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Firmiana simplex (Linnaeus) W. Wight)是锦葵科、梧桐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6米,梧桐树皮青绿色,平滑;叶片心形,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花色淡黄;果为蓇葖果膜质,有柄;种子球形,有皱纹;花期6月。
植物学史
W. Wight于1909年发表在U.S.D.A. Bur. Pl. Industr. Bull. 142: 67,并命名该种学名为:Firmiana simplex (L.) W. Wight。
中文名梧桐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形态特征
梧桐,落叶乔木。
花期6月。
生长习性
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但不宜在积水洼地或盐碱地栽种,又不耐草荒。积水易烂根,受涝五天即可致死。通常在平原、丘陵及山沟生长较好。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即烂根致死。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对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强风。宜植于村边、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处。
分布范围
梧桐,产中国南北各省,从广东海南岛到华北均产之。也分布于
日本。在欧洲和北美洲有栽培。多为人工栽培。
育植技术
常用
播种繁殖,
扦插,
分根也可。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脱粒后当年秋播,也可干藏或沙藏至翌年春播。条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约15厘米,每亩播种量约15千克。沙藏种子发芽较整齐;干藏种子常发芽不齐,故在播前最好先用温水浸种催芽处理。1年生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第二年春季分栽培养,3年生苗木即可出圃定植。
种子处理:把梧桐种子浸泡在5%的
多菌灵溶液中24至36小时,然后捞出,与经过消毒过筛的湿河沙混合,混合比例为种子:河沙=1:3。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于1.5米处,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种子的数量而定。在催芽坑的最底下添5厘米的河沙,然后放置通气杆(用4至6根玉米杆捆绑而成),再把种子与河沙的混合物放置其中,上面覆盖5厘米的河沙,最后覆盖5厘米的黄土。一般情况下,北京平原地区30至40天种子即可裂口发芽。
播种时间: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行。
土壤准备:在播种前深翻土地30厘米、清除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然后进行做垄或做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
做高床:规格为长×宽×高=(1000-1500)×(100-120)×(20-25)厘米,床间距30至40厘米。做床时做到:做床前划线,床面平整,边角分明,大小相等,规格一致。
做宽垄:规格为长×宽×高=(1000-1500)×(40-45)×30厘米,垄间距30厘米。做垄时要求大小一致,端直不曲,土块破碎。
土壤消毒及杂草预防:播种前3至5天,选择晴朗的天气,用5%的多菌灵喷洒床面或垄面。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喷洒1/400的
氟乐灵,以阻止单子叶杂草种子萌发,减少杂草滋生。
垄播:在垄的两侧开宽深各5厘米的播种沟。开沟时做到深浅一致,大小相等,沟线端直。播种时做到撒种均匀,不漏播,不重播,覆土厚度3至5厘米,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行间距20厘米,然后用镇压机镇压或踩实。最后灌透水一次。
除草:松土除草播种后独行菜、律草、苋莱等双子叶杂草将大量滋生,可人工清除,也可喷洒1/1000的2.4-D。除草时要以“除小、除早、除了”为原则,松土厚度2至3厘米。
施肥:施肥灌溉当苗高3至5厘米时施肥,复合肥每亩施8至10千克,结合灌溉施用,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
杀虫:病虫防治梧桐幼苗期,要注意苗木立枯病预防,通过提早播种、高垄育苗、土壤消毒、种子发芽出土时每隔10天喷洒一次5%的多菌灵(连续喷洒三次)等措施,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其他病虫害较少,未见危害发生。
移植:容器苗管理当苗高5厘米、植株基部半木质化时,进行移栽。移栽前,做长×宽=(15至20)×(2至3)米的畦。移栽时去掉容器,连同培养基一起移植到畦中,株行距为20×40厘米,每亩8300余株。然后灌透水一次,7月份施尿素一次,用量每亩8至10千克,以后依土壤墒情灌溉。
病虫防治
木虱危害特点:
梧桐木虱又称青桐木虱、梧桐裂头木虱,属
同翅目木虱科。以
若虫、
成虫在梧桐叶背或幼嫩干上吸食树液,破坏疏导组织,尤以幼树受害最大,严重时导致整株叶片发黄,顶梢枯萎。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起风时,白色蜡丝随风飘扬,形如飞雾,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防治措施
⑴在危害期喷清水冲掉絮状物,可消灭许多
若虫和
成虫。
⑵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至5000倍液,再加洗衣粉300至500倍液,提高药效,10天后再喷1次,防治成、若虫效果较好。
⑶在若虫初龄期或大发生期先用稀释100倍的生态箭杀菌消毒,再用稀释1500倍的绿丹二号喷施,或者直接用树体杀虫剂进行树干注射,防治效果十分有效。
⑷结合冬剪,除去多余侧枝。另外,可用石灰33斤,牛皮胶0.5斤,食盐2-3斤,配成白涂剂,涂抹树干,消灭过冬卵。
注意保护和利用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梧桐为普通的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中国梧桐也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叶掌状,裂缺如花。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
圆锥花序顶生,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
药用价值
梧桐的种子,是一味中药材,每年秋天等到梧桐的种子成熟时,将果枝摘下来,打落果实中的种子,去除杂质,然后晒干,这样就制成了梧桐子这昧中药了。梧桐树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大量种植,对于梧桐子咳嗽多痰的患者千万不要食用。夏日,人们很容易上火,梧桐子有很好的清热去火、排除血液中的热毒的作用。还可以清理人体内长期堆积下来的毒素,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此外,梧桐子有很好的健胃消食、健脾止泻的功效。对于食欲不振、大便酸臭、厌食恶心能很好地缓解症状。梧桐子中含有大量的胶质,促进血小板的生成,有很好的凉血和止血的功效,,很适合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此外,梧桐子中富含磷,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物质,对于组织器官的修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机体提供能量与活力,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有利于成长发育。
经济价值
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一般可进行烘干使种子风干,水煮,口服有良好的消肿作用。树皮的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
编绳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叶做土农药,可杀灭蚜虫,对
二氧化硫、
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抵抗性。
植物文化
梧桐有
青桐、
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称。是中国有诗文记载的最早的著名树种之一。关于对梧桐一树的描绘,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
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成为梧桐引凤凰传说的最早来历。说明在商末
周初,梧桐树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关注。其后的《
尚书》、《庄子》、《
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均提及梧桐树。春秋吴王夫差建梧桐园于园中植梧桐树,梁任防《述异记》载:“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琴川。”
汉代梧桐树被植于皇家宫苑,《
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荆桐。”“五柞宫西有青梧观,观前有三梧桐树。”
汉朝时已被植于皇家宫苑。点缀于庭院、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叶掌状,裂缺如花。夏季开花,雌雄同株,花小,淡黄绿色,圆锥花序,盛开时显得鲜艳而明亮。
魏晋时种植梧桐树开始增多,晋·夏侯湛《桐赋》曰:“有南国之陋寝,植嘉桐乎前庭。”南朝著名文人谢眺《游东堂咏桐》诗有“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叶生既婀娜,落叶更扶疏”句,是在庭院中植桐。晋·傅成《梧桐赋》则述说了门前列行植梧桐树招引凤凰的盛观,有“郁株列而成行,夹二门以骈罗”赋句称道。
大规模种植梧桐树则是前秦王苻坚,《晋书·苻坚载记》载:“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对种植梧桐有“明年三月中,移植于厅斋之前,华净妍雅,极为可爱”之论。
唐代种植梧桐树极为普遍。《隋唐嘉话》记载:“唐初宫中,少树,孝仁后命种白杨……更树梧桐也。”是于皇宫中种植梧桐树。段成式《酉阳杂俎》称:“历城(今济南)房家园,齐博陵君豹之山池,其中杂树森?,曾有人折其桐枝者,公曰:何为伤吾凤条,自后人不复敢折。”是私人园林中种植。
李贺《天上谣》诗“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是庭院中种植梧桐树的写照。
宋代种植梧桐树也很多。北宋朱长文于
苏州建乐圃,其作《乐圃记》称其园中植有梧桐、松柏等树:“柯叶相幡,与风飘飓,高或参天。”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北宋洛阳名园十九处,多植有梧桐树,最著名的是丛春园,“桐梓桧柏,皆就行列”。徐积《华州太守花园》诗“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句,描述关中华州城官家园林中种植梧桐造景之况。
元代庭院种植梧桐造景,元诗词可证。如丁鹤年《题凤浦方氏梧竹轩》诗:“凤乌曾闻此地过,至今梧竹满丘阿。”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郯韶《
碧梧翠竹堂》诗:“去年种桐树,绿叶高云凉。”都是对元代梧桐树造景的描述。
明代梧桐树常栽植在庭前、窗前、门侧、行道旁。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云: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陈继儒《
小窗幽记》对庭院中梧桐树配置有“凡静室,前栽碧梧,后栽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以开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之载。明代所建的苏州著名私家园林拙政园有“梧竹幽居亭”景点,旁植梧桐、翠竹,如今梧桐已成古木。明末
扬州著名私家园林影园也植有数株梧桐。
清代种植梧桐树的热情不减,陈扶摇《花镜》对
梧桐树造景有“藤萝掩映,梧竹致清,宜深院孤亭,好乌闲关”之说。康熙时浙江著名文人高士奇于隐居处嘉兴平湖城建“江村草堂”园林,园中辟有“碧梧蹊”景点,其作《江村草堂记》载:其景是“兰渚后碧梧夹道,行其下者,衣裾尽碧。清露展流,则新枝初引;轻凉微动,则一叶飘空;墅中在在皆有,此地独多”。李斗《扬州画舫录》记:“临水红霞”景点有“桐轩在飞霞楼后,地多梧桐”之载,此外
扬州的张琴溪家的“双桐书屋”和马日珀的行庵等园林也以植梧桐盛名。
近现代以后,梧桐树已被全国各地广为种植,机关、学校,工厂、公园、风景区、街道两旁等,均见有梧桐树的身影。关于
新疆和田地区梧桐树王的传说:当地有人说是从
印度引进的。当地还流传不少于此树有关的神话传说,无不充满神秘色彩,激起人们亲睹该树的欲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圣树”,经常有人前往顶礼膜拜。这株古梧桐树在
地理学、植物学方面有重要研究价值。已成为和田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