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Honda Motor Co., Ltd.)全称“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48年9月,总部位于日本,由本田宗一郎创立。主要业务涉及汽车、摩托车、动力产品和飞机四个领域,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之一。
历史沿革
早期发展
。
1945年,他把自己拥有的股分以45万日元价格转让给丰田,自己彻底撤出了“东海精机企业”。1946年,当时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在遇到前帝国陆军的发电机发动机为无线无线电提供动力时,本田宗一郎提出了使用这些发动机作为自行车辅助动力的概念。本田对大约500台发动机进行了改装,生产并销售了带有辅助发动机的自行车。新自行车一炮而红,订单不断,库存告罄,因此本田决定开发原创发动机。1947年,当旧通讯机用尽以后,本田宗一郎亲自动手研制了50毫升双缸“A型自行车马达”,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出产的开始。1948年9月,他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企业”并自任社长,从此揭开了本田大进展的序幕;同月,本田宗一郎亲自主持研制了双缸98毫升、 1.7千瓦(2.3马力)的“D型”发动机,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本田-梦幻D型”摩托车。1951年,又主持研制了性能更好的四冲程“E型”发动机及“本田-梦幻E型”摩托车。这两种摩托的销售都获得了成功,为企业赢得了利润。1952年,本田的资金比创业时增加了10倍到500万日元。
20世纪50年代,本田宗一郎出国考察,采购机器,渐渐地他心里开始盘算着如何扩展世界市场。1957年,本田公司首次在东京证券交易所(TYO)上市,股票代码7267。1958年8月,本田在大和工厂推出了“超级幼兽(Super Cub)”系列的第一代摩托车车型“Super Cub C100”,配置了省油耐用的划时代的高性能50cc四冲程发动机,在车架、离合系统、护腿板等方面,实现了独创的造型设计。
逐步发展
1960年,本田宗一郎把研发部门从总部分离,成立了高度独立的本田技术研究所。本田宗一郎立志造四轮汽车,却难以拿到生产资质,便通过参加世界顶级的F1比赛,来证明本田有制造汽车的能力。在参赛的第二年,本田车队即获得了分站冠军。赛车运动促成了本田公司制造汽车的机会。1963年,本田公司开始进军汽车市场,先后推出了轻型卡车(T360)和小型跑车(S500),次年,为了正式开展汽车的生产,又在埼玉县狭山市建造了狭山制作所,这是本田公司首个汽车专用工厂,从此,丰富的车型阵容使生产量节节攀升。1964年,Honda RA271赛车首次参与F1赛事,这是一辆完全由本田独立设计制造的赛车,这是一种由一家厂商包揽底盘和发动机设计的赛车。在参与F1赛事的第二年,本田车队的里奇·金瑟尔凭借升级后的Honda RA272赛车,在当年的收官之战墨西哥大奖赛收获了本田车队,也是日本F1车队历史上第一座F1分站赛冠军奖杯。1966年10月,本田通过推出乘用轿车(N360)进入乘用车市场。在N360上市之前,日本迷你乘用车市场规模还不到1万辆,随着N360的发布,当月和随后两个月的增长分别为1.6万台、1.7万台和1.8万台。N360推出当月的注册数量达到5570台,成为行业领头羊。
1972年,本田推出了“符合涡流调整燃烧技术”(CVCC)发动机,更低标准的油耗和排放,使其成为世界第一部符合美国清洁空气法规——马斯基法案的技术。1976年5月,本田推出三门掀背设计的车型雅阁(Accord),其概念、规格和设备都是以往紧凑型车型不具备的。该款车也在当年被《Motor Fan》杂志授予日本年度汽车奖。1977年2月11日,本田作为日本汽车制造商首次在该交易所上市,开始交易该公司在场外市场公开的美国股票ADR(美国存托证券)。1981年,本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车载导航系统Electro Gyrocator。1986年,本田公司以美国密西西比大学为研究基地,开始进行飞机基础研究和复合技术研究。1988年,麦凯伦-本田车队在F1的16场比赛中取得了15场胜利,以优异成绩统治了整个赛季。1989年,本田公司开发出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控制系统(VTEC)发动机,该项技术实现了低排放和高输出,首次领先世界。
全面发展
1990年,本田推出的NSX是全球首款采用铝合金单体壳式车身的量产车,配备了钛合金连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四通道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尽管亮相北美车展的这款讴歌NSX仍然被冠以概念车之名,但本田将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将其实现量产,这必将成为超跑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款日系跑车。1991年8月5日,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在东京去世,享年85岁。1994年10月,本田公司推出的“多人乘坐多功能轿车”的五门七人房车,名为奥德赛(Odyssey),打破了传统轿车功能单一的束缚。1997年,藤野道格在看过一本空气动力学的教材之后,脑海里出现了“将引擎挂在机翼上”的想法,后来成功说服本田的董事会,允许他带领团队进行开发。
1999年,本田公司在美国推出了一款利用氢作为燃料的电池轿车(FCX-V1),这是本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燃料电池车的首个技术成果。该款车采用高压纯氢式燃料电池系统,可以在车辆减速时回收能量,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燃料电池轿车的商品化。2000年,本田推出第一代ASIMO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先驱,ASIMO的技术帮助本田公司推进产品开发,如割草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摩托车等产品。在本田发布的截至2030年的中长期经营计划中,以ASIMO为代表的“机器人”被定位为重点发展领域。2003年,藤野道格和他的团队打造出第一架原型产品,并且成功首飞,但是直到2006年才得到本田董事会的同意,决定将这款产品进行商业化,也就是实现量产。2007年,本田公司推出全新型飞度(Fit),这是一款5门小型掀背车,外小内大,吸引更多考虑美观、高效小型车的消费者。2010年11月,本田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CR-Z)被日本年度汽车执行委员会授予2010-2011年度日本汽车。2011年11月16日,第四代本田在洛杉矶车展上推出第四代舒适轻便车(CR-V),新型车引入了高档的造型方向,更高的燃油效率,并增加了功能和功能,并于12月15日在本田全国经销商处开售。 2013年10月,本田公司在东京车展推出了S660概念车,该车兼顾了本田产品的先进性和视觉诉求。2014年以来,由于安全气囊、滑动门和发动机等零部件问题,本田发生了一系列召回事件,这使得其拥有最佳质量和效率基准的地位受到严重损害,而且质量危机也在冲击利润。2015年12月,历时多年的核心技术准备,本田飞机公司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型号认证,正式交付使用。首款商务飞机采用全新独立设计及先进技术设备的本田飞机公司,在速度、舒适度以及节能方面均有优异表现。
2017年,在法兰克福车展,本田推出小型电动汽车(Urban EV)概念车。基于本田新电动车平台打造,展示本田电动车设计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2018年,本田在中国召回了约60万辆汽车,涉及6款车型,包括CR-V、思域、UR-V、冠道、杰德和讴歌CDX等车型,深陷“机油门危机”。2019年,本田在中国终端汽车销量1,554,433辆,创年度销量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全年终端累计销量765,517辆,同比增长4.1%;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全年终端累计销量788,916辆,同比增长13.2%。2020年,本田推出新型电动车Honda e,设计独特,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连接,让车主连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2020年4月起,本田开始实施
新事业运营体制,从“销售(S)、生产(E)、开发(D)、采购(B)”(SEDB)各领域保持相对独立的协调运营体制,变更为综合 SEDB 各领域的一体化运营体制。2021年,本田在日本国内发售配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3级(Level3)”的乘用车Legend,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将方向盘和制动器等驾驶操作交给自动驾驶系统。2021年4月25日,本田汽车
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表示,公司计划在2040年前将
电动汽车(EV)和
燃料电池汽车(FCV)的销售比例提高到100%。2022年,本田思域迎来诞生50周年,全球累计销量近3000万辆。
2023年1月,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和本田生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合并。2023年2月2日,本田汽车正式发布
氢能源事业战略,将与通用汽车
共同开发新一代
燃料电池系统,争取实现
耐久性提升一倍,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将
燃料电池汽车(FCEV)、商用车、固定电源、
工程机械四大领域定位为
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
应用领域,在商用车领域,在日本与
五十铃汽车公司合作研究燃料电池重型卡车,计划于2023年度开展公路实证试验。2023年10-12月,本田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为118万辆,同比增长24%,主要得益于其在北美市场的旺盛需求。2024年4月25日,本田汽车公司斥资150亿加元(合110亿美元)在多伦多北部生产电动汽车,加拿大当局承诺提供财政援助。2024年12月,在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的合并谈判中,两家公司将讨论将业务合并为一家新控股公司,考虑到双方股票的平均价格和资产等,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合并比例谈判或从5比1开始。2024年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汽车正式启动经营合并磋商。双方探讨在彼此工厂相互生产汽车的方式,探讨由本田向在美国缺乏畅销车型的日产供应混动车的方案。两家公司计划在广泛领域展开合作,但本田提出把日产业绩“V型复苏”作为合并的条件;同日,本田和日产汽车声明称,计划通过潜在合并实现30万亿日元的联合销售目标,并将共同目标设定为年营业利润超过3万亿日元。两家公司计划于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预计在2025年6月前结束谈判,若经营整合能够顺利达成,本田和日产预计于2026年8月退市。同日,本田汽车表示,定于2025年1月6日至12月23日期间回购至多1.1万亿日元的股票,至多11亿股,即23.7%,同时取消先前宣布的1000亿日元回购计划;同日,本田、日产、三菱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签署内容,日产、本田、三菱已达成基本协议,并根据本田和日产在8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框架就开始建立以智能和电气化为重点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讨论。
2025年1月8日消息,本田 Honda 0 系列旗下“Honda 0 SALOON”、“Honda 0 SUV”原型车在CES 2025全球首发亮相,计划于2026年起投放全球市场。同时,本田还发布了该系列车型搭载的自研车载操作系统 ——“ASIMO OS”。1月31日,日产汽车发言人表示,争取2月中旬前宣布与本田业务整合方向,较原计划推迟。2月6日,本田和日产总裁会面,结束合并谈判。
组织架构
董事会
参考资料来源(截至时间:2022年)
高管
参考资料来源(截至时间:2022年)
子公司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子公司和供应商,涉及研发、生产设备、制造业(组件)、办公室、销售及其他领域。其中东京、北京、北美、英国、巴西和泰国为六地域本部,分别实行本区域内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业务及相关职能。
2023年4月1日,本田实施了新的组织运营体制,其变化的重点包括新设电动事业开发本部、重编地域本部组织体制以及重编企业领域组织体制三大方面。现行的六地域本部,调整为“北美”“中国”“统合”三个地域本部。新设的统合地域本部将统括日本地域、亚太·大洋洲地域、南美地域、欧洲·非洲中东地域4个地域。目的则是在全球战略统领下,强化各地域的电动化战略的开展和实施。
主要分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
经营情况
2019年本田汽车销量约483万台,位居世界第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销量约155万台,占比约三分之一。2019年度本田在华合资企业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
广汽本田分别位列国内乘用车销量第八和第十名。2022财年营收14.55万亿日元。2023年5月11日,本田汽车披露业绩,截至3月31日的第四财季营业利润为1055亿日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647.8亿日元。本田预测全年营业利润将增长14.9%至1.0万亿日元,高于市场预期的9856.2亿日元。
2023年5月14日,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合并财务业绩已正式发布。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本田实现营收16.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0.86万亿元),接近分析师预期的1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6.2%;营业利润为83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0亿元),低于企业自身预期和分析师预期,同比下降3.7%;企业净利润为695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6亿元),较上一财年同比下降1.7%。2024财年,本田预计其营业利润将达到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3亿元),净销售额将达到18.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0.93万亿元)。
2024年9月4日,本田发布了2024年8月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8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 56959 辆,2024年1~8月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525432辆,同比下降27.2%。10月10日,本田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58.8万辆,同比下降29.3%。其中,9月在中国市场的终端汽车销量62586辆。2024年1月至9月,本田在中国的汽车累计销量为588018辆,同期比70.7%(即同比下滑29.3%)。
2024年11月,本田公布了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第二财季(今年7-9月)财务数据。由于东南亚和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本田第二财季营业利润为2579亿日元(约120.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5%,这是该公司七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利润同比下滑。这一利润低于去年同期的3021亿日元,也低于LSEG调查中七位分析师平均预期的4272亿日元。但尽管如此,本田仍维持了全年1.42万亿日元(当前约661.51亿元人民币)的运营利润预测,并将全年销售额预测目标上调到21万亿日元(当前约9782.85亿元人民币),高于此前预计的20.3万亿日元。2024年11月6日,本田汽车第二季度经营利润2,579.0亿日元,预估4,310.9亿日元;净利润1,000.2亿日元,预估2,973.1亿日元;销售净额5.39万亿日元,预估5.33万亿日元。
2025年1月9日,本田中国公布,2024年12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111870辆。2024年1~12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852269辆,同比下降30.9%。
2025年2月10日,本田中国公布,2025年1月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68,890辆。
企业文化
本田哲学
本田的理念包括基本信念(包括“尊重个人”和“三喜”)、公司原则和管理政策。这一理念不仅为所有员工所共享,而且成为公司所有活动的基础,并为整个本田集团所有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制定了标准。在梦想和价值观的驱动下,本田将继续接受挑战,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和社区分享喜悦和兴奋,努力成为社会希望存在的公司。
在本田的R&D中心和工厂,员工们穿着容易弄脏和弄脏的白色工作服,这是出于“好产品来自干净的工作场所”的理念白色服装也象征着本田所有工作人员的平等,包括首席执行官。白色象征着本田不仅在日本工厂全心全意制造产品,而且在世界各地全心全意制造产品的理念。
基本信念
参考资料来源
使命宣言
保持全球观点,我们致力于提供最高质量的产品,但以合理的价格为全球客户满意。
管理政策
所获荣誉
公司业务
主营业务
本田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和零部件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制造,电力以及金融服务、技术等服务,但汽车制造始终是其重要业务。
摩托车
本田的原始业务摩托车,已经将公司发展成为顶级制造商通过制造深深扎根在每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约2000万台。本田将继续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引领世界,探索摩托车的新可能性。本着“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在哪里生产”的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生产,截至2022年2月底,本田摩托车的顾客累计交付量已超过4亿辆。
2021年秋季,本田开始在欧洲推出兼具日常出行便捷性和长途行驶舒适性的全新运动旅行车(NT1100),并陆续在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销售。同时,为了应对全球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本田在现有电动摩托车BENLY e: 和 GYRO e: 的基础上,推出了配有车顶的电动三轮踏板车 GYRO CANOPY e:,扩充 Honda e: 商务摩托车的产品阵容,满足全球顾客的期待,为摩托车市场打开了新天地。
汽车
1963年,本田开始了汽车领域的研发,截至2022年底,其产品已遍布全球130个国家,每年销量约达407万辆(2021年度实际数字)。本田提出“更安心,更轻松”的口号,为顾客提供汽车产品和服务。
如今,本田也在积极推广混动车和电动汽车(EV)。不久前,在中国公布了本田首个电动汽车品牌“e:N”系列未来5 年内发布10款新车型的计划。为实现“2030年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目标,本田在2022年中国发售的车型中搭载全方位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超感360(Honda SENSING 360)”。预计到2030年,该系统将覆盖在发达国家销售的所有车型。
动力产品
本田一直在其动力产品业务中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如通用发动机、耕作机、发电机、雪地喷射器、割草机、泵和舷外发动机,这些产品已被50多个国家的客户选择。本田还通过推出便携式电池和面向未来的新服务来扩展其领域。
本田提供各类搭载通用发动机的作业专用设备,如今,已为 150 多个国家的顾客累计提供产品超过 1 亿 5000 万台。 本田启动了电动动力单元“e GX”的量产,该产品与为各类作业专用设备提供动力的通用发动机“GX 系列”具有高兼容性,同时具备电动产品特有的静音效果和杰出的环境性能。
燃料电池
20世纪80年代起,Honda就开始了燃料电池轿车的核心动力部分——燃料电池的研发。在轿车领域,Honda自1999年首次发布“FCX—V1”燃料电池实验车后,先后经过了V2、V3、V4等开发历程,2002年2月,Honda的燃料电池轿车率先在日本取得了国土交通省大臣认定,2002年7月,世界首次取得美国环境保护厅(EPA)和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局(CARB)的“零污染车辆”认定。2002年12月2日,FCX作为Honda燃料电池轿车研发的第五代产品正式在日本和美国交付使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燃料电池轿车的商品化。2003年11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办了融汇Honda尖端技术的燃料电池轿车FCX的试乘试驾活动。
航空发动机
1986年,本田开始研发喷气发动机。2004年,本田实现了HF118涡扇发动机的开发,这导致了与通用电气公司(GE)的联合业务和开发。2013年,通用电气和本田开发了HF120涡扇发动机,实现了一流的燃油效率、环境性能和耐用性,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型号认证。自投入使用以来,HF120获得了10多个国家的型号认证,并在全球范围内投入使用。
飞机
提供天空中的自由机动性从一开始就是本田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本田于1986年开始研发喷气发动机。2013年,HF120涡扇发动机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型号认证。2015年,距离该领域开始研究已有29年,HondaJet发布了。尽管设计紧凑轻便,但HondaJet提供了宽敞舒适的机舱,彻底改变了轻型商务喷气式飞机。
HondaJet是一款非常轻型的商务喷气式飞机,具有出色的燃油效率、高飞行性能和宽敞的机舱。HondaJet实现了本田长期以来的梦想,即创造自由漫游天空的机动性,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成为该类别中交付数量最多的飞机。
海洋
本田从1964年开始销售舷外发动机,为小船提供动力。当时的主流市场是二冲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重量轻,价格便宜,但具有将机油排放到水中的环境劣势。在这种背景下,本田敢于以四冲程发动机进入舷外发动机市场。这是基于我们创始人“船只不应该污染水”的理念。从那时起,本田一直专注于制造在环境性能、质量和耐用性方面优越的四冲程舷外电机,以满足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需求,从钓鱼和巡航等娱乐应用到钓鱼、旅游和海岸警卫队等专业应用。
如今,全球四分之三的舷外电机市场已经转换为四冲程舷外电机,本田舷外电机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本田将继续提供清洁、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扩大水上的快乐和乐趣。
开发火箭
2021年10月4日,本田宣布涉足小型火箭业务,将在2030年之前发射试飞火箭。本田将开发能运载重量1吨以下卫星的小型火箭,在发动机的喷射等方面充分利用汽车汽油发动机积累的燃烧技术等,还将在火箭
控制和导航方面应用自动
驾驶技术。
旗下车型
思域
Civic,中国称“
思域”,是本田自1972年起发售的
全球化轿车。英文“Civic”意为“公民”,代表思域作为人人可负担的经济适用车(economy car)的产品定位。自十代思域起,本田重新将Type-R车型加入思域车型序列,使思域作为一款入门级轿车兼任本田性能图腾。
现役第十代思域于2015年11月
洛杉矶车展完成全球首发,首次搭载本田新一代1.5升
涡轮增压发动机。
雅阁
Accord,中国称“
雅阁”,是本田自1976年起发售的全球化轿车。雅阁自第六代产品(1997至2002年服役)起由
广州本田国产,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英文“Accord”意为“和谐”,代指雅阁在本田产品线中处于较为均衡的产品定位。现役第十代雅阁于2017年7月14日于底特律首发,在此之前,雅阁已在美国投产35年并售出超过1100万台。
CR-V
CR-V是本田自1997年起发售的全球化
SUV,名称为“comfortable runabout vehicle”的缩写,直译为“舒适轻型车辆”。现役第五代CR-V以2017款身份于2016年10月在底特律完成全球首发,基于十代思域平台并首次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
RDX
RDX是本田自2006年起发售的全球化SUV,为
讴歌品牌首款入门级高端SUV产品。现役第三代RDX于2018年3月纽约车展完成全球首发,首次搭载
四缸发动机,
竞争对手为
雷克萨斯NX、
奥迪Q5和
英菲尼迪QX50等。
HondaJet
HondaJet是本田自2006年起发售的全球化
喷气式客机,为本田首款飞机产品。HondaJet开创了将发动机装置于客机主翼上方的设计,最大续航里程可达2,661公里。
本田NC750X
2023年7月18日,本田推出新款 NC750X 摩托车。新款 NC750X 摩托车拥有单宁蓝、丹绒亚路红、珍泥灰三种新配色;其中 DCT 版本拥有双离合变速器,加大了离合器和换档操作方面的自动化控制。新款 NC750X 摩托车标配电子油门、HSTC、支持标准、运动、雨天、自定义四种动力模式;搭载全新车架,内部拥有 23L 收纳空间,可选装边尾包 /箱,应对长途旅行。
奥德赛
Odyssey原意为”长途冒险旅程”,源于古希腊长篇叙事诗Odysseia. (奥德赛/主人公奥德修斯十年漂泊的冒险故事) ,开发者希望大众在长途旅行时也能舒适、安全地享受旅程。第一代奥德赛提供了多人乘坐的空间,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MPV车型,富有现代感。
本田Honda 0
2024年1月10日,本田公司首次发布了新款纯电动汽车(EV)系列“Honda 0”的2款车型。新款车采用1981年以来的全新“H”标识。本田将新系列定位为“第二创业”,加快EV战略。新款车在全球最大规模消费电子展“CES”上亮相。2款车分别是轿车“SALOON”和微型面包车“SPACE-HUB”。品牌名“0”寓意从零开始创造新价值。
企业合作
2022年1月14日,本田与韩国电池制造商
LG新能源计划进行
战略合作,在美国建立一家电池合资企业。2022年1月21日,本田汽车与总部位于美国
波士顿的
电动车电池研发公司SES Holdings Pte. Ltd.(以下简称SES)签署了
锂金属
二次电池的
共同开发合作协议。2022年4月6日,
通用汽车和本田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会基于新平台开发多款低价电动汽车,从2027年开始
大规模生产。2022年,
索尼将与本田合作成立电动车合资企业并独立运营,2025年将推出首款产品。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宣布,两家公司将联手开发和销售具备
高附加值的电动车产品。
2022年6月20日,索尼集团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宣布,双方签署了一项合资协议成立一家新公司,从事高
附加价值电动汽车(EV)的销售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2022年8月29日,本田官网,
LG新能源和本田汽车宣布达成协议,将在美国成立
合资公司以生产锂电池,为
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供应电池。根据协议,该合资工厂的
投资总额为44亿美元,目标
年产量约为40GWh。新工厂选址尚未最终确定,不过根据计划,两家公司目标在2023年初开始建设,2025年底开始量产。2022年10月,索尼和本田汽车的合资公司
Sony Honda Mobility将进军高端电动
汽车市场,并在2025年开始销售。2022年10月11日,本田汽车和
LG新能源公司联合宣布,将在美国
俄亥俄州费耶特县设立新合资电动汽车电池厂,两家公司将承诺投资35亿美元,创造2200个就业岗位。
2023年4月26日,本田汽车称,将与台积电就芯片采购展开合作。2023年5月24日,本田汽车发布声明,同意2026年重返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为阿斯顿·马丁车队提供引擎。2023年7月24日,本田汽车的飞机子公司计划在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的工厂投资5570万美元,以开发并大规模生产其新款HondaJet 2600,但未透露具体情况。工厂将新增约280个工作岗位。2023年10月20日,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Cruise与通用汽车和本田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JV),从2026年初开始在日本提供无人驾驶乘车服务。
2024年3月15日,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双方将开始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合作,涉及汽车软件平台、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部件等。日产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说,“本田和日产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我们基于这一共识达成了这项协议。”
2024年5月17日,丰田汽车、日产汽车、本田汽车和其他主要日本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发用于下一代汽车的软件,汇集它们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领域的专长。
2024年10月22日,索尼集团与本田汽车的电动汽车合资企业Sony Honda Mobility正利用人工智能(AI)来增强其正在开发的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功能。
2024年12月11日,本田宣布将终止与通用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用汽车表示,将不再为其子公司Cruise的无人出租车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024年12月23日,本田据悉与日产计划于2025年6月达成最终合并协议。12月23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本田和日产汽车公司宣布正式启动经营合并磋商。
2025年2月5日消息,本田和日产放弃整合计划;日产汽车已决定撤回与本田就经营统合达成的基本协议书(MOU)。双方曾就采用控股公司方式进行协商,但在统合比例等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
2025年2月6日,日产汽车公司社长内田诚正式告知本田汽车公司社长三部敏宏,日产决定终止与本田的合并谈判。
企业转型
电动化转型
2023年4月18日,Honda取缔役兼代表执行役副社长青山真二表示:“中国Honda将在二轮、汽车和通用动力产品等全领域加速电动化。在汽车领域,2027年之后,Honda在中国推出的所有车型均为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到2035年,中国Honda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
2023年4月26日,本田汽车称,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四款新的电动汽车车型。
2023年10月25日,本田汽车在2023年日本移动出行展上正式发布Prelude概念跑车。
2023年11月29日,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在2030年前投资5000亿日元用于电动摩托车业务。目标是在印度和东南亚建立专门生产电动摩托车的工厂,每个工厂每年可生产100万辆。
2024年1月22日,本田汽车发布声明称,将从4月起变更组织管理和运营架构,设立新的汽车生产本部、供应链采购本部与质量改革本部。
2024年4月16日,本田宣布全新纯电动车品牌命名为“烨”,将在该品牌车型上率先启用全新H标识,计划到2027年推出6款烨品牌车型。“烨”品牌的三款新车型分别是“烨S7”、“烨P7”和“烨GT CONCEPT”。
当地时间2024年6月5日,本田宣布已开始在美国俄亥俄州马里斯维尔生产燃料电池车(FCV)。这款氢燃料电池车的燃料电池系统由本田和通用共同开发。本田是第一家在美国量产FCV乘用车的车企。
2024年6月26日,东风本田上市了全新车型e:NS2,中文名“猎光”,售价15.98万元起。
2024年7月9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表示,将在2025年前停止其泰国大城府工厂的汽车生产,因为该公司计划将其产量整合到其在巴真府运营的工厂。
2024年7月,本田和索尼将推进纯电动汽车底盘的通用化,2026年将从两家公司在北美上市的车型开始引进。据介绍,将推进底盘通用化的是本田自主开发的纯电动汽车“0系列”。
2024年7月,本田中国确认将关闭两条合资产线,两家新能源车工厂计划9月、11月投产。7月26日,本田中国宣布将在中国实行产能优化,加速电动化转型。目前,本田在中国拥有7条汽车整车生产线,合计年产能为149万辆。其中,广汽本田计划在今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东风本田计划今年11月将年产能为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由149万辆变为120万辆。8月,据金融界AI电报报道,本田投资2150万美元将全地形车生产迁至北卡罗来纳州。10月11日,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11月,本田汽车公司与旭化成株式会社(简称:旭化成)共同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双方已正式签署股东协议,旨在将现有的旭化成加拿大子公司转变为一家合资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11月21日,本田汽车首次公布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该生产线位于日本栃木县的本田技术研究所,主要用于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的技术验证,同时还将确定电芯的基本规格。11月21日,本田宣布将从2025年1月开始试产纯电动汽车(EV)用的“全固态电池”。11月27日,本田发布称,2025年2月将在印度销售电动两轮车。本田将在印度推出的是搭载两个可更换电池的“ACTIVA e:”和搭载固定电池的“QC1”。
2024年12月18日,本田获日本经济产业省147亿日元补助金,以支持其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及相关设备投资,旨在扩展燃料电池在商用车和备用电源领域的应用,并加强国内供应链建设及未来全球出口能力。
2024年12月18日,本田汽车公布,计划2026年起推出新一代混合动力车,目标到2030年在全球(除中国外)实现销量翻番至130万辆,并提升燃耗性能10%。本田将以北美为中心提升销量,同时计划降低混动车系统成本30%以上,为纯电动汽车研发筹措资金。
企业合并
2024年12月17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Nissan) 和本田(Honda Motor) 计划就合并事宜展开谈判。12月18日,日经报道,本田与日产正就合并问题展开谈判,以应对富士康(鸿海精密工业)可能发起的收购威胁。
2024年12月21日,本田和日产汽车23日起将正式启动经营合并磋商,三菱汽车则在协调于明年年初决定是否参与合并,弄清以何种方式进入持股公司等条件。
2024年12月23日起,本田与日产汽车据悉将正式启动经营合并磋商,探讨在彼此工厂相互生产汽车及本田向日产供应混动车等合作方案。三菱汽车则计划在明年年初决定是否参与合并。本田提出将日产业绩“V型复苏”作为合并的条件,三家公司社长将向日本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后正式发布。预计本田和日产将于2026年8月退市。12月24日,本田日产正式宣布启动合并谈判。12月24日获悉,本田与日产计划在合并后将整体年销售额目标定位为3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以上,年营业利润为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0.14万亿元)以上。
中国市场
市场介绍
1981年,以提供摩托车技术为开端,开始了同中国的合作。1992年,建立了合资企业,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合作关系。在中国的摩托车生产数量比1981年增长了10倍以上,零部件的
国产化率亦迅速提高。
1994年,建立了小型
发电机组的合资企业、
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1998年,建立了汽车整车和发动机的合资企业,至此,在HONDA的整个事业活动领域中扩大了在中国的事业范围。随着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相关零部件厂家在中国的事业开拓也获得了蓬勃发展,已经有35家之多的零部件厂家正在与中方的合作伙伴一道为了建立品质优良的先进的零部件产业而努力。
2008年12月30日,
品牌价值研究机构——
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本田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2022年2月9日,本田1月中国终端汽车销量
同比下降6.9%。
2023年4月18日,上海车展正式开幕,本田中国携手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带来三款全新纯电动车产品,并实现全球首发。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愿景,本田正在加速推动电动化事业,计划到2027年持续向中国顾客提供10款Honda e:N品牌纯电动车。
2023年6月5日,本田中国公布,5月终端汽车销量为101321辆,同比增长13.7%。2023年1-5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416558辆。
2024年8月6日,本田中国公布了2024年7月的终端汽车销量数据。本田中国7月销量为52567辆,同比下降41.4%。2024年1月-7月本田中国累计销量为468473辆,同比下降24.4%。
2024年1月9月,本田汽车中国汽车销量为 588,018 辆,同比下降 29.3%。
中国大事记
参考资料来源
企业事件
中国市场召回事件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向
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从2016年7月31日起,召回部分2007~2015款进口讴歌TL/RL/RDX/ILX/ZDX汽车,在中国大陆地区涉及12019辆。
本次召回车辆的
生产日期为2005年12月21日至2015年03月21日,召回范围内的进口讴歌TL/RL/RDX/ILX/ZDX汽车由于供应商问题,驾驶席前气囊在展开时,
气体发生器容器
可能发生损坏,导致碎片飞出,可能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根据《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2年1月15日起,召回2021年7月6日至2021年8月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2021年款CMX1100AM/DM型摩托车,共计295辆。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因
发动机散热器盖的制造模具管理不当,造成散热器盖爪扣外侧高度超过规定上限值。导致散热器盖安装到
冷却液加注口颈时密封性不足,高温冷却液可能从散热器盖处流出或喷出,造成驾驶员
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HondaJet
2015年Honda旗下飞机业务子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获得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
HondaJet型号认证后,在总公司向第一位客户交付了Honda
自主开发的HondaJet。HondaJet通过位于北美、欧洲和
巴西等地的共计11个代理网点上市销售。
HondaJet采用主翼上方
发动机布局、自然
层流机翼以及一体成型
复合材料机体等独有技术,在同级别小型商务喷气机中实现了最高水平的最大航速、最大运行高度、爬升性能、
燃油经济性和机内空间尺寸。
召回车辆
2011年3月17日,本田宣布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21700辆2011款
思域轿车。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
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2015年7月13日起,召回部分进口部分进口2003-2004年款Stream(
时韵)、以及2003-2005年款
CIVIC(思域)汽车,
生产日期为2003年9月22日至2005年10月6日。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3621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可能在副驾驶席
安全气囊展开时,
气体发生器壳体破损,壳体碎片飞出等情况,可能伤及车内乘客,存在安全隐患。作为
预防措施,本田中国将对所有召回对象车辆免费更换副驾驶席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以降低
安全风险,并调查分析气体发生器是否存在问题。
2014年6月底,本田汽车预计将召回安全气囊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这使得波及数家公司的安全气囊问题召回数量将再增加逾100万辆。
2015年7月3日,
质检总局公告称,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自2015年7月25日起,召回部分2014/2015款进口
讴歌MDX汽车,生产日期为2013年3月21日至2014年10月15日。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2422辆。
公告显示,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进口讴歌MDX汽车的
空调压缩机离合器驱动盘螺栓存在制造不良,可能会导致螺栓松脱、断裂从而引起空调离合器驱动盘脱落,导致空调制冷
功能失效,同时由于驱动盘脱落导致驱动盘会从车辆底部向外部掉落,可能会对后方正常行驶车辆造成影响,存在安全隐患。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对所有召回对象车辆免费更换改善后的空调压缩机驱动盘螺栓,如有驱动盘脱落同时更换驱动盘,以消除该安全隐患。
2023年3月28日,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美国本田汽车公司正在召回部分2020-2021款Pilot和Ridgeline车型,以及2020-2022款Passport和Odyssey车型,共计330318辆,原因为两侧侧翼后视镜背后的加热垫可能粘接不当,镜面玻璃存在脱落风险。
2023年3月30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由于车速表电缆布线不正确从而无法显示车速导致碰撞风险增加,本田在美国召回15848辆摩托车。
2023年4月6日,韩国国土交通部表示,本田雅阁的安全带存在故障,本田韩国公司将自愿召回汽车。
2023年4月,本田在美召回了56.37万辆2007年至2011年款CR-V汽车,原因是腐蚀可能导致后拖臂脱落。同时,本田在美召回了640辆思域Type R,车辆的驾驶员座椅骨架或未正确焊接,可能会导致座垫骨架断裂,经销商将为车辆更换前驾驶员座椅座垫骨架总成。2023年4月15日,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披露,本田正在召回部分2023年款Rebel 300(CMX300)摩托车,共计1461辆。召回原因为右侧发动机曲轴箱盖未正确喷涂,致使压接式插头脱落,油可能会泄漏到排气管或后轮胎上,增加起火、撞车或受伤的风险。
2023年6月2日,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当天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召回申请,涉及10个车型超过30万辆汽车。召回车辆生产于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召回原因为燃油泵存在缺陷。
2023年6月23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周五表示,由于后视摄像头图像的潜在问题,本田汽车正在美国召回120万辆汽车。召回范围包括部分2018-2023年的奥德赛、2019-2022年的Pilot和2019-2023年的Passport汽车。
2023年10月25日,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披露,由于转向机装配不正确或造成轮胎损坏,本田公司将召回部分2022-2024年款思域四门版和思域五门版汽车,共计176410辆。当地时间11月25日,本田汽车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的召回信息显示,将召回2022年10月4日至2023年10月14日期间生产的2023-2024款雅阁(Accord)、2022年4月26日至2023年10月14日期间生产的2023-2024款HR-V车型,共计303,770辆。
2023年11月,因安全带存在隐患,日本本田公司正在召回去年10月4日至今年10月14日生产的2023-2024款雅阁、HR-V等多款车型。本田公司表示,由于组装错误导致这些汽车的安全带预紧器缺失部分零件,可能会在发生事故时,增加驾驶员受伤的风险。本次预计将召回超过30万辆汽车,不过本田也估计,在这当中只有不到1%,也就是约3000辆汽车需要更换零部件。本田经销商也表示,将会为召回车辆修复安全隐患,如有需要,将为车主免费更换新的安全带预紧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本田共收到了7份保修索赔请求,但没有接到与安全带预紧器故障相关的伤亡报告。12月8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告显示,由于燃油系统问题,本田汽车将召回1138046辆汽车。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5日,本田汽车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的召回信息显示,将召回2022年10月4日至2023年10月14日期间生产的2023-2024款雅阁(Accord)、2022年4月26日至2023年10月14日期间生产的2023-2024款HR-V车型,共计303,770辆。
2023年11月26日报道,因安全带存在隐患,日本本田公司正在召回去年10月4日至今年10月14日生产的2023-2024款雅阁、HR-V等多款车型。本田公司表示,由于组装错误导致这些汽车的安全带预紧器缺失部分零件,可能会在发生事故时,增加驾驶员受伤的风险。本次预计将召回超过30万辆汽车,不过本田也估计,在这当中只有不到1%,也就是约3000辆汽车需要更换零部件。本田经销商也表示,将会为召回车辆修复安全隐患,如有需要,将为车主免费更换新的安全带预紧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本田共收到了7份保修索赔请求,但没有接到与安全带预紧器故障相关的伤亡报告。
2023年12月20日,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披露,本田将召回部分2020-2022年款CR-V混合动力汽车,共计106,030辆。召回原因为:车架外的12伏蓄电池电缆保险丝缺失,可能导致电池电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短路或过热,从而增加起火或受伤风险。经销商将免费更换电池电缆。
2023年12月21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将召回约253.9902万辆汽车,原因是燃油泵故障可能导致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熄火,增加撞车风险。NHTSA补充说,为解决这一问题,经销商将免费更换燃油泵模块。
2024年1月26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宣布,因供应商日本电装生产的燃油泵存在问题,共召回48.2万辆汽车,涉及斯巴鲁、马自达、铃木、三菱、本田和雅马哈生产的超30种车型和部分摩托车。
当地时间2024年2月6日,日本本田公司决定将在美国召回75万辆汽车,原因是汽车的安全气囊存在缺陷。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部分本田汽车的前排乘客座椅重量传感器可能会破裂并短路,无法按预期抑制安全气囊。经销商将召回部分汽车并更换座椅重量传感器。
2024年5月14日,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本田将召回部分2020-2024款Ridgeline皮卡车型,共计187,290辆。召回原因为:后视摄像头(RVC)尾门线束可能会疲劳断裂,从而导致后视摄像头图像无法显示。经销商将免费更换RVC尾门线束。
2024年6月,本田汽车正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近13.8万辆飞度和HR-V汽车,原因是这些车辆启动时后视镜图像无法显示。此次召回涵盖2018-2020款本田飞度汽车和2019-2022款本田HR-V汽车,其中在美国召回约11.5万辆车。目前本田还未收到与此问题有关的事故伤亡报告。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3日,本田汽车公司报告称,由于动力转向系统部件存在问题,可能导致转向操作困难,将召回2021年7月至2024年9月期间生产的“ZR-V”和“Civic”2款车型,共计97543辆。
2024年10月9日,本田汽车宣布将在美国召回1,693,199辆汽车,原因是某些车型转向困难可能会增加车祸风险。此次召回包括一些著名车型,如2022-2025年款的思域Type R、讴歌Integra和CR-V。
2024年10月22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因高压燃油泵可能出现破裂并漏油,本田将在美国召回超72.08万辆汽车。
自2024年11月1日起,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召回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2022年9月9日至2023年1月1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混合动力版思域(CIVIC)系列汽车,共计175辆;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2022年9月30日至2023年1月12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混合动力版型格、混合动力版致在系列汽车,共计34台。2024年11月13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由于密封不当可能导致变速箱油泄漏,本田将召回部分2016-2025年款Metropolitan踏板车,共计23483辆。
2024年12月5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披露,本田汽车将在美召回约205760辆SUV,涉及2023-2025款Passport和Pilot车型。NHTSA表示,受影响车型的加油口管和管道可能分离,导致燃油泄漏。该机构称,经销商将根据需要免费检查和维修加油口管和管道。
2024年12月,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授权、委托本田摩托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5年3月1日起,召回2018年10月18日至2021年6月2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2018-2021年款GL1800型摩托车,共计1519辆。
2025年1月29日消息,本田美国汽车公司将在美国召回294612辆汽车。
当地时间2025年1月31日,因发动机部分装置的材质等存在问题,本田汽车公司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报备了一项召回计划,宣布在日本国内召回8款车型共计超155万辆乘用车。截至目前,本田汽车公司共收到111份相关故障报告。
带薪休假
2012年
中日关系趋紧影响,本田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将于2012年9月18日,19日两天暂时停工,两家工厂约1.5万名员工将
带薪休假。
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向
网易财经表示,出于对员工安全的考虑,本田在华的生产工厂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工厂将在18日、19日两天停工,涉及员工约1.5万人,员工出于带薪休假状态。
高田事故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2014年11月3日表示,将调查本田汽车是否瞒报了涉及气囊问题的
伤亡事故情况。
美国联邦政府正就气囊问题展开大规模调查。
暂停向俄罗斯出口
2022年3月2日,据
日本放送协会(
NHK)报道,受日本加强对
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影响,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公司决定暂时停止向俄罗斯出口轿车和摩托车。
公开道歉
2022年5月,本田公司一款
汽车广告创意被成都远家品牌创始人
宁远质疑抄袭。宁远称,该广告中女主人公的
创业故事完全盗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未经同意之下用作
商业广告。
2022年5月23日上午,“汽湃”所属的
成都汽湃智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公开
道歉信,对拍摄前后未告知宁远及其团队为商业拍摄,且所拍摄内容与宁远女士经历雷同,而向宁远女士及其团队致歉。
重大安全漏洞
2022年7月12日,据The Drive报道,大量本田汽车拥有
安全漏洞,使得黑客可以
远程解锁汽车。
发布新款轻型公务机
2023年10月17日,据本田中国官微,Honda的飞机事业子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简称HACI)在2023年美国公务航空大会暨展览会(简称2023 NBAA-BACE)的媒体日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新款轻型公务机的命名为“HondaJet Echelon”。HondaJet Echelon将在HACI位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的总部的现有设施内生产;预计2024年中旬开始首架飞机的初步制造,计划于2026年进行首飞,预期在2028年完成适航认证。
裁员事件
2024年1月30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本田的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在接受采访时称,2024年将在中国实施大规模的人员优化。
2024年5月,广汽本田裁员2000余人。东风本田启动了以主动离职为核心方式的大规模裁员,此次东风本田提供了近2000个离职通道,赔偿能够给到“N+3”。被裁退的员工主要为生产线工人。9月10日,东风本田对外回应表示,此次优化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加快战略转型。优化将主要针对生产领域,并采用员工自愿离职的形式,给予员工妥善合理的补偿方案。
停产事件
2022年9月13日,本田宣布,2030年将把相当于全球销量15%的350万辆换成纯
电动摩托车。2040年代中期停产两轮汽油车,新车将转换为纯电动(EV)摩托车。在四轮领域,本田提出2040年摆脱汽油车,此次是首次公布两轮领域的具体脱碳战略。在巨大市场印度和中国,当地厂商大力开展纯电动摩托车业务。
2022年4月18日,据和讯网报道,本田将停止在美国市场上销售Insight油电
混合动力车型,并专注于三款核心车型的混合动力版本,这三款车型分别为CR-V、雅阁以及思域。
2022年4月27日,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本田公司计划在2045年前后停止生产和销售汽油摩托车,届时会将重点转至使用电力和
合成燃料的摩托车上。此外,本田还将在未来几年在印度生产
电动摩托车。去年,本田宣布将在2040年前逐步停止销售汽油汽车。
2024年6月23日,有媒体称,本田汽车公司将于2025年5月停止生产小型轻便摩托车,以应对晚些时候在日本生效的更严格的排放法规。
当地时间2024年7月9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宣布,该公司将于2025年之前,停止位于泰国大城府(Ayutthaya province)工厂的汽车生产,并计划将产能整合至其在巴真府( Prachinburi)运营的工厂。
关闭工厂
2019年2月19日,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日本汽车厂商本田正准备宣布关闭其在英国斯文登(Swindon)的工厂,3500人面临失业。
2024年7月25日,本田宣布,10月将关闭合资公司位于广州市的一个工厂,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另一个工厂将于11 月起将停产。
发动机或出现故障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1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在对多达140万辆本田和讴歌汽车发动机可能出现故障的投诉展开调查。该机构表示,这些配备3.5升V6发动机车辆的连杆轴承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发动机完全失效。
当地时间2025年1月31日,因发动机部分装置的材质等存在问题,本田汽车公司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报备了一项召回计划,宣布在日本国内召回8款车型共计超155万辆乘用车。截至目前,本田汽车公司共收到111份相关故障报告。召回车辆生产日期涵盖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生产。本田汽车公司共收到111份相关故障报告。报道提到的三款车型属于在日本颇受欢迎的“K-Car”(轻型车),此类车型多具有高空间效率、低燃油费等特征。三款车型共计24万5739辆还存在制动系统故障,本田公司已经向国交省提交了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类似于召回的处理。约17万辆车辆同时存在这两项缺陷。
车企测试造假
2024年6月3日,日本国土交通省通报,本田汽车在过去生产的22款车型的噪音测试报告中有虚假陈述。
当地时间2024年6月3日,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发布信息称,自2009年以来,该公司在车辆噪音测试、发动机测试等方面存在不当行为,涉及的车辆总数约为435万辆。本田公司还称,但这些车在性能上没有缺陷,都符合相关标准。
2024年6月10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对本田和马自达公司总部进行检查,以调查这两家汽车制造商所涉数据造假等严重不正当行为。
2024年6月23日,有媒体称,本田汽车公司将于2025年5月停止生产小型轻便摩托车,以应对明年晚些时候在日本生效的更严格的排放法规。本田汽车回应称,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8日,就日本多家汽车公司出现认证违规问题一事,日本国土交通省对本田进行了行政指导。日本国土交通省发表声明称,本田的车型在用于量产的认证申请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由于量产认证事关车辆安全,丰田公司的在产车型在确认符合安全标准之前,已被叫停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