,社会办的医疗机构15个。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数215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63人。开放病床数1875张。是年,新兴县制订《新兴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和《新兴县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成立新兴总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12家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站)的县域医共体。县内二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比例提升到70%以上,中医诊疗量占比40%以上。建立覆盖城乡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54支,全县签约人数16.52万人,签约率38.35%,重点人群签数7.65万人,签约率75.31%。
社会保障
2020年,新兴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73686人,失业保险55598人,工伤保险6241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44万人,其中领取养老保险待遇71234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困境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8873.4万元,特困人员供养金3120.74万元,临时救助金92.65万元,孤儿生活费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249.3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458.63万元。
2020年,新兴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11户1448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557户9812人、无劳动能力3454户4674人,省定相对贫困村15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总学生2551人,100%落实教育生活费补助,发放补助906.2万元。全额资助1436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购买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实施医疗救助23238人次,救助率100%。全额资助符合参保条件的6568名贫困人口参加2020年养老保险,参保率100%。纳入民政最低生活保障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的贫困人口数8760人,补助率100%,发放保障金4950.7万元。至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11户14486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在2019年底全部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21.26元。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新城镇,因县治临近允水而得名),西晋,从临允县分置出新宁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置出新宁郡,并设郡治在新宁县。因郡县同名,新宁县改名为新兴县,取新江之滨,兴旺畅达之意。
文物古迹
国恩寺,位于六祖故里
六祖镇旅游度假区龙山山麓,原称“报恩寺”,始建于唐弘道元年(683年),神龙三年(707年)唐中宗赐名“国恩寺”。国恩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六祖惠能的故居、圆寂之所以及《六祖法宝坛经》的诞生地,是岭南第一圣域、禅宗祖庭,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堂宝宁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县内仅存的一座古塔,位于
天堂镇内洞三庙口。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内洞乡人集资兴建而成。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24米,底层圆周19.84米,塔身逐层向上缩小,壁厚1.45米,三行一横砖叠砌。塔内各层木楼已毁,每层开有规则的窗孔,可作军事据点。
竹院庵,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六祖镇运口村后的竹院山麓。建于清代顺治年间,建筑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内设六祖殿、观音殿等佛堂。
蕉山革命烈士陵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1945年2月22日蕉山战斗牺牲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梁鸿钧等59名烈士。1957年12月,新兴县人民委员会在上沙区社圩乡太岗山建立蕉山革命烈士纪念碑。1985年4月迁址于原战斗发生地蕉山村上山嘴,改名为蕉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整体结构由牌坊、碑体、墓体等组成。
白鹿台遗址,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南越王赵佗来县境狩猎捕捉到一头白鹿,赵佗下令筑台,以志其庆。史称这台为白鹿台。遗址在六祖镇越王殿村东侧象山山嘴,遗址面积180平方米。
民间艺术
戏剧
建国前夕,县内的水东岸、稔村、大稳、舍丰、坝塘、碧塘、布茅、彭山等乡村有农民组成的业余粤剧班20多个,为群众表演古装粤剧。民间喜庆日子,粤剧班承接吹奏八音演唱粤曲。其中,水东岸“联超群”八音班,声艺最佳,誉为县内第一班。
1956年,全县有业余粤剧团70多个,演出剧目有《白毛女》、《王秀鸾》等。1958年至1977年,组织全县汇演、调演共13次,有66个代表队共3580人参加,演出粤剧、歌舞、曲艺等节目477个。还组织业余作者创作多场粤剧、独幕粤剧、话剧、快板等节目170多个,开展群众性自编自演活动。至1985年,共创作各类剧目185个,各业余剧团、演出队共演出粤剧、歌舞、曲艺节目518个。
舞蹈
狮舞:县内各村有设馆习武术的传统,馆中附习狮舞。每逢春节、国庆等喜庆日子表演狮舞特技如“狮子出洞”、“狮子滚球”、“狮子采青”等(详见《
新兴县志》第四十三章体育)。
龙舞:民间舞龙,群众视为象征吉祥兴旺。县城水东岸擅造火龙,城关镇仓夏和簕竹镇良洞的群众擅长扎金龙,又善于舞龙。1979年后,每逢国庆节、春节均有表演。
音乐
新兴地方群众向有唱山歌的习惯,传说源自
刘三妹。清《肇庆府志》载:“刘三妹新兴人,生唐中宗时,年十二善歌,游戏得道,往来两粤溪峒间。解诸蛮语,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人环视之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
新兴民歌种类很多,有县城山歌、天堂民歌、新娘歌、喃么歌、跳楼调、采茶调、盲公调、哭哀歌和顺口溜等。新兴民间歌谣约有一百二十多首,结合其功能和对象进行分类,其种类有: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民歌源远流长,生活气息浓,语言形象,曲调流畅,内容多是反映下层社会生活、人民悲欢离合的事,民国期间,流传较广。
抗日战争期间,县民众教育馆集合民间艺人、各学校学生组织歌咏队,有时在县城召集群众开文娱晚会,以歌咏及曲艺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建国后,县曾搜集整理民间歌谣,开展全县民歌、文艺汇演。1980年后,音乐活动日趋活跃。城镇设立“儿童小提琴班”、“牧童笛班”。一些机关、学校、工厂组织有成人歌咏队,丰富文娱生活。
县文化馆先后集体创作一些歌曲。顾剑民创作的《飞奔吧,新兴车站》获省创作奖。
曲艺优秀作品有《李连长认亲》(刊登在1982年8月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曲艺杂志)、《书记游园》、《寻牛记》、《手捧香荔话苦甜》、《画家》(相声)、《好猎手》(相声)、《伏虎》(快板)等。
新兴民间传说、故事
新兴民间故事、传说约有五百八十多篇。分类有传说类:人物传说、地方传说、动植物传说、土特产传说、民间工艺传说、风俗传说;故事类: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精怪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寓言、笑话。
谚语
内容较为丰富,涉及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生产等方面。
方言
新兴县境内存在两种地方语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嘊话)。新兴话为县内主要语言,粤方言分布甚广,除河头、簕竹两镇主要使用客家方言外,其余各镇主要使用属粤语系的“新兴话”。
新兴县属
粤语方言
广府片区,新兴县的语言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东北面是归属广府片的
高要和
佛山,东面和东南面是归属四邑片的
鹤山、
开平和恩平,西南面是归属高廉片的
阳春,西北面和北面跨过
云安和
云城区再往北和西北,则是归属“勾漏片”的
郁南、
罗定和
德庆。新兴县是
粤方言几个大片的接壤过渡地带,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连接东西南北、杂糅各片特点的方言点。新兴方言的语法存在一些杂糅了东(广府片)西(高廉片)南(四邑片)的特点。语言的地方特色浓厚,与周边地区差异非常明显。相比广州话,新兴话较多地保留古代汉族“雅语”的面貌。新兴话在县内各镇也存在差异,形成几个更小的分支。如县城话主要包括新城镇、太平镇、六祖镇、东成镇、大江镇和霸竹镇良洞村、里洞镇附近地区等;稔村话主要包括稔村镇南部地区;水台话主要包括水台镇;梧洞话主要包括里洞镇南部地区;天堂话主要包括天堂镇和河头旧街附近地区,各镇中的语言也存在差异,如东成的思本、太平的大朗讲话时“你”“我”特别重口音。还有河头的湾边村、水台镇的石龙岗村、户塘村的
啀话。
新兴话属于
粤方言,是新兴县内的通用语言,日常使用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新兴话作为粤方言的一种次方言,与广州话有显著差异。
新兴县内的客家人,多是梅县地区客家人在明清时期迁入。县内河头镇、簕竹镇是客家人相对集中的区域,水台、车岗、太平、天堂等地也有客家人居住。至2000年,县内客家人有3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分布在140条自然村。他们日常交往讲“客家话(嘊话)”,对外交往可讲“新兴话”。
风景名胜
新兴县“禅宗六祖文化”和“温泉旅游”是特色旅游品牌,有国家级旅游景区有
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
金水台温泉度假村,广东省级以下风景名胜区有
青山绿水温泉、飞天蚕生态茶园、六祖故居、
藏佛坑、
神仙谷、佛手岭、天露山旅游景区(禅龙峡)、庄谷坪树贤绿色农庄及现代工农业观光点等。
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
六祖镇,景区面积8.17平方千米,由温泉休闲区、禅宗祖庭国恩寺、龙潭寺佛事区、旅游宾(餐)馆一条街、六祖广场区和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分区组成。
金水台温泉度假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
水台镇,毗邻江门市的开平市、鹤山市和佛山市的高明区。占地面积680亩,有别墅70多套,豪华客房400多间。
天露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天露山北麓的
里洞镇洛洞旧村。区内奇石遍布。杜鹃、梅花、禾雀花、石榴花、山茶花、杪锣等各种珍稀花木组成一座绿色宝库。度假区提供综合旅游服务,有度假酒店、木屋别墅和水景餐厅。康体娱乐休闲配套完善,有长3.8千米、落差188米的峡谷漂流,有梅林野战区、登山栈道、空中飞人、白水带瀑布群等项目和景点。
地方特产
新兴县境内土特产品主要有香荔、象窝茶、排米粉、贡柑、凉果、绿茶、大肉姜、竹笋、天堂梅菜心、不锈钢餐厨具等。其中香荔、象窝茶、排米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兴香荔,是岭南荔枝珍品,自明朝开始便被列为贡品,以新城镇州背井料岗过龙地出产的最为著名。1972年在法国巴黎的国际博览会展出。1992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展出,获荔枝品质铜牌奖。2008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新兴香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象窝茶品种,主要为水源山小叶荼和云南大叶茶。2010年,象窝茶经广东省绿色食品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10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象窝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太平镇、稔村镇现辖行政区域内天露山山脉。
新兴排米粉,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工艺原始,产品在清末民初就畅销南番顺和港澳地区。2012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新兴排米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新兴县现辖行政区域。
新兴贡柑,又名皇帝柑,早为朝廷贡品,以皮薄美观,肉质细嫩,爽脆可口,清甜化渣而闻名。
新兴凉果,境内盛产青梅,凉果加工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话梅、乌梅、橄榄、山楂、荔枝干、龙眼干以及各种蜜饯罐头等。1986年“珠江桥牌”雪花梅获“广东省优质产品奖”;1993年果中皇话梅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
荣誉称号
2020年3月,新兴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新兴县入选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2020年5月,新兴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新兴县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新兴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新兴县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8月,新兴县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0年12月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400强名单》,新兴排第341名。
2020年12月9日,新兴县获评2018至2020年度“广东省文明城市”。
2021年7月,新兴县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022年4月14日,新兴县入选“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名单,位列全国第62名。
2023年1月,被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71。
2023年11月,入选“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2024年5月,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2024年6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69。
2024年8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
2024年11月,入选第二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市、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