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阁

北京市休闲场所

汲古阁现有两处,一处位于北京琉璃厂东街的古玩珍品名店汲古阁,是休息、会友、交流、交易的场所,建店于20世纪50年代,其字号沿用明代常熟文人毛晋创办的汲古阁;第二处是明代常熟文人毛晋创办珍藏和刻印古籍善本汲古阁。

北京汲古阁
简介
地处北京宣武区东琉璃厂的汲古阁,于1956年开业,其字号是由原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根据明代常塾文人毛晋藏书楼名“汲古阁”所取,意为汲取古人之精华,用于仿制复制文物以及修复文物的店铺。汲古阁牌匾由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也是第一任院长吴仲超题写。1982年北京市政府对琉璃厂文化街进行大规模改造。由于市政府考虑汲古阁的经营特色及其在海内外的良好声誉。决定将汲古阁原2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扩大到近2000平方米的面积。
改造后的汲古阁从一家文物复制和文物修复商店演变成汇集古董瓷器、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旅游纪念品文物鉴定、茶苑等集于一体的综合古玩艺术品商店。一层主营古董瓷器、文物复制品、文房四宝、手工艺品等、二层名家书画和茶苑。“汲古阁茶苑”由启功先生亲笔题写。
汲古阁,建店虽只有50余年,但字号是沿用了明代常熟文人毛晋创办的用于珍藏和刻印古籍善本的工场--汲古阁。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决定了其使命的不同。今天的“汲古阁”不仅继承了一家百年老店的名称,也汲取了先辈们传承古文化精髓的精神和执著追求,并不断从5000年华夏文明和悠久历史中汲取养分,在青铜复制、古文物修复、碑帖拓片、古陶瓷仿制、生肖纪念品制作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前店后厂,到如今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琉璃厂占地2000平方米的经营规模,汲古阁是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共和国50余年风雨历程的见证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受益者。在传古承今中,汲古阁把中国的青铜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和书画、碑帖艺术及其他的传统文化艺术,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为今人再现了古文化的精髓,也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呕心沥血,尽心尽力。
汲古阁,中国明代私人藏书楼和印书工场。江苏常熟隐湖之南七里桥,明末毛晋(1599 ~1659 )创办。毛晋初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为晋 ,字子晋,别号潜在。晚年改号隐湖、笃素居士。所刻书初题绿君亭或世美堂,后皆用汲古阁。江苏常熟人,家富。嗜读书和宋元精本名抄,早年为诸生,屡试不第,遂隐居故里,变卖田产,于七里桥构筑汲古阁,另在问渔庄和曹溪口构筑两阁,以收藏和传刻古书。毛晋延请海内名士30多人校勘儒家经典,校成后即付刻印。汲古阁分上中下三楹。中藏四库书及释道两藏,皆南北宋内府藏书,又有金元人本。这些书都用来校勘或作为刻书的样本。为广泛搜集珍籍秘本 ,毛晋曾公开贴榜,高价收购,以页论值。湖州书舶多集于七里桥毛氏之门,前后积书至 8.4万册。汲古阁后有楼9间,楼上储放书板,楼下两廊及前后为刻字匠和印匠居住和工作之处。雇用工匠最多时达数百人。汲古阁刻印的书籍有十三经、十七史及唐宋元人别集、道藏词曲等。书版在毛晋时即有10万块之多。所刻书籍校勘详明,雕印精良,称毛刻本,行销全国各地。所刻书目存于《汲古阁校刻书目》等书。
历史沿革
建店初期
“汲古阁”建店初期,只是经营和修复瓷器、铜器、陶器文物,复制、仿制各个时期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等,此外还经营独有的汲古阁拓片。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北京市政府在改造琉璃厂文化一条街时,考虑到汲古阁的经营特色及其在海外的良好声誉,决定把汲古阁从2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扩大到2000平方米。店面扩大和内部环境的改造,促使汲古阁经营业务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由原来的仿制、复制和修复文物扩大到经营古董瓷器、文房四宝、字画、新工艺品、仿古家具旅游纪念品、文物鉴定、画廊等多种文化项目。1995年针对琉璃厂人流大、宾客休息地方缺失的情况,汲古阁在其二层辟出一块地方,开设了古色古香、幽静典雅的“汲古阁茶苑”,并由著名书法家启功亲笔题写名字,为来琉璃厂参观游览的中外宾客和业界书画家、收藏家等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休息、会友和交流的场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品牌效益
推出创新
不同的时期汲古阁均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做出自己相应的调整,并且在主营项目上推出创新点。青铜复制是汲古阁的传统优势主营项目,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被视为伟大创举的“秦铜马车一二号车、兵马俑”和“人面方鼎”、“长信宫灯”等,以及北京各大博物馆的许多顶级复制文物和展品,件件仿制绝品出自汲古阁,显示出汲古阁在青铜复制工艺上精湛的技术。1997年农历虎年,汲古阁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生肖青铜文化”概念,此后每年均仿制中国传统有代表性的生肖珍贵文物,制成“生肖典藏品”限量发行,诸如“虎噬鹿”、“马踏飞燕”、兔觥、铜飞龙、猪尊等,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2008年汲古阁又推出仿1963年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后期秦铜犀牛尊”供爱好者典藏。圆明园十二生肖国宝青铜头像被文物界关注和热议,汲古阁在尊重原物的基础上,结合清代宫廷画师的设计风格和当时人们审美习惯,不但成功仿制出原有的7件珍品,而且还原了其余5件下落不明的生肖头像,表达了企盼那些下落不明或流失在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民族情怀。
走出国门
汲古阁一向是一个外向型文化品牌名店。从1987年第一次走出国门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文化展”到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停靠汲古阁暨欧洲典藏中国古代珍品回流展”,汲古阁在沟通东西方文明,弘扬中国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和书画、碑帖艺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琉璃厂文化产业发展协会监事会成员,对于未来的发展,汲古阁总经理李连祥表示,仍将坚持以不断变化来适应市场需求。琉璃厂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将发挥桥梁和服务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求变创新,抓住琉璃厂日益兴旺的文化旅游、观光购物特色,促进琉璃厂各店家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青铜复制
四羊方尊
从建店初期,青铜器复制就是汲古阁的强项业务。从业50多年来,为故宫博物院、原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文物单位复制文物多件。从仰韶文化的各种陶器到青铜器时代的各种青铜器,如闻名于世的“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秦陵出土的“秦铜马车一二号车”、“兵马俑”,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虎噬鹿”等多件珍贵文物。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中国的青铜器起源于黄河流域,经历了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在商周达到了鼎盛,延续了1600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制造的青铜器包括生产工具、兵器、礼器、铭文、乐器等。中国青铜文化以容器为代表,青铜器皿古朴典雅,线条畅达,浑厚凝重,其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1938年在湖南宁乡县出土,通高58.3厘米,重达34公斤。“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器皿与动物形状相结合,造型简洁、寓动于静,显示了无与伦比的技术,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
铜马车
汲古阁根据原器物,复制了一件“四羊方尊”,震惊了文物界。复制“秦铜马车一二号车”、“兵马俑”,也是一件创举。
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秦陵兵马俑坑的大型彩绘铜马车,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铜马车共2乘,均为单辕双轮,四马一架,一御官俑,大小占真马的1/2,主体为青铜所铸,铜马有3000多个零件,一些零件为金银装饰。各个部分由铸造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等连接工艺,巧夺天工。2000年后的今天,铜马车上的链条仍能灵活转动,门窗关闭自如,牵动辕衡,仍然载舆行驶,被誉为“青铜之冠”。
汲古阁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仿制兵马俑和秦铜马车,技术人员跑了十几趟西安,查阅了大量资料,光图纸就画了100多份,最后仿制出了8套一模一样的铜马车,在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展出时,引起了轰动。
复制品:
如来佛祖
文殊菩萨
青州佛像(石刻)
如来
坐观音像
藏传十一面观音像
藏传佛像
铜辟邪
兔觥
文化遗产
历史价值
汲古阁拓片是汲古阁几代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其独一无二的经营项目。该传统的手工艺品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汲古阁拓片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传说中的劳动场景,不仅体现了装饰美,还展现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独特技艺
汲古阁拓片的制作也是一门独特的技艺。制作的时候,先将图形文字雕刻在石板上,再将宣纸覆上,经过数十道工序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其题材主要来源于秦砖汉瓦敦煌壁画及名碑等历史典故,每幅拓片都是在讲述故事,劳动的场景有耕种、丰收、种棉花、采棉花、纺线、织布;教学的场面有孔子讲学礼仪;运动的情景包括打马球、杂技表演等,以极其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5000年的灿烂文化。
装饰品
汲古阁拓片不仅成为国内现代寓所的装饰品,也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多年来,一直是琉璃厂热销的物美价廉的旅游商品。汲古阁还不断改进技术,从色彩和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彩色拓片,更精彩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绚丽。
汲古阁保存了200余块上个世纪50年代制作的拓版,还有部分汉代砖雕和石碑,当然,已成为文物了。
生肖文化
从1997年开始,汲古阁把青铜文化与生肖文化相结合,推出了生肖典藏品。每年制作的生肖典藏品,都是仿制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限量发行。如在虎年,制作的是仿制战国时期出土的“虎噬鹿”,龙年、猪年等,典藏品原型是汉代的青铜器,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汲古阁将推出仿“战国后期犀牛尊”供人们典藏。其原型是1963年出土于陕西兴平县、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后期犀牛尊”。“犀牛尊”是当时比较典型的盛酒器物,从商代到战国,人们把犀牛视为神奇的动物,被称为“犀尊”,只有贵族才能享有。这种酒器一般背上有盖,顶端的左侧伸出一根细管以便倒酒。
汲古阁根据原物,仿制出了惟妙惟肖的“犀牛尊”,它的头部平抬,上面长有双角,4只短腿粗壮结实,通体满布流云纹,形象雄健,体态逼真。“犀牛”身体各个部分都具有强烈的质感:颧骨和肘部突起,仿佛可以透过紧贴着的皮肤感觉到骨骼的形状和强健。
汲古阁总理经李连祥说,“犀牛尊”是盛酒器物,“酒”的谐音“九”是最大的单数,牛是无私的奉献者,“牛市”还是人们期盼的,因此,“犀牛尊”有着美好的寓意。此次考虑到收藏的便利,制作了两种尊,一种是原大,一种是1/2大,准备限量发行300件。
汲古阁还复制出圆明园十二生肖国宝青铜像。十二生肖头像本位于圆明园大水法喷泉,代表十二个时辰,在186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流失海外,现有的回家,有的将现身拍卖会,有的至今下落不明。汲古阁在尊重原物的基础上,根据大量资料记载,并结合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设计艺术风格,揣摩清代初中期人们的审美习惯,仿制出了完整的十二生肖像,并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精品重新展现给世人。李连祥说,他们特别企盼那5件下落不明的生肖头像早日出现,看看与他们的杰作有多少相同,多少不同。
茶苑
汲古阁茶苑坐落在琉璃厂东街的二楼把口处,高高挂在屋檐上的 大茶壶,就像旧时的幌子,招呼着过往的人。汲古阁茶苑以弘扬中华茶文化为主导,承古风,创新意,面积200余平方米的茶苑分室内外:室内整个环境古朴典雅,清静幽闲。在品茶之余还可以欣赏到汲古阁收藏的众多名家的书画作品。室外悠闲自得,品茗之余还可纵览琉璃厂街景和熙熙攘攘过往的文人墨客。“汲古阁茶苑”由启功亲笔题写。汲古阁茶苑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光临。
乐府诗集
汲扆本
汲扆本是从清代到1955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傅宋本之前最为通行、最有影响的一个版本。它直接影响了摛藻堂四库荟要本、四库全书本、崇文书局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的诞生。可以说它在《乐府诗集》诸版本中的地位仅次于傅宋本。汲扆本的版式与汲晋本和汲本稍有区别,即全书中大多数的卷末有“东吴毛晋订正 男扆再订”字样。这是判定汲扆本的最为明显的版式特征。汲扆本传世甚多,全国各大图书均有,著录为普通古籍。
述评
汲扆本是在汲本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毛扆认为汲本不够令人满意,所以才会有再一次的校订。总体上来说,通过毛扆的这一次校订,产生了汲古阁本《乐府诗集》中最完美的一本,它在内容上相当接近傅宋本。它订正了绝大多数的汲本遗留的、汲晋本刊刻时产生的脱漏、讹误臆改之处,它对汲祖本(元本、王毛校)由于“先天缺陷”(汲祖本的底本是一个后期重印的无补版的明修本,漫漶断板较为严重;对校的绛云楼宋本是一个后期产生的、讹误甚多的本子)所产生的讹误进行了大胆的校改。当然,这种校改的主要依据是“他书”,因为毛扆没有看到过傅宋本,他之所以能够使汲扆本达到与傅宋本基本接近的程度,主要是依靠了他校
缺陷
可以说,汲扆本的产生,使得汲祖本、汲晋本的绝大多数的错讹得到订正,但仍难免有所挂漏;不仅如此,汲扆本在订误的同时自身亦产生了一些讹误。
评价
汲扆本是汲古阁本《乐府诗集》最后的一本,也是内容上最为完善的一本,它代表了汲古阁整理《乐府诗集》的最高水平。它的出现,是以明末清初常熟文人校勘《乐府诗集》活动为基础的。尤其是陆贻典,他广列诸校--冯校、赵校、钱校、王毛校、钦校,为毛扆校书提供了可资参校的丰富的材料。汲古阁丰富的藏书,又为毛扆提供了他校的材料。在校本、他书齐备的条件下,汲扆本以求得事实之真为主要目的,从而克服了明修本和绛宋本带来的先天缺陷,成为清代及近现代一个远胜于元本的通行善本。
诗集
汲古阁整理刊刻《乐府诗集》,经过两代人四次校改,最终诞生了校对精良、堪称善本的汲扆本。从汲祖本到汲扆本,这期间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校改过程。从汲祖本到汲晋本,错讹不断累加。首先是因为汲祖本使用了后期重印的明修本和后期产生的、讹误甚多的绛宋本,造成底本上的先天缺陷;然后是汲晋本刊刻时又增添了不可胜数的脱漏、讹误和臆改。汲本和汲扆本所做的努力就是校改汲祖本和汲晋本的错讹。相比之下,改正汲晋本的错误相对比较容易,一般只需较为严格地遵照底本,但要改正汲祖本的错误,则非得据他书校改不可。
事业
陶湘统计,汲古阁刻书约有六百种有零。其中以刊刻十三经、十七史用力最勤,亦最为著称。《乐府诗集》这部书在汲古阁刻书中的地位,必不及十三经十七史,但亦不是末流,应是处于一种中间地位。这一方面表现在毛晋对《乐府诗集》这部书评价颇高,另一方面表现在刊印过程中由草率转为精细。第一,毛晋的评价。毛晋跋从乐部诸书的分类说起的:“乐盖六艺之一也,乐部诸书,孟坚著诸经籍之首,贵与列诸经解之后,陈氏直厕诸子录杂艺之间,愈趋而愈微眇。”这说明毛晋倾向于将《乐府诗集》定位为乐书。《乐府诗集》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乐书与诗总集的双重特性,所以从宋代开始,它就既被著录在经部乐类又被著录在集部总集类。这两种不同的著录代表着不同的评价,在正统的眼光中,经部乐类的地位要远比集部总集类高。毛晋不仅将之视作经部乐类之书,且将之拔高至与经部诗类同等的地位上,如毛跋所言“太原郭茂倩集乐府诗一百卷,采陶唐李唐歌谣辞曲,略无遗轶,可谓抗行周雅、长揖楚词,当与三百篇并垂不朽。”在此我们不对毛晋这种评价作是非判断,我们关注的是毛晋的这种评价对刻书的影响。钱谦益《隐湖毛君墓志铭》称毛晋的刻书标准是以经史为源本:“故于经史全书,勘雠流布,务使学者穷其源流,审其津涉。其它访佚典,搜秘文,皆用以裨补其正学。”毛晋将之作为经部书来刊刻,汲古阁刻书又以经史为重,这都说明毛晋对于刊刻《乐府诗集》是颇为重视的。第二,刊刻过程是一个由草率到精细的过程。毛晋校刻《乐府诗集》在 1639 年,适逢明清易代之际,政局突变,汲古阁出版事业颇受影响。王咸在校书过程中受到时局动荡的影响,如卷三十三题识“己卯四月廿六日阅完此本。忆早春,客有自西北来者,言流寇纵横,然所过或有全者,独官军一到,虽鸡犬亦无 □ 类矣,闻之蹙于伤心。兹读戎昱苦哉行》,”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乃知振古如斯也,可胜叹哉!与公。”卷五十九又题“己卯七月十四阅竟。闻良招危焉,心曲尽乱,疑有漏处。”不仅如此,初版的整个校刻出版过程都比较仓促。
常熟汲古阁
简介
江苏常熟汲古阁,位于沙家浜七星桥西岸毛家宅基,距市镇约1.5公里,是明清之际中国著名藏书、刻书毛晋藏书处。所藏多宋元刻本,其“影宋钞”为天下所重,曾延清名士校刻《十三经》、《十七史》等巨著,为历代私家刻书之最。据传世《汲古阁图》,此阁位于毛氏宅园中轴线上,左右分设绿君、二如等亭。阁后有楼八间,上层藏书板,楼下及两侧厢原为刻书之所。由汲古阁刻印的宋、元以来之珍本书籍,名扬海内。刻书数量巨大,达十万余页刻版,涉及经史、词曲、丛书、宗教、小说、笔记等等,为中国历代私家刻书之最。对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毛晋有著作《毛诗陆疏广要》、《虞乡杂记》、《海虞古今文苑》、《明诗记事》、《汲古阁刻书细目》等。:「上下三楹,始子终亥,分十二架,中藏四库书及释道两藏,皆南北内府所遗,纸理缜滑,墨光腾剡,又有金元人本,多好事家所未有。」
汲古阁藏宋、元旧籍,钤有「宋本」、「元本」印章,在今各大图书馆里,犹能观赏到。毛晋不仅是大藏书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出版家。他依托汲古阁的丰富藏书,刻印了大量经史典籍、唐宋文集、诸子百家、戏曲小说,成为明末、清初相当一段时期内最流行畅销的图书版本。
毛晋的第五子毛扆(1640~1713),字斧季,别号汲古后人。继父业,也精校勘。然其后有一孙“性嗜茗饮,购得洞庭山碧螺春茶、虞山玉蟹泉水,患无美薪,因顾四唐人集版而叹曰‘以此作薪,其味当倍佳也’,按日劈烧之”,刻版遂无存。其遗址为今常熟博物馆
毛晋
毛晋(1599-1659年),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潜在,别号汲古主人。常熟(今属中国南部江苏省)人。早年为诸生,屡试不第,遂隐居故里。变卖家产,于七星桥构筑汲古阁、目耕楼,约30岁左右开始经营校勘刻书事业,以收藏和传刻书籍为业,藏书总数达八万四千余册。
他苦心校勘,雇刻工、印工等多人,先后刻书600多种,著名的有《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文选李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津逮秘书》等。有些宋刻本如《说文解字》等因得翻刻而传世。重刻的唐、宋人诗词,多经精校。所刻各书的版心下端均具“汲古阁”或“绿君亭”名。
毛晋刻书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且好抄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为“毛钞”,极受珍视。著有《隐湖题跋》,并辑《毛诗陆疏广要》。为纪念毛晋在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杰出贡献,今正规划重建该阁。
毛晋自己从事著述,编著有《和古今人诗》、《野外诗题跋》、《虞乡杂记》、《隐湖小志》、《海虞古今文苑》、《毛诗名物考》、《宋词选》、《明诗纪事》、《汲古阁书跋》等。
王咸
王咸(1591年-?年),字与公,号拙庵。长洲(今苏州市)人,毛晋之友,擅画山水,有沈石田(周)画意。此画上王咸题曰:“子晋社主结藏书阁于隐湖之滨,颜曰汲古。次以甲乙分以四库,非宋元绣梓不在列焉。牙签玉题,风至则琅琅有声也。予寓读湖斋遂盈一纪,所得于翻阅者迨半。壬午秋,子晋出鹅湖素绢,命予作图,因绘此以赠,并系一诗,聊补点染之未备云尔。”诗曰:“杰阁閟深树,不许凡庸跻。藏书比石室,一一函绡绨。甲乙列四库,古香溢缥题。居恒每共登,鱼亥相雠稽。推窗眄绿野,瓜畴接粳畦。百城真自雄,丙夜吹青藜。为君写其照,东壁光应齐。”
古籍级别
2020年10月30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