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园,位于镇江市梦溪园巷21号,是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并撰写科学巨著《梦溪笔谈》的地方,江苏省镇江市的景点。
简介
梦溪园在市区东面,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晚年住处,在这里他完成了不朽的著作《梦溪笔谈》。梦溪园占地十多亩,园内的建筑物有花堆阁、岸老堂、肖肖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壳轩是沈括著书的房间,厅堂里安放着沈括塑像,陈列着沈括当年的著作及使用的工具、实物等。
历史上的梦溪园是一座著名的宋代文人
宅园,其原貌早已荡然无存,但其景况和布局在沈括的《自志》可大致窥见。当时园内建筑有岸老堂、萧萧堂、壳轩、深斋、远亭、苍峡亭等,另有一条溪水流经园内。岸老堂建在百花堆上,是全家的住屋,萧萧堂是会客之处,壳轩是沈括的卧室和读书写作的地方,厅堂里安放着沈括塑像,陈列着沈括当年的著作及使用的工具、实物等,共占地十亩。
地理位置
梦溪园位于市区东侧的东河边中段,是被列为世界名人的中国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在
镇江定居的住宅,沈括在此完成了闻名古今中外的不朽著名〈梦溪笔谈〉。
沈括(1030年-1094年),杭州人,自幼好学,钻研学术,嘉祜进士,神宗时积极推进支持
王安石变法,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官至
翰林学士。他博学善文,一生致力于
科学研究,用功极勤。在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地质、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都造诣很深,颇有贡献,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一流科学家。他晚年在梦溪园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历史的权威李约瑟博士把沈括称
中国科学史中国科学技术史
来源
沈括三十岁时,常梦见一风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悦目,心中乐之,因欲谋居。后来他托人在镇江买了一块园地。几年后沈括路过镇江,见其地,不禁又惊又喜,觉得宛若“梦中所游之地”,于是遂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他在这里潜心撰著,完成了包罗他毕生科学研究结晶的不朽著作《梦溪笔谈》。梦溪园原占地十多亩。缘溪依山而筑,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园内有花堆阁、岸老堂、肖肖堂、壳轩、深斋、远亭、花峡亭等建筑、沈括卜居于此八年(57岁-65岁),死后归葬于杭州,其家属仍居
镇江,而梦溪园逐渐荒芜,
南宋宁宗年间,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修葺之。后梦溪园数易其主,原貌早已荡然无存。
现状
1985年在原址附近,初步修复了梦溪园。现在的梦溪园由两进六间
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园组成,园门上端,有镇江籍我国著名科学家
茅以升沈括正面画像,器宇轩昂,雍容大度,是他当年主持北宋
中央财政机关三司时的形貌。左右两侧为接待室兼陈列室,其间有古梦溪园原貌的
沙盘模型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十五日,室四周挂有沈括的生平简价及大事年表。出第一进大门便是一方小园,几座假山,一泓溪水,古井翠竹石径花墙,“溪水入梦”四字使人恍若已见当年梦溪园中一隅景致。第二进大厅便是沈括科学研究成就展览室。迎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室中央安放的一座高一点四米沈括全身坐像:青衣便髻,神态安详、从容、左手紧握陨石,右手覆于书上,若有所思。坐像两侧陈列着西欧早四百年的地磁偏角的记载。四周还陈列着日本江启时代乐珍堂用中文发行的《梦溪笔谈》
复印件和英国科学历史专家李约瑟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以及反映沈括一生科学成就的实物和图片等。
交通住宿
航空
镇江没有飞机场,乘飞机可取道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或
常州奔牛机场。
铁路
沪宁线上几乎所有的列车均停靠镇江,此外,
镇江还有始发上海、
天津、
温州的列车。
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支线直达城南的
官塘桥,每天有往返于
南京(87班)、上海(11班)、
苏州(15班)、
无锡(17班)、
常州(18班)的
快客。
镇扬汽渡昼夜通行,是全省最繁忙的渡口,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从
镇江火车站发往
扬州,
润扬长江大桥已经通车。此外,
镇江每天还有发往
丹阳(48班)、
扬中、
句容(28班)、
溧阳(10班)、
泰州、
南通、
高邮、
金坛(6班)、
盐城、
淮安、
合肥、
江阴、
张家港(4班)等地的
长途汽车。
公共汽车
市内公共汽车发达,每个旅游点均有公交车到达,多为
无人售票,单一票价1元。
出租车
出租车
起步价8元,打车一般可以讲价,比如打到金山,从火车站算,只需要10元。
镇江住宿
镇江宾馆主要集中在火车站至大市口一带,主要为中、低档次宾馆。若想豪华,
国际饭店、镇江宾馆两家都是四星级,标准间400~500元左右;京口饭店和
镇江大酒店均是三星级,标准间在300~350元左右;推荐你三星标准的
广玉兰宾馆,淡季可打折到160元,还有许多诸如邮电宾馆、京
江饭店等,80~120元的标间都有。总之,来镇江旅游你不必担心住宿问题,你总能找到适合你的宾馆。
美食
镇江菜属
淮扬菜系,主要特点:在火候上以烂为著,在烹调上擅长炖、焖、烧、烤;在风格上重用原汁原味,讲究汤的鲜味;在调味上咸淡适中,适应性大;在选料和制作上,主料突出,选料精细,烹制考究,主要代表菜点有
水晶肴蹄、
清炖蟹肉狮子头、
清蒸鲥鱼、
拆烩鲢鱼头、
百花酒焖肉、
白汁鲴鱼、
蟹黄汤包、白汤
大面等。另外还有
酱油面,路边摊上最常见,如今大小饭店里已无此菜,只有
肉丝面,就是酱油面上放了点
肉丝, 4块钱一碗。在镇江,最多不过30~40元/天,就可吃的很好了(上酒家除外)。镇江最有名的
美食街是
大市口京口美食街。
购物
一提起镇江的特产,恐怕很多人马上会想到
镇江醋。驰名中外的
恒顺牌
镇江香醋,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多次获得国内外的嘉奖,可谓远近皆知。 镇江香醋用以拌
冷盘,溜
素菜,烹
鱼肉,炖鸡鸭,可提
味增香,去腥解腻,开胃生津,确为极佳的调味品。 镇江的手工制品也小有名气,如以加工著称的
汉白玉插屏,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
金山灯彩等,都是镇江旅游首选的
旅游纪念品。此外,
百花贡酒、
丹阳封缸酒、镇江
鲥鱼、
长江刀鱼等也都是当地有名的特产。 镇江的特色街市有:
中山东路商业街、
京口闸
农贸市场、
五十三坡古董市场、
西津渡文化街、林隐路花鸟市场。
沈括简介
沈括,字存中(1031年—1095年),
杭州钱塘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对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都有深刻的研究。他发现
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现象,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观测到此现象时要早400余年;他提出的流水
侵蚀作用的自然成因说比英国人赫登的同样见解早600年;他曾创造出一种为国防所需的
立体地图,比
瑞士十八世纪出现的
地理模型图约早700年;他把化石解释为生物的遗迹之说,比西方的达文西早约400年;他对“
隙积术”和“
会圆术”的研究,开了数学界对此领域研究的先河,西洋数学对此的研究在沈括之后约600年,
日本数学史家
三上义夫称他是“全世界算学史上罕有之人”;他推断我国
华北平原是由
黄河等河流的泥沙沉积而成的,这是对华北大平原的最早
科学解释;他是在我国古代科学著作中第一个使用“石油”这一名词的作家。沈括还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领导的变法运动,为推行新法四处奔波。他努力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主张发展经济,并致力整顿财经秩序,主张改革军制,加强战备,以固边防。为了国家的安全,他出使契丹,挫败契丹侵扰边防要地的图谋。率师远征,大败
西夏军7万之众。边防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勒石铭记,昭示后人。他因得到王安石的赏识而官至
三司使,拜翰林学士。变法失败后,他遭贬谪,仍坚持初衷,称赞王安石,反对
守旧派,显示了一位进步政治家、改革家的高尚风度。他晚年在梦溪园所著的《
梦溪笔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历史的权威
李约瑟《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宋朝的沈括所着的笔记体著作,大约
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
乐律、
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在数学方面开创了“隙积术”和“会圆术”。天文方面指出极星不在
天极;得出
冬至日长、
夏至日短等结论。并且对
天文仪器也有所改进。历法上大胆创新,提出《
十二气历》。
地理学方面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记载了
磁偏角、
凹面镜成像实验和声音共振实验。书中还记述当时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
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
炼铜、炼钢、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词是在该书中首次提出的,并且沿用至今。
沈括在晚年用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
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
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中涉及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声学、光学和
磁学等各方面,特别是在磁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留下了历史上对指南针的最早记载。他在书卷二十四《杂志一》中记载:“方家以
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
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
美洲的时候才发现了地磁偏角,比沈括的发现晚了四百年。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第三卷中《药议》中又记载道:“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沈括不仅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而且通过
实验研究,总结出了四种放置指南针的的方法:把磁针横贯灯芯、架在碗沿或指甲上,以及用丝线悬挂起来。最后沈括指出使用丝线悬挂磁针的方法最好。
在光学方面,《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关于光的
直线传播,沈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性质。他在
纸窗上开了一个小孔,使窗外的飞鸟和楼塔的影子成像于室内的纸屏上面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他生动的指出了物、孔、像三者之间的
直线关系。此外,沈括还运用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象的说明了月相的变化规律和
日月食的成因。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对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他对我国古代传下来的所谓“
透光镜”的透光原因也作了一些科学解释,推动了后来对“透光镜”的研究。
在声学方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精心设计了一个声学共振实验。他剪了一个纸人,把它固定在一根弦上,弹动和该弦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弦时,它就振动使纸人跳跃,而弹其它弦时,纸人则不动。沈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声”。用这种方法显示共振是沈括的首创。在西方,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才开始做
共振实验。至今,在某些
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还使用这个方法给学生做关于共振现象的演示实验。
宋代是
中国古代数学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北宋
大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中,有10多条有关数学的讨论,内容既
梦溪园
广且深,堪称我国
古代数学的瑰宝。 沈括最重要的数学探讨是
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在我国
数学史上开辟了高阶
等差级数求和的研究领域,对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始自沈括。
所谓“隙积”,指的是有空隙的堆积体、例如酒店中堆积的酒坛、叠起来的棋子等,这类堆积体整体上就像一个倒扣的斗,与平截头的长方锥(
刍童)很像。但是隙积的边缘不是平的,而中间又有空隙,所以不能照搬刍童的
体积公式。沈括经过思考后,发现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他以堆积的酒坛为例说明这一问题:设最上层为纵横各2个
坛子,最下层为纵横各12个坛子,相邻两层纵横各差1坛,显然这堆酒坛共11层;每个酒坛的体积不妨设为1,用刍童体积公式计算,总体积为3784/6,酒坛总数也应是这个数。显然,酒坛数不应为非整数,问题何在呢?沈括提出,应在刍童体积基础上加上一项“(下宽-上宽)×高/6”,即为110/6,酒坛
实际数应为(3784+110)/6=649。加上去的这一项正是一个体积上的修正项。在这里,沈括以体积公式为基础,把求解
不连续的个体的累积数(级数求和),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可见他已具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
会圆术是对圆的
弧矢关系给出的比较实用的近似公式,主要思想是局部以直代曲。沈括进一步应用《
九章算术》中
弧田的面积近似公式,求出
弧长,这便是会圆术公式。沈括得出的虽是近似公式,但可以证明,当
圆心角小于45°时,
相对误差小于2%,所以该公式有较强的实用性。这是对
刘徽割圆术以弦(
正多边形的边)代替圆弧思想的一个重要佐证,很有理论意义。后来,
郭守敬、
王恂在历法计算中,就应用了会圆术。
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应用组合数学法计算得出围棋可能的布局是种(即):每个
格点有黑、白、空三种,19×19的361路棋盘共有种可能。沈括还在书中记载了一些运筹思想,如将暴涨的
汴水引向古城废墟来抢救河堤的塌陷,以及用挖路成河、取土、运输,最后又将
建筑垃圾填河成路的方法来修复皇宫等。沈括对数的本质的认识也很深刻,指出:“大凡物有定形,形有
真数。”显然他否定了数的
神秘性,而肯定了数与物的关系。他还指出:“然算术不患多学,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乃为通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