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括地象

古代书籍类目

又称《河图括地象图》,古代书籍类目,是汉代谶纬之书《河图》中的一种,内容专讲地理,是一种地理书,但里面有很多神话传说的内容。

简介
《河图括地象》又称《河图括地象图》,是汉代谶纬之书《河图》中的一种,内容专讲地理,是一种地理书,但里面有很多神话传说的内容。
这种书失传了,明清以来不少学者做了辑佚工作,目前比较完备的是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重修纬书集成》中的辑本,此书于1994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定名《纬书集成》。但这个本子使用了明代孙瑴古微书》和清代黄《黄氏逸书考》中的辑本,辑文有不少内容并不可靠。孙瑴的《古微书》辑录的是谶纬佚文,但他把好多不明篇章的佚文任意往谶纬各篇里归属,甚至连不是谶纬佚文的文字也往里塞,而且所辑佚文都不注明出处,难以覆按。
黄氏逸书考》则因为使用了《清河郡本纬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清河郡本纬书》辑者不详,所辑佚文均不注明出处,而且妄作、误作之处甚多,比如把《括地图》也当做《河图括地象》的文字,统统收入了,还有的内容是抄《淮南子·地形训》的,另外就是伪造了很多郑玄宋均的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本属于《括地图》的文字它也给造上了郑玄的注,因此问题很多。
黄把《清河郡本纬书》里的佚文全部收进了自己的辑本中,《纬书集成》又用了黄的辑本,因而影响了辑文的可信度。但《纬书集成》是目前一个最完备的辑本,故只能以此为考,一窥其貌。《纬书集成》不收注文,为了便于理解也阅读,此次皆据《黄氏逸书考》辑本将注文录入,郑玄、宋均的注文用◇间隔开。根据《纬书集成》的格式,每条文字之前加○标识,如果内容相同文字有差异的佚文则加※标识。录入时随手将里面的一些文字错误和断句错误做了订正,对一些误收入的佚文在文后用按语指明,加●间隔标识;其“校勘”、“出典”、“资料”均从略,如果引用请注明“《纬书集成》辑《河图括地象》”即可。
正文及注释
河图括地象
汉·郑玄 注
魏·宋均 注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 辑
知北游 校订
郑氏注曰:广被不遗谓之“括”,“地”犹貌也,审诸地势,措诸河图
宋均曰:“括地象”者,穷地仪也。●知北游按:次二条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下正文之后的注文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孙瑴曰:昔禹治水,得《括地象》,此其传之最古也。
知北游按:《尚书刑德放》曰:“禹长于地理,水泉九州,得《括象图》,故尧以为司空。”据说此《括象图》即《河图括地象》。
正 文:
○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注】郑玄曰:神州晨土,即所谓齐州中国之地也。
○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注】郑玄曰:晨犹朝也,谓日始出于东南,日光炤临,故曰晨土也。◇宋均谓:神州,中国;齐州,赤县也。
正南昂州曰深土,【注】郑玄曰:深犹茂也,谓日光临既深,故曰深土也。
西南戎州曰滔土,【注】郑玄曰:滔犹疾也。谓日光滔滔,不能久著,故曰滔土也。
正西弇州曰并土,【注】郑玄曰:并犹平也。
正中冀州曰白土,【注】白犹素也。◇均谓:冀州,昆仑之山也。
西北柱州曰肥土,【注】均谓:西北之民,隆首多肉,其相肥也。
北方玄州曰成土,【注】均谓:始数之于东北,毕之于正北。
东北咸州曰隐土,【注】郑玄曰:隐犹藏也。谓日尚未大光,故曰隠土也。
正东扬州曰信土。【注】均谓:东方之人不任疑,自神州以下皆谓昆仑,见日之所在,其下即是土也。
※昆仑之虚,下洞含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迎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陷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虚,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揜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亦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天下九州,内效中域,以尽地化。
○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天地精通,神明列序也。【注】九部,自璇玑文昌,循黄赤道而南,至楼库,是为九部也。八纪者,四时错行,日月代明,自冬至以及秋分,四正四气,总为八纪。九州:神、昂、戎、弇、冀、柱、玄、咸、扬也。自昆仑而下,是谓八柱也。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注】郑玄曰:天以五成,地亦以五立也。◇宋均曰:均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岳泰山为东岳,衡山为南岳,华山为西岳,常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也。
○天有七星,地有七表。【注】郑玄曰:表,外貌也。凡在内为里,在外为表。故《记》曰:“表里相因”。
○天有四维,地有四渎。【注】郑玄曰:思维,历轸、角、亢、氐、房、心、尾而过,是为东南维;又莅箕、斗、牛、虚、危、室而过,是谓之西南维;又莅东壁、奎、娄、西陆、毕、觜觽,是谓之西北维;又莅参伐、东井舆鬼、咮颈、张、翼,是谓之东北维也。◇宋均谓维,隅也。天有四正、四隅,卯酉之际为革政,子午之际为革命。《通卦验》:“乾坤巽艮,是即四维也。”四渎,江、淮、河、济也。
○天有八气,地有八风。【注】郑玄曰:天有八气以降,地有八风以汤之,互相交错而定成四时也。八气谓冬至正北方,夏至正南方,春分正东方,秋分正西方。《通卦验》:“八气各有形势所在,八风谓广莫风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景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
○天有九道,地有九州。【注】郑玄曰:九道,太阴、五星之所行也。九州,禹所治之九州:荆、梁、雝、豫、徐、扬、青、兖、冀也。
○天左动起于牵牛,地右动起于毕。
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注】郑玄曰: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满东南是地户。◇郑玄曰:相传天门日行光不能至,常有龙神口吐火焰,名曰烛龙,开口为昼,闭口为夜。●知北游按:前条注文见《古微书》,后条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
○天有四表,以布精魄;地有四渎,以出图书。
○巛德布精,上为众星。
○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而赫然。
※昆仑山出五色云气
○昆仑山横为地轴,此陵交带昆仑,故广陵也。
○昆仑之山为地首,上为握契,满为四渎,横为地轴,上为天镇,立为八柱。
○昆仑山出铁券。
※昆仑山出铁券,背圆象天,体方象地,龙虎之文象星辰。
○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
○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注】郑玄曰:昆仑,居地之中,其势四下,名山大川皆有气相承接。
○地下有四柱,三百六十四轴。
○昆仑虚北有玉树。
○昆仑之弱水中,非乘龙不得至。有三足神乌,为西王母取食。●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二〇引作《括地图》。
※昆仑之山有弱水焉,非乘龙不得至也。【注】昆仑,地之中也,其外有五色,弱水横绕三千里,深十三寻。●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括地图》:“昆仑山之弱水,非乘龙不得至。”
○昆仑在西北,其高一万一千里,上有琼玉之树。
○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仙人九府治之,与天地同休息。故其柱铭曰:昆仑铜柱,其高入天,圆周如削,肤体美焉。●知北游按:《水经注·河水一》引作《神异经》。
○日者木精之荣,月者金精之荣也。木生火而金射之,故日月以昼夜明也。【注】郑玄曰:日者,火气内畜;月者,水气内含。月无本光,日有余景,故月离日则光盈,并日则光尽也。◇宋均曰:日月之精,或是一体,故《推度灾》云:“麟者,木之精。”《保乾图》又云:“金星之精,散为麒麟”。日月皆具金木之英也。●知北游按:次条见《清河郡本纬书》,正文、注文均不详出处。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注】郑玄曰:偃,倾也,承也。地既偃而承天也。●知北游按: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元气无形,汹汹蒙蒙,偃者为地,伏者为天也。
○元气闿,阳为天。●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一引作《河图》,《古微书》辑入《河图括地象》。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极同道,身佩九翼,以水德王,无所施为,自然而化。
○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
○羿五岁,父母与之入山,处之木下,以待蝉鸣。还欲取之,而群蝉俱鸣,遂捐而去。羿为山间所养,年二十,习于弓矢。仰天叹曰:“我将射四方,矢至吾门止。”因捍即射,矢靡地,截草径,至羿之门,乃随矢去。●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五〇引作《括地图》。
○禹诛防风氏,夏后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防风神见禹,怒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神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瘗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国。【注】郑玄曰:穿胸民,其胸前有穴如中刃穿,是其裔也。放风神恶禹之诛其君也,故射之。●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作《括地图》。
○八年水厄解,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大哀之。行旷山中,见物如豕,人立而呼禹曰:“尔禹,来,岁大旱,西山土中食,可以止民之饥也。”禹归,以问于太乙曰:“是何应与?”太乙曰:“腥腥也。人面豕身,知人名也。”禹乃大发民众,以食于西山。●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十八引作《括地图》。
○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州有九阻,中土之文德,及而不治。【注】郑玄曰:九州共周十万八千里。◇宋均谓:未可据。孟子曰:“方千里者,九推而得之。”九州之地方三千余里,九州者,夹河冀州,河南豫州河西雝州,汉南荆州,江南扬州,济河兖州,济东徐州,岱海青州,黑水梁州
○地广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
※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注】郑玄曰:东西则广增千里,南北则短减千里。弘,长也;八极,九州之地也。此所谓大九州,非禹所治小九州也。
○桀放三年死,子獯鬻妻桀之众妾,居北野,谓之匈奴。●知北游按:《路史·后纪十三》注引作《括地图》。
○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背间出,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七九〇引《括地图》。
○冯夷恒乘云车,驾二龙。●知北游按:《水经注·河水一》引作《括地图》。
○天皇九翼,题名旋复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身佩九翼,以木德王,无所施,自然而化。
○十代礼乐,文雅并出。
※有汉世礼乐,文雅出。
○地南北二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市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偏域也。
○天池之出,有兽如兔,名曰飞兔,以背毛飞。●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〇七引《括地图》。《纬书集成》注出《览》307,误。
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州角徵会,其气慓轻人声急,其泉苦以酸;梁州商徵会,其气刚勇,人声塞,其泉苦以辛;兖、豫宫徵会,其气平静,人声端,其泉苦以甘;雍、冀商羽会,其气駃烈,人声捷,其泉咸以辛。●知北游按:《纬书集成》此条脱“其气慓轻,人声急,其泉苦以酸;梁州商徵会”四句,据《黄氏逸书考》辑《河图括地象》引《清河郡本纬书》修订。此条《初学记》卷八引《河图》,文字小异;孙瑴古微书》辑入《河图始开图》,《清河郡本纬书》辑入《河图括地象》。
○凡天下有九区,别有九州。中国九州,名赤县,即禹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者,即大九州也,非禹贡小九州也。●知北游按:《初学记》卷五引作《河图》,《古微书》、《清河郡本纬书》辑入《括地象》。
○夫九州之外,是谓八夤。【注】郑玄曰:夤,维也。
八夤东南,具区曰无泽;【注】郑玄曰:泽犹言润也。
南方曰大瞢,曰浩泽;【注】郑玄曰:浩、耗通,犹言希也。
西南曰渚资,曰丹泽;【注】郑玄曰:丹泽,犹言丹饰也。●知北游按:渚资,《黄氏逸书考》作“坟资。”
西方九区,曰泉泽;【注】郑玄曰:区,别也。泉,源也。
西北大夏,曰海泽;【注】郑玄曰:普遍之谓海,极尽之谓夏。
北方大冥,曰寒泽;【注】郑玄曰:不能为象之谓冥,希有之谓寒。
东北无通,曰大泽;【注】郑玄曰:大犹言代也。整弃不齐之谓通。
东方大渚,曰少泽。【注】郑玄曰:少,小也。
八夤之外,是谓八纮:【注】郑玄曰:纮,纲也,谓八夤之外,天之纲定于此也。
东南大穷,曰众女;【注】郑玄曰:阴气内蓄,阳气始生,故多众女。
正南都广,曰反户;【注】郑玄曰:户皆南向,居此之下,户相迎设,故曰反户。
西南方焦侥,曰炎土;【注】郑玄曰:焦饶,人之最小者。炎土,火也。
正西金丘,曰沃野;【注】郑玄曰:金,西方之属。
西北一目,曰沙所;【注】郑玄曰:沙所,掘土而居也。
北方积冰,曰委羽;【注】郑玄曰:委羽,羽者受其极阴之气则不能飞,其人不织而衣,不耕而食,盖寿域之地。
东北和丘,曰荒土;【注】郑玄曰:和,咏也;荒,疎也。
东方棘林,曰桑野。【注】郑玄曰:东方有扶桑之树,日出则桑颠鸡鸣而天曙,故名桑野。
夫八纮之外,是为八极:【注】郑玄曰:极,尽也。
东南颇母之山,名曰阳昌之门;【注】:郑玄曰:昌,舒;阳,见阳也。
南方南极之山,名曰栾暑之门;西南方编驹之山,名曰景白之门;西方西极之山,名曰阊阖之门;西北不周之山,名曰幽都之门;北方北极之山,名曰寒凌之门;东北方土之山,名曰绿苍之门;东方东极之山,名曰开明之门。八极之广,东西之数,减于南北二十之五焉。【注】郑玄曰:东西南北之极,相去广之半也。●知北游按:此段乃《清河郡本纬书》改造《淮南子·地形训》。
※地有八极。
※不周之国,地寒。●知北游按:《天中记》卷六引作《括地图》。
○望石气如浮云者,珠玉之精也。●知北游按:《事类赋》卷一注引《括地图》。
○雹者,天之杀伐、地之诛僇也。【注】郑玄曰:雹犹暴也。《记》曰:“暴虐无道。” ●知北游按:此条正文、注文具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雷者,天地之鼓也。【注】郑玄曰:鼓犹奋也。《易》曰:“鼓之以雷霆。”●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一三引《河图帝通纪》。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雨者,天地之施也。【注】郑玄曰:施,惠也。《诗》曰:“惠我下土”。●知北游按:正文见《太平御览》卷十一引《河图帝道(通)纪》。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出处不详。
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此则鸣。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则杀之。●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二九引《括地图》。
※桃都山有大桃树,枝屈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天将平旦,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见金鸡、二神,皆走远去之。
※桃都山有大桃树,屈盘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金鸡,皆走之矣。
※朔度山有大桃木,盘曲三千里,上有金鸡,日照则鸣,于是晨鸡悉鸣矣。
○龙鱼,一名鰕鱼,状如龙,而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
○凤皇食竹实。●知北游按:《文选·刘越石〈答卢谌诗〉》注引作《括地图》。
○令訾野中有玉虎,晨鸣雷声,圣人感期而兴。
○圣主感期兴,则有玉虎晨鸣雷声于四野也。
三危山鸟鼠之西南,与汶山相接,上为天苑星,黑水出其南。
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渭水出其中。
嶓冢山上为狼星,山上有异草花,名骨容,食之无子。
○神弓在南山石泥渚中。●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七引作《括地图》。
○龙山往往有仙人,游龙翔集。●知北游按:《太平寰宇记·河北道·遂城县》引作《括地图》。
钟山之神名曰烛龙,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吁为夏,息为风。●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引作《括地图》。
○谷山有藂云甘雨。【注】郑玄曰:藂,聚也。甘雨,应候之雨。◇宋均谓:甘雨,浓而味甘,犹甘露也。●知北游按:正文《太平御览》卷一〇引作《括地图》。
○龙池之山,四方高,中有池,方七百里,群龙居之;多五花树,群龙食之。去会稽四万五千里。【注】郑玄曰:五花树者,一花五色,随时迁移,日生五英,开而不落。●知北游按:正文《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括地图》。
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八十、《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并引作《括地图》。
○君子民带剑,使两文虎,衣野丝。土方千里,多薰华之草。好让,故为君子国。薰华之草朝生夕死。●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九四引作《括地图》。
○大极山西有采华之草,服之乃通万里之言。●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九〇引作《括地图》。
○负丘之山,上有赤泉,饮之不老;神宫有英泉,饮之眠三百岁乃觉,不知死。●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九引作《括地图》;《太平御览》卷七十引作《括地图记》,“负丘之山”作“昆丘之上”,“英泉”作“美泉”。
○风山之首高三百里,有风穴,方三十里,春风自是而出也。
○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
○武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齐星。
○大别为地理,天以合,地以通。
○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
桐柏山为地穴,上为维星
熊耳山,地门也,其精上为毕附耳星。
○大行山,天下之背。
○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
○岐山,在昆仑山南,东为地乳,上多白金。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时人亦谓岐山为凤皇堆。
○河精上为天汉。
○井络缠曜,江汉昞灵,泉流深远,盛为四渎之首。【注】郑玄曰:泉流既深,而四渎之源,皆始于盛也。●知北游按:注文见《清河郡本纬书》。
○河水出于阳纡、陵门之山。●知北游按:《路史·后纪十三》注引《括地图》。
○河眼,亦谓之镐池
○临城且东北一百四十里,有茶山、茶溪。●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括地图》。
○有不死之国。
瀛洲多积石,其名曰昆吾,炼之成铁以作剑,光明如水晶石,盖铁丱也。
○过,猗姓国。
○曹州武城,南重邱城。
泗州城徐城县北。
○长城者为州。
○化民食桑,二十七年化而身裹,九年生翼,十年而死。●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八十八、《事类赋》卷二十五并引作《括地图》。
庸成氏实有季子,其性喜淫,昼淫于市,帝怒,放之于西南。季子仪马而产子,身人也,而尾蹄马,是为三身之国。●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三十五引《博物志》;《路史·前纪五》注引《括地图》。
○越俚之民,老者化为虎。●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作《括地图》。
○羽民有羽飞不远,多鸾鸟,食其卵,去九嶷四万二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作《括地图》。
○孟亏人首鸟身,其先为虞氏驯百禽。夏后之世始食卵。孟亏去之,凤凰随焉,止于此山,多竹,长千仞。凤皇食竹实,孟亏食木实。去九疑万八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一五引作《括地图》。
○无咸民食土,死即埋之,其心不朽,百年复生,去玉关四万六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作《括地图》。
○细民肝不朽,死八年复生,穴处,衣皮。●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作《括地图》。
白民白首,身被发。●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作《括地图
大人国,其民孕三十六年而生儿,生儿长大,能乘云,盖龙类。去会稽四万六千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三六〇引作《括地图》。
天毒国,最大暑热,夏草木皆干死。民善没水,以避日入时暑,常入寒泉之下。【注】郑玄曰:日之所入名天毒国,日入时则震鼓,国人尽没水以避日,气蒸水沸,暑莫能尽避,或多热死,日甚常焉。●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五、《太平御览》卷三十四并引作《括地图》。
○奇肱民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吹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复作车遣赐之。去玉门四万里。【注】郑玄曰:不以视民,恐乱民之性也。●知北游按:《艺文类聚》卷一、卷七十一、《太平御览》卷九、卷七七三并引作《括地图》。
※奇肱国,其民善为机巧,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久下,奇肱人车至于豫州界中。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后十年,东风复至,乃使乘车遣归。其国去玉门西万
里。●知北游按:《太平御览》卷七九七引作《括地图》。
○丁零之民,地寒穴居,食土及禽兽之肉。●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兽之”作“鼠”。
神丘有火穴,光照千里。去琅琊三万里。●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初学记》卷二十五引作《括地图》。
○荿路之民,地寒穴居,冬则食草木之根,去朔方万二千里。●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荿”作“藏”。
○纳民、无继民,并穴居食土,无夫妇,死则埋之,肝心不朽。●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
○自民、肃民穴处,日入时曙也。去玉门三万里。●知北游按:《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引作《外国图》。“肃民”作“萧民”。
○八方异性,疾病轻重殊涂。两河之间,其人病在心肾;自河而南,其人病在脾胃;自河而北,其人病在肝心;自河而东,其人病在肺;自河而西,其人病在肝肾。●知北游按:此条独见《清河郡本纬书》。
○丹阳故国,归州巴东县也。
○鹑觚密氏,姑姓。
○商州。
○唐乡故地在随州
○在胶东南六十里即墨城也。
………………………………………………………………
补遗:
○河导昆仑山,名地首,上为权势星,一曲也;东流千里至规期山,名地契,上为距楼星,二曲也;北流千里至积石山,名地肩,上为别符星,三曲也;邠南千里入陇首间,抵龙门,名地根,上为营室星,四曲也;南流千里,抵陇首至卷重山,名地咽,上为卷舌星,五曲也;东流贯砥柱,触阏流山,名地喉,上为枢星,以运教,六曲也;西距卷重山千里,东至雒会,名地神,上为记星,七曲也;东流至大岯山,名地肱,上为辅星,八曲也;东流过洚水,千里至大陆,名地腹,上为虚星,九曲也。——《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二
嶓冢山上为狼星;无关山为地门,上为天高星,主囹圄;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大别山为地理,以天合地,以通三巴,在鸟鼠之西南,上为天苑星;岐山在昆仑东南,为地乳,上为天糜星;汶山之地为井络,地(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桐柏山为地穴,上为维星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熊耳山,地门也,上为毕附耳星。——《玉芝堂谈荟》卷二十二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