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6课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2008年5月12日谭千秋老师在14:28汶川地震来临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故事。
简介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6课,这篇课文讲述了2008年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四川绵竹
东汽中学上班,在14:28地震来临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用年仅51岁的生命换取了四个孩子的命,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以及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课文记载了谭千秋老师的英雄事迹:“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课文原文
2008年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是为集体着想,是为国家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的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的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身上。”获救的同学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在学生们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课文相关
谭千秋(1957-2008)男,汉族,湖南省
祁东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
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绵竹
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
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
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非常疼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教师”。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谭千秋从教26年,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奖励。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
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荣获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
事件造假
谭千秋,生前系四川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在地震中遇难,媒体报道其在危急时刻将4名学生掩护在身下,后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汉旺镇东汽中学。18岁的刘虹利脚下忽然空了,她连同课桌一起从四楼自由落体到地面,被夹在几块水泥预制板中。地震发生时,她甚至连自己的惊呼声都没听见。再次睁眼之时,周围已经是漆黑一片。她和另外两位高二的学生互相鼓励,38个小时以后,三人先后被救出。此过程中刘虹利意识清醒。
刘虹利昏迷了很久,真正让她与现实世界再次产生接触的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谭千秋。震后一周,当时刘虹利还住在成都华西医院的ICU病房,一家香港媒体直接闯进来,把镜头对准她,“你对镜头说说感谢谭千秋老师的话。”谭千秋?刘虹利只记得这位中年男老师教高二(1)班的政治课,是学校的
政教科主任,她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获救与谭老师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什么,就
胡编乱造地说了很多。”刘虹利说。
在刘虹利获救的14日当晚,有媒体刊发了《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报道,内文描述了谭千秋在危难时刻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保护的四个学生都活了,而刘虹利就是其中之一。这篇仅938个字的报道,感动了全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井喷式的传播,并为已故的谭千秋老师赢来极大的赞誉。
时隔两年有余,一篇题为《英雄谭千秋救人事迹涉嫌造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该文称“媒体笔下的谭老师冷静果断,救人细节栩栩如生……但奇怪的是,高二(1)班生还的所有学生事后好像全部失忆,忘记他们的救命恩人了。”
经南都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不存在。而与刘虹利一同获救的两名学生牟莎莎和丁楠杰,也不如报道所说,是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都知道这是假的,每次开大会时老师在上面讲谭老师的事迹,都有同学在下面笑。”刘虹利说。现任
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唐祖贵说,这个事情,不用说,不需要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
东汽中学的70岁老校长张天明说,大人们在这件事上说了谎。谎言一旦产生,就仿佛有了生命,越长越大,也没人敢当那个指出皇帝新衣的孩子。“宣传、写书、拍电影……都出来了,谁也控制不了局面了。后来还评了烈士,再后来各家媒体把抗震救灾的英雄行为又重新报道了一遍。这个事或许造假者心里有数,但是谁也控制不了这个局面。”
还原灾难现场
东汽中学重建以后,位于德阳市郊,改名为
东汽八一中学。在学校的食堂旁边,有一座金属雕塑,正面有四簇火苗一般的线条,象征被谭千秋所救的四名学生。而背后用英文写着一首小诗,“保佑孩子们,让他们在世界上获得保护,让他们拥有春天”。该雕塑是一个海外华人捐助给学校纪念谭千秋的。
这是学校里不能说的秘密,在典礼上,在课堂里,大家常常能听到谭千秋的名字,可获救的学生具体是哪4个,无人知晓,包括现任校长周德祥、谭千秋的遗孀张关容等。大家已经对这个秘密习以为常,并不再试图去想起。
刘虹利今年从东汽八一中学毕业了,带着她在地震中受伤的左腿,如今在一所大专里学习绘画设计。她开始对这个秘密不那么看重了,“为了咱们学校,当时我就想,就那么认了吧。”可如今,她会直接地说,这是假的。
媒体最初的报道对场面的还原栩栩如生,如同身历其境,对话、动作无一不齐。该报道指出,地震刹那,谭千秋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大声喊:“同学们,地震了,快跟着我往楼下跑!”同学们在他的指挥下,沿着楼梯蜂拥而下。这时,有学生喊:“教室里还有几个人!”谭千秋一听,急忙转身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他看到高二(1)班教室里,刘红丽(注:实为刘虹利)等4个学生正吓得直哭,不知所措,连忙冲着他们大喊:“不要哭了,快跟着我下楼!”然而,就在此时,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刹那间裂成两半,而这道裂缝正好在楼梯边,逃生的路被堵死了!谭千秋见状,急忙叫孩子们躲到课桌下面。此时,水泥天花板眼看就要砸向孩子们,谭千秋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扶正课桌,用身体护住了孩子们。就在这时,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砸在谭千秋的身上……
而在报道里,谭千秋还坚持生存了很长时间,说了许多鼓励学生的话,包括“如果老师有什么意外,这权当是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吧!”
刘虹利回忆,“我知道的情况跟媒体报道的完全不一样。最后活着出来的有3个人,一个男生两个女生。地震发生当时,他(谭千秋)挥了一下手,指不要慌(那意思),然后我就掉下去了。后来已经埋了很久了,听见他老婆(张关容)在外面喊他,然后他手机不知道调了闹钟还是啥,还在那里响,他就在我们上面,刚好就是那个张开双手趴在桌子上的姿势。”
刘虹利平日素有观察别人的习惯,当时她唯一能动的左手,往上一摸,摸到的一只冰冷的手。“谭老师的手我特别熟悉,我感觉就是他,结果真的就是他。”刘虹利指出,自己坐在第二排,距离讲台差不多有两米,当时在讲课的谭老师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冲过来。
与刘虹利一起被埋在废墟下的高二(5)班学生牟莎莎印证了刘虹利的说法。她表示在废墟下的38个小时,自己和刘虹利只隔了一块预制板,从来没有听到谭千秋说话,而自己也不是在楼梯处掉下去的,而是和刘虹利一样,没来得及反应,直接从三楼掉到一楼,所以被压在了课桌底下。
不存在的获救学生
报道中所称的被谭千秋所救的四名学生到底是谁?这是东汽中学退休老校长
张天明心里一直的疑问。
5月15日,他读到新闻《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后,大为感动,希望能找到这四名学生,为谭老师写纪念文章。这位老人从1968年东汽中学创校即任教于此,退休之后也常被学校请回去编写校史。
“我转了好多个学生安置点,但都没有找到。最后,有老师劝我不用找了,文章里说的几个学生根本不存在。”
2009年,张天明获校方邀请编写了一本《痛定思痛———纪念“5·12”一周年》的书,里面收录了几乎所有东汽中学幸存学生的回忆文章。他找到了高二(1)班幸存的八名学生,他们分别是卓明英、彭茜、周超、刘虹利、刘洋、唐琪、张凯、曹林琳。而在报道谭千秋事迹的特写新闻《最后一课:人生的价值》里,这四个学生则是“刘虹丽(注:原文如此)、田刚、付强和余建”,都是原高二(1)班的学生。
据刘虹利表示,和她一起获救的是牟莎莎、丁楠杰,这两人是原高二(5)班同学,属于理科班。但是在牟莎莎与丁楠杰后来所写的“5·12”追忆文章里,都没有提及被老师救起的情节。丁楠杰在《5·12地震纪实》中,唯一提及的老师是一名被埋在他们正下方的女老师,她在被埋不久后死去。
此外,牟莎莎表示,报道里提到的付强是高二(5)班的,也不是和他们埋在一起的,而且地震后再也没有回到学校。
至于“田刚”、“余建”,东汽中学某校领导向南都记者承认,他们并不在学生名册之上。
震后一年,有媒体进行回访。这次的名单上出现了一个新名字。“琦琦叫唐佳琦,是谭千秋护在课桌下的四个孩子之一,她的父亲唐祖贵是东汽中学英语教师,也是谭千秋最好的朋友。”但唐祖贵在向南都记者描述亡女当时被救的情况时,并没有认定她是谭千秋所救,而唐佳琦也未和刘虹利等埋在一处。
张天明始终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学生数字不确定,且几个班的学生混为一谈。最让他不明白的是,震后两年,校方似乎从来没有核实此事的意思。“究竟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谭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不是能做出那么多动作、说了那么多话?这个用常理判断都是不合理的。”
对于谭千秋救人一事的真假,在师生中议论已久,这几名不存在的学生也和300多名遇害的师生一样,成了东汽中学挥之不去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