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侗族自治县,湖南省怀化市辖自治县,位于湘西中低山丘陵西部,西接云贵高原,东连芷江,西南北三面与贵州毗邻。总面积1508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84.22%,最高峰天雷山海拔1136米。境内溪流众多,形成许多溪谷平地。截至2023年末,新晃侗族自治县辖9个镇、2个乡;常住人口21.50万人。
历史沿革
晋至南朝宋因之,齐仍属武陵郡舞阳县,梁属南阳郡龙标县。
隋,属沅陵郡龙标县。
唐代,县地开始州县建置。
贞观八年(634年),析龙标置夜郎县。天授二年(691年),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县置渭溪县,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长安四年(704年),改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舞州为鹤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又改鹤州为业州,置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梓姜三县。唐时,另置晃州羁縻州,县地部分属晃州羁縻州,为黔州都督府所辖。唐末至五代时。藩镇割据,县地大户田汉权据得奖州,改奖州为晃州。
宋
淳化二年(991年),田氏归顺
宋朝(仍为羁縻)。
熙宁七年(1074年),章敦以武力收复溪峒黔、古、显、叙、峡、中胜、富、嬴、绣、允、云、洽、晃、波、奖、峨、宜十七州,置沅州,以唐潭阳县地置卢阳县,县地属沅州卢阳县。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至宣和二年(1120年)县地复置夜郎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沅州安抚司,翌年改为沅州路,县地随卢阳县属之。
清
乾隆元年(1736年),沅州升府,置芷江县,凉伞坪添驻通判一员。乾隆三年裁晃州驿设凉山巡检司。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朝廷派湖南巡抚巴、贵州巡抚文合同勘察,从芷江县划出六里置晃州直隶厅,属辰沅道。
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置晃县。
1949年11月,晃县解放。11月10日,成立晃县人民政府,属会同专区。
1952年8月,撤会同专区成立芷江专区,晃县属芷江专区。12月,改芷江专区为黔阳专区,晃县属黔阳专区。
1956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
1981年7月,改黔阳专区为怀化行政公署,新晃县属怀化行政公署。
1998年5月,怀化撤地设市,新晃县随属怀化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新晃侗族自治县辖9个镇、2个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芷江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的天柱县、三穗县,西接贵州省的镇远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北靠贵州省的万山特区。东西长52.5千米,南北宽42.3千米,总面积15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多种地貌俱全,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4.11%。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交错,溪谷纵横,地势东南、西南、北部三面高,东北低。主要山峰有天雷山、庵堂界、美岩坡、高佬坡、凸龙山、岑转坡、战北坡等,最高点为东南部的天雷山,海拔1136.3米,最低点为波洲镇江口村,海拔287.7米,相对高差848.6米。
水文
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内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沅水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502平方千米。共有大小溪、河269条,呈叶脉状分布。一级河道仅有舞水1条;二级溪流有龙溪、平溪、西溪、中和溪、楠木溪等39条,总长590.9千米;三级溪流147条,总长310.25千米;四级溪流67条,总长137.95千米;五级溪流16条,总长10.4千米。河流总长度1084千米,河网密度0.7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44.59亿立方米(其中客水径流量35.95亿立方米,境内径流量8.6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舞水(原名舞阳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鱼市镇、晃州镇、波州镇,长24.5千米,流域面积3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1.5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西溪、平溪、龙溪等。
气候
新晃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温和湿润;春季气候多变,寒潮侵袭频繁;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无霜期长。
植被
新晃侗族自治县植被区系介于华中、华南和滇黔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杉松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竹林、乔竹混交林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2020年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三调”数据,新晃侗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225.32万亩,其中农用地214.9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5.38%(耕地29.8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62%);建设用地7.7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5%;生态用地2.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17%。
水资源
新晃侗族自治县地下水多年平均总量为2.4亿立方米;其中丰水年2.4968亿立方米,平水年2.3832亿立方米,偏枯年2.3063亿立方米,枯水年1.986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新晃侗族自治县县㵲水河流域内野生动物较多,已查明的各类动物共21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
林业资源
新晃侗族自治县有林地150万亩,木材积蓄量185万立方米,用材林以杉、松为主,还有榟木、
檀木、楠竹等。
矿产资源
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20余种,有铁、铜、铅、锌、金、汞、硒、碲、镉、重晶石、磷、钒、硅酸盐钾、水晶、石煤、石灰岩、饰面石材、砖瓦粘土、建筑用砂以及温泉等,其中仅重晶石矿和磷矿,酒店塘汞矿、马王铜铅锌矿的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
新晃侗族自治县共发现矿产地20余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贡溪重晶石矿),大型矿床1个(硅酸盐钾矿床),中型矿床1个(酒店塘汞矿床,因矿产资源枯竭已关闭),其余均为小型矿床、矿(化)点。有一定规模和资源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汞矿、磷矿、硅酸盐钾矿、石灰岩、砖瓦粘土、铜铅锌矿、金矿。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新晃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1.50万人。全县户籍总人口252244人,其中,城镇人口39946人,乡村人口212298人,年内出生人口1578人,人口出生率为6.24‰,年内死亡人口2503人,死亡率9.90‰。
民族构成
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内有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22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GDP)90.72亿元,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7.9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49.84亿元,增长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1387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0.8:54.2调整为14.3:30.8:54.9。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生产总值(GDP)为927428万元,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091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84850万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513487万元,增长7.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2837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3:30.8:54.9调整为13.9:30.7:55.4。
人民生活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288.3元,人均食品支出6880.5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54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25元,人均食品支出4091.6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684.4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8.3%。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99485万元。全年投资开工项目42个,竣工项目35,施工房屋面积59.1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1.67万平方米。
财政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48万元,其中,地方收入完成37143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9110万元,增长70.7%;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995万元,同比增加3790万元。在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7479万元,非税收入完成9664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385114万元,下降2.55%。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2771万元,增长1.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05万元,教育支出5313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74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829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136万元。
第一产业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04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759万元,增长4.2%。其中,农业总产值85701.8万元;林业总产值4322.4万元;牧业总产值158289.5万元;渔业总产值1395.9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9338万元,实现增加值5668万元,增长4.2%。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20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5.88万亩。粮食总产量82050吨,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谷物58800吨,下降5.97%,薯类3100吨,增长7.86%,豆类701吨。油料播种面积8.22万亩,油类总产7515.05吨,增长22.6%,其中油菜籽7172.6吨,增长23.9%。经济作物中,烟叶种植面积0.6101万亩,烟叶总产661吨,其中烤烟661吨。水果总产9863吨,其中柑橘类6040吨,增长4.1%;果用瓜736.5吨,增长3.6%;其他水果1706吨。蔬菜种植面积4.72万亩,蔬菜产量57783.5吨。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出栏生猪24.54万头,下降7.22%;出栏牛4.66万头,下降3.1%;出栏羊7.91万只,下降5.5%;出笼家禽82.01万羽;肉类总产量2.69万吨。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572.74万元,其中整合中央资金5144万元、省级资金3297万元、2022年整合资金结余调整到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1086.74万元。全年实施有效衔接项目90个,全县脱贫人口42710人,监测对象3426人,2023年新识别监测对象149户445人。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1669万元,同比增长14.2%。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62户。在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全年自来水生产量0.51亿立方米,牛肉休闲食品2605吨,商品混凝土17.85万立方米,铁合金7.25万吨,机制纸及纸板1.89万吨,生产蓄电池14.6万只。
建筑业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11家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邮电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2421万元,同比增长14.6%。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7954.45万元。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110.45万元,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3844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9058户,移动电话用户209961户,互联网宽带用户88706户。
国内贸易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22295.7万元,增长9.7%。从地域看,城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5333.3万元,增长9.9%;乡村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6962.4万元,增长9.2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9242.5万元,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3053.2万元,增长16.2%。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新晃侗族自治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4594.85万元,比年初增长11.62%。其中企业存款36229.2万元,较年初增长18.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46046万元,增长11.51%。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64249.55万元,比年初增长20.21%。其中短期贷款172545.91万元,较年初增长23.93%,中长期贷款368806.64万元,较年初增长13.93%。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保费业务收入20381.13万元。全年保险赔付款支出6965.83万元。
交通运输
新晃侗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区位交通,南西北三面与贵州接壤,素有“湘黔通衢”之称。湘黔铁路、320国道、242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沪昆高铁过境新晃并设新晃西站,县城距湖南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凤凰机场分别只有40分钟、50分钟车程。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有县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1437人,教职工125人。有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504人,完全中学有教职员工259人,其中,专任教师240人。初中在校学生9871人,小学在校学生16373人。独立初级中学10所,有教职员工416人,其中专任教师39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有教职员工643人,其中专任教师616人。完全小学19所,有教职工726人,其中专任教师701人。有幼儿园43所,在园幼儿数5597人,有教职工534人,有专任教师2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0%,高考录取率85%。
科学技术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6项,争取资金140万元。
文化事业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完成贫困地区送戏下乡演出160场次,完成惠农数字电影公益放映1644场次,图书馆新购图书5186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2万余人次,开展4次送书活动,赠送图书共计1000余册,博物馆累计接待各地观众29.01万余人次。城乡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全县有13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9个社区(居委会)农家书屋点,137个乡村文化广场均投入使用。全县广播综合覆盖人口达25.1万人,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9%。全县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机3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4780户。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为6570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547.5小时,全年累计完成内宣电视组稿1020余条,各类专题节目1820余期。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新晃侗族自治县卫生系统医疗机构194个(其中医院3个、基层医疗机构18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在编人员1643人,从医人员202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92人,医生616人。卫生机构编制床位1947张,实际开放床位2113张。全年就诊人数137.83万人次,出院人数7.1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共收缴养老保险基金24058万元,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9610人,征缴基金918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87人,征缴基金12804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6411人,征缴基金207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1005人,征缴基金526.6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22667人,征缴基金769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9498人,基金总收入为20716.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5012人,征缴基金7727.13万元。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84人,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826.4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521人,发放农村居民低保金2776.70万元。
环境保护
2023年,新晃侗族自治县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14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5.60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6.181吨,氨氮排放量0.055吨。全县森林覆盖率69.8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09%,城镇化率45.53%。
历史文化
夜郎民俗
新晃的民风民俗中,仍保留夜郎文化遗迹。传说夜郎王诞生于竹,所以竹也就成了夜郎地区民族的崇拜物,并衍生出异彩纷呈的夜郎竹文化。新晃的竹品种丰富,有楠竹、水竹、苦竹、绵竹、贵竹、黑竹、白竹、罗汉竹等十数种。新晃竹文化十分丰富,有很多竹制品的竹建筑,如竹筒、竹箩、竹椅、竹床、竹席、竹碗、竹筷、竹饭盒、竹垫、竹渔具等,更有意思的是在民风民俗中有“陪竹”、“祭竹”、“葬竹”、“隔竹”等习俗,民间还有“接竹”、“吞竹”等绝活。
《史记》、《汉书》在解释夜郎问话牲时都说,“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这是古夜郎部族最突出的三大特征。新晃现今的民风民俗中仍传承了这些特征,表明新晃与古夜郎部族是源流关系。“椎结”就是将头发盘结成椎开于头上,古代男子皆结椎,现仍包青侗布帕;妇女结椎在今日乡村仍十分普遍,未婚少女尤其花样繁多,有单顶、双顶、盘龙、凤尾、螺丝等十多种。“邑聚而居”就是大家习惯集中住在一起,一般是同姓同宗住一个寨子,若二三姓同居一寨,则分片居住,现今新晃农村仍保留有许多叫某某寨子的地名,如“审家寨”、“龙家寨”等等。新晃农村普遍流行的吊脚楼、跑马楼民居,传承了“干栏”式建筑特点,是巢氏文化遗风在建筑方面的体现。“能耕田”指的是能种水稻,从新晃出土的旧石器看,早在5万—1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了,从新晃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稻谷颗粒和稻灰看,新晃先人至少在5000年前就学会了耕种水稻。邻近的靖州县出土了5000年前的竹饭篓,和今日新晃等侗族地区竹饭篓的一模一样,佐证了侗族地区在楚军到来之前就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
最能体现新晃传承古夜郎神秘文化、民风民俗的当推稻作
巫傩文化。由于新晃先民“能耕田”历史久远,故稻作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除用稻草制作草神、草棚、草屋、草帽、草鞋、草床、草团、草绳、草标外,新晃农村今日还流传“开秧门”、“扫阳春”、“尝新节”、“压嫁妆”、“滚泥田”等具有浓厚稻作文化色彩的生产、生活习俗。最有影响的还有以祭“稻神”为主的贡溪乡四路村的傩戏“呼呼推”(因表演者在舞蹈中随两声鼓点一声锣声不断反复,故得名。)表演者着稻草衣、戴面具,表演内容多私法生产生活中情形。历年来国内民俗学专家及日本、韩国等外国民间文化专家十余次来四路村考察。1997年9月,日本民俗学专家秋原秀三郎教授,日本中部大学教授黄强博士等到四路村考察了“呼呼推”后兴奋地说:“找遍东南亚,到过世界许多国家,还从没有见过如此古老且保存完整的稻作文化遗风”。新晃流传的夜郎巫傩文化主要还有“傩技”、“傩堂戏”等。“傩技”除上刀山、过刀桥、踏火海、踩红犁、衔红铁之类,令人惊讶的还有吃瓷碗、嚼玻璃、吞铁钉、吞尖竹、烫油洗脸、死鸡还阳、钢针穿脖等绝活。
特色建筑
新晃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体现侗民族特色的建筑主要有:鼓楼、风雨桥、干栏式民居(跑马楼、吞口屋、吊脚楼、四合院)、花街路、石凉亭、吊桥、浮桥、石拱桥、木桥等。新晃的风雨桥分布广泛,主要的有位于中寨镇的“北侗风雨桥”、兴隆丁字坳侗俗文化村的风雨桥、方家屯“龙潭山庄”的风雨桥等,位于夜郎广场的风雨楼,是风雨桥的演化形式。在县城,干栏式民居建筑,主要集中在夜郎寨。
新晃的石凉亭位于
中寨镇新寨村,全用石头建造,独具风格。新晃石拱桥,桥礅、桥拱、桥面均用石头建造。吊桥,在新晃至凉伞公路一线河流上建有十余座。
夜郎之争
在1999年于贵阳召开的夜郎学术研讨会上,有关夜郎古国的民族构成及中心区域所在地就成了激烈争论的焦点。云南专家以当时出土的“辅汗王印”为据提出,夜郎国国都在云南沾益;湖南学者以夜郎文化的核心是楚文化为由,认为其国都应在楚地;广西学者则认为,夜郎古国的活动中心在广西凌云。除了省际“争夺”,贵州所属的兴仁、赫章、岑巩等10多个县市也参与进来。
争抢和打造夜郎品牌的地方比较多,主要有:湖南新晃、贵州省政府及所辖的六盘水(特别是六枝)、遵义、赫章、桐梓、普安,云南宣威、沾益,广西凌云,重庆万盛等。其中贵州数县(市、区)曾动意更名为夜郎县,未果。2003年,湖南新晃向国家民政部申请恢复更名为“夜郎侗族自治县”,从而引起轩然大波,贵州数县(市)纷纷争抢,亦分别强烈要求省政府上报国家民政部,更名为“夜郎”,力争把“夜郎”品牌留在贵州。贵州省政府为此召开专门会议协调,确定上报六枝,更名为夜郎县赫章县不服,径直上报民政部,为此湖南新晃与贵州的夜郎之争,通过全国数千家媒体炒作,达到白热化程度,恰似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
2010年10月,新晃宣布50亿元打造古夜郎国计划。此后不久,贵州省委宣传部协同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予以回应,再次重申“夜郎是贵州当仁不让的品牌”。
非遗
截至2020年末,新晃侗族自治县共有国家级项目1个(侗族傩戏“咚咚推”),省级项目2个(刀梯舞狮、侗族垒词),市级项目1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1个,共计85个。
侗族傩戏
侗族傩戏是流行于新晃侗族自治县的民间戏曲,因演唱是在“咚咚”(鼓声)、“推”(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进行而得名。演唱、对白全用侗语,演唱时,所有的角色全戴面具(称为“交目”),双脚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因此它也被称为“跳戏”。2006年,侗族傩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4年10月,新晃侗族自治县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龙溪古镇。
主要景点
龙溪古镇
龙溪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至乾隆年间古镇初具规模,道光年间逐渐趋向繁荣。龙溪古镇现有古建筑200余栋,城镇肌理脉络清晰,建筑工艺精湛,兼顾了民族文化和时代风韵,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2007年4月,以龙溪古镇为核心区域的新晃侗族自治县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以来,古镇总面积增至43.3公顷,修缮建设完成龙溪书院、龙溪会馆、清匪反霸馆、临阳公栈、西南联大途经旧址、若水居、侗医馆等十几处旅游景点。
晃州风雨桥
晃州风雨桥桥体横跨舞水河,廊桥门口宽15米,立柱为方形,石材栏杆,小青瓦盖面,青砖走角,并配以488只画眉翘角128根圆形鼓柱及门楼雕刻,主要以县境内名胜古景、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突出了传统民族特色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特点。
夜郎大峡谷
夜郎大峡谷位于湖南最西端与贵州最东端的结合部,是一条跨省大峡谷,自然景观壮观,由于长年封存,谷内草木自然繁衍,夜郎峡谷山、水、崖、瀑、溶洞群的天赋品质高,有“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廊三十里世外桃源”的美誉。
地方特产
新晃龙脑
新晃龙脑,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01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晃龙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晃黄牛肉
新晃黄牛肉,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9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晃黄牛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晃侗藏红米
新晃侗藏红米,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晃侗藏红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新晃侗族自治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新晃侗族自治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1月,新晃侗族自治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2年11月,新晃侗族自治县入选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