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墅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南,尹山湖东北,面积大约11.52平方公里,因宋朝时期的一次大地震而形成。独墅湖又名渎墅湖、渎树湖,属中小型湖泊,是《江苏省湖泊保护名录》中的湖泊之一,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西南部,与吴中区交界,北通金鸡湖与娄江相连,南经斜港接通吴淞江。
位置境域
独墅湖 ,亦称渎墅湖。位于市区东部,与吴县交界,北与金鸡湖相连。原有水面积14.2平方公里,后部分水面被围垦成农田,现有水面积11.52平方公里。
独墅湖 又称渎墅湖,原有水面14多平方公里,1968年苏州市围垦4.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0.946平方公里,合1419亩)。现长5.9公里,
最大宽度2.8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面积10.19平方公里。它北通金鸡湖与娄江相连,
南通吴淞江。原有进出口河道23条,现剩16条,进口河道在西部,以龙口为最宽。出水口在东和东南部,以姚基港、居姚港、三百丈为最宽。正常情况下,湖水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吴淞江;当吴淞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则倒流入娄江。湖底较为平坦,平均水深1.306米,最深为2.40米,蓄水量为O.133亿立方米。湖水
PH值为9.0,矿化度为225.27毫克/升。东部滨岸一带较浅,底质硬实;北部湖心较深,底质较软。据渔民反映,民国23年(1934)湖水位最低,大部分湖底干涸。
1956年前,两湖
水生植物茂盛。1956年放养
家鱼后,湖内基本无水生植物,螺、蚬也很少。金鸡湖有苏州市的污水注入,而独墅湖仅在吴淞江水倒灌时,才有污水注入。独墅湖西北的黄天荡,北部已成陆地,其余部分已开挖成鱼池。独墅湖南部有
尹山湖。
水系水文
该湖南面原有一段和
吴淞江相通,后因养殖水产需要,筑起1100
米石堤,仅留一
出水口,使江湖分离。沿湖进出水口原有23条,经堵截后现剩16条。
进水口多分布在西部,出水口则在东南部。在正常状况下,湖水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吴淞江,当吴淞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则江水倒灌。
吴淞江,古名淞陵江、笠泽江、松江。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始称吴淞江。启宋前是太湖主要排涝入海河道,当时黄浦江是其支流。宋代,江已
泄水不畅。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开浚
太仓通海港浦,自
刘家港(今
浏河)导水入海。明初,
夏原吉开浚夏驾浦,吴淞江水从
娄江(今浏河)出海,下游水量大减,加速了吴淞江下游的淤堙。后夏原吉开凿上海的范家浜,“上接大黄浦,以达淀泖之水”,并放弃对吴淞江下游的疏浚,遂成“黄浦夺淞”的局面。江水源出太湖
瓜泾口,经郭巷、
斜塘、
胜浦、
车坊、甪直等地流入昆山;至上海市区称
苏州河,后汇入黄浦江入海,是太湖的主要出水河道。吴县境内长32.36公里,江面宽广处达400~800米。水位2.8
米时,河宽89.2米,流速0.2米/秒,流量76.42立方米/秒;水位4.0米时,河宽94米,流速0.4米/秒,流量196.8立方米/秒。
湖盆地形较平坦,一般水深在1.7米左右.最深为2.4米;东部
滨岸带水深较浅,底质硬实;北部湖心稍深,底质较软。水质因未直接受市区城河污水泄入,污染程度较金鸡湖为轻。pH值为9.0.
耗氧量5.28毫克/升,
总硬度2.264
毫克当量/升,
总碱度1.73毫克当量/升,
矿化度225.27毫克/升。该湖于1957年起开始进行
水产养殖,现为市区重要的水产基地。
地貌
潮荡水网平原 布在县境东部娄江—吴淞江—澄湖地区。地势低平,海拔3~5米,自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及湖荡周围地势略高,在4~5米间,东侧及吴淞江沿岸在3~4米间,处于正常水位与
洪水位之间。平原上水网稠密,湖泊众多,河湖将地面分割成许多小块,水面占陆地面积的31.9%。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镬底潭、沙湖、白洋湖、乍浦湖、
澹台湖等湖泊.对
蓄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本区为太湖洪水主要走廊,吴淞江、娄江是区内主要出水河道,运河仅对水流起调节作用。区内河港宽深,在河港交叉处常形成宽阔的河面。地面组成以河流冲积一湖积相为主,土壤以
重壤土为主。
气候
苏州位于
北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
小气候。
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
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这种小
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作物种类分成太湖林果气候区、南部双、
三熟制气候区、中部稻麦
二熟和三熟并存气候区、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区。
水产
鱼 类
吴县有鱼类106种,属15目24科71属。其中
鲤科鱼类55种,
鮠科8种,
鳅科5种,
银鱼科、
鮨科、
虾虎科各4种,
鳀科、
舌鳎科各3种,
鳢科、
鲻科、
塘鳢科、魨科各2种,
鲟科、
鲱科、胭脂科、
鲶科、
针鱼科、鱂科、
鳗鲡科、含鳃科、
攀鲈科、
䲗科、
杜父鱼科、
刺鳅科鱼类各1种。1981年
太湖资源调查时,采集到鱼类标本72种,未见到鲻、
梭鱼类。
建国后,鱼类组群变化较大。
青鱼、
草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鲫鱼、
鳊鱼,由天然捕捞鱼类发展为主要养殖水产品。
银鱼、
红鱼(
蒙古红鲌)、
白鱼、
鳜鱼、黑鱼(
乌鳢)、
鲶鱼、
鳗鲡、
塘鳢鱼等依靠
自然繁殖,已成为珍稀水产品。1978年起,引进
罗非鱼、东北鲫鱼、日本
大阪鲫(
白鲫)、
细鳞斜颔鲴等品种。
梅鲚鱼、黄鳔鱼、
船钉鱼、鳑鮍鱼、川条鱼、
黄鳝、
泥鳅等形成
优势种群。
青鱼 居“四大家鱼”之首,分布全县水域。黄桥乡河东、河西两村(旧名
北庄基),素以饲养青鱼著名,为全省养殖高产单位之一。1987年,全县青鱼产量750吨。
草鱼 又称混子,为淡水鱼珍品之一。东山临近太湖,水草茂盛,水质清纯,为县内草鱼的主要产地。1987年全县草鱼产量2800吨。
鲢、鳙鱼 习惯上统称自鲢、花鲢,头硕大肥美,素有“青鱼尾巴鲢鱼头”之美誉。为太湖、
阳澄湖等湖泊人工放养的主要
鱼种。1987年全县
总产量为2600吨。
鲤鱼 肉质细嫩,酷暑不落膘,有“夏鲤寒鲫”之说。在静水中能自然繁殖,是重要的养殖品种,也是天然捕捞的主要对象。1987年全县鲤鱼总产量1000吨。
梅鲚鱼 头大尾尖,形似竹刀,是太湖小型鱼类的优势种群,产量约占全太湖鱼产量的40%,亦是食肉性鱼类的
天然饵料。梅鲚鱼含有丰富的蛋自质,嫩骨和鱼卵,含有大量钙质。
鲫鱼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寒冬鲫鱼最佳,有“
鲫鱼头里三分参”之谚。亦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与鲤鱼杂交的
鲤鲫鱼,1958年由太湖公社人工育成,具有鲤鱼的生长快,而肉仍似鲫鱼的优点。1978年起,引进养殖东北鲫鱼、日本大阪鲫(白鲫)。1987年全县鲫鱼产量2850吨。
银鱼 形如玉簪,软如丝,色似银,故名。清
康熙年间列为贡品,80年代
太湖银鱼南移
滇池、西湖,北迁昆明湖、中南海。1987年全县银鱼产量885.40吨。
白鱼 又名“白鲦”,体狭长
侧扁,头尾略向上翘,细鳞洁白,肉质细嫩。与
松江鲈鱼、
黄河鲤鱼、松花江
鲑鱼,誉为
中国四大名鱼。隋朝就入贡京都洛阳。主要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小鱼虾为食,尚未驯化养殖。
鳜鱼 又名桂鱼,肉质细嫩,刺少味美,为席上佳肴。
鳗鲡 又称鳗鱼,肉细刺少,肥嫩鲜美,营养丰富,在日本有“鱼参”的美誉。为补充鳗鲡资源,1976年开始在太湖水域人工放养,1987年建养鳗场饲养。
甲 壳 类
吴县有虾和蟹2类,其中虾8种、蟹3种。虾有秀丽
长臂虾(俗称“
白虾”)、
中华小长臂虾、
日本沼虾(俗称“
青虾”)、
细螯沼虾、
粗糙沼虾、
细足米虾、
锯齿米虾、
钩虾(统称
糠虾)等,分属2科4属。白虾、青虾、糠虾为主要捕捞品种。
虾 吴县盛产白虾和青虾。白虾又称“
水晶虾”,通体透明,壳薄肉嫩,旧有“
太湖白虾甲天下”之说,产量占全太湖虾类总产的一半。青虾体色青亮,熟时全身通红,个
大肉坚,味鲜形美。湖河港沟均可繁殖生长。
蟹 有中华绒螯蟹、凹背尖额蟹和
锯齿溪蟹,分属3科3属。中华绒螯蟹,俗称“
大闸蟹”,以阳澄湖和太湖产的蟹最为著名。阳澄湖清水大蟹,青背白肚,金爪硬朗,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建国后,因兴修水利,沿江建造大型
水闸,影响
蟹苗流入内港湖泊,产量下降。从1966年开始向太湖人工放养蟹苗,产量渐有回升。
贝 类
田螺和
螺蛳(亦称蛳螺)是优势种群。田螺原来数量多,分布面广,建国后由于施用农药化肥,农田中明显减少。
螺类蕴藏量丰富,据测算仅太湖年捕捞5000吨左右。人们有食螺蛳的习惯。螺类又是青鱼的天然饵料。
河蚌主要作食用。60年代淡水育珠成功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主要用于育珠,食用逐渐减少。河蚬主要食用和喂鱼,70年代末开始向日本出口。
爬 行 纲
龟 俗称乌龟。境内湖荡、
河港、池塘、沼泽、稻田均有生长。70年代后数量下降,稻田、沼泽中基本绝迹,鱼池地区尚有生殖。
鳖 又称甲鱼、团鱼。溪、港、池、沼均有。甲鱼以小鱼虾和
昆虫为食,肉质鲜美,富含
优质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童子甲鱼”和“菜花甲鱼”尤佳。
鼋 状如鳖而大,重40~50斤,头有磊块,故称“
癞头鼋”。生长在太湖中。清《
太湖备考》载:“鼋古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建国后历次的水产资源调查中,均
未发现。
水禽类
吴县地处近海,是
野鸭迁栖地区,有淡、咸水型鸭类23种:
棉凫、
鸳鸯、
树鸭、
赤麻鸭、
翘鼻麻鸭、
琵嘴鸭、
白眉鸭、
针尾鸭、
绿头鸭、
斑嘴鸭、
罗纹鸭、
赤膀鸭、
赤颈鸭、
花脸鸭、
绿翅鸭、
斑头秋沙鸭、
普通秋沙鸭、
红胸秋沙鸭、
红头潜鸭、
青头潜鸭、
凤头潜鸭、
斑背潜鸭、
鹊鸭,占全国常见的
鸭科鸟类的一半。它们分属鸭科7属,其中自眉鸭、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为优势种群。
野鸭主要栖息在太湖、阳澄湖等
大型湖泊中,每年9月,白眉鸭、绿翅鸭最早飞来,10月至11月大多数野鸭陆续飞到,红头
潜鸭和青头潜鸭到11月底12月初才来。12月中旬至翌年2月,种类和数量稳定,是狩猎的最好季节。从3月起,潜鸭和花脸鸭陆续北上,在南方越冬的白眉鸭、绿翅鸭开始返回太湖,4月底至5月初,除少数在此营巢繁殖外,大多返飞北方。
清《
太湖备考》载:“凫出太湖,深秋方来集,至冬而盛,每
群飞而过,其数千万。”由于围湖垦殖,猎捕过度等原因,资源减少。据统计,1958年太湖捕获野鸭13350公斤,1960年为44100公斤,1963年为8600公斤。1983年,中国同日本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境内有19种鸭类为协定中的保护候鸟。
概况
独墅湖位于
苏州工业园区,
金鸡湖南
尹山湖东北,面积大约11.52
平方公里,因宋朝时期的一次大地震而形成。
湖泊面积9.19平方千米,湖泊岸线长度为18.07千米,其中工业园区境内12.19千米,
吴中区境内5.88千米。湖中心平均水深1.99米,蓄水量约0.19亿立方米,湖体主要依赖
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湖泊有进出河道约11条,西部、北部以入湖河道为主,工业园区境内有黄天荡、金墅西河和金墅东河,吴中区境内有中横港、旺马塘、墅浦塘支流1和墅浦塘支流2;东部、南部以出湖河道为主,工业园区境内有新机场河等。湖水自西北向东南入吴淞江,运河水位抬高后运河来
水经斜港汇入后有自南向北倒流入娄江趋势。
独墅湖隧桥工程全长7.37公里,其中
高架桥长3.43公里,隧道部分长3.46公里,地面辅道长2.86公里。
它西起东南环立交,下穿
苏嘉杭高速公路桥,以高架形式向东连续跨越通园路、
星港街、
通达路,在苏州工业园区高尔夫球场西南侧落地继而下穿,以隧道形式穿越独墅湖、
星湖街后接地面道路。
规划
独墅湖东侧是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原
独墅湖高教区),这一
区域规划容纳80万人,其中一半将是从事高等教育、科研等知识型人才。
临湖的有
独墅湖图书馆、体育馆、
影剧院等配套设置,东南角
独墅湖学校、幼儿园也已经启用。
此外“
乐活城”
商业设施已开建,“
城市副中心”月亮湾也日见雏形。独墅湖
邻里中心也已建成。
主要景点
东吴寺位于独墅湖西南角,靠近尹山湖。并有东吴寺南北公园,临近独墅湖
湿地公园。
白鹭园位于独墅东侧,因白鹭常在此栖息,故此得名。
它是一座以
植物造景与
硬质景观相结合,以“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环境营造出的高
绿化覆盖率的
生态公园。
公园总面积约23万平米,绿化面积约18万平米,绿化率占76.5%,园内
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地形起伏、线条优美,
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合理配置、
季相分明、景色丰富。
园内的各处景观风格各异,形神相依。
主入口景区喷泉
景墙、树池景灯,呈现出气派大方的入口景观;
亲水平台处湖水与水岸相衔接,站在水岸边独墅湖景色尽收眼底,俨然一副
水天相接、天
高水阔的美景;临水广场的铺地采用
天然石材自然拼接,相嵌在草坪内,时而散置、时而规则、增加了几分趣味,更增添了不少景色。
无论晨昏,来此一游,您皆可坐拥波光粼粼的水域,或者湖滨散步,或者静听涛声与湖水星光为伴,享尽无限的
生活情趣。
湿地区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幅“
荷花水中开、
芦苇随风摆”的迷人景象。
尤其是傍晚时分,当太阳斜向天的一方,染红了天边的云霞,落日余晖里,
荷叶芦花轻轻摇曳,伴着迎面徐徐拂来的暖风,此情此景,煞是醉人。
另外,湿地四周还有欧式、中式草亭,水榭木廊、
叠水瀑布等景色更是层出不穷、风光无限。
独墅湖教堂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风景秀美的独墅湖旁,
教堂建筑由主堂、钟楼、行政楼组成,建筑面积共5800平米。
独墅湖教堂的建成与开放,又为苏州广大中外基督教信徒提供了一处高品位的活动场所,增加了园区的文化内涵,改善了
生活环境。
地理位置
与必游景点的距离
与附近其他景点的距离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