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1903年12月31日—1982年11月24日),出生于河北成安,原名王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群鸡图》《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四季花鸟》《报喜图》等,出版有《王雪涛画辑》《王雪涛画谱》《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3年12月31日,王雪涛出生于河北成安。
1911年—1916年,就读于成安县立高小。
1918年,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
1921年,在定州师范及省立十三中学任图画教员。
拜师学艺
1922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
陈师曾、
王梦白、
陈半丁、
萧谦中及法籍教员柯罗多等。
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
1924年,故宫开放,经常参观文华殿展出之古代作品。
1925年,创作作品《不倒翁图》《清白图》等。
1926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并受聘为国画系助教,另兼任市立第二中学图画教员。
1927年,创作作品《年景图》,另与
凌文渊合作创作作品《迎春图》等。
1928年,创作作品《厂甸归来图》《漫草寒烟图》《荷花图》等。
1929年,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1930年,创作作品《芦雁图》等。
1931年,与王梦白合作创作作品《鸲鹆梧桐图》,另创作作品《百鸟图卷》等。
1932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另兼任志成中学、镜湖中学、四存中学图画教员。
1934年,创作作品《双勾设色花鸟卷》等。
1935年,创作作品《竹桃鸲鹆》《登高眺望》,另与吴昌硕、齐白石、王梦白、汪慎生、徐燕蓀、胡佩衡等参加第三次中日绘画展览会。
1938年,先后在北平、天津举办个展,另创作作品《松间鼠戏》《一日能来一百遭》《依傍疏林》《双双去又归》《相依图》《眈眈鹰视图》等。
1939年,创作作品《不负春萌》等。
1940年,创作作品《夜读图》《秀竹秋虫》等。
1944年,创作作品《子孙万代》等。
1946年,创作作品《雀虫花卉》《紫藤飞燕》等多。
1947年,创作作品《草虫花卉》等。
1948年,创作作品《十二属相图》《雪梅鸡觅》《桃花山鸡》等。
1949年9月,任新中国画研究会(现
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1950年,参加“华北物资交流展览会”绘制工作。
1951年,与
齐白石、
陈半丁、
于非厂等合作创作作品《普天同庆》。
渐入佳境
1952年,与陈半丁、
何香凝合作创作作品《紫蟹黄花》,另与
于非闇、
汪慎生、
启功等合作创作作品《群芳介寿图》。
1953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福利部长,另作品《芦塘鸳鸯》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一届中国画展览会。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与李苦禅等合作创作作品《天葩奇芬》,与何香凝等合作创作作品《梅花》;8月,当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与齐白石等共同创作巨幅画作《
和平颂》,另与陈半丁、于非闇、汪慎生等共同创作巨幅画作《五一颂》。
1956年4月,增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6月,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欧洲;另创作作品《报喜图》《萱花蝴蝶》《桃花》《松鹰》等。
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5月,任中国画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另创作作品《紫藤群鸡》《芙蓉鹭鸶》。
1958年,创作作品《牵牛豆花》《桃竹双禽》《藤萝天牛》《大红花》等。
1959年,创作作品《万年青》《百合》《山茶仙鹤》《农业大丰收》等。
1961年,创作作品《铁线莲》《云南山麓》《丽江山花》等。
1962年,创作作品《鸢尾双鹤》《鹦鹉》《四季花鸟》《鱼》《白香山句牡丹芳》等。
1963年,创作作品《雪景喜鹊》《白鹇杜鹃》《玉簪》等。
1964年,创作作品《河池双鸭》《红梅绶带》《古松苍鹰》《紫藤黄鹂》《牡丹雄鸡》《杜鹃孔雀》《芙蓉锦鸡》《芦花双鹤》等禽鸟花卉八条幅。
1965年,创作作品《山茶寒鹊》《藤萝群鸡》《绿天蕉雨》。
1970年,创作作品《飞雪迎春图》《咏梅》等作品多幅。
创作高峰
1972年,创作作品《万紫千红》《紫藤白鹇》《牡丹》《梅竹》《松鹤》《荷花》等。
1973年,创作作品《松雪梅竹图》。
1975年,创作作品《花蝶》《豆花》《牡丹祝寿》《荷花小鸟》《欢乐的池塘》《菊花黄时蟹正肥》等。
1976年,创作作品《百花齐放》《梅花寿酒》等。
1977年,创作作品《牡丹蜂蝶》《观莲》《桃梨满园》《雪梅》等,并出版《王雪涛画集》,另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花鸟画会会长。
1978年,任北京画院院长。同年,因病第一次入院手术。
1979年,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另参加全国第三届文代会,并在香港参加中国画展览会,创作作品《报喜图》《岁朝图》《清芬幽远》《柏寿图》,为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创作作品《红松仙鹤》,出版《王雪涛画谱》。
1980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
1981年,作品《禽鸟八条幅》参加首届北京画院与日本南画院联展;作品《紫藤白鹇》参加北京画院与南京画院书画展;作品《岁朝图》参加加拿大中华文化中心举办的北京画院作品展;作品《舒笑》参加北京画院与上海画院联展;另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画展及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展览,创作作品《临风索侣》《墨笔石榴》《紫滕八哥》等。
1982年,创作作品《祈福》《瓦壶斋秋意》《回眸》《牡丹清供图》《梅竹八哥图》等,另参加北京画院成立25周年画展。
因病逝世
1982年8月8日,因癌症入院治疗;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1928年3月,王雪涛与徐佩霞在先农坛淮扬餐馆藕香榭举行婚礼,1940年,儿子王珑出生。
代表作品
绘画作品
专著画集
创作特点
艺术综述
王雪涛在学习传统的同时借鉴西方对物写生法,笔下的花卉、草虫、禽鸟形多姿,摆脱了既定程式,因此他的花鸟形象结构准确,动态逼真,摆脱了空洞单调的模拟风。他在笔墨勾画的同时,适当强调赋色的明艳。他将艳色与墨色映衬在一起,提高了色彩明度,刻画出大自然的生机和花卉之娇艳。他在布局上的巧于安排,笔法讲究变化,也增加了作品的巧致和丰富性表现。
王雪涛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爱。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雪涛的花鸟画在主题、题材、图式、色彩等方面进行了革新转化。通过长期的观察自然与大量的写生练习,他笔下的花卉、禽鸟、草虫形象更加的丰富多元,突破了传统和流行的既定程式。同时,他在水墨设色的基础上加强了色彩的运用,将西方的色彩规律巧妙的融入到传统花鸟画之中,进而呈现出色彩艳丽、生动鲜活的小写意花鸟画新貌。
艺术蕴意
王雪涛的艺术源自于自然、生活,同时也渗入到大众的生活审美之中。他笔下的花鸟画既有对自然生命的真情讴歌,又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记录,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文化视觉基因,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技法特点
王雪涛的画法特点是:用淡墨勾,先勾出来,淡墨当中有色阶,有浓有淡,而且别人画的花瓣,它是椭圆的,而王雪涛是折笔一方,中间有方笔,画好以后用洋红染瓣尖、用草绿提花瓣的根,趁湿的时候,用毛笔蘸白粉,用颤笔勾这个花瓣的筋,就这种画法是他独有的。
牡丹画法
王雪涛画牡丹喜欢用洋红调白粉来画,颜色与白粉有一定的融合,花蕊是中黄而不是藤黄,花瓣画得极深入又很有层次;王雪涛画牡丹不仅用洋红,还有一定比例的曙红和胭脂,特别是花瓣的暗面,因此,颜色极其沉稳。更难的是,颜色的叠加保持了一定的厚度;王雪涛勾叶筋更接近于行草书的笔法,不是一勾到底而是笔断意连,点到为止,并且用来“醒线”的复笔很多,显得轻盈活泼,很接近自然中枝叶的状态。
禽鸟画法
王雪涛的禽鸟在造型上受清代的华喦和任伯年影响很大,他善于画动态中的鸟类,这要求画家对鸟类的生理结构和运动规律非常了解。在用笔用墨方面,王雪涛画的八哥等禽类很见笔,几笔下去,形就出来了,再用小碎笔小心收拾,形的处理是圆中带方,特别是头、颈、肩、背的衔接关系十分肯定利索。他画的公鸡、鹰、鸭等中型禽鸟,在表现身体时喜欢加入一定的胶,水多时产生出通透而整体的效果。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作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术大家,王雪涛不仅笔墨技艺娴熟,而且具有高度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善于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灵动韵味。其笔下的花鸟草虫、生活小景,充满鲜活真切的意趣,使观者感受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的艺术魅力。”(《
中国商报》评)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中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书画网评)
“王雪涛是近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既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动,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且能于情景结合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趣,积极表现与时俱进的审美,从而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20世纪借古开今、化西为中的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
北京商报》评)
“王雪涛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花鸟画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评)
“王雪涛是在中国传统小写意花鸟画绘画技法改革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绘画大师。”(《
北京商报》评)
轶事趣闻
十年变法,齐白石获得越来越大的名气,使得他的作品售价也水涨船高,同时仿他的假画也多起来,坐在家中听了一些无端的传言,竟怀疑造假者中有他的徒弟王雪涛。无法排泄的愤怒让齐白石作出荒唐的举动,写了一张“王雪涛莫进来”的条子贴在门上。王雪涛得知此事后,因了解齐白石的性情,并没有责怪恩师,而是请朋友转告齐白石,他绝对没有作假画,并委婉地表示以后跟恩师“在画上见”。冷静下来的齐白石很快明白自己错怪了弟子,操刀治印,上刻“老雪”,放下身价亲自送到王雪涛家中。风波平息,师徒情谊依旧,只是为画史留下一段逸闻掌故。
后世纪念
1987年10月,
王雪涛纪念馆在山东济南趵突泉沧园建立。
作品保护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王雪涛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代表作不准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