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国,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海兴县,祖籍河北省献县,中共党员,教育家、机器人研究领域专家,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8年10月,王树国出生于河北省
海兴县,并在海兴县长大。1973年,王树国高中毕业,这一年,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王树国因缺少下乡经验,无法报考。之后受母亲的鼓励,王树国踏上了
上山下乡之路。在农场的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王树国从未间断学习。劳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徜徉在《大众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静静的顿河》等著作中。两年的插队生活结束,王树国到天津大港油田当了一名修井工。后来,又先后做过钻井工、采油工。1976年11月,王树国加入
中国共产党。
教育经历
1977年,国家
恢复高考,王树国走进高考考场,最终被录取至哈尔滨工业大学,他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大学毕业时,王树国放弃了分配到好单位的机会,选择进一步深造。1982年,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
1987年,王树国被公派至法国留学,先后在法国国立高等工艺学院和巴黎第六大学从事机器人动力学、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机器人研究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门学科,属尖端而复杂的高技术领域。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王树国翻遍图书馆里可以找到的资料,半夜12点前几乎没有睡过觉。3个月后,王树国用英法双语写出了3篇研究报告。
王树国的成绩引起了法国有关机构的重视,两位法国专家推荐他到巴黎第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为其申请每月5000法郎的生活费。按要求,王树国需要在法国工作2年左右才能获得博士学位,他一面写信争取延长学习时间,一面申请进入一个高级别的科研机构做课题,但王树国的申请遭到了该机构拒绝,理由是:他来自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件事刺痛了王树国的心,他当即作出决定:递交回国申请。
工作经历
1989年3月,王树国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任“863”计划基础研究课题“智能机器人结构仿真系统”软件总设计师。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之后王树国的事业进入快车道。1992年,他作为总设计师的这项重大科技成果通过部级鉴定。此后,王树国主持或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形成稳定的方向。几年中 ,王树国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其间获得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1993年,王树国破格晋升为教授,同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后任“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专家组副组长。
王树国更加忙碌了,既要开拓机器人技术的前沿领域,又要负责所里的日常事务。无论出差到哪里,无论时间长短,王树国总是带着学生的论文、课题报告或讲稿,一有空就批改。王树国发现产、学、研脱节是影响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他从自己的课题做起,把研究定位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上。1996年至1998年,王树国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199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提拔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1999年,王树国任黑龙江省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主任。2000年6月,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离开了熟悉的校园环境,王树国很快进入新角色,成为一位专家型的领导,促进了黑龙江省的科技事业发展。
2002年初,组织上拟将王树国提拔为副省级领导,黑龙江省委主要领导找他谈话,有两个职务供他选择,一是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一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选择了后者。
2002年3月,王树国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副部级)、中共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在任期间,王树国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改建成威海校区,把航海和汽车专业打造成威海校区的王牌专业。另南下深圳办学,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后改建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在王树国推动下,哈工大人在深空探测、神舟系列、小卫星等领域贡献较多,数十项研究成果应用到国家载人航天的各个领域。
2014年4月,王树国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共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离开工作三十余年的母校,开始新的征程。
在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走遍学校每个角落,拜访西迁教授、老领导、院士,摸清西安交通大学的家底。设想在西安交通大学搭建一个创新平台,创建没有围墙的大学,拆掉学校和企业、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围墙,使高校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世界进步的大格局中。2017年2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主体工程开工;2017年5月,王树国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2019年,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诞生。
2024年3月,王树国卸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2024年3月,王树国任
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院长、
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校长。2025年1月,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设立,王树国出任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树国主要从事机器人自主控制理论、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空间机器人技术、医疗辅助机器人系统、医疗设备与仪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医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王树国在实施“863”计划项目中,开始了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攻坚战。自行研制的自动码垛包装机,替代了进口的同类设备。自动摘松果机器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木材砍伐。爬壁机器人,用以清洗大楼外墙。煤矿自动换钻杆机器人,可以自动拆装200米长的钻杆。王树国还把机器人引入生物医学领域,带着团队完成世界上第一个创伤康复仿生手,中国第一个人脑解剖电子图谱,中国第一个腹腔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据2025年1月西交利物浦大学网站数据,王树国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
据2025年1月西交利物浦大学网站数据,王树国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
据2025年1月西交利物浦大学网站数据,王树国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教育成就
王树国在西安交通大学2021级本科生迎新会暨开学第一课上勉励学子:
品德也罢,才能也罢,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整体素养,是一个人的整体品格,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必备的要素。忘却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忘却祖国,这是生命之本,是国家、民族赖于生存之本;丢掉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丢掉事业,事业是书写你人生未来辉煌之载体,你未来的无悔人生将在你一生的事业中得以彰显;没有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没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个人是不可能成才的,没有志气的国家一定趋于灭亡,所以总书记才强调国家要自立自强。一个个体、一个群体、一个国家都是如此,由此才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有序地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关于如何培养学习手段
第一点,学习要主动作为。主动作为,才能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你才知道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主动学习,是知道为什么学。
第二点,学习要持之以恒。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持之以恒,学习更是如此。大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即便是将来大学毕业走向社会也仍然需要学习。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大学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打基础的阶段。
第三点,学习要融会贯通。学科之间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融会贯通起来会发现各学科之间有很多相关要素关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点,学习要学以致用。每一门知识都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为人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每学一门知识,都会找到在客观现实中未来的应用场景,把这些融化在学习中,就一定会更深入。
关于未来世界所面问题
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所有的问题对师生、对世界都是平等的,需要大家一起破解、研究、探讨。要善于发现问题,这是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必备的基本要素。
二是要敢于面对问题。每一个历史的进步都是在破解若干难题之后获得了一个跳跃性的发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看敢不敢、愿不愿,是不是主动地解决问题。当问题来临时,要敢于直面问题并去解决问题。
三是要勇于解决问题。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是难题,要有的信心和毅力,敢于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需要自信,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深厚的科学功底,需要师生共担、共同面对。
四是要勤于了解社会。同学们最终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会未来发展,同学们要了解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走向,了解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把握问题要点,抓住主要矛盾,继而解决它,才能为所在学科、科学技术领域乃至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关于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基础学科人才,王树国称,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基础学科研究、基础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贯通起来,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前后端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模式路径,把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贯穿培养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基础课教师队伍、实验室教学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实施基础学科长周期评价体系,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创造宽松包容的环境。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职期间,王树国提出“大哈工大”概念,即哈尔滨、威海、深圳3个校区都是哈工大的一部分。从东北到东部沿海,再到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与行业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更名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同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设立。2014年,深圳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在西安交通大学任职期间,王树国设想搭建创新平台,使高校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世界进步的大格局中,让大学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引领者,决定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2017年2月,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主体工程开工。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新校区(创新港)诞生。创新港,把实验室、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和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促进教学、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学生从入学伊始,便与前沿科技和社会需求接轨,同行业专家面对面,了解和掌握前沿技术。
科研之外,王树国长期坚持用美国原版教材及最新英文资料作参考书,用英语给研究生讲授“机器人动力学仿真”等专业课程,另讲授“机械零件”等课程。
主要作品
获奖记录
人物思想
教育思想
办教育的人一定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教育要走在社会前面,引领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民族要实现现代化,教育必须先行。办大学不能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一流大学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这颗初心是为人民办大学,为中华民族办大学,为推动社会进步办大学。
办大学要牢记使命,回归本源,不要被眼前的名利所迷惑,要稳住心神,真正按照大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去做好自己的内涵建设。不仅要充分关注被国际广泛接受的客观指标,还要坚持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走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大学是需要精神的,真正一流的大学是涵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大学。中国高校要做好“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不仅要有世界的思维、系统的思维和创新的思维,更要牢记大学的使命责任。建设好“双一流”必须将中国的问题纳入世界大环境中去思考,要敢于引领社会发展和世界进步。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须站在全球的视角、站在建设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大学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世界进步的大格局中,让大学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高校应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和原始创新策源地。高校应打造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教育综合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一样,都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劳动生产力。教育综合改革不是一个任务,而一个没有边儿的题目,只有树立了问题导向,改革才有价值。
管理思想
王树国主张校长职业化,其概括总结为四点:懂社会,知道大学在社会中承担怎样的角色;懂科学,对未来行业走势、最新发展有预判;有一定的行政工作能力,能把大家组织起来;有改革的勇气和气魄。
在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在校长职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大步伐。201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公布《约法十则》:校领导的第一岗位是管理,第一职责是推动学校发展,每天保证在管理岗位工作八小时以上;当管理和学术出现矛盾时,以管理为主,努力提高分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人才思想
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建立资源与人才联动协调机制,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质量导向,完善基于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强化同行评议机制,深化代表作评审制度,完善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人才的工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人文生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个人观点
一所大学的气质和品格是什么?在王树国看来,一所大学的伟大之处,不只在于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取得了多少科研成果,而在于这所大学有没有自己的内涵和精神。大学是先进思想和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应该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沉下心来主动思考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意义,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留下历史印记的贡献。
建设“双一流”需有大局观念,要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看整个中国高等教育是不是得到国际的认可。在中国自主创新的历程中,从未放弃过学习,但是学习不是拷贝,而是要提升内涵,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这样将来才可能去引领世界前沿。中国办一流大学,要摒弃没有自信的心态,要有文化自信,有中国高等教育的自信。
一流大学不仅需要培养科学家,还需要培养一大批能把科技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把发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上。高等教育学校人才培养应当坚持产教融合,强化和各个领域龙头企业的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培养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产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
大学要引导学生将社会进步作为学习目标,构建前沿性、前瞻性的项目体系与课程体系,实施自主式、研讨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实行弹性学制,革新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要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畅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的双向流动,以“双导师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打通育人和用人的“最后一公里”,构筑“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1世纪将会是一个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原来一项技术可能支撑100年,现在可能几个月就会更新迭代。大学一定要有危机感,要主动融入社会之中,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按照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强化自身内涵建设,进而引领社会的发展。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参政议政
2019年3月,王树国在北京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王树国亮相“代表通道”并发言,传递“教育强国”的梦想。
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王树国出席开幕式。
走访慰问
2013年2月9日下午,王树国等走访慰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为他们送上节日问候与新春祝福,并与留校学子共度除夕。
2023年9月2日,王树国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篮球馆,看望正在训练的女篮队员们。王树国勉励队员们在训练的同时要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2024年2月,在2024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王树国带队看望
史维祥、
徐通模、
郑南宁三位老领导,向他们送去学校的关怀和新春的问候与祝福,并对他们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达敬意和感谢。
行业会议
2021年10月28日下午,2021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开幕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王树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2年7月27日晚,以“弘扬西迁精神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助推校友事业和山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西安交通大学山东校友座谈会在济南召开,王树国出席座谈会并与校友们交流。
2022年8月16日,2022智能视听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王树国出席大会主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2年11月4日,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座谈会,王树国出席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发言。
2023年2月17日,第23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全体大会在北京召开,王树国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2023年10月8日下午,“2023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论坛”校长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新港报告厅举办,王树国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出访接访
2013年2月25日上午,时任哈尔滨市委常委、哈尔滨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平房区委书记
刘忻一行到访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机器人产业进行调研,王树国与刘忻一行进行了座谈。
2016年1月至2月,王树国率团先后访问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法国巴黎中央高电大学和里昂中央理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推进实质性合作。同时,拜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馆、驻法国大使馆、驻英国大使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国会、财政部,并与英国QS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还与欧洲地区校友座谈。
2021年11月26日,王树国在北京与西交大思源商会会长傅延华、商会拟任党支部书记惠颖梅一行进行座谈交流。
2022年6月1日下午,曹德旺一行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调研,卢建军、王树国参加座谈交流。
2023年5月31日,米兰理工大学副校长朱利亚诺·诺奇(Giuliano Noci)来访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会见诺奇一行,王树国对朱利亚诺·诺奇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希望未来两校能在更多的学科领域开展合作。
2023年7月26日,利物浦大学校长蒂姆·琼斯(Tim Jones)率团访问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会见蒂姆·琼斯一行,双方就深化两校合作关系、加强相关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会谈。
2023年11月25日,王树国一行赴南京出席校友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南京)等活动,并与时任南京市委书记
韩立明座谈交流。
2023年12月21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方红卫和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叶牛平赴西安交通大学,与卢建军、王树国就深化校地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务实合作进行座谈。
考察调研
2013年11月2日,王树国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指导工作,与深研院教职工交流学校的发展情况、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深研院的未来发展规划。
2017年7月5日,王树国带队赴渭南市富平县调研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富平县政府召开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上,王树国听取了富平县统筹推进“八个一批”工程,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汇报。
2023年6月30日上午,王树国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调研,了解出版社发展情况,并围绕下一步发展提出要求。
参加活动
2012年12月7日晚,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2012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学生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一校区主楼礼堂举行,王树国出席表彰大会并讲话。
2013年5月3日,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五四青年节,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青年教职工座谈会,王树国出席座谈会,向全校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2013年10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四届老科协举办会员日活动,王树国出席活动,并为学校老同志送上祝福。
2021年8月27日晚,以“情系母校 缘牵海南”为主题的西安交通大学海南校友座谈会在海南召开,王树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2022年5月13日上午,在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第59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后,王树国受邀来到体育中心备课室,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谈论体育学科建设与体育精神。
2023年12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60周年校庆活动,王树国应邀出席校庆活动及中美大学校长对话会议,并访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园,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看望香港校友。
组织生活
2021年6月23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王树国参加会议并讲专题党课。
2021年7月5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财务处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王树国参加会议并讲专题党课。
2022年5月24日,王树国参加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2021级学硕党支部组织生活,与支部学生党员互动交流、共话学校发展。
2022年9月30日下午,王树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支部“严守纪律规矩、加强作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会。王树国听取了各位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党小组的汇报,鼓励大家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王树国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普通家庭,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王树国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老党员,仅有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是在干部速成班上习得的。尽管父母不能教导王树国具体知识,但教会他不畏艰苦、努力奋斗,遇到困难绝不低头的人生准则。
家庭成员
坚持学习
中学毕业的王树国不具备参加高考的条件,之后踏上了下乡之路。在农场劳作之余,王树国仍坚持学习。这期间,他每个月都要提交一篇作文给之前的班主任审阅。王树国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潜意识里有一个声音在不断鞭策他:不要浪费光阴,要用有限的时间多学习、多读书,这样才能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个人爱好
王树国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都会,自学了吹口琴、笛子、箫等乐器。
人物轶事
黄金搭档
2020年11月13日,一张图片在网络上热传,王树国眼眶泛红,紧抱一位老者,这位老者是年长王树国4岁的
张迈曾,他曾在西安交通大学求学、工作近30年,曾在陕西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任职,2014年重回母校西安交通大学担任党委书记,直至2020年退休。王树国和张迈曾这对“新交大人”与“老交大人”的组合,是许多西安交通大学校友心中的“黄金搭档”。
2023年7月2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天空突然下起大雨,王树国在雨中脱稿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卢建军则默默地撑起伞走到王树国身后,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风雨同舟,什么是对人的关爱与期许。
网红校长出圈
从王树国历年的脱稿演讲中,家国情怀是他不变的主题。真实和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无论是在风雨中演讲,或洒泪拥别昔日的“搭档”,还是在校园中跟同学们亲切合影,王树国把他真实、朴素、平易近人的一面毫无保留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他的真情流露,他的真诚表达,王树国用他的人格魅力赢得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国家前途和民族事业兴旺发展紧密结合”。王树国这位备受宠爱的“网红校长”,用了十年时间,把大学精神种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里,也把自己留在了学生心里。
人物评价
从石油工人到大学校长,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到西安交通大学,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王树国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彰显了他对教育无比的热情与昂扬的精神。王树国已然头发花白,身影略显佝偻,而这正是他奉献教育的印记,也是他立德树人的奖章。(广东政协网 评)
王树国为促进中国、法国两国间科技、教育等方面合作交流作出了努力与卓越贡献。(法国政府 评)
王树国对推进中国、法国农业合作做出了贡献。(法国国家农科院 评)
质朴、亲和、沉着、儒雅,这就是当代教育家王树国,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沧州人倍感骄傲。(《
沧州日报》 评)
真实、真诚,真心实意为学生好,给学生说掏心窝子的真话、实话,是“宝藏校长”王树国最耀眼的闪光点。(《
河南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