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年

年份

纪年

纪年
南吴大和七年,天祚元年
闽永和元年
于阗同庆二十四年
荆南清泰二年
东丹国甘露十年
马楚清泰二年
后蜀明德二年
本年年表
历史纪事
闽改元永和
后唐清泰二年(935)正月初一,闽大赦,改元永和。
定难易帅
后唐清泰二年(935)正月,夏州(今内蒙白城子定难节度使李彝超上表称病重,以兄行军司马李彝殷权知军州事。不久,李彝超卒。三月,后唐以李彝殷定难节度使
吴改元天祚
吴太和七年(935)、后唐清泰二年九月,吴帝杨溥加尊号,大赦,改元天祚。
后唐马全节保金州
后唐清泰二年(935)、后蜀明德二年九月,蜀金州防御使全师郁攻唐金州(今陕西安康),破水寨。后唐金州戍卒仅一千人,都监陈知隐不抵抗,假托有事领三百兵沿汉水逃往下游,防御使马全节尽私有资财供军,出奇兵决以死战,打退蜀军。后唐因此得以保全金州。唐斩陈知隐,召马全节入朝,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刘延朗求贿赂未能满足,便准备以马全节为绛州刺史,朝议沸腾。十一月,后唐以马全节为横海留后,末帝虽知刘延朗弄权,但不治其罪。
闽王鏻死,王昶
闽永和元年(935)、后唐清泰二年十月,闽帝王鏻病重,十八日闽皇城使李仿令壮土杀与陈皇后私通的百工使李可殷。次日,王鏻支撑病体上殿询问李可殷被杀的情况,李鏻怕事外出,不久便与王子王继鹏率皇城卫士入宫,杀王鏻及陈后,及后族陈守恩、陈匡胜,而首归守明等人。二十日,王继鹏称以皇太后令监国,当天即皇帝位,更名王昶,自称知福建节度事,奉表于后唐。明年改元通文王昶(?——939),王鏻长子。后晋于天福二年(937)封其为闽国王。闽通文四年(939)死于禁军之乱。
杂谭逸事 蒋承勋出使日本
唐朝时的日本后唐清泰二年(935)、日本朱雀承平五年九月,吴越人蒋承勋等赴日本,献羊数头。十二月,日本交易唐物使藏人藤原亲盛赴大宰府,验收蒋承勋所带货物。第二年九月,蒋承勋、季孟张等又至日本,为钱元瓘之使,八月二日,日本左大臣藤原忠平致书状于钱元瓘。此次蒋、季之行,为吴越与日本官方往来之始,此前为客商性质。至后晋天福三年(938)、日本朱雀天庆元年七月,蒋承勋再次赴日本,献羊二头,八月,日本大宰府赐给蒋承勋布。五代时期,吴越因地位东南,多有商船往日本、高丽等地通商。一般利用季节风,夏季往日本,大多经肥前国松浦郡(今日本佐贺、长崎一带)入博多津港,八、九月之交返航。蒋承勋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又一次以吴越王使者身份出使日本,献书信、锦绮等,日本右大臣托其带至吴越王钱俶的复信。除蒋承勋外,吴城客商蒋衮、俞仁秀、张文过等百余人曾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到日本肥前松浦郡柏岛。次年,蒋衮又以使者身份至日本,并带回日本左大臣藤原实赖(清慎公)致吴越王的书信及二百两砂金。盛德言于后周显德四年(957)作为吴越国持礼使到日本。
闽杀李仿
闽永和元年(935)闽皇城使李仿与王昶合力弑王鏻,王昶即位后以之为判六军诸卫事。李仿专制朝政,又以曾弑君内心不安,豢养死士,深为王昶所忌。十一月,王昶乘李仿上朝,出伏兵执斩之,枭首示众。李仿部下一千人攻应天门,不克,焚启圣门,夺李仿首级奔吴越。
大事
(1)春,正月,丙申朔,闽大赦,改元永和。
(1)春季,正月,丙申朔(初一),闽国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和。
(2)二月,丙寅朔,蜀大赦。
(2)二月,丙寅朔(初一),蜀国大赦。
(3)甲戌,以枢密使、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
(3)甲戌(初九),末帝任用枢密使、天雄节度使兼侍中范延光为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
(4)丁丑,夏州节度使李彝超上言疾病,以兄行军司马彝殷权知军州事;彝超寻卒。
(4)丁丑(十二日),夏州节度使李彝超上书说自己有病,让他哥哥行军司马李彝殷暂时主持军州事;李彝超不久就去世了。
(5)戊寅,蜀主尊母李氏为皇太后,太后,太原人,本庄宗后宫也,以赐蜀高祖。
(5)戊寅(十三日),蜀主孟昶尊上母亲李氏为皇太后。李太后是太原人,本来是后唐庄宗后宫宫女,用来赐给蜀高祖孟知祥为妻的。
(6)己丑,追尊帝母鲁国夫人魏氏曰宣宪皇太后。
(6)己丑(二十四日),末帝李从珂追尊他的母亲鲁国夫人魏氏称宣宪皇太后
(7)闽主立涉妃陈氏为皇后。初,闽主两娶刘氏,皆士族,美而无宠。陈后,本闽太祖侍婢金凤也,陋而淫,闽主嬖之,以其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
(7)闽国主王立淑妃陈氏为皇后。起初,闽主两度娶刘氏为妻,都是士族,虽然长得美丽但却不得宠爱。陈皇后本来是闽太祖王审知的侍婢,名叫金凤,长得丑陋而且淫荡,但闽主王溺爱她,并任用她的本家陈守恩、陈匡胜为殿使。
(8)三月,辛丑,以前宣武节度使兼侍中赵延寿为忠武节度使兼枢密使
(8)三月,辛丑(初七),末帝任用前宣武节度使兼侍中赵延寿为忠武节度使兼枢密使
(9)以李彝殷为定难节度使。
(9)末帝任用李彝殷为定难节度使。
(10)己酉,赠吴越王元母陈氏为晋国太夫人。元性孝,尊礼母党,厚加赐与,而未尝迁官,授以重任。
(10)己酉(十五日),后唐朝廷封赠吴越王钱元的母亲陈氏为晋国太夫人。钱元性情孝顺,对母亲的族属很尊敬尽礼,赐赏很丰厚,但是从未给他们升官和授予重任。
(11)壬戌,以彰圣都指挥使审琦领顺化节度使。审琦,金全之子也。
(11)壬戌(二十八日),末帝任用彰圣都指挥使安审琦领受顺化节度使。安审琦是安金全的儿子。
(12)太常丞史在德,性狂狷,上书历诋内外文武之士,请遍加考试,黜陟能否;执政及朝士大怒,卢文纪及补阙刘涛、杨昭俭等皆请加罪。帝谓学士马胤孙曰:“朕新临天下,宜开言路;若朝士以言获罪,谁敢言者!卿为朕作诏书,宣朕意。”乃下诏,略曰:“昔魏征请赏皇甫德参,今涛等请黜史在德;事同言异,何其远哉!在德情在倾输,安可责也!”昭俭,嗣复之曾孙也。
(12)太常丞史在德,性格狂放不羁,上书诋毁朝廷内外的文武之士,请求曾遍进行考试,从而黜拙拔能;执政者及朝士大火恼火,卢文纪及补阙刘涛杨昭俭等都请求末帝治他的罪。末帝对学士马胤孙说:“朕刚刚临御天下,应该开启言路,如果朝士因为说话而获致罪名,还有谁敢说话呢?请你替朕起草诏书,宣示朕的意思。”于是下了诏书,大意是说:“从前魏徵请求唐太宗奖赏皇甫德参,现在刘涛等人请求罢黜史在德,事情相同而评价两样,为什么相差这样远,在德的心情是要倾吐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怎么能责备他呢!”杨昭俭唐文宗时宰相杨嗣复的曾孙。
(13)吴加徐景迁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事;徐知诰尚书郎陈觉辅之,谓觉曰:“吾少时与宋子嵩论议,好相诘难,或吾舍子嵩还家,或子嵩拂衣而起。子嵩携衣笥望秦淮门欲去者数矣,吾常戒门者止之。吾今老矣,犹未遍达时事,况景迁年少当国,故屈吾子以诲之耳。”
(13)吴国加封徐景迁为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事;徐知诰命令尚书郎陈觉辅助他,并且对陈觉说:“我年轻时与宋子嵩(齐丘)议论,喜欢相互问难,或者我停止争论放他回家,或者他拂衣而去。子嵩收拾衣箱眼望秦淮门想离我而去的情况有过好多次了,我常常告诫守门人不要放他走。我现在已经年纪大了,还没有能够对时事样样通晓,何况景迁年少担当国家大事,听以委屈您老先生来教导他啊。”
(14)夏,四月,庚午,蜀以御史中丞龙门毋昭裔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14)夏季,四月,庚午(初六),蜀国任用御史中丞龙门人毋昭裔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15)癸未,加枢密使刑部尚书韩昭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辛卯,以宣徽南院使刘延皓刑部尚书,充枢密使。延皓,皇后之弟也。癸巳,以左领军卫大将军刘延朗为本卫上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15)癸未(十九日),末帝加封枢密使刑部尚书韩昭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辛卯(二十七日),任用宣徽南院使刘延皓为刑部尚书,充任枢密使刘延皓是刘皇后的弟弟。癸巳(二十九日),任用左领军卫大将军刘延朗为本卫上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兼任枢密副使。
(16)五月,丙申,契丹寇新州及振武。
(16)五月,丙申(初三),契丹入侵新州及振武。
(17)庚戌,赐振武节度使杨檀名光远。
(17)庚戌(十七日),末帝赐给振武节度使杨檀名字叫杨光远
(18)六月,吴德胜节度使中书令柴再用卒。先是,史官王振尝询其战功,再用曰:“鹰犬微效,皆社稷之灵,再用何功之有!”竟不报。
(18)六月,吴国德胜节度使中书令柴再用去世。以前,史官王振曾经询问他的战功,柴再用说:“鹰犬的细小作用,都是国家社稷的灵验,再用有什么功劳!”竟然没有上报。
(19)契丹寇应州。
(19)契丹侵扰应州
(20)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既还镇,阴为自全之计。帝好咨访外事,常命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翰林学士李崧知制诰吕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赵延等更直于中兴殿庭,与语或至夜分。时敬瑭二子为内使,曹太后则晋国长公主之母也,敬瑭赂太后左右,令伺帝之密谋,事无巨细皆知之。敬瑭多于宾客前自称羸瘠不堪为帅,冀朝廷不之忌。
(20)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返归镇所后,暗中谋划如何保全自己。末帝喜欢访查咨询外边的事情,常常命令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翰林学士李崧知制诰吕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赵延等轮换在中兴殿庭院值班,有时候同他们谈论到深夜。当时,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任内使,曹太后则是石敬瑭之妻晋国长公主的母亲,石敬瑭贿赂太后的左右,让他们暗中侦查末帝的密谋,不论事情的大小他都能知道。石敬瑭常常在宾客面前自称病弱不能领兵为帅,希图朝廷不猜忌他。
契丹屡寇北边,禁军多在幽、并,敬瑭与赵德钧求益兵运粮,朝夕相继。甲申,诏借河东人有蓄积者菽粟。乙酉,诏镇州输绢五万匹于总管府,军粮,率镇冀人车千五百乘运粮于代州;又诏魏博市。时水旱民饥,敬瑭遣使督趣严急,山东之民流散,乱始兆矣。
当时,契丹族频繁侵扰北部边界,守卫的禁军大多设防在幽州和并州,石敬瑭与赵德钧都请求朝廷增兵运粮,日夜相继不断。甲申(二十一日),朝廷下诏向河东有积蓄的人征借菽粟。乙酉(二十二日),下诏令镇州输纳绢五万匹给总管府,用来购买军粮,率领镇冀的人车一千五百辆运粮供给代州;又下诏令魏博开市购粮。当时水灾、旱灾使得百姓饥饿,石敬瑭派人督催缴纳非常严厉紧急,崤山以东的百姓流离失散,开始露出了动乱的兆头。
敬瑭将大军屯忻州,朝廷遣使赐军士夏衣,传诏抚谕,军士呼万岁者数四。敬瑭惧,幕僚河内段希尧请诛其唱首者,敬瑭命都押衙刘知远斩挟马都将李晖等三十六人以徇。希尧,怀州人也。帝闻之,益疑敬瑭。
石敬瑭率领大军屯驻忻州,朝廷派使臣赏赐军士夏衣,传布诏书加以抚慰,军士曾多次呼喊万岁。石敬瑭害怕,他的幕僚河内人段希尧请求杀了那些带头呼叫的,石敬瑭命令都押牙刘知远斩了挟马都将李晖等三十六人作为此事的宣示。段希尧是怀州人。末帝听说这些情况,更加怀疑石敬瑭
(21)壬辰,诏:“窃盗不计赃多少,并纵火强盗,并行极法。”
(21)壬辰(二十九日),末帝下诏:“窃盗不论赃有多少,以及纵火强盗,都施行极刑。”
(22)闽福王继鹏私于宫人李春燕,继鹏请之于陈后,后白闽主而赐之。
(22)闽国福王王继鹏与宫人李春燕私通,王继鹏请求陈皇后把李春燕赐给他,陈皇后告诉闽主王而后赏赐给他。
(23)秋,七月,以枢密使刘延皓为天雄节度使
(23)秋季,七月,末帝任用枢密使刘延皓为天雄节度使。
(24)乙巳,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将兵屯代州,以分石敬瑭之权。
(24)乙巳(十三日),末帝任用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领兵屯驻代州,用来分散石敬瑭的权力。
(25)帝深以时事为忧,尝从容让卢文纪等以无所规赞。丁巳,文纪等上言:“臣等每五日起居,与两班旅见,暂获对扬,侍卫满前,虽有愚虑,不敢敷陈。窃见前朝自上元以来,置延英殿,或宰相欲有奏论,天子欲有咨度,旁无侍卫,故人得尽言。望复此故事,惟听机要之臣侍侧。”诏以“旧制五日起居,百僚俱退,宰相独升,若常事自可敷奏。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于阁门奏榜子,当尽屏侍臣,于便殿相待,何必袭延英之名也!”
(25)末帝因为时局常常感到忧虑,曾经很平和地责备过卢文纪等,批评他们没有提供什么规劝和赞同的建议。丁巳(二十五日),卢文纪等上奏说:“臣等每五天一次来问候主上的起居,与文武两班众臣共同进见,暂时得到对答的机会,而侍从保卫人员布满在眼前,虽然对事情有所考虑,也不敢陈说。我们想到前朝自从唐肃宗上元年间以后,设置延英殿,遇到宰相想有所论奏,或者天子要有所咨询商酌,旁边不设侍卫,所以人们能够把话都说出来。希望主上也能恢复前朝的这种做法,只让机要的大臣侍候在旁边。”末帝下诏书说:“旧制施行五日问起居时,百官都退场,只有宰相单独留下来,象平常的事情仍然可以陈奏。遇到有机密的事情,不按五天的期限,或者另选日期在阁门听取奏摺子,应当让侍臣都屏退,在便殿等候进见,何必要承袭延英殿的名义呢!”
(26)吴润州团练使徐知谔,狎昵小人,游燕废务,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徐知诰闻之怒,召知谔左右诘责;知谔惧。或谓知诰曰:“忠武王最爱知谔,而以后事传于公。往年知询失守,论议至今未息。借使知谔治有能名,训兵养民,于公何利?”知诰感悟,待之加厚。
(26)吴国润州团练使徐知谔,亲昵狎近小人,游赏宴集,废弃正务,在牙城以西仿造排列着商肆的市场,亲自去做商沽交易。徐知诰听说后发怒,找来徐知谔的随从盘问责骂他们;徐知谔很害怕。有人告诉徐知诰说:“尊翁忠武王徐温在世时最喜欢知谔,然而却把后来的大业传给了你。前几年知询失去镇所,议论到现在还没有停息。如果知谔治理政务有能干的名声,训练武备,休养百姓,对您有什么好处呢?”徐知诰有所领悟,对待徐知谔更加宽厚。
(27)九月,丙申,吴大赦,改元天祚。
(27)九月,丙申(初四),吴国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天祚。
(28)己酉,以宣徽南院使房为刑部尚书,充枢密使;宣徽北院使刘延朗为南院使,仍兼枢密副使。于是延朗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等居中用事,与赵延寿虽为使长,其听用之言什不三四。随势可否,不为事先;每幽、并遣使入奏,枢密诸人环坐议之,多俯首而寐,比觉,引颈振衣,则使者去矣。启奏除授,一归延朗。诸方镇、刺史自外入者,必先赂延朗,后议贡献,赂厚者先,得内地;赂薄者晚,得边陲,由是诸将帅皆怨愤,帝不能察。
(28)己酉(十七日),末帝任用宣徽南院使房为刑部尚书,充任枢密使,宣徽北院使刘延朗任为南院使,仍兼任枢密副使。从此刘延朗枢密直学士薛文遇等把持朝中事务,房与赵延寿虽然做枢密院的首长,但他们的意见,被采用的不过十分之三四。房随势应称,什么事都不先拿出意见。每当幽州、并州派使者来朝廷奏事,枢密院的几位大臣环坐而讨论,房常常低着头打盹,等他醒来,伸着脖子,理理服装后,那时使者已经走了。是否启奏皇帝和任免职务,一律取决于刘延朗。各处方镇、刺史从外莎藩入朝的,必然先贿赂刘延朗,然后议论一下各家所贡献的礼物,贿赂多的先办,得到内地职差;贿赂少的后办,只能得到边远的职差。因此,各地将帅都怨愤不满,而末帝不能察觉。
(29)蜀金州防御使全师郁寇金州,拔水寨。城中兵才千人,都监陈知隐托他事将兵三百沿流遁去;防御使马全节罄私财以给军,出奇死战,蜀兵乃退。戊寅,诏斩知隐。
(29)蜀国任命的金州防御使全师郁攻掠金州,攻下了水寨。城中的守兵只有一千人,都监陈知隐推托有别的事;带兵三百沿着汉水逃遁而去;防御使马全节把自己的全部私财都拿出来赏供军队,出奇兵死命战斗,蜀兵才退回去。戊寅(疑误),末帝下诏斩了陈知隐。
(30)初,闽主有幸臣曰归守明,出入卧内;闽主晚年得风疾,陈后与守明及百工院使李可殷私通,国人皆恶之,莫敢言。
(30)从前,闽主王有个宠幸之臣名叫归守明,可以出入闽主的卧室;闽主晚年得了风寒伤身的疾病,陈皇后与归守明及百工院使李可殷私通,闽国人都厌恶他们,但是,不敢揭发。
可殷尝谮皇城使李于闽主,后族陈匡胜无礼于福王继鹏,及继鹏皆恨之。闽主疾甚,继鹏有喜色。以闽主为必不起,冬,十月,己卯,使壮士数人持白梃击李可殷,杀之,中外震惊。庚辰,闽主疾少间,陈后诉之。闽主力疾视朝,诘可殷死状,惧而出,俄顷,引部兵鼓噪入宫。闽主闻变,匿于九龙帐下,乱兵刺之而出。闽主宛转未绝,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与继鹏杀陈后、陈守恩、陈匡胜、归守明及继鹏弟继韬;继韬素与继鹏相恶故也。辛巳,继鹏称皇太后令监国,是日,即皇帝位。更名昶。谥其父曰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既而自称权知福建节度事,遣使奉表于唐,大赦境内;立李春燕为贤妃。
李可殷曾经在闽主面前说过皇城使李的坏话,皇后的本家陈匡胜对福王王继鹏没有礼仪,李和王继鹏都怨恨这些人。闽主病情发展严重,王继鹏面有喜色。李以为闽主的病必定不能再起,冬季,十月,己卯(十八日),指使几个身体强壮的人,手持棍棒去袭击李可殷,把他杀了,朝廷内外震惊。庚辰(十九日),闽主的病稍微见好,陈皇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闽主。闽主带病勉强临朝视事,查究李可殷是怎么死的。李恐惧而出,一会儿率领他的部属兵卒,吵嚷喧哗地进入宫中。闽主听见变故,躲在九龙帐底下,乱兵刺了他而后散出。闽主受了伤,痛苦呻吟而没有死,宫人看了不忍心让他受这样的痛苦,便为他断气而死。李与王继鹏杀了陈皇后、陈守恩、陈匡胜、归守明及王继鹏的弟弟王继韬;因为王继韬素来同王继鹏相互厌恶。辛巳(二十日),王继鹏声称皇太后令他监国,就在当天,即皇帝位,改名王昶。给其父王上谥号为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接着又自称暂时主持福建节度事,派遣使者向后唐朝廷上表,在其辖境内实行大赦;册立李春燕为贤妃。
初,闽惠宗娶汉主女清远公主,使宦者闽清林延遇置邸于番禺,专掌国信。汉主赐以大第,禀赐甚厚,数问以闽事。延遇不对,退,谓人曰:“去闽语闽,去越语越,处人宫禁,可如是乎!”汉主闻而贤之,以为内常侍,使钩校诸司事。延遇闻惠宗遇弑,求归,不许,素服向其国三日哭。
起初,闽惠宗王娶南汉主刘龚的女儿清远公主,派宦官闽清人林延遇在番禺建立府邸,专门掌握国内的信息。南汉主赐给他大的宅第,供给赏赐都很丰厚。多次向他讯问闽国的事情,林延遇不回答,退下来后,对人说:“离开闽国就谈论闽,离开越国就谈论越,居处在人家的宫内,可以这样吗!”南汉主听到这话后认为他是贤士,用他为内常侍,让他联系校核诸司的事情。林延遇听说惠宗王被弑,要求归闽,没有得到南汉主的允许,穿了丧服向着他的国家方向哭了三天。
(31)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震常谓从诲为郎君。
(31)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性情通达,亲近和礼敬贤士,委任梁震,把他作为兄长看待;梁震常常称呼高从诲为郎君。
楚王希范好奢靡,游谈者共夸其盛。从诲谓僚佐曰:“如马王可谓大丈夫矣。”孙光宪对曰:“天子诸侯,礼有等差。彼乳臭子骄侈僭,取快一时,不为远虑,危亡无日,又足慕乎!”从诲久而悟,曰:“公言是也。”他日,谓梁震曰:“吾自念平生奉养,固已过矣。”乃捐去玩好,以经史自娱,省刑薄赋,境内以安。
楚王马希范喜爱奢侈糜费,和他游乐谈笑的人都夸赞他的盛况。高从诲对僚佐说:“像马王那样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了。”孙光宪回答他说:“天子和诸侯,礼节上是有差别的。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骄纵奢侈越糜费,取得快意于一时,不作长远的思虑,不知哪天便要危亡,有什么可以羡慕的啊?”高从诲愣怔之后而觉悟,说:“先生的话是对的。”另一天,对梁震说:“我自己感到平生所受的奉养本来就已经过份了。”于是舍弃了好玩喜爱的东西,用阅读经史作为自己的乐事,省简刑罚,减轻赋税,辖境之内,得以安定。
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震披鹤氅,自称荆台隐士,每诣府,跨黄牛至听事。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梁震说:“先王高季兴待我如同布衣之交一样,把嗣王托付给我。现在嗣王能够自立,可以不使先王遗业坠落了。我老了,不再侍奉别人了。”于是坚决请求告退家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便替他在土洲建筑了房子。梁震披着鹤氅,自称荆台隐士,每当到王府去谒见,骑着黄牛直到听事的大厅。高从诲时常到他家里去看望他,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把政务全部托付给孙光宪去处理。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司马光曰:孙光宪看到细微兆头而能够进谏,高从诲听到正确意见而能够改正,梁震功成之后而能够引退,自古握有国家大权的人能做到这样,还有什么亡国、败家、丧身的事情出现。
(32)吴加中书令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进封齐王,备殊礼,以、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十州为齐国;知诰辞尚父、丞相,殊礼不受。
(32)吴国加封中书令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进封齐王,设置特殊的礼节,把、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十个州划作齐国;徐知诰辞退尚父、丞相的职称,对于给他的特殊礼节也不予承受。
(33)闽皇城使、判六军诸卫李专制朝政,阴养死士,闽主昶与拱宸指挥使林延皓等图之。延皓等诈亲附仿,仿待之不疑。十一月,壬子,仿入朝,延皓等伏卫士数百于内殿,执斩之,枭首朝门。仿部兵千余持白梃攻应天门,不克,焚启圣门,夺首奔吴越。诏暴仿弑君及杀继韬等罪,告谕中外。以建王继严权判六军诸卫,以六军判官永泰叶翘为内宣徽使、参政事。
(33)闽国皇城使、判六军诸卫李专权把持朝政,暗中培养亡命之徒,闽主王昶与拱辰指挥使林延皓等合谋他。林延皓等假意亲近依附于他,李对待这些人不加怀疑。十一月,壬子(二十一日),李入朝,林延皓等在内殿,埋伏了卫士几百人,把他捉住杀了,砍下首级在朝门示众。李的部兵一千多人拿着白色棍棒进攻应天门,攻不下来,焚烧了启圣门,夺取了李的头投奔吴越。闽主下诏宣布李弑君以及杀死王继韬等罪名,告示朝廷内外。闽主任用建王王继严暂领判理六军诸卫的事务,任用六军判官永泰人叶翘为内宣徽使、参政事。
翘博学质直,闽惠宗擢为福王友,昶以师傅礼待之,多所裨益,宫中谓之“国翁”。昶既嗣位,骄纵,不与翘议国事。一旦,昶方视事,翘衣道士服过庭中趋出,昶召还,拜之,曰:“军国事殷,久不接对,孤之过也。”翘顿首曰:“老臣辅导无状,致陛下即位以来无一善可称,愿乞骸骨。”昶曰:“先帝以孤属公,政令不善,公当极言,奈何弃孤去!”厚赐金帛,慰谕令复位。昶元妃梁国夫人李氏,同平章事敏之女,昶嬖李春燕,待夫人甚薄。翘谏曰:“夫人先帝之甥,聘之以礼,奈何以新爱而弃之!”昶不悦,由是疏之。未几,复上书言事,昶批其纸尾曰:“一叶随风落御沟。”遂放归永泰,以寿终。
叶翘学识渊博,为人质朴正直,闽惠宗王把他提拔为福王王昶的朋友,王昶用师傅的礼遇对待他,多方面得到他的帮助和益处,宫中管他叫“国翁”。后来,王昶继承了王位,便骄纵起来,不再同叶翘议论国事。一天早上,王昶正在办公,叶翘穿着道士的衣服从庭院中经过并往门外走去,王昶把他召回来,向他行拜礼,说道:“军国的事太多,很久没有同您商谈了,这是我的过错。”叶翘顿首下拜说:“老臣辅助引导得不得法,以致使陛下即位以来没一件好事可以称道,希望您放我告老回乡,保存躯骸归土。”王昶说:“先帝把我托付给您,政令如有不善之处,老先生应当极力进言,怎么能抛下我不管而去呢!”于是赐给他丰厚的金帛,慰问劝解,命令他恢复原来职位。王昶的原配梁国夫人李氏,是同平章事李敏的女儿,王昶宠爱李春燕,对待夫人很淡薄。叶翘进谏说:“夫人是先帝的外甥女,是用隆重礼法聘娶来的,怎能因为有新欢的人就把她丢弃呢!”王昶很不高兴,从此便疏远了他。没有多久,又上书言事,王昶纸的末尾批示说:“一叶随风落御沟。”便把叶翘放归永泰,后来因年老而去世。
(34)帝嘉马全节之功,召诣阙。刘延朗求赂,全节先以与之;延郎欲除全节绛州刺史,群义沸腾。帝闻之,乙卯,以全节为横海留后。
(34)后唐末帝赞扬马全节保护金州的功劳,召他进京朝见。刘延朗向他索求贿赂,马全节没有给他什么东西;刘延郎想任命马全节为绛州刺史,群臣不满,议论沸腾。末帝听说后,乙卯(二十四日),任命马全节为横海留后。
(35)十二月,壬申,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韩昭胤同平章事,充护国节度使。
(35)十二月,壬申(十一日),末帝任用户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韩昭胤同平章事,充护国节度使。
(36)乙酉,以前匡国节度使、同平章事冯道为司空。时久无正拜三公者,朝议疑其职事;卢文纪欲令掌祭祀扫除,道闻之曰:“司空扫除,职也,吾何惮焉。”即而文纪自知不可,乃止。
(36)乙酉(二十四日),末帝任用前匡国节度使、同平章事冯道为司空。当时已经很久没有正式拜授为三公的人,朝廷议论中对司空的职事拿不准,卢文纪想让他掌管祭祀扫除,冯道听说后说道:“司空扫除,这也算他的职责,我有什么可怕的。”接着卢文纪自己也意识到这样做不合适,于是停止实行。
(37)闽主赐洞真先生陈守元号天师,信重之,乃至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议;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
(37)闽主王昶赐给洞真先生陈守元以天师的称号,信任和倚重他,乃至更换将相、施行刑罚、选贤举能这样的重大事情,都同他商议;陈守元接受贿赂、请托,有求必应,门庭若市。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