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属于中国南方,由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两省一市组成,包括1个直辖市、24个地级市、42个县级市及52个县;位于中国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山东接壤;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江浙沪地区总面积21.9万平方千米。
区划沿革
秦时属于
会稽郡(治
吴县)和鄣郡(汉时改为
丹阳郡),后因人口增长,至东汉时将原会稽郡析置为
吴郡和会稽郡,分别治吴(苏州)和
山阴(绍兴)。
东吴时又置
吴兴郡(治今湖州)。至此,
吴郡、会稽郡和吴兴郡合称“三吴”。
开元年间因江南道辖区过于庞大,划为
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以及
黔中道,江浙与福建地区同属江南东道。
宋灭
吴越后以吴越国为
两浙路,
南宋时曾分置为
两浙东路和
两浙西路。
明代,江浙行省的
苏南、
皖南部分划属
南直隶,余下各府置浙江省。
清代,改南直隶为
江南省,旋分江南省为江苏省、
安徽省,浙江省依旧。
1949年5月27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设黄浦、
老闸、邑庙、蓬莱、嵩山、
卢湾、
常熟、徐汇、
长宁、
普陀、
闸北、
静安、
新成、江宁、北站、
虹口、北
四川路、
提篮桥、
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
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划入苏南、
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
2019年10月,江浙沪三地共同组织编制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 2035年)》其中提出建设江南庭院、
水乡客厅,范围涵盖
金泽、
黎里、
西塘、姚庄
四镇。
主要城市
江浙沪
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全球六大
都市圈之一,以
上海为龙头,包含
江苏省、
浙江省所辖24
地级市:江苏省的
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南通、
扬州、
泰州、
淮安、
盐城、
徐州、
宿迁、
连云港,
浙江省的
杭州、
宁波、
绍兴、
嘉兴、
湖州、
温州、
金华、
台州、
衢州、
丽水、
舟山。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浙沪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居长江下游,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面积21.07万
平方公里。
地貌
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
沙堤。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
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
黄河、淮河冲积成的
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从
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
金山区的
漕泾附近,并与
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
太湖平原。
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
射阳湖、
大纵湖等。江浙沪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
残丘,大部由
泥盆系砂岩和石炭、
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
燕山期花岗岩和
粗面岩组成。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
高邮神居山、
仪征的
白羊山、
溧阳的
南山、无锡的
惠山、苏州的天平山、
常熟的
虞山、
松江的
佘山和天马山等。其中常州溧阳的南山海拔508米,为
吴越第一峰;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
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江浙沪的地理顶点在江苏省仪征市
真州镇一带。江浙沪地区的最低点在江苏省高邮市一带(
平均海拔2米),最高点高于1000米,高于1000米的位于杭州
天目山。
地形
太湖平原是江浙沪的主体部分,太湖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江浙沪西端顶点在南京——
高邮——仪征一线,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
惠山、
天平山、
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
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陆地面积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
常州市、
常熟市、
太仓市、
金山区一带的古
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
扬州市、
泰州市、
泰兴市、
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气候
江浙沪地区主要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
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
小城镇和
中等城市站,
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
贡献率最大,对平均
最高气温都最小。江浙沪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水文
江苏省、浙江省与
上海市水系十分发达,主要有江苏的太湖、
洪泽湖、金牛湖、
石臼湖、
固城湖、
高邮湖、
骆马湖、
邵伯湖、
登月湖,浙江的西湖、
东湖、
南湖、
东钱湖、
千岛湖、
鉴湖。除
长江、
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河流以外,还有上海的
黄浦江、
吴淞江、
蕰藻浜,江苏的
秦淮河、
苏北灌溉总渠、
新沭河、
通扬运河,浙江的
瓯江、
灵江、
苕溪、
南江、
飞云江、鳌江、
曹娥江、
浙东运河等水系,湖荡密布,
江滩、河滩与湿地众多,数万条大小不一的河流纵横交错。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江浙沪典型矿床有
遂昌银坑山、
天台大岭口、南京栖霞山等,主要矿床类型为
陆相火山岩系中的矿床。
水资源
2018年12月10日从
江苏省水利厅获悉,自全面推行
河长制以来,江苏河长
湖长已实现水体全覆盖,共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5.7万余人,恢复水域面积92
平方公里。
2019年,浙江省221个省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91.4%,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满足水
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断面占95.9%,提高6.3个百分点。按达标水量计,11个设区城市的主要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8%,提高1.8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9%,提高1.9个百分点。按个数计,11个设区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5%,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7%,提高2.2个百分点。145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6.6%,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近岸海域共发现
赤潮20次,累计面积约1857
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4次,累计面积约255平方千米。与上年同期相比,赤潮发现次数增加2次,累计面积增加788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经济情况
2019年,江浙沪地区生产总值达20.14万亿元。
旅游景区
西塘花巷位于
西塘古镇北门区域,作为
雪松文旅的
旅游项目,汇聚了住宿、演艺、购物、餐饮及娱乐等资源。西塘花巷是集主题民宿、街道演艺、情景商业、夜场酒吧、情景演艺秀等于一体的项目,是西塘的多元化旅游项目。
西塘花巷《宴遇·西塘》包含演艺秀《红豆恋》以及江南特色的围台宴。《红豆恋》通过民国初年西塘乡绅“林善人”的女儿红豆成长、出嫁故事,讲述了江南女子的人生,“初啼”、“豆蔻”、“红妆”、“出嫁”似水年华中有着江南少女红豆的成长记忆,西塘花巷《宴遇·西塘》江南围台宴则有江南
代表性名菜,西塘花巷《西塘老茶会》包含了
评弹、顶缸、
古筝演奏以及
茶艺表演,西塘花巷有酒吧等,把花巷视为场景化的运营载体、西塘旅客聚集地。西塘花巷的
旅游规划,填补了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古镇旅游模式,构建西塘旅游的新标杆。
在西塘花巷,白天看《红豆恋》秀,同时
江南水乡围台宴有江南菜式,午后的西塘老
茶会,看古筝演奏、
黄梅戏、花巷
唢呐、茶艺表演。夜晚可去情景商业街中,在
传统工艺打造下的商铺游玩。
依托江南文化,打造江南
地道美食、江南风情婚庆
沉浸体验、游客演员情景交互三位一体的方式,西塘花巷结合了餐饮和文化。
区域文化
海派文化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
海派文化”。其实质是对
欧美文化的借鉴。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
传统文化(
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
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
文化现象。
海派文化既有
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
雅致,又有
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吴越文化
吴
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
印纹硬陶、土墩墓、
悬棺葬以及好勇尚武、
淫祀和断发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记载。从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
文化类型。
金陵文化
南京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政治文教中心,衣冠南渡中的中原
主流文化与南方
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金陵文化,其显性特征便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
开放包容。金陵文化是以
南京官话与
吴语的并存互融为其
语言文化特征。在地域上,金陵文化本源具有明显的吴文化特征,吸纳吴越文化的细腻市井;
从历史上看,中国三次
衣冠南渡使南北方文化交融,金陵文化也吸纳了中原主流文化的文脉秩序,形成独树一帜的
文化区域。
淮扬文化
江苏省长江、
淮河流域是淮扬文化,或称江左文化,通行
江淮官话。
中原文化
江苏省
淮河以北大部属于中原文化,或称淮海、徐海文化,通行
中原官话。淮海地区是
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开创了
西楚、汉朝、
曹魏、
孙吴、
刘宋、
后梁、
南唐等朝代更替的先河,帝王将相辈出,走出
项羽、
刘邦、
曹操、
曹丕、
孙权、
刘裕、
朱温、李昪等开国帝王,以及近代名人
李可染、马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