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月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林丽月,台湾明史学者,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明史、明清文化史,开设课程有明史专题研究、明清性别于文化专题研究、历史学研究法等。

工作经历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名誉教授
研究方向
明史、明清文化史
个人作品
(一)期刊论文
林丽月,1975.06,〈郝延平著「十九世纪中国的买办--东西间的桥梁」,《师大历史学报》,第3期,335-341。
林丽月,1977.08,〈咸同之际的湖南釐务(1855-1864)〉,《食货月刊》,7卷5期,35-48。
林丽月,1978.06,〈张荫麟史学理论评析〉,《师大历史学报》,第6期,475-490。
林丽月,1979.06,〈刘师培的史学〉,《教学与研究》,第1期,231-245。
林丽月,1979.06,〈釐金与清末湖南省的财政(1875-1911)〉,《师大历史学报》,第7期,283-326。
林丽月,1979.06,〈评介孙著《郑观应》〉,《师大学报》,第24期,219-226。
林丽月,1979.09,〈明初的察举(1368-1398)〉,《明史研究专刊》,第2期,43-64。
林丽月,1980.06,〈闽南士绅与嘉靖年间的海上走私贸易〉,《师大历史学报》,第8期,91-112。
林丽月,1981.06,〈李三才与东林党〉,《师大历史学报》,第9期,95-110。
林丽月,1982.06,〈阁部冲突与明万历朝的党争〉,《师大历史学报》,第10期,123-141。
林丽月,1982.07,〈评介吴振强有关明代闽南社会之研究〉,《史学评论》,第4期,185-200。
林丽月,1983.06,〈明末东林派的几个政治观念〉,《师大历史学报》,第11期,21-42。
林丽月,1986.06,〈「击内」抑或「调和」?--试论东林领袖的制宦策略
〉,《师大历史学报》,第14期,35-56。
林丽月,1986.09,〈评介万历十五年〉,《明史研究通讯》,第1期,25-30。
林丽月,1987.06,〈晚明福建的食米不足问题〉,《师大历史学报》,第15期,161-190。
林丽月,1988.04,〈獬豸与肝胆--谈明代的言官〉,《历史月刊》,第3期,107-111。
林丽月,1988.06,〈商税与晚明的商业发展〉,《师大历史学报》,第16期,37-62。
林丽月,1989.05,〈道势之间--明末东林党的政治抗争〉,《国文天地》,4卷10期,26-30。
林丽月,1989.02,〈以国史为志业--张荫麟的史学与生平〉,《历史月刊》,第13期,9-13。
林丽月,1990.01,〈皇帝的接班人--谈帝制中国的皇位继承〉,《国文天地》,5卷8期,16-18。
林丽月,1990.07,〈宋元明的科举制度〉,《故宫文物月刊》,88期,23-33 。
林丽月,1990.08,〈谈传统中国的避讳〉,《国文天地》,6卷3期,96-99。
林丽月,1990.12,〈从明清史看新航路新大陆的发现〉,《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1卷4期,24-33。
林丽月,1991.06,〈晚明「崇奢」思想隅论〉,《师大历史学报》,第19期,215-234。
林丽月,1992.06,〈科场竞争与天下之「公」:明代科举区域配额问题的一些考察〉,《师大历史学报》,第20期,43-73。
林丽月,1994.03,〈陆楫(1515-1552)崇奢思想再探-兼论近年明清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新史学》,5卷1期,131-153。
林丽月,1994.06,〈明代禁奢令初探〉,《师大历史学报》,第22期,57-84。
林丽月,1995.08,〈从《杜骗新书》看晚明妇女生活的侧面〉,《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3期,3-20。
林丽月,1996.06,〈读《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兼论明末清初几种张居正传中的史论〉,《师大历史学报》,第24期,41-76。
林丽月,1998.08,〈孝道与妇道:明代孝妇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6期,1-29。
林丽月,1999.09,〈衣裳与风教:晚明的服饰风尚与「服妖」议论〉,《新史学》,10卷3期,111-157。
林丽月,1999.12,〈传统中国社会的「禁奢」与「反禁奢」〉,《钱穆先生纪念馆馆刊》,第6期,17-28。
林丽月,2001.12,〈世变与秩序:明代社会风尚相关研究评述〉,《明史研究通讯》,第4期,9-20。
林丽月,2002.06,〈故国衣冠:鼎革易服与明清之际的遗民心态〉,《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30期,39-56。
林丽月,2002.12,〈明「戒杀女歌」作者考---兼论相关文献的史料价值〉,《明史研究通讯》,第5期,73-79。
林丽月,2004.02,〈晚明的消费与文化〉,《明清史研究》20期(汉城:明清史学会),197-215。
林丽月,2004.06,〈万发俱齐:网巾与明代社会文化的几个面向〉,《台大历史学报》33期,133-160。
(二)研讨会论文
林丽月,1987.12,〈东林运动与晚明经济〉,淡江大学中文系主办,「中国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1988.08,〈试论明清之际商业思想的几个问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近代中国初期历史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1989.08,〈从政治史到社会史?--论四十年来台湾地区有关明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研究〉,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历史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合办,「民国以来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1989.08,〈从烟草的传播看明末清初农业思想中的本末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史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1990.07.08,〈养士与选士:论明代举人入监制度的理想及其实际〉,中国台湾地区历史学会主办,第26届年会:宋元明清史组,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1993.08,〈明代禁奢令新探〉,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第五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陜西,西安市。
林丽月,1995.05.4-6,〈读《海桑集》:论元明之际陈谟(1305-1400)的出处及其後世评价〉,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1995.08,〈国子监生与明代两京乡试—「明代监生的上昇社会流动」馀论〉,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安徽,凤阳市。
林丽月,1996.07.23-24,〈明代的女性职业与职业妇人〉,中国明代研究学会主办,「第一届两岸明史学术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1999.04.30-05.01,〈晚明的服饰风尚与「服妖」议论〉,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主办,「明清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2000.04.28-30,〈《蒹葭堂稿》与陆楫「反禁奢」思想之传衍〉,汉学研究中心、中国明代研究会合办,「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学术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2000.06.29-07.01,〈晚明的服饰文化及其消费心态〉,中央研究院主办,「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2000.11.17-18,〈另一种「历史教科书」:国中参考书中的历史知识〉,中国近代史学会、中研院近史所、台湾师大历史学系合办,「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2001.8.23~8.25,〈风俗与罪愆:明代的溺女记叙及其文化意涵〉,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近代中国的妇女、国家与社会(1600-1950)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台北市。
林丽月,2001.8.26~8.30,〈明清之际的服饰变革与遗民生活〉,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福建,武夷山市。
林丽月,2003.3.24~25,〈大雅将还:从「蘇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明清研究会主办,「明清江南:地域主体与历史转折国际研讨会」会前会,台北:中央研究院。
林丽月,2003.11.14~15,〈晚明的消费与文化〉,韩国明清史学会主办,「21世纪明清史研究方向的新探索」,韩国,汉城市。
林丽月,2004.08.21~25,〈小儒的风俗论:晚明几种地方忆述文献的分析〉,中国明史学会主办,「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南京市。
(三)专书及专书论文
林丽月,1978.06,《明代的国子监生》,1-167,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
林丽月,1979.05,〈梅光迪与新文化运动〉,《五四研究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页383-402。
林丽月,1979.06,〈郑氏武职部属传略〉(与王家俭教授合撰),陈三井总纂,《郑成功全传》,台北:台湾史迹研究中心。
林丽月,1981.12,〈「学衡」与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史论集(六):五四运动》(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页505-528。
林丽月,1982.07,〈王者佐.社稷器--宰相制度〉,《中国文化新论制度篇:立国的宏规》(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页91-138。
林丽月,1984.07,《明末东林运动新探》,1-453,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
林丽月,1985.07,〈闽南士绅与嘉靖年间的海上走私贸易〉,《明史研究论丛》,第2辑(台北:大立出版社),页399-426。
林丽月,1986.06,〈釐金与清末湖南省的财政(1875-1911)〉,《中国近代现代史论文集28编:区域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页585-640。
林丽月,1987.06,《社会科学概论--本国历史》(高级职业学校教科书),1-174,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初版。
林丽月,1987.12,〈东林运动与晚明经济〉,《晚明思潮与社会变动》(台北:弘化文化出版事业公司),页561-595。
林丽月,1989.04,〈试论明清之际商业思想的几个问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初期历史研讨会论文集》,页711-733。
林丽月,1989.12,〈从烟草的传播看明末清初农业思想中的本末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史论文集》,页1-20。
林丽月,1991.05,〈明初的察举(1368-1398)〉,《明史研究论丛》,第5辑(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页451-469。
林丽月,1992.06,〈从政治史到社会史﹖-论四十年来台湾地区有关明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研究〉,《民国以来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集》(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所),页1651-1666。
林丽月,1994.08,《社会科学概论--本国历史》(职业进修补习学校教科书),1-176,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初版。
林丽月,1996.3,〈明代的民族政策与族群关系〉,《族群融合三千年》(台北:历史月刊社),页137-148。
林丽月,1996.06,〈读《海桑集》-论元明之际陈谟(1305-1400)的出处及其後世评价〉,《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大学历史学系),页149-166。
林丽月,1997.08,〈国子监生与明代两京乡试--「明代监生的上昇社会流动」馀论〉,《明史论文集: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合肥:黄山书社),页532-536。
林丽月,2000.09,〈晚明的「服妖」议论及其性别意涵〉,王成勉主编,《明清文化史新论》(台北:文津出版社),页141-174。
林丽月,2002.01,〈《蒹葭堂稿》与陆楫「反禁奢」思想之传衍〉,张琏主编,《明人文集与明代研究》(台北:明代研究学会),页121-134。
林丽月,2002.03,〈历史人物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史政学术讲演专辑(五)》(台北:台湾防务部门史政编译室),页67-80。
林丽月,2002.06,〈明代中後期的服饰文化及其消费心态〉,刘翠溶、石守谦主编,《经济史、都市文化与物质文化》,(中央研究院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页467-508。
林丽月,2003.06,〈风俗与罪愆:明代的溺女记叙及其文化意涵〉,游鉴明主编,《无声之声:近代中国的妇女与社会(1600-1950)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页1-24。
林丽月,2004.05,〈大雅将还:从「蘇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熊月之、熊秉贞主编,《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页213-224。
林丽月,2004.08,〈大雅将还:从「蘇样」服饰看晚明的消费文化〉,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明史研究论丛》第6辑(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暨明史研究室成立50周年纪念专辑,合肥:黄山书社),页194-208。
(四)技术报告及其他
林丽月,1987.06,〈新旧高中历史教科书之比较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世界史部份〉,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我国中学历史教育之研究》第二年报告(编号NSC-75-0301-H003-05),第五章,255-305。
林丽月,1988.07,〈试评现行高级中学中国文化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双月刊》,1卷1期,100-111。
林丽月,1991.06,〈大历史观点与历史教学--以明代海禁政策的相关问题为例〉,《中等教育》,42卷3期,17-20。
林丽月,1992.12,〈从社会科学概论课程之现况看当前高职的历史教学〉,
《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2卷5期,19-26。
林丽月,1996.09,〈以「南港学派」的马前卒为荣:李国祁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22期,12-24。
林丽月,1997.01,〈新编国中历史第一册的编写构想〉,《台湾编译馆通讯》,10卷1期,4-6。
林丽月,1997.02,〈国中历史本国史上册的教材纲要与编辑构想〉,《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7卷5期,6-11。
林丽月,1998.08,〈妇人之孝:明代孝妇研究〉,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编号NSC-86-2411-H003-001)。
林丽月,1999.10,〈黜奢与崇礼:晚明士绅的礼俗改革〉,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编号NSC-88-2411-H003-001)。
林丽月,1999.08,《国民中学历史教科书.第一册》(正式本),台北:台湾编译馆。
林丽月,1999.08,《国民中学历史教师手册.第一册》(正式本),台北:台湾编译馆。
林丽月,2000.02,〈国中历史第一册的编写与教学〉,《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10卷5期,44-52。
林丽月,2000.10,〈明代的服饰文化与消费心态〉,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编号NSC-89-2411-H003-018)。
林丽月,2001.07,〈国中历史教学的变局与因应〉,《台湾编译馆通讯》14卷3期(总52期),6-10。
林丽月,2001.10,〈衣冠与认同:明清之际的服饰变革与遗民心态〉,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编号NSC-89-2411-H-003-049)。
林丽月,2002 ,《中国通史》(王寿南主编),第九章:明清时期,页461-515,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林丽月,2002.10,〈再造正统:明初礼制改革新探〉,国科会专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编号NSC-90-2411-H003-027)。
林丽月(与杜正胜、陈国栋合撰),〈第二次「国内历史学相关期刊排序」计画报告书〉,国科会委托计画(编号NSC91-2411-H-001-105)。
林丽月,2003.12,〈汉城「明清史研究方向的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明代研究通讯》第6期,151-158。
人物评价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明史学者,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对台湾的明史、性别史、社会文化史贡献突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