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08年7月6日正式成立,系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办学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在校务委员会下设
大课委员会,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著名学者为师生讲课。
1952年,成立中共党史教研组、马列主义基础教研组、政治经济学教研组,为大学生开设中共党史、
联共(布)党史和政治经济学课程。
1954年,成立哲学教研组,率先在高校开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1959年重建马列主义教师队伍,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三个教研组。1960年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三门课。
二十世纪60年代初,开设
自然辩证法、
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课,成为自然辩证法(
理工科研究生课程)前身。
1978年,恢复政治理论课,并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率先将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探索出“有的放矢、史论结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经验在全国高校中推广,并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4年2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成立,开设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开始招
第二学士学位班和
研究生班,并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组。1985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
硕士研究生,后普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有学科。这期间除为
本科大学生开始三门马列主义课程外,还成立自然辩证法等教研组,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开始自然辩证法(含《科技与社会》)课,为理工科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科技革命课,还成立教研组为文科硕士生开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1993年,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依托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各系所发展。1996年获首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为大一学生开设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课。1999年成立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2000年高校
德育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2001年成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全校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这期间,
清华大学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4所思想政治理论改革试点院校之一、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北京8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院校之一。
2003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立。中心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点建设并与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相关系所共同承担
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2006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
一级学科授权点。2007年,获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8年7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负责全校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2018年1月15日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成立,研究院挂靠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院系共建。
办学条件
学院概况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原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相关单位的基础上,于2008年7月6日正式成立。
学院现有教工56人,其中教授24人,双聘教授2人,返聘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还有18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这些教师中,
清华大学首批
文科资深教授1人,中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7人,主要成员8人,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9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万人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宣传
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央视“2017年度最美教师”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3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
清华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始单位之一,198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0年首批被批准为硕士
学位授权点,1996年首批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批准为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批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
评估中心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位列第二。在2016年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评为A+。2017年,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国家“
双一流”
学科建设。
学院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和基于慕课的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走在了前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有7门课程被评为
北京市
精品课程,其中5门课程被评为
国家精品课程,3门课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教改成果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改成果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成果获北京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主持一系列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
科研成果。学院拥有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重要学术平台。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端论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峰会”已形成学术品牌。教育部主管、
清华大学主办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由学院承办,已成为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术期刊。受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工委委托、由学院组织编辑出版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报告》和《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年度发展报告》,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学院与
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交流和合作。学院支持教师到
哈佛大学、
牛津大学、
斯坦福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等
世界一流大学进行访学和研修,选派研究生到世界一流大学相关学科进行
联合培养,推动清华-斯坦福
中国近代史学术训练营等项目的开展,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学院建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接受来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访学研修。学院
对口支援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等高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院开展面向社会马克思主义
理论培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学院入选首批“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并被评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思想品德课重点建设示范单位,“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模范集体”、“国家级教学团队”。
理论课教学
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中心任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并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从研究型教学到因材施教,从教学相长到基于慕课的
混合式教学等一系列教育
教学理念和
教学模式,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走在了前列。
深化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因材施教学生作品展,至2019年已举办八届,在国内高校产生较大的影响。
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评估成绩总体优良,受到学生好评。
教学获奖
在教育部和
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
2017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
冯务中当选“2017年度
最美教师”。
国家级精品课
先后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2013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得国家级精品
资源共建课立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择优推广计划。2015年4月,在全国率先完整推出4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2017年其中三门课程获得首批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继2016年9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受邀登陆国际三大慕课平台
edx后,2018年4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功登陆edx,成为国内高校唯一登陆国际慕课平台的两门
思政课。
国家级教学团队
清华大学一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作为学校一支重要教学队伍加以支持、建设,形成了一支
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和甘于奉献的
国家级教学团队。
领导关怀与社会反响
2011年6月30日李长春同志到
清华大学调研,在听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的汇报后说,清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做到了“老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解渴”。
《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
中国教育报》、《
文汇报》等媒体从多角度报道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探索的情况。
每年接待兄弟院校来访交流
培养与工作
学院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注重强基础、重学术、厚实践,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的研读,培养既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深谙中国国情,既能从事高层次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又能从事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以及各方面的
复合型人才。在毕业生中,既有政界栋梁、学术精英,也有工商名流、军中将才,还有扎根基层、献身边疆的英才,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交流与服务
坚持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每学期邀请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交流。支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牛津、
哈佛、
斯坦福、
加州等世界名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鼓励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和出版社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对外交流
学院与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交流和合作。学院支持教师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进行访学和研修,选派研究生到世界一流大学相关学科进行联合培养,并授予双博士学位,推动清华-斯坦福中国近代史学术训练营等项目的开展,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学院建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接受来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访学研修。学院开展面向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社会服务
利用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服务党和国家的
战略任务,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发挥好智库作用。
由
邢贲思教授、
曹德本教授等担任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先后为黑龙江、湖南、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市包括企业举办近百期培训班,培训学员人次近5000人次。
学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