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中国“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中国古代用枪名家有赵云,马超,岳飞,等。
概述
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武将可骑战马冲锋刺敌,或下马
步战。
枪中的武术长器械类枪是由兵器矛演变而来,是矛的升级版,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杆有软硬之分,带缨或无缨;枪种类多,常见的有
红缨枪、实战枪、白蜡枪、
花枪和戏剧枪等长枪;
枪术的基本动作以拦、拿、扎为主,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语:“月棍,年刀,久练枪”。
兵器定义
长枪和长矛,
中国古代兵器,武术
长器械,属于一种长柄的刺击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变而来,矛是枪的前身,二者的相似度虽然接近,但也有区分,一般可从刃头的大小上分辨,矛头比枪头大,枪头比矛头细。在形状上也有所不同,矛刃又平又扁,怪异的形状很多,比如
蛇矛,而
枪刃通常设计成三角眼棱形,两面的中间线凸起,左右两侧二角突出对称。
枪是由
长棍和短刃结合而成的长柄兵器,棍为
枪杆、刃是枪头,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二者组成为长枪,不止能手持近战,还能远程投掷攻击,也可随意根据各种长兵器的优势和战术,自由施展出不同的枪法招式攻击敌人。
枪器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兵器之一,在外国的古代时期也有很多和枪相似的长柄类兵器,和现代化射击的枪械兵器完全不同,只是名字一样。虽然两者都是兵器,但之间毫无关系。枪械是攻程之狠快准,长枪是刺力之猛的利器。枪多用于比武和杀敌或打猎,长枪的用法不同于短枪。可当做飞枪作战,挑起枪远射便刺。而长枪兵器从古以来就是军旅中的主战兵器,为无数名将在战场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炫目战绩。
枪是
十八般武器中很常见的一种兵器,也是打仗杀敌时最常用到的兵刃,是刀枪剑戟中的四大兵器之一,是用来战斗格杀的近身兵器,可攻可守,能远攻投射,基本构造以刃和杆为主,不论是刺杀还是格挡敌人砍来的兵刃都是所向披靡。
枪和剑正是恰恰相反的武器,一种是长兵器,柄长刃短,另一种则是
短兵器,柄短刃长,二者的大小和重量及长度各有不同,而“刃”有刀剑之分,也有
短刀和短剑之别。枪头上似剑的短刃尖锐且锋利,刺击和横扫都很占优势,不但是横竖都可伤人,还可旋转挥动攻击,
投枪攻击。而长柄加大刀的兵器则是
偃月刀类型的兵刃。和
三尖刀相似的兵刃则是属于“戟”一类的兵器,比如三叉戟。枪的近亲有:矟、槊、戟,等各类长柄兵器,古代的长兵器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而真正的透甲枪可直接轻易击穿敌人的盔甲,甚至捅破盾牌,恐怕连金钟罩都挡不住。
历史发展
起源
长枪之物,由来最古,
车战时代,将士利用长兵,弓矢之外,惟以矛为最适宜,故矛有丈八之称,枪之来,实始于此;惜当时虽为战斗之具,惟无一定使用之法;两阵相对,不过借此兵器,遥相击刺而已。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慴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
枪和矛一样,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器,汉代
长兵器,侧重戟、矛。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
晋代
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已与后世的铁枪头相类了。
唐代
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
王铁枪。
宋代
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
宋
曾公亮的《
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
捣马突枪、
双钩枪、
环子枪、
单勾枪、拐枪、
拐突枪、
锥枪等。
《宋史·李全传》:
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宋史·李全传》载,反金起义军女首领
杨妙真的杨家梨花枪法精妙非常,杨曾自诩:“二十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明代
明代是武术发和分枝的盛期,所以
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相竞争艳。
戚继光《
纪效新书》说:「长枪之法,始於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精用不滞,又莫贵於静也,静而心不妄动,而处之裕如,变幻莫测,神化无穷。」
何良臣《
阵纪》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长短能兼用,虚实尽其锐,进不可挡,速不能及,而天下称无敌者,惟杨氏梨花枪法也。」当时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
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明崇祯八年(西元1635),
兵部侍郎毕懋康《
军器图说》,载有一幅喷火烧灼的
梨花枪,并说明道:「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於长枪之首,发射数丈,敌著药昏眩倒地,火尽则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现之前,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利器。
清代
晚清,长枪趋於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如今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当前流行的枪有大枪、
花枪、双头枪、短枪、
双枪、钩、枪等。
兵器特点
构造
枪由枪尖,枪缨,
枪杆组成。枪尖为钢铁打制,原始社会枪尖以竹,木削成。枪缨古时多用
马鬃制成,今用细麻丝制成,枪杆古多铁制,攒竹制,今用
白蜡木杆,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1.83米称步下枪、2.33米称花枪,2.76米称中平枪,4米为大枪,5.33米为大杆儿,6米称为矛,11米长的为毛竹大杆,现代武术比赛用枪规定,最短必有等于练习者直体站立后再直臂上举的高度。古代大枪、大杆的使用为二人,一人在前扛枪杆,一人在后使用。
枪的构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组成:
枪刃、枪杆,其余部分为枪缨和枪纂,分别有不同的用处。
枪刃:是固然重要的必备利器,又称枪头,枪尖,刃头,是枪杆一头的短刃,为杀人的利器,和短剑匕首之类的短刃武器相似。多用于刺击和劈斩,刃越锋利,劈斩威力越强,头越尖锐,刺击威力更大。枪尖为钢铁制,其形如柳叶者名柳叶枪尖,其形如鸭嘴名鸭嘴枪尖,也有三棱枪尖的名三棱透甲锥。
枪杆:必不可少,别名枪身,枪柄、为长枪的手柄,长度一般在一丈以上左右,是枪的把手。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杆子主要用于手抓以及格挡敌人打来的兵器,同时还能作为棍子打人,投飞枪。枪杆古有铁制、有攒竹制,现如今为练习用的皆为白蜡木杆。白蜡木杆以直而无疤,上细下粗者为佳。
实战用的长枪,除了枪缨以外全硬,枪杆子都是由金属制成,包括金属尖头,虽有空心铁杆,但也重则不轻,以前
下品的枪铁是实心,整体材质非常牢固坚硬,在实战过程中不易被敌人的兵刃斩断,耐打耐砍,抗重击,实战性极高,枪刃锐利尖锋,可在战场上尽情发挥攻击。
枪缨:也称红缨,缨穗,早先为白缨,安系刃杆之间,它的主要用处是为了防止枪头上的血液流到杆子上,所以还称“血避”。也有无缨枪。枪缨又名血挡,有棕制,有头发制,有犀牛尾制。枪缨的长度不短于20厘米。
枪纂:枪尾部分,根尾底部的小尖头,一般为尖锐的锥形,枪根部的尾尖可刺击,也可扎入土沙里把枪固定在地上,有些长枪无纂。
缨和纂可有可无,但如果缺少,就不是一杆完整的枪。缨不仅给枪加美观,在刃与杆之间还有分隔作用,还可阻挡枪头上的液体往下流。纂可以平衡枪杆的重量,同时也增加了配重,还可保护底部,相当于脚上穿了鞋一样,能插枪入土,使枪落地生根,脚抵住枪根,从而固定枪。当然,没有纂也是可以插入土地上支撑。刀剑也有纂。纂的尖长度不及枪头利刃。
种类
枪的各类很多,有花枪、笔枪、大枪、锥枪、槌枪、梭枪(又称飞枪,标枪)、尖枪、
太宁笔枪、抓枪、双头枪、双头双枪、
钩镰枪、四角枪、箭形枪、曲刃枪、环子枪、拐子枪、攒竹枪、长顶枪、
鸦项枪、
素木枪、
绿沉枪、浑铁枪、龙头枪、
龙刀枪、虎牙枪、虎头枪、龙凤枪、
单钩枪、双钩枪、铁钩枪、柳叶枪、蛇镰枪、
蛇尾伞枪、柜马枪、捣马突枪等。这些枪的用法除花枪、大枪、双枪、双头枪、钩镰枪外,多已失传。
有些枪还有自配的专属枪套和兵器木架。一般的枪是没有枪鞘包装,只有兵器架子支撑,通常正规的传统大型兵器和实战兵器都有类似于鞘的布团绳套包裹。
一般的枪都是双手使用,也有两手使双枪,而这种枪是短枪,双手枪还分为多种类型,枪纂一样能刺。而双头枪的两端都有一头刃,左右两边都可刺击,有些枪杆的子中间还可分开,一手一把,分成双枪进行攻击,也能合成一把长枪两手拿。
枪以大枪为主,“七尺花枪八尺棍,大枪一丈零八寸。”花枪虽说七尺长,但一般是根据人体高矮而定,如枪在身边立直,一臂上举五指伸直,枪尖与中指同高即可。其舞动起来灵活迅速,神出鬼没,故有人说花枪是“百兵之贼”。大枪,枪为“百兵之王”,大枪为“枪中之王”。大枪全长3.56米。把端直径为一虎零一拍(即满把握信,拇食指指尖相对,中间尚空三指之距)。枪头长0.39米,其重根据枪杆分量而定,一般重1公斤左右。枪法有:扎、搕、挑、崩、滚、砸、抖、缠、架、挫、挡等。但没有常见的舞花。因大枪体长,动作幅度大,练习大枪要求身不离枪。枪不离中心。要有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与灵敏的步法。如扎枪时,讲究以身步前送,上架时至头顶即回,下压时一磕敌械即回。
大枪动作多以功力,实用为主,两人对抗性对扎枪练习,就是提高对大枪各种技法的体验和使用,也是实实在在的长功夫的练习方法。
实战枪,属于真枪器,重而易伤人,打仗杀敌专用,还用于斩首级和猎杀牲畜野兽。
白蜡枪,属于软柄枪,轻而易弯曲,比武练功专用,还用于表演和当展示品仪仗器。
枪法
枪法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其中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本动作。
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
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单扎、对扎的训练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与表演的效果。
拦、拿枪法,是挡拨防御之法,动作绕圈不宜大,防对方兵乘虚而入。此外,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等,都是枪术常用方法,要求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
练枪时,身法要求灵活多变,活动范围大,步法要轻灵、快速、稳健,故有「开步如风,偷步如钉」之说。腰腿、臂腕之力与枪要合为一体,并要劲透枪尖。
枪法流传较多的常有罗家枪、杨家枪、岳家枪、马家枪、沙家枪、
六合枪、八母枪、
子龙枪、大犁花枪和
峨嵋枪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长。但基本枪术技法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枪法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
基本枪术技法:持枪稳活,前管后锁,两手持枪,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之势,贵为四平,所谓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根不离腰,三尖相对,所谓三尖相对即鼻尖、枪尖、脚尖。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腰腱劲直透枪尖,势 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还有人说花枪为“百兵之贼”(贼滑之意)。
枪术
枪的套路内容十分丰富,如
杨家枪、
梨花枪、
六合枪、四平枪、
锁口枪、五虎断门枪、丈八三棱
五钩神飞亮银枪等。
五虎断门枪
五虎断门枪共四十六招式:一式上步穿掌式、 二式二即斜单鞭、 三式起脚落频道快、 四式青龙大摆尾、 五式外拦中平响、 六式巧女穿梭去、 七式绕橹风轮枪、 八式去龙猛翻身、 九式蟒蛇伏草间、 十式摔把回刺腰、 十一式反身梨花转、 十二式震脚抬腿拦、 十三式外转三枪挑、 十四式迎头刺眉稍、 十五式上步四身刺、 十六式转身推橹稿、 十七式抽枪斜怀抱、 十八式上步插腿刺、 十九式转身猛震脚、 二十式中平反枪拧、 二十一式黄龙翻身跃、 二十二式退步盖枪柳、 二十三式上步势盖枪、 二十四式怪蟒缠身绕、二十五式双鲁刺中平、 二十六式朝天一柱香、 二十七式单橹中平响、 二十八式涮反顺势挑、 二十九式穿梭幺中吐、 三十式回身吐云烟、 三十一式别枪单骥走 、 三十二式翻身摔把枪、 三十三式扒枪氏上拦拿 、 三十四式提枪二起脚、 三十五式落步梨花扫、 三十六式中平刺胸头、 三十七式反身幺遮月、 三十八式震脚刺咽喉、 三十九式顺水推枪击、 四十式托镖暗伏仇、 四十一式转身回马枪、 四十二式左右、青龙午、 四十三式崩持人难进、 四十四式巧锁倒托鞭、 四十五式散手击雾击、 四十六式流星赶月。
六合枪
名枪
神话
火尖枪——神话中的神兵利器,传说由太乙真人传给三太子
哪吒,枪刃似火焰形状,枪头会喷火,威力无穷,来自神话名著。
此神枪出自于中国明代古典名著《
封神演义》。是道教天神-哪吒的兵器之一,此枪全名称为“紫焰蛇牙火尖枪”,也被称作三尖枪和火焰三尖枪,枪头的三尖刃如同火焰般,枪缨是一团火儿,最初的枪身原有一丈八长,还可随心所欲地变化,两边都有铤,刃头能够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变成双头枪。火尖枪可根据哪吒的心意改变大小和长短,其内蕴藏着无穷的神力,还能使出三昧神火,是斩妖除魔的神器,威力不下
轩辕剑。哪吒施展三头六臂或三头八臂的神通时,本身原有的两只手分别拿着两把火尖枪,其余的手臂则执其他兵刃和法宝,双脚踏风火二轮,不用三头八臂时是双手绰枪,双枪合一。名著原文中提到过哪吒曾用此枪斩杀了不少敌人和妖魔,是哪吒最常用的主要兵器之一,专为击杀邪魔而生。
在《西游记》的原著里有提到
红孩儿也以火尖枪作为武器。
历史
涯角枪——《
三国演义》中
蜀国五虎将之一
赵云使用的长枪,取「海角天涯无对」之意。
丈八蛇枪(
丈八蛇矛)——《三国演义》中蜀国五虎将之一
张飞使用的枪矛,又称「
丈八点钢矛」,枪头弯曲有若盘蛇。张飞以此枪在敌阵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与
关羽的「
青龙偃月刀」先后成名。
暴雨梨花白杆枪——使用者明末著名女将
秦良玉。崇祯三年,召集勤王,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枪,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
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
虎头湛金枪——使用者三国名将,威震
西凉、五虎上将之一
马超的掌中之宝。枪身乃混铁
精钢打造而成,长一丈一尺三,枪头为
镏金虎头形,虎口吞刃,乃白金铸就,
锋锐无比。又传马超兵器为
龙骑枪。
八宝玲珑枪——使用者罗成侄子
罗焕,
罗松之子,出现作品《
隋唐演义》。
八宝驮龙枪——使用者
岳雷,此枪枪头拥有二宝珠,可以闪光夺敌双目,因其枪尖锋利,可刺透盔甲。
沥泉神枪(沥泉神矛)——使用者岳飞,传为沥泉中大蛇所化,故名沥泉神矛,因为是沥泉山的
蛇怪所化,枪头也就被传说是大蛇的舌芯化成所以带有蛇毒。
丈八三棱
五钩神飞亮银枪——使用者罗成,罗成特有的宝枪,此枪只适合罗家枪法,除了枪尖和暗藏了五个倒钩可以伤人外还有放血槽。
蟠龙金枪——使用者
杨延昭(即为杨六郎),乃
辽国前大王的遗物,后杨延昭麾下猛将孟良盗凤发时连同日月骕骦特(后为杨延昭坐骑)一起盗来的。
八宝金丝藕莲软藤枪——拥有者
史文恭,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宝枪,拥有为优秀的柔软行,能伸能曲。(拥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枪法)
金纂提炉枪——使用者秦叔宝,顶部为龙首吐出枪头,枪杆有龙身纹路,枪纂为龙尾形。枪尖有特制
血槽与枪身链接,可造成被刺者大量失血。
八宝陀龙枪——楚霸王
项羽、岳飞,别名八宝鼍龙枪、
吸水提卢枪。
八宝屠龙枪——使用者罗松。
虎头皂金枪——使用者
秦彝(秦叔宝之父,隋唐时镇守
济州的名将,
南陈老太宰秦旭之子。后隋靠山王杨林兵发南陈,死守马鸣关,最终战死疆场)。
兽角点金枪——使用者段延庆
五金神飞
钩镰枪——
徐宁,前端为矛,侧有弯钩,相传为唐代名将罗章改其家传枪法所创,第一次出现是于薛刚求教于罗英大破唐王李孝业的连环马,梁山第十八条好汉金枪手徐宁也有一套祖传钩镰枪法,助
梁山好汉破了连环马,收降
呼延灼,立下大功。另传岳家军凭此枪大破
金兀术的连环拐子马也是使用此种枪。
如意
金丝柔绳枪——使用者,如同绳锁般柔软的枪,十分少见的宝枪.(拥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枪法)
吸水提卢枪——使用者秦琼、
尚师徒,据说是后汉铫期留下的,此枪头前有卢可甩出伤人,枪体为龙身,龙头吐出一个枪尖,枪尖有空,无论插入什么污水血水中,从枪尾
吸出的都是清水,有点
野外生存的作用。
十三段
赤金锁链竹节枪——使用者
折宗本,可分成十三节的宝枪,类似十三节棍类武器。(拥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枪法)
凤嘴梨花枪(落影追魂)——拥有者
樊梨花,最轻便的宝枪译本适合女性使用。
双尖
五龙乌金枪——拥有者
斛律金,此枪两端都有枪头.(拥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枪法)
紫青五子母鸳鸯五分枪——拥有者
罗春,此枪拥有长短不一两支宝枪,短的只有长的三分之一长故称母子枪,罗春用此枪曾经打胜过弟弟罗成。(拥有特殊的使用方法)
八宝双盘飞龙金线枪——拥有者
定彦平,这宝枪分成两把,左右手各一支长短大小一模一样。(拥有特殊的使用方法和枪法)
三尖两刃银蛇枪——拥有者
石玉,传为白蟒精,枪身银白,枪锋利无比,枪头有
六洞,洞里有六珠,舞动时风过洞带动珠,生旋律可迷惑敌人,乘机杀之。
金轮火尖枪——拥有者杨衮。
五毒透龙枪——拥有者杨菊心,枪里可以放各种药物,天生拥有剧毒的邪枪。
子母雷霆枪——拥有者狄难抚,枪杆里有一种石子,一抖大枪,石子相撞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响声,一般战马都受不了,跟
呼雷豹同理。后来石子被偷过,说明石子是可以拿出。
透甲缕金枪——拥有者杨延光。
青蒺铁拐吐金枪——拥有者杨宗连。
钩镰八宝嵌金枪——拥有者杨宗登(杨宗孝)。
菊花贯甲钉金枪——拥有者杨宗孝(杨宗魁)。
总体评价
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说:「年拳,月棒,久练枪」。又因枪可以刺,收放极快,防不胜防,所以称兵中之贼。
枪在古代称作矛,为刺兵器,杀伤力很大,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其他兵器难与匹敌,故称为“百兵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