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勇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江大勇:1969年生,汉族,湖南醴陵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背景
1987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理学学士
1991年9月-1994年7月,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理学硕士
1994年9月-1997年7月,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理学博士
1997年7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地质系,讲师
2000年6月-,北京大学地质博物档案馆馆长
2001年8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会员
教授课程
教学与主讲课程: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必修课 “古生物学”
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必修课 “区域地质测量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近代地层学”
研究生专业课 “环境古生物学”
参与讲授研究生基础课、必修课 “古生物学研究法”
研究方向
1.古脊椎动物学(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及其古环境古地理)
2.化学-生物地层学
科研工作
(一)论文
l 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8篇,其中SCI、EI收录26篇;
l 任现职以来正式发表的第一作者SCI论文14篇中:
u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北美,4篇;
u Journal of Paleontology,美国,1篇;
u Palaeontology,英国,1篇;
u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ABHANDLUNGEN,德国,1篇;
u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德国,3篇
(二)科研项目
l 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北京大学985研究项目1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002,“三叠纪生物圈复苏过程中的贵州盘县动物群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及其全球对比”,2007.1-2009.12,38万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7-0015,“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与古海洋环境之间的协演变关系”,2007.10-2010.9,50万
3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研究探索项目GRANT # 7886-05,“Testing the role of predators in post-Permian recovery with marine reptile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Panxi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2005.7-2008.12,45.7万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2009,“三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志留系生物-化学地层界线及其环境对比”,2004.1-2006.12,26万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40611130409,40511130548,40311130197,40211130051,“中国西南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2002.1-2006.12,16.6万
6 教育部重点项目2001-006,“关岭动物群的生物群面貌、演化、群落古生态学、古环境和年代学综合研究”,2001.1-2003.12,9万
7 中央财政专项-教育部“大学数字博物馆”,“北京大学地质数字博物馆”,2001.7-2003.7,160万
8 北京大学985计划二期研究项目,“三叠纪珍稀海生爬行动物群-多样性标本采集和研究”,2006.1-2006.12,25万
9 北京大学985计划研究项目985-012,“贵州三叠纪黔西动物群及其地层序列、时代、古环境变化综合研究”,2002.1-2007.12,134万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2015,“新疆塔里木盆地泥盆纪生物-化学地层系统”,2000.1 -2002.12,18万
12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华南泥盆系化学-生物地层学研究”,2001.1-2002.12,6万
1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华南晚二叠世生物事件与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2001.1-2002.12,5万
(三)国际科研交流和合作
1. 国际会议报告第一报告人
2007年10月,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7th Annual Meeting. Austin, Texas, USA: Marine reptile horizons in the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of Guizhou,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 to marine reptile evolution after end-Permian extinction.
2006年10月,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6th Annual Meeting, Ottawa, Canada: First record of Placodontoidea (Reptilia, Sauropterygia, Placodontia) from the eastern Tethys.
2006年6月,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Beijing: Marine Reptiles on the way of Triassic biotic recovery after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records from Panxian and Guanling Faunas,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2005年10月,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5th Annual Meeting, Phoenix Mesa, Arizona, USA: Two nothosaurids (Reptilia, Sauropterygia) from the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2005年5月,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Chaohu, Anhui: Explosive radiation of shell-eating marine reptiles during the post-Permian recovery.
2004年10月,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4th Annual Meeting, Denver, USA: Two species of Mixosauridae (Ichthyosauria)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2. 国际会议报告(参与报告人,7次)
2007.10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7th Annual Meeting / Austin, Texas, USA: New subholostean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western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2006.6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 Beijing: Durophagy in Triassic marine vertebrates
2006.6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 Beijing: A new marine reptile horizon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Luoping, Yun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2006.6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 Beijing: Age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iassic marine vertebrate faunas in southern Guizhou, China
2005.10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5th Annual Meeting / Phoenix Mesa, Arizona, USA: Explosive radiation of Durophagous marine reptiles during the post-Permian recovery
2005.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 Chaohu, Anhui: Early radiation and geographic dispersal of ichthyopterygians (Reptilia, Diapsida)
2005.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 Chaohu, Anhui: Conodont and cephalopod fauna near Ladianian-Carnian boundary interval at Luop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3. 国际科研活动组织工作情况
2006年6月,参与组织“T9: Triassic Marine vertebrates and marine ecosystem: evolution, migration, interaction with invertebrate and paleoenvironmental-paleogeographic change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al Congress(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T9主题讨论会:三叠纪的海洋脊椎动物与海洋生态系统)”
2006年6月,参与组织“C10: Triassic Marine-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the Guizhou-Yunnan Plateau, southwestern China-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al Congress(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C10会后考察路线:中国西南贵州-云南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群及其地层)”
4. 建立国际合作团队
l 组织培育建立了国际合作研究的团队,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
u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地质系
Ryosuke Motani教授
Lars Schmitz博士、Sanja Hinic-Frlog博士、Ji-Yeon Shin博士生、Alec Boyd博士生
u 美国菲尔德博物馆
Olivier Rieppel教授,麦克阿瑟讲席
Andrea Tintori教授
Cristina Lombardo博士、Marco Rusconi博士生
u 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
Michael W. Maisch博士
Andreas T. Matzke博士
l 已签署长年合作协议,并共同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家地理科学探索项目等
l 已得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加州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美国Michael Tang基金等的资助
5. 国际合作研究、出访经历
2002年9月-10月 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瑞士苏黎世大学古生物学系 国际合作研究
2003年9月-10月 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 访问学者 国际合作研究
2004年10月-12月 德国图宾根大学 教育部“德国DFG”访问学者
2005年10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地质系 访问学者 国际合作研究
2005年12月 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 访问学者 国际合作研究
2006年6-7月 组织国际合作发掘,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加州大学米兰大学参加
2006年10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地质系 访问学者 国际合作研究
2006年11月 德国洪堡大学、图宾根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 访问学者 国际合作研究
2007年8-9月 组织国际合作发掘,美国Field博物馆、加州大学、米兰大学参加
附录:论著
1. JIANG Dayong, L. Schmitz, R. Motani, HAO Weicheng, and SUN Yuanlin. 2007.5. Mixosaurid ichthyosaur Phalarodon cf. Phalarodon fraasi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1(3): 602-605 SCI 美国
2. JIANG Dayong, M. W. Maisch,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Zuo-yu Sun. 2006.11. A new species of Lariosaurus (Reptilia, Sauropterygia) from the Middle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ABHANDLUNGEN 242 (1): 19-42 SCI 1.319 德国
3. JIANG Dayong, L. Schmitz, HAO Weicheng, SUN Yuanlin. 2006.3. A new mixosaurid ichthyosaur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China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6(1): 60-69 SCI 1.649 北美
4. JIANG Dayong, M. W. Maisch,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Zuo-yu Sun. 2006.5. Nothosaurus yangjuanensis n. sp. (Reptilia, Sauropterygia, Nothosauridae) from the middle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of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2006(5): 257-276 SCI 德国
5. JIANG Da-yong, Ryosuke MOTANI, LI Chun, HAO Wei-cheng, SUN Yuan-lin, SUN Zuo-yu, Lars SCHMITZ, 2005.12. Guanling Biota: A Marker of Triassic Biotic Recovery from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in Ancient Guizhou Sea -Acta Geologica Sinica 79(6): 729-738 SCI 2.15
6. JIANG Dayong, M. W. Maisch, Wei-cheng Hao, H. U. Pfretzschner, Yuan-lin Sun, Zuo-yu Sun. 2005.9. Nothosaurus sp. (Reptilia, Sauropterygia, Nothosauridae) from the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of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2005(9): 565-576, 2 figs., 1 tab.; Stuttgart SCI 德国
7. JIANG Dayong, HAO Weicheng, M. W. Maisch, A. T. Matzke and Y.-L. Sun, 2005.7, A basal mixosaurid ichthyosaur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China -Palaeontology (London) 48(4): 869-882 SCI 1.2 8/35 英国
8. JIANG Dayong, M. W. Maisch, Y.-L. Sun,A. T. Matzke and HAO Weicheng, 2004, A new species of Xinpusaurus (Thalattosauria)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f China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4(1): 80-88 SCI 1.649 5/35 北美
9. JIANG Dayong,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M. W. Maisch, A. T. Matzke, 2003. The mixosaurid ichthyosaur Phalarodon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China -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P-M (11): 656-666 SCI 德国
10. JIANG Dayong, R. Motani, Wei-cheng Hao, A. Tintori, O. Rieppel. 2007.9. Marine reptile horizons in the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of Guizhou,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 to marine reptile evolution after end-Permian extinction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7 (3-suppl.): 95A SCI 北美
11. JIANG Dayong,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R. Motani, L. Schmitz. 2006.9. First record of Placodontoidea (Reptilia, Sauropterygia, Placodontia) from the eastern Tethys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6 (3-suppl.): 82A SCI 北美
12. JIANG Dayong, R. Motani, Wei-cheng Hao, O. Rieppel, Yuan-lin Sun, L. Schmitz, Zuo-yu Sun. 2008. First record of placodontoidea (Reptilia, Sauropterygia, placodontia) from the eastern tethys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8 ( ):(in press) SCI
13. JIANG Dayong, O. Rieppel, R. Motani,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L. Schmitz, Zuo-yu Sun. 2008. A new Middle Triassic eosauropterygian (Reptilia, Sauropterygia) from Southwestern China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8 ( ):(in press) SCI
14. JIANG Dayong, R. Motani, Wei-cheng Hao, L. Schmitz, O. Rieppel, Yuan-lin Sun, Zuo-yu Sun. 2008. New primitive ichthyosaurian (Reptilia, Diapsida)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Panxian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Triassic Biotic Recovery -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8( ): (in press) SCI
15. Motani R., JIANG Dayong, A. Tintori, Yuan-Lin Sun, Wei-Cheng Hao, A. Boyd, S. Hinic-Frlog, L. Schmitz, J. Shin, Zuo-Yu Sun. Faunal assemblages of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marine reptiles from Panxian, Guizhou,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in press) SCI
16. Sun Zuo-yu, A. Tintori, JIANG Dayong, Wei-cheng Hao, C. Lombardo. 2007.9. New subholostean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western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 Presentation for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7th Annual Meeting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7 (3-suppl.): 155A SCI
17. JIANG Dayong,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Zuo-yu Sun. 2006.6. Marine Reptiles on the way of Triassic biotic recovery after end-Permian mass extinction: records from Panxian and Guanling Faunas,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In: Qun Yang, Yongdong Wang, Elizabeth A. Weldon (eds.), Ancient life and modern approaches-Abstract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390.
18. Sun Zuoyu, Sun Yuanlin, Hao Weicheng and JIANG Dayong. 2006.10. Conodont evidence for the age of the Panxian fauna, Guizhou,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80(5): 621-630. SCI
19. A. Tintori, L. Schmitz, JIANG Dayong, C. Lombardo, R. Motani. 2006.6. Durophagy in Triassic marine vertebrates. In: Qun Yang, Yongdong Wang, Elizabeth A. Weldon (eds.), Ancient life and modern approaches-Abstract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400.
20. Sun Zuo-yu,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JIANG Dayong. 2006.6. A new marine reptile horizon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Luoping, Yun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In: Qun Yang, Yongdong Wang, Elizabeth A. Weldon (eds.), Ancient life and modern approaches-Abstract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398.
21. Sun Yuan-lin, Wei-cheng Hao, Jian-bo Liu, JIANG Dayong, Zuo-yu Sun, Bing Tang. 2006.6. Age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iassic marine vertebrate faunas in southern Guizhou, China. In: Qun Yang, Yongdong Wang, Elizabeth A. Weldon (eds.), Ancient life and modern approaches-Abstract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399.
22. 潘薪如, 江大勇(通讯作者), 孙作玉, 蔡涛, 张大鹏, 谢家林, 2006.11.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邓氏贵州鱼龙(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 Cao and Luo in Yin et al., 2000)的讨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6): 697-703. (PAN Xinru, JIANG Dayong (corresponding author), SUN Zuoyu, CAI Tao, ZHANG Dapeng, XIE Jialin. 2006.11. Discussion on 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 Cao and Luo in Yin et al., 2000 (Reptilia, Ichthuosauria)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Guanling County, Guizhou).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42(6): 697-703. EI收录
23. 郝维城, 孙元林, 江大勇, 孙作玉, 2006.11. 盘县动物群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6): 817-823. HAO Weicheng, SUN Yuanlin, JIANG Dayong, SUN Zuoyu. 2006.11. Advance in studies of the Panxian Fauna.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42(6): 817-823. EI收录
24. 江大勇, 皮学军, 孙作玉, 陈颖, 吴飞翔, 郝维城, 2006.7. 新疆柯坪大湾沟剖面柯坪塔格组中段底部笔石生物地层初步分析. 地层学杂志, 30(3): 253-257
25. JIANG Dayong,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Zuo-yu Sun, L. Schmitz. 2005.9. Two nothosaurids (Reptilia, Sauropterygia) from the Anisian (Middl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 Presentation for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5th Annual Meeting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5 (3-suppl.): 75A
26. SCHMITZ Lars, JIANG Dayong, R. Motani,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2005.9. Explosive radiation of Durophagous marine reptiles during the post-Permian recovery - Presentation for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5th Annual Meeting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5 (3-suppl.): 110A
27. SUN Zuoyu, HAO Weicheng, M. W. Maisch, H. U. Pfretzschner, JIANG Dayong, 2005. A lariosaur (Reptilia: Sauropterygia)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Ladinian) Gejiu Formation of Yunnan, China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2005(7): 431-438, 4 figs., 2 tabs.; Stuttgart SCI
28. SUN Zuoyu, HAO Weicheng, M. W. Maisch, JIANG Dayong, 2005. 4. A Middle Triassic thalattosaur (Reptilia: Diapsida) from Yunnan (China)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4): 193-206. SCI
29. SUN Zuo-yu,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JIANG Dayong, 2005. Conodont and cephalopod fauna near Ladianian-Carnian boundary interval at Luop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f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May 23-25 2005, Chaohu, China – Albertiana 33:74
30. SCHMITZ Lars, JIANG Dayong, R. Motani,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2005. Early radiation and geographic dispersal of ichthyopterygians (Reptilia, Diapsida): Abstract f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May 23-25 2005, Chaohu, China – Albertiana 33:69
31. JIANG Dayong, R. Motani, L. Schmitz, Wei-cheng Hao, Yuan-lin Sun, 2005. Explosive radiation of shell-eating marine reptiles during the post-Permian recovery: Abstract f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and Biotic Recovery, May 23-25 2005, Chaohu, China – Albertiana 33:43
32. 孙作玉,郝维城,江大勇,2005。贵州关岭拉丁阶-卡尼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地层学杂志,29(3): 257-263。
33. JIANG Dayong, Lars Schmitz and HAO Weicheng, 2004. Two species of Mixosauridae (Ichthyosauria)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Presentation for th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64th Annual Meeting at Denver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4 (suppl.), 76A
34. 孙作玉,郝维城,江大勇,2004。关岭动物群埋藏环境初探。北京大学学报, 40(6):864-871。(EI收录)
35. HAO Weicheng, SUN Yuanlin, JIANG Dayong, YANG Shouren, WANG Xinping, 2003. Cephalopods of the “Falang Formation” (Triassic) from Guanling and-Zhengfeng Counties,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77(4): 430-439 SCI
36. Michael W. Maisch, Andreas T. Matzke, andJiang Da-Yong, 2003. Observations on Triassic ichthyosaurs. Part XI.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Mixosaurus maotaiensis Young, 1965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of Guizhou,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P-M (7): 428-438 SCI
37. HAO Weicheng, JIANG Dayong, YAO Jianxin, BAI Shunliang, WANG Xinpin. 2003. Frasnian-Famennian Boundary Events in the Tarim Bas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Science in China D, 46 (9): 865-871 SCI收录
38. 孙作玉,郝维城,江大勇,2003,贵州关岭动物群时代的牙形石地层证据,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1):118-125
39. 郝维城、江大勇、姚建新、白顺良、王新平,2002. 新疆塔里木盆地泥盆纪弗拉阶-法门阶界线事件,中国科学D,32(5)368-373
40.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2002,贵州省六枝县郎岱“法郎组”的牙形石及其时代意义,地质论评,48(6):586-592
41. 王柏艳,白志强,郝维城,孙元林,江大勇,2002,贵州上三叠统瓦窑组海百合化石群中的一新种,现代地质,16(3):231-236
42. 江大勇、郝维城、白顺良、王新平、姚建新,2001,新疆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突破,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4):529-536
43. 江大勇、郝维城、白顺良、王新平、姚建新,2001,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泥盆系Frasnian-Famennian界线,地层学杂志,25(4):294-298
44.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2001,广西凌云县罗楼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及其意义,古生物学报,40(1):86-92
45.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2001,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环境与古地理意义,古地理学报,3(1):78-84
46.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2001,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古地理学报,3(3):1-10
47. HAO Weicheng, BAI Shunliang andJIANG Dayong.2000, Uniformity of the upper Famennian Milankovitch cyclicity i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5(24): 2286-2291 SCI收录
48. 郝维城、白顺良、江大勇,2000, 法门阶上部米兰柯维奇旋回在中国发育的一致性,科学通报, 45(15): 1654-1659
49. 江大勇、丁干、白顺良,2000,广西六景泥盆纪吉维特阶-弗拉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地层学杂志,24(3):195-200
50. 丁干、江大勇*(联系人)、白顺良,2000,牙形石Ancyrodella早期演化与广西六景中-上泥盆统界线,古生物学报,39(2):197-204
51. 白顺良、郝维城、江大勇,2000,用化学-生物地层学方法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论文摘要集,86-87,
52. JIANG Dayong, HAO Weicheng, DING Gan and BAI Sunliang,, 1999. High-resolution Givetian-Frasnian boundary recognition from conodont-chem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t Liujing, Guangxi, South China. Science in China, 42(3): 285-291 SCI收录
53. JIANG Dayong, HAO Weicheng and BAI Sunliang, 199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lankovitch eccentricity cyclicity and chemo-cycles from the upper Givetian (Devonian) in Guangxi, South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18): 1697-1700 SCI收录
54. 江大勇、郝维城、白顺良,1999,广西泥盆系吉维特阶上部地层中的化学旋回与米兰柯维奇偏心率旋回的关系,科学通报,44(9):989-992
55. 江大勇、杨守仁,1999,浙江沿海全新世海滩岩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古地理学报,创刊号,1(1):61-67
56. 江大勇、王新平、郝维城,1999,浙江中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与河姆渡古人类,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248-253 EI收录
57. 江大勇, 1997,in: 白俊峰(译),“定量生物地层学”(part),海洋出版社
58. 江大勇、杨守仁,1996,浙江沿海中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初步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2):199-205 EI收录
59. JIANG Dayong, 1996. High-resolution chemo-biostratigraphy of the Givetian-Frasnian boundary beds. 30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Volume 2 of 3, p.18
60. 江大勇、杨守仁,1995,浙江象山爵溪镇下沙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热带贝类初步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2):229-237
61. 杨守仁、江大勇,1995,浙江全新世海滩岩的综合研究,地质论评,41(4):332-339
62. 江大勇、杨守仁,1994,浙江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动物群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4(4):53-59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