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禅踪

浙江省杭州市的景点

灵隐禅踪为三评西湖十景之一。

发展历史
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及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第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堂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赐灵隐为“云林禅寺”。
清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为上面一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他欢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差点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针下,由木鱼方丈住持,监院觉乘法师引领,以“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建设东南人间净土”为发展目标,使灵隐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道济禅师殿、联灯阁、大悲楼、方丈室、东西藏堂、东西碑室等建筑所构成,共占地一百五十多亩,殿宇恢宏,建构有序。大雄宝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棒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
灵隐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儒释交融,谈禅论道,一吟一脉早已蔚然成为文化大观。此外,寺内还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像、法器、经幢、石塔、御碑、字画等历史文物,这些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使灵隐寺列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序已进入新世纪,灵隐寺以其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宏伟壮丽的殿宇建筑和秀美幽雅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灵隐它早已成为人们学佛、观光、祈福、休闲的佛教胜地。
主要景点
天王殿
灵隐寺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天王殿。殿门正上方挂有上下二个巨匾。上匾“云林禅寺”,乃是清高宗康熙皇帝所赐,灵隐寺曾经又名云林禅寺,即是根据于此。下匾“灵鹫飞来”,乃是黄元秀先生所书。因为本寺对面有飞来峰,相传此峰是从印度灵鹫峰飞来。东晋慧理和尚认为:此峰乃是仙灵所隐,灵隐寺之得名即是缘由于此。因为本殿供有四大天王,故本殿名为天王殿。
本殿正中,则供奉着是弥勒菩萨,它腆着大肚,咧着笑口。有对子曰: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怀大笑,笑人间可笑之人。弥勒,梵文的音译,意译作慈氏,也就是慈悲之意。谒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
弥勒菩萨像两旁,有护世四天王。手拿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手臂缠绕一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四位所拿的法器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其象征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弥勒菩萨像的背后是韦驮菩萨。他手执降魔杵,威严无比,象征着降伏世间一切邪恶势力。 韦驮,梵文音译为私建陀,又称韦天将军,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是僧团、寺院及斋供之最著名的护法神。他曾发愿,护持佛法,永为众生服务。灵隐寺韦驮雕像是南宋初期遗物,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这尊韦驮像高2.5米,是用一根香樟木雕刻而成,为灵隐寺中现存历史较早的佛像之一。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诵经共修的场所。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具有降服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四大魔的智慧与力量,叫做“大雄”,也即一切无畏的大力士的意思,后来就把它作为释迦牟尼的“德号”。该殿是清代所建的仿唐建筑,它采用古代建筑单层三重歇山顶传统手法,加上高高翘起的飞檐翼角,使庞大的屋顶显得轻盈活泼。殿字的瓦饰、窗花斗栱、飞天浮雕以及天花板上的云龙绘图,均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殿高33.6米,面宽七间,进宽四问,气势轩昂,雄伟壮观,在国内其它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
本殿正中莲花台上结跏趺坐的这尊佛像,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这尊佛像是l953年重修灵隐寺时,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而成。并曾经得到了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佛像加莲花座共高有24.8米,像高19.6米,为我国最大的香棒木雕坐像。佛像造形体态丰满,慈祥和蔼,庄严肃穆。端坐莲台左手上抬,作吉祥姿态说法相,头部微微前倾,两眼凝视。当你进殿抬头瞻仰时,与佛像视线刚好相接,以示佛祖对众生的呵护。
殿内东西两侧站立二十诸天,他们是掌管日、月、地、水、电、火、雨、风、富等天神。东边十尊是:婆竭罗龙王、增长天王坚牢地神鬼子母神、韦驮尊天、摩醯首罗天、多阔天王、大功德天、日宫天子,大梵天王。西边十尊是:阎罗天子摩利支天、广吕天王、菩提树神散脂大将金刚密迹持国天王、大辨才天、月宫天子帝释尊天。出自《金光明经》,他们个个手执法器和兵器都象征着神通广大。
趺坐后面东西两侧坐像是“十二圆觉”,圆觉意为“圆满觉悟”,他们是佛祖的十二位大弟子。从东面排列分别是:文殊、普眼、贤首、光音、弥勒、净音;从西面排列分别是:普贤妙觉、善慧、善见、金刚藏、威音。
大殿后壁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有大小佛像150尊,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充分表现了佛教《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南游遍参五十三位名师而后才得正果的典故。就是所谓的“五十三参”。布局分天、地、海三层。最上层那尊形容枯槁、庭骨鳞峭的雕像,是释迦牟尼成佛前在雪山茹苦修行的形态。中层坐在麒麟上的金身像是地藏菩萨,最下层中间这尊手执净水瓶的是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他脚踩鳌鱼,独占鳌头。观音菩萨右侧,有一尊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童子,他便是善财,左侧是龙女,民间所传说的“金童玉女”,指了他们这两位。
这组涌壁群塑是佛教艺术的上乘之作,充分体现了宗教艺术家们的神工技巧。
药师殿
药师殿是第三重殿,正门上方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题的“药师殿”三字,字体端庄,道劲有力。殿中莲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药师佛,左边站立的是日光菩萨手托太阳,象征着光明;右边站立的是月光菩萨,手托月亮,象征着清凉。他们合称为“东方三圣”。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又称为“大医王佛”。因为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他曾经在行菩萨道时,发过十二大愿,每愿都是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
东方净琉璃世界,殊胜庄严,那里的一切,都是无比的清净光明,没有五浊恶世,也没有三恶道,是佛教徒所向往的清净国土。
大殿两边的十二尊塑像,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号称“药童”,又称药叉神将,顶盔贯甲,神态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他调遣,他们按十二个时辰轮流值班,教化众生,保护众生。
法堂
第四重殿是直指堂。意为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堂,也就相当于其它寺院的法堂,在寺院中它主要是用于讲经说法,寺院许多大型的讲经法会,都是在这里举行。
法堂中间设讲台,精美异常。上面放有一把狮子座,是法师讲经说法时的法座。寻因法师宣讲如来正法,能摧破外道邪魔,犹如狮子一吼,百兽皆服,故名狮子座。座位背面悬挂着雕刻精致的大法轮,它是法堂的主要特征。所谓法轮,是指佛陀说法,不止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展转相续,故名法轮。
文物展厅
法堂下面是灵隐寺文物展厅,厅展面积为638平方米,内设防水、防火、防潮、电子监控和空调系统。厅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四、五十个展柜,内藏有灵隐寺历代珍藏的文物,其藏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灵隐寺历代方丈所用过的法器,如拂尘、如意等;二是纯粹的文物,如南宋的瓷瓶;三是佛教方面的文物,如贝叶经、唐人写经以及出土的佛像等;最后就是丰富异常的书画珍品,如吴昌硕篆写条幅,任伯年的所画的扇面,沙孟海手书对联、清代竹禅和尚所画的济公活佛等。其中部分文物极其珍贵,经过杭州市文物局审定,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级保护文物。文物展厅可以说是灵隐寺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一座真正的宝库。
华严殿
华严殿是最后一重殿。从华严殿往下观望,五个大殿贯穿在一个中轴线上,层层递进,殿门上挂有原国家人大委员长乔石同志的亲笔题字“华严殿”。
华严殿内供奉有三尊庄严雄伟的佛像,中间手结毗卢印的是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左边手持如意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右边手持莲花的是大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仅用一根珍贵巨大的楠木雕刻而成,佛像雕工精致,线条优美,为了和楠木本色相协调,只用金箔勾画了一些细细的花边,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组佛像高达13米。据记载:三者都是华严世界里的圣人,所以又称为“华严三圣”,华严殿即是依此而得名。
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自明代就有,后废。清初重建罗汉殿影响甚大,名播海内外,罗汉堂是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总面积为3116平方米,中央高度为25米,其平面呈“卍”字形,“卍”字为佛祖的三十二相之一,以示万法唯心、万德圆融、万缘俱息之意。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罗汉堂。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之简称,华言译为杀贼、无生、应供三义,为佛教声闻圣人。五百罗汉是佛陀身边五百位常随弟子。
罗汉堂内供奉的500尊青铜罗汉像,每尊高为1.7米,底座宽1.3米,重1吨,其形象各异,表情丰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罗汉堂中央是一座佛教四大名山铜殿,分别供奉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在佛教中,此四大菩萨分别象征大智、大行、大悲、大愿。
道济禅师殿
道济禅师殿,其中供奉有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济公像,他就是民间家喻户晓的“济公活佛”。
济公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心远,法名济公,浙江台州人,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灵隐寺。在他的一生行径中,被民间渲染得离奇古怪。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师父就是著名的瞎堂慧远禅师。济公佛学造诣颇高。但一生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也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据记载,济公性格狂放不羁,饮酒食肉,行若疯狂,与一般寺僧格格不入,以致到了监寺不能相容的地步,当时住持灵隐寺和尚是瞎堂慧远禅师。有人就把济公的这种怪诞行为上呈予瞎堂慧远,慧远禅师不但不开除他,反而批复道:“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耶”,大家这才不再议论。
瞎堂慧远禅师圆寂后,济公不久就离开灵隐寺而到了净慈寺。他在净慈寺度过了余生,一直到端坐而逝。
济公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衣衫不整,寝食无定,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排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广为人们所传诵。
济公像的左右两侧是十八罗汉,以其为应受人天供养之真人,故又称十八应真。据经典记载,他们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照壁
在灵隐与天竺分道处,黄墙黛瓦、古色古香。照壁上题有擘窠大字“咫尺西天”,为清代遗存建筑,点示此处旁有灵鹫,前有天竺,都是古印度佛祖坐禅说法之处,即“西天佛国”,古人称:“山名天竺,西方即在眼前”。“咫尺西天”为清人留下的点睛之笔。
理公塔
该塔又名灵鹫塔,位于灵隐龙泓洞口之理公岩,为经念开山祖师慧理的建筑物,塔内有慧理骨灰。宋陆游曾撰《二寺记》。记述当年慧理曾晏息岩下,后有僧人在其四周镌刻罗汉像,并有“天削芙蓉”、“八面玲珑”等题刻。
飞来峰摩崖造像
飞来峰造像位于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岩壁。峰高209米。据唐代陆羽《灵隐寺记》称:“有僧于岩上周围镌罗汉佛菩萨。”可见,飞来峰石刻唐时即有,现可计数的有五代、宋、元石刻造像470多尊,保存完整和较完整的有115龛345尊,分布在峰顶伏犀泉上,金光洞(即射旭洞)、玉乳洞、龙泓洞内外和沿溪崖壁上,直至呼猿洞以西。
飞来峰造像以元代造像著称,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国内之最,也为汉族地区最多的喇嘛密宗造像群。这些佛像袒胸露肩,威武奇突,其中以无量佛母准提像量为精致,龛呈喇嘛塔形,旁有供养天女飞翔,佛母三头八臂,端庄安详,两侧供养质丽虔诚,衣着轻柔,四个金刚威武有力,位于呼猿洞口的造像与刻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363年)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菩萨,容相端庄,衣饰富有质感,以元代造像手法并继承了宋代造像风格。1982年,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淙亭
飞来峰理公塔对面的回龙桥上,吴越时名清绕桥,桥亭跨龙泓涧面建。其下流水淙淙。旧时亭为木结构,取苏文忠‘两涧春淙一灵鹫’之句。
周诗《灵隐寺》诗
灵隐何年寺,青山向此开。涧流原不断,峰石自飞来。
树覆空王苑,花藏大士台。探冥有玄度,莫遣夕阳催。
玉乳洞
在玉乳洞深处有一石径可通往龙泓洞,又名通天洞,洞内壁上有一尊天冠观音,是观音造像中难得见到的一尊。西过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线天,举首可在石隙中见到一线天光,因名一线天,一线天前即为冷泉。过冷泉,为杭州第四名泉。 往北高峰半山腰有韬光金莲池。
冷泉亭
在灵隐寺前,面向天王殿,后临冷泉。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诗得名。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
湖山便览》卷六:“唐刺史元藇建,白居易为记,刻石亭上,吴越宝大元年,重建,亭匾‘冷泉’二字白公书,‘亭’字苏公续书,久不存,明旴江左赞,华亭董其昌先后补书,今匾乃董书也……。明弘治时,岸摧闸废,水面隘塞;万历时,乃移亭堤上。”
翠微亭
飞来峰山腰下,面对灵隐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蕲王韩出忠为怀念岳飞而建。旧时亭下右侧崖壁嵌有韩彦直题记刻石。(现残存)记文云:“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览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曰翠微。以为游息之所,待好事者。三月五日男彦直书。”
因岳鄂王有《登池川翠微亭》诗,用以名亭,盖隐痛之也。
诗云: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地导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两座经幢分别位于灵隐寺天王殿的东西侧。东幢高7.17米,西幢高11米,为多层八面形,基座为两层须弥座,幢身刻佛经,右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故称“尊者塔”;右幢刻有《大自在陀罗尼咒》,故称“大自在塔”。幢身上部叠置华盖、腰檐、联珠、仰莲、伞盖、流云,覆莲以及盘石等,盘石上雕刻迦陵嫔伽,双手合十,背有翅膀,形象生动。
古人赞灵隐寺经幢云:
高幢垂五代,瑞拱寺门雄;地涌虬蟠角,天成神鬼工。
莲花开仰覆,佛顶峙西东;卓出灵峰北,招摇云雾中。
灵隐寺石塔
位于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两侧,建于北宋隆元年,均为八面九层楼阁式塔,高约12米,第一层边长97厘米,用石料雕刻砌筑而成,为仿木楼阁式塔,每层四面辟壶门,线条和顺流畅,每层有柱子、栏额、枓栱、出檐平座,脊饰上刻有仙人像,下刻佛顶首陀罗尼经,塔身下为一层须弥座,更下为九山八海基石,是典型的宋式建筑。
御碑亭
位于天王殿前东侧。碑的正反面均为乾隆御书灵隐寺题咏;碑边均为康熙御书韵诗,其中清晰可读:
清圣祖玄烨御笔题诗:灵是西方鹫,飞来住岌峨;名山观不少,此地比宁多。
法苑开龙象,清径沲蔚萝,诸天应栏护,御辇昔曾过。
丁丑春日御笔
清高宗弘历按康熙诗韵御笔题诗:
飞来峰畔路,法相嵯峨;宛识只园地,已闻梵呗多。
法云开月宇,山籁下烟萝;到处瞻光被,羹墙竺是过。
再依皇祖灵隐寺诗韵,壬午暮春月御笔。
蘸笔池
位于寺中大悲阁下。相传一线天石室上有一小圆洞漏天光,悬岩上刻有“佛国”二字,为上天竺僧人道行所书。唐时有丁飞(字瀚之)曾住石室学养生术,年八十六而壮;丁飞善书小楷,其蘸笔池建于寺中。
呼猿洞
由灵隐寺往西沿飞来峰之麓,杂草丛生,遗有一洞名呼猿洞。相传古时灵隐山“白猿可呼,仁虎不食”。东晋慧理为证实飞来峰来自天竺灵鹫,曾呼猿而出。六朝刘宋时,灵隐僧人智一曾蓄猿于山间,他还善啸,有“哀松之韵”,每当他临涧长啸,则众猿毕集,时人称其为“猿父”,并设有饭猿之台。唐时李绅至灵隐看到“寺多猿猱,谓之孙团弥”,并诗云:“时有猿猱扰钟磬,老僧无复得安禅”。无数文人均留有猿猱诗句。该洞遗迹尚存,难以进入。
韬光
位于灵隐寺右之半山巢枸坞。唐代诗僧韬光开山创建,清帝弘历访灵隐时曾为韬光御书“法安堂”、“云澄日观”额。
韬光,原系四川僧人,唐长庆年间辞师出游,师嘱:“遇天可留,逢巢即止。”他游至灵隐巢枸坞,恰值白乐天守杭,认为师命已成,就在此卓锡结庵,说法修行。与白乐天结为法友,题其堂名为“法安”。长庆四年正旦,邀韬光入城,诗云: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青芥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韬光以《因白太守见招有答》拒招,诗云: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
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
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飞锡去,恐妨莺转翠楼前。
相传古时吕岩曾在此炼丹,故旧有“吕岩祠”、炼丹台、金莲池、烹茗进。宋时苏轼赵抃等守杭,均曾来此题壁,并遗有骆宾王隐居韬光与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续诗遗事,成为千古佳话。
灵隐图书馆
灵隐图书馆是灵隐寺储藏历代所收集书籍的场所,坐落于药师殿西面,灵隐学堂楼下,与灵隐学堂结为一体,共同成为灵隐常住僧众修学的最佳集聚地。
早在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阮元就曾在灵隐寺创建了公立图书馆“灵隐书藏”,让对佛教有心学习的大众在来到灵隐寺的时候,可以得到佛法的洗礼,智慧的灌顶,让其对佛教有一个真正的认知。
灵隐图书馆的建立,为培养现代化的合格僧材己作好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重要人物
开山祖师
慧理,西印度人,东晋威和三年(公元328年)初来武林(即今杭州),见飞来峰而叹曰:“此为天竺灵鹫峰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人咸不信。理公曰:“此峰向有黑白二猿在洞修行,必相随至此”。理公即于洞口呼之二猿立出。有此因缘,故而建灵隐寺于飞来峰前。并又建灵隐、灵山、灵峰等寺。后其余寺字或更或废,唯灵隐寺历久不衰。其晏坐处号理公岩,又名晏寂岩。其塔在今回龙桥东。
中兴延寿禅师
师俗姓王,余杭人。七岁诵《法华经》五行俱下,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常以官钱放生,亏累巨万,被举判以死刑,临刑神色怡然不惧,钱文穆王奇而赦之,听其出家为僧。初住天台智者岩习定,禅观中见观音以甘露灌其口,遂获辨才。后参德韶国师闻堕薪而悟。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钱忠懿王请重创灵隐寺,灵隐之兴由此故,后称住持灵隐者以为第一代也。继主永明道场(即净慈寺),以心为宗,以悟为旨,著《宗镜录》、《自行录》等书。每日行一百八善,弟子二千余人,时人号为慈氏下生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二月焚香告众趺坐而化,得舍利无数,立塔于净慈寺右侧。赐号智觉禅师,阅世七十二,僧夏四十二。
重兴具德和尚
具德又名弘礼会稽张氏子,幼从父兄住杭州经商,不喜章句时文,而好与黄冠道士者游,既而悟其非,至普陀山出家。听三峰宗法藏禅师说法于金粟寺,并随他人入三峰请益,历时很久,方蒙印可。为三峰法藏禅师之嫡嗣,天童密云禅师之法孙。以临济正宗传承而论,具和尚乃为临济第三十二代祖。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由灵隐二十四房敦请来山住持。师慨然曰:“夫所谓道场者?上以荘严尊象,敬礼三宝,使人得以瞻仰;下以键锤衲子,传佛祖慧命。外以接待宰官居士,内以安置诸执事,一应僧众寮屋,缺一不可”。即率大众躬亲秉持,斩棘除壤,凡事先之,不辞劳苦。乃子庚寅年(公元1650年)集料兴工,大殿、法堂、方丈寮、客舍、钟鼓楼等次第而成。使几尽颓废之灵隐焕然一新,实可谓“非和尚不能鼎建”。和尚重兴灵隐后,常以自家独特禅法,广引学人,道风所被,僧俗俱摄。时人赞曰:慈明、杨岐、戒演、妙喜之后,一人而已。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十月十九日示寂,年六十八。有《十会语录》三十余卷传世。
交通线路
公交
灵隐(公交站):
7(灵隐——城站火车站
7W(灵隐——吴山广场
278(灵隐——西溪湿地北门)
324(灵隐——地铁枫华路站(B·C))
505(灵隐——朝晖五区
公交数字旅游1号线(灵隐——火车东站西)
灵隐东(公交站):
103(六公园——九溪)
121(蒋村公交中心站——云栖小镇
324(地铁枫华路站(B·C)——灵隐)
508H(龙井茶室——九溪)
1314(一公园——宋城景区
地理位置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