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女,出生于1965年4月,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教授 。
人物经历
1984.9–1988.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 ,
学士;
2001.9–2004.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酸研究所,研究生,
博士;
2004.7–2006.4,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群体博士后;
1995.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多酸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2006.4–至今,
集美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主讲课程
《无机与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化与胶体化学》。
研究方向
多酸化学,食品安全及其检测技术。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多酸型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1371072),2014.01-2017.12,课题负责人,85万;
2.多酸型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酶促褐变机理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2J01045),2012.01-2014.12,课题负责人,4万;
3.海参体壁自溶关键蛋白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838)(2013.1-2016.12),项目参加人,排名第二。
4.藻类高值产品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10NZ01004)(2010.8-2013.7),项目参加人。
5、难溶
多金属氧酸盐配位聚合物的重构设计与性能, 33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0871054,2009-2011,项目负责人);
6、新型富勒烯的制备与功能化, 11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 20531050,2006-2009,郑兰荪院士为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
7、
官能化杂多酸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1万,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2005037567,2005-2007,项目负责人);
8、
纳米结构多金属氧酸盐的自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 1.5万,
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No. 15-2,2005-2007,项目负责人);
9、多孔杂多酸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本质的研究, 1万,吉林大学无机制备与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资助(No. 2006-001,2006-2008,项目负责人);
10、基于
官能化多金属氧酸盐的
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 6万, 集美大学预研基金项目(No. C60618,2006-2008,项目负责人);
11、抗病毒低聚岩藻聚糖的分离纯化及分子改造的研究, 4万,
福建省教育厅基金项目(No.2007F5076,项目负责人);
12、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传感性能研究, 3万,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校专项基金项目资助(No. 2007J0369,项目负责人);
13、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双语教学, 0.5万,集美大学第四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No. JY07035,项目负责人);
14、高纯度抗病毒低聚岩藻聚糖的研制,10万,厦门市科技局基金项目(No. 3502Z20083016,2008-2010,第三完成人)。
科研论文
1 An Dong, Chen Zhuqiu, Zheng Jiachun, Chen Siyuan, Wang Li*, Huang Zhiyong, Weng Ling,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in oyster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upled with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Food chemistry, 2015, 168, pp 1-6;
2 Xing Rui, Zheng Aping, Wang Fang, Wang Li*, Yu Yaping, Jiang Aihua, Functionality study of Na6PMo11FeO40 as a mushroom tyrosinase inhibitor, Food chemistry, 2015, 175, pp 292-299.
3郑阿萍,王芳,邢蕊,蒋爱华,王力*,两种多酸型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性能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35(3),pp 476-481;
4郑阿萍,翁凌,安冬,郭琳,王力*,电化学检测饼干中的焦亚硫酸钠,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35(9),pp 96-99;
5安冬,李玉,姜泽东,王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分离检测水产品中的组胺和亚精胺,
中国食品学报,2014,14(12),pp 136-142;
6翁凌,钱勇强,王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分离检测鲳鱼中的色胺,中国食品学报,2014,14(3),pp 189-195;
7董乐,翁凌,钱勇强,安冬,平婷婷,王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检测金线鱼中的组氨酸,中国食品学报,2014,14(8),pp 248-255;
8沈俊炳,吕禹泽, 王力*,食品可追溯体系在速冻熟制虾仁加工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2), pp 169-172.
9郑阿萍,陈丙年,陈发河,王力*,钒取代硅钨氧酸盐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应用化学,2013,30(2),pp 165-170;
10郑阿萍,钱勇强,彭爱红,王力*,茶饮料中茶多酚的电化学检测,中国食品学报,2013,13(10),pp 255-260;
11钱勇强,沈俊炳,安冬,王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检测鱼露中苯乙胺,中国食品学报,2013,13(2),pp 165-170;
12孙浩,蔡慧农,王力*,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食品工业,2013,34(8),pp 199-203.
13 HU Xi-yu, *CHEN Bing-nian, *WANG Li, CHEN Fa-he, Inhibition of α/β-K6P2W18O62·10H2O on the Activity of Mushroom Tyrosinase and Its Antimicrobial Effects,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ES, 2012, 28(5), pp 862-865;
14 Wang Li, Qian Yongqiang, Zheng Aping, Chen Fahe*,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polyoxometalate-based multilayer films electrod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557-559, pp 1645-1649;
15胡溪育,冯珍鸽,王力*,水果中
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pp 109-112;
16钱勇强,沈俊炳,王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分离检测鱿鱼丝中的组胺,中国食品学报,2012,12(6),pp 191-197;
17骆聪婷,钱勇强,冯珍鸽,王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饮料中L-精氨酸,中国食品学报,2012,12(9),pp 198-203;
18陈素艳,钱勇强,郑阿萍,王力*,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腐胺与亚精胺,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1),pp 141-145;
19王芳,郑阿萍,王力*,钱勇强,酸奶中L-半胱氨酸的电化学检测,中国食品学报,2012,12(9),pp 204-208;
20杨秋明,胡溪育,陈发河,王力*,Keggin型杂多酸的抑菌作用,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2),pp 76-79.。
论著及成果
(英文题目论文略)
3、{(Eu(PW11)2)m/PEI}多层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和光谱表征,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9),通讯作者+第一作者,Sci检索。
4、多金属氧酸盐K17[Ce(P2Mo17O61)2]的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组装及其电化学行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4,第一作者,Sci检索。
15、多金属氧酸盐α-Na7H[GaW9Fe3 (H2O)3O37] ·16H2O的合成和光谱,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5,第一作者,Sci检索。
16、磷钨酸盐的抑酶及抗菌作用,食品科学,2009,27(12),30(3),第一作者。
17、杂多酸盐在可见光照射下对染料的催化降解,
集美大学学报,2009,14(2),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18、流动注射安培检测法检测海带中碘离子含量,应用化学,2008,25(7),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19、化学
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材,2008年3月出版,书号:ISBN7-5311-5002-6/G·4523,主办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对食品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第二届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优秀论文)。独立完成。
21、基于多金属氧酸盐
电化学传感器对水果中
抗坏血酸的测定,食品科学,2006,27(12),第一作者。
22、
葡萄糖氧化酶多层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2006,38(4),第一作者。
23、轮型混价钼簇的电化学合成和性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21(5),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24、
番石榴叶提取物的鉴定及其抗菌作用,
分子科学学报,2007年10月,第二作者。
25、
生物科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宁夏大学学报,2007,5, 第一作者。
26、对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宁夏大学学报,2007,5, 第一作者。
27、食品科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杏坛争辉,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0,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