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

著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李实,男,汉族,1956年10月4日出生于江苏徐州,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是著名经济学家。

人物经历
2019年9月,受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在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工作。
1978—1982年,南京大学经济系本科并获学士学位。
1982—1984年,北京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
⑴2002年1-9月,日本一桥大学教授。
⑵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研究员。
⑶2000年7-8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⑷1999年4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客座研究员。
⑸1999年5-8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⑹1998年4-5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⑺1998年6-7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⑻1997年6-7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⑼1996年6-9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⑽1995年1-4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⑾1994年,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⑿1993年4-6月,瑞典哥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
⒀1991年6-9月,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
⒁1990年8月-199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⒂1986年9月-1987年10月,荷兰伊拉斯姆思大学进修。
研究方向
经济思想、经济转型与发展、收入分配
研究课题
作为研究项目负责人组织的课题有:
1.2011年,国家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新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
2.2010年,国家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新时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研究》”。
3.2009年,国家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效果的评估”。
4.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5.2006-2010年,福特基金会澳大利亚国际开发署共同资助的“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研究”。
6.2006-2008年,加拿大国际开发研究基金会(IDRC)资助的“中国青年学者贫困研究网络”。
7.2006-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社会公平”。
8.2002-2005年,福特基金会和瑞典国际开发署资助的国际合作课题“中国收入差距社会政策”课题。
9.2000-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收入分配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课题。
10.1999-2001年,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招标项目“中国城市的贫困与失业”课题。
11.1996-2000年,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课题。
12.1996-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分配关系”课题。
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研究项目有:
1.1995-1998年,福特基金会和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收入分配再研究”。
2.1988-1992年,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收入分配研究”。
3.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第1,2,3,4期)。
4.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5.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主编之一)。
7.《中国发展报告2007》(主编之一)。
8.《中国发展报告2009》(主编之一)。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主要论著
1.《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II》(主编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主编之一)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
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合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4.《经济转型的代价-中国城镇失业、贫困与收入差距的经验分析》(主编之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5.《透视中国农村贫困》(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趋向公平的人类发展》(主编之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年。
7.《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主编之一),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
8.Income Ine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one of the edito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pril 2008.
9.Unemployment,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Urban China(one of the editor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10.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one of the editors),M.E.Sharpe:New York,2001.
主要论文
1.《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与罗楚亮合作),《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2.《中国城镇工资收入差距变动》(与宋锦合作),《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0期。
3.《中国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分析》(与杨修娜合作),《中国经济社会比较体制》,2010年第10期。
4.《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与岳希明、Terry Sicular合作),《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3期。
5.《库茨涅兹假说可以解释中国收入差距变化吗?》(与李婷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3期。
6.《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与Sylvie Démurger,Martin Fournier,魏众合作),《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7.《中国城市低保政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作用》(与杨穗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5期。
8.《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与罗楚亮、赵人伟合作),《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9.《中国农村地区的家庭成分、家庭文化和教育》(与佐藤宏),《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1期。
10.《中国经济改革与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同地区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2期。
11.《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与罗楚亮合作)《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2.《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与王海港、刘京军合作),《经济研究》,2007年8月。
13.《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差距扩大》(与赵人伟合作),《洪范评论》,2007年3期。
14.《溯源收入差距扩大化》,《财经》,2006年第13期。
15.《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与职业的经验分析》(与马欣欣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10月。
16.《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与尹恒邓曲恒合作),《经济研究》,2006年10月。
17.《中国农村税赋的再分配效应》(与佐藤宏、岳希明合作),《经济学报》,2006年8月。
18.《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与魏众、丁赛合作),《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19.《中国东西部地区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与王亚柯合作),《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
20.《中国城镇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经验研究》(与邓曲恒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4期。
21.《中国城镇失业率的重新估计》(与邓曲恒合作),《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4期。
22.《中国农村扶贫项目的目标定位(英文)》(与岳希明合作),China & World Economy,2004年第2期。
23.《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与职工收入分配——光正公司和创大公司的案例研究》(与郭荣星、邢攸强合作),《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
24.《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与丁赛合著),《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5.《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1期。
26.《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与J.Knight合著),《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27.《中国城镇职工实物收入下降的原因分析》(与赵耀辉合作),《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3期。
28.《中国农村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与B.Gustafsson合作),《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3期。
29.《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基于山西若干样本村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30.《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与魏众、B.Gustafsson合作),《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31.《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与赵人伟合著),《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32.《中国转轨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模型》,《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33.《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34.《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论文,与B.Gustafsson合作),《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35.《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激励和再分配效应》(论文,与J.Knight合作),《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36.“Why are household incomes more unequally distributed in China than in Russia?”(with B.Gustafsson and L.Nivorozhkina),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beq052 first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8,2011.
37.“Education and the Poverty Trap in Rural China:Closing the Trap”(with John Knight and Deng Quheng),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10),38:1,1—24.
38.“Education and the poverty trap in rural China:setting the trap”(with John Knight and Deng Quheng),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9),37(4),pp.311–332.
39.“Migrants as second-class workers in urban China?A decomposition analysis”(with Sylvie Démurger,Marc Gurgand,Ximing Yu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ume 37,Issue 4,Pages 610-628.
40.“Women's Employment and Family Income Inequality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Sai Ding,Xiaoyuan Dong),Feminist Economics(2009)15:3,163—190.
41.“What Lies behind Rising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Regression-based Decompositions”(with Deng Quheng),CESifo Economic Studies(2009)55(3-4):598-623.
42.“Comment on ‘Reform,Growth,and Inequality in China’” 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3,no.1(2008):159-160.
43.“Growth pattern,employment,and income inequality:What the experience of Republic of Korea and Taipei,Chinareveals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ith Luo Chuliang)Asian Development Review,25(1-2),100-118.
44.“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inequality in China”(with Terry Sicular,Yue Ximing,Bjorn Gustafsson),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7)53(1),93–126.
45.“Economic Liberalization with Rising Segmentation in China’s Urban Labor Market”(with Sylvie Demurger,Martin Fournier,Wei Zhong),Asian Economic Papers(2007),Vol.5,No.3,58-101.
46.“Urban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revisited(1988–2002)”(with Sylvie Démurger and Martin Fournier),Economics Letters 93(2006)354–359.
47.“Three poverties in urban China”(with John Knight),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0(3)2006,pp.367-387.
48.“Unemployment duration and earnings of re-employed workers in urban China”(with John Knight),China Economic Review.17(2006),pp.103-236.
49.“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in Urbnan China and in China as a Whole in 1995”(with B.Gustafsson and Wei Zhong),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Vol.52 Issue 2 Page 173 June 2006.
50.“China and India: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North and South of the Himalayas”(with V.Borooah and B.Gustafsson),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17(2006)797-817.
51.“Wages,Firm Profitability and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in Urban China”(with John Knight),ChinaEconomic Review.16(2005),pp.205-228.
52.“Expenditures on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with B.Gustafsson),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15,Issue:3,2004,pp.292-301
53.“The Ethnic Minority--Majority Income Gap in Rural China during Transition”(with B.Gustafss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Jul.2003,Vol.51 Issue 4.
54.“Income Inequality within and across Counties in Rural China 1988 and 1995”(with B.Gustafss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69(2002),
55.“A Spatial Analysis of Wages and Incomes in Urban China:Divergent Means,Convergent Inequality”(with J.Knight and Zhao Renwei),in China' s Retreat from Equali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edited by Carl Riskin,Zhao Renwei and Li Shi),M.E.Sharpe:New York,2001.
56.“A More Unequal China?Aspects of In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quivalent Income”(with B.Gustafsson),in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edited by Carl Riskin,Zhao Renwei and Li Shi),M.E.Sharpe:New York,2001.
57.“Labor Migr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ural China”,in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edited by Carl Riskin,Zhao Renwei and Li Shi),M.E.Sharpe:New York,2001
58.“Chinese Rural Povert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oor Regions”(with Carl Riskin),in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edited by Carl Riskin,Zhao Renwei and Li Shi),M.E.Sharpe:New York,2001
59.“Rubles and Yuan:Wage Functions for Urban China and Russia at the End of the 80s”(with B.Gustafsson,L.Nivorozhkina and K.Katz),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October 2001
60.“The Anatomy of Rising Earnings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with B.Gustafss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9,2001.
61.“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and Income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inChina,3,2000.
62.“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 and the Gender Earnings Gap”(with B.Gustafsson),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July,2000
63.“Effects of Labor Out-migration on Income Growth and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in Development and Society,June 1999
64.“Fiscal Decentralization,Redistribution and Reform in China”(with J.Knight),OxfordDevelopment Studies,Vol.27,No.1,1999
65.“Structure of Chinese Poverty 1988”(with B.Gustafsson),Development Economics.December,1998
66.“Inequality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1980s:Locational Aspects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with Bjorn Gustafsson),Asian Economic Journal,March 1998
67.“Types of 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1980s”(with B.Gustafsson),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June 1997
68.“Cumulative Causation and Inequality among Villages in China”(with John Knight),OxfordDevelopment Studies,Vol.25,No.2,1997
69.“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Rural-Urban Divide in China”(with John Knight),Oxford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Feb.1996.
获奖记录
1994年、2010年、2017年三次获孙冶方经济学奖。
1996年、2000年、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主编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获200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奖。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2013年: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收入分配研究3》)。
2015年: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V》)。
2018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主要事迹
30年来,李实一直致力于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李实学术成果丰硕,获得第八届“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奖”(中国理论经济学最高奖项),三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4年、2010年、2017年),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中国收入分配先生”。
李实及其团队高度重视以学术成果服务社会,政策咨询报告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李实兼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还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称号。
李实创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微观政策模拟中心和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收入分配理论为支撑,为国家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
社会任职
2022年10月28日,当选为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