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甘肃省辖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东与定西市、陇南市毗邻,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连,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连,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1个县级市、7个县,常住人口为66.87万人。州人民政府驻地合作市人民街96号。
历史沿革
西汉,东部属
陇西郡、北部属
金城郡,设白石、
羌道两县。
隋,
临洮郡、桴罕郡、
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
唐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
洮州、
芳州、
迭州的全部和
河州、
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
吐谷浑、
吐蕃的范围。
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
巩昌府,夏河由
循化抚番厅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今甘南境内之临潭、舟曲、夏河3县及今卓尼县(包括迭部、舟曲部分地区)属甘肃省行政辖区。临潭县属
兰山道,舟曲县(旧称西固县)属渭川道,夏河县属西宁道。1927年设立拉卜楞设治局,1928年正式设立夏河县。1937年设立卓尼设治局。
1949年9月11日,临潭、卓尼2县解放;20日,夏河县解放。12月10日,舟曲县解放。临潭、卓尼2县隶属岷县专署,夏河隶属临夏专区,舟曲隶属武都专区。
1950年5月,岷县专署撤销后将临潭县划归临夏专区,夏河、卓尼为省直辖县。
1952年2月,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隶属中共甘肃省委;7月1日,中共甘南藏区工作委员会成立,辖中共夏河工委、中共卓尼县委、中共临潭县委;是年,中共祧源工作委员会和欧拉工作委员会成立。1953年,在祧源、欧拉2工委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中共碌曲工委和玛曲工委。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
1955年12月,撤销甘南藏族自治区,改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2024年10月24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从2025年起,将自治州成立纪念日假日确定为国庆节法定假日结束的次日,放假一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11月,将原省直辖的夏河县、卓尼自治区、临夏专区所辖的临潭县、西固县所辖的城关区、武都自治区、峰迭联合区、阳山自治乡、武都坪牙藏族自治乡,岷县洛大直属乡、官鹅乡、大河坝乡、西尼沟、会川新堡等4个藏族区乡,宕昌4个乡一并划入甘南藏族自治区辖区。全区辖卓尼自治区、夏河县和临潭县。
1955年8月,撤销卓尼自治区,改设为卓尼县。12月,成立玛曲县、
碌曲县、舟曲县,州辖6县。
1959年,碌曲、玛曲县合并为祧江县,撤销卓尼县,并入临潭县,舟曲与卓尼2县属的下迭区组建为龙迭县,夏河县改为德乌鲁市。
1962年1月,恢复原有建置,增设迭部县。自治州辖夏河、碌曲、玛曲、临潭、卓尼、舟曲和迭部7个县。
1991年,甘南州辖临潭、卓尼、舟曲、碌曲、玛曲、夏河、迭部县7个县。
截至2010年,甘南州辖临潭、舟曲、碌曲、玛曲、卓尼、夏河、迭部7个县和合作市。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1个县级市、7个县:
合作市、
临潭县、
卓尼县、
迭部县、
舟曲县、
夏河县、
玛曲县、
碌曲县。州人民政府驻地合作市人民街9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东与
定西市、
陇南市毗邻,南与四川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连,西与青海省
果洛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相连,北靠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0°45′45”~104°45′30”,北纬33°06'30”~35°34'00”之间。东西长360.7千米,南北宽270.9千米,总面积38521平方千米。
地质
甘南州,地域属西秦岭褶皱带,地质构造体系主要属秦岭东西向构造,构造带位于州境中、南部。甘南州境地层构造属巴颜喀拉一秦岭地层区。区内根据地层构造分布、岩相建造、地质年代特征等又可分为4个地层分区。
地形地貌
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为迭岷山地,东部为丘陵山区,西部为平坦草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状。最高海拔4920米,最低海拔1172米。
气候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具有大陆性季节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裕,利用率低:热量不足,垂直差异大:降水较多,地理分布差异显著。除舟曲、迭部县部分地区没有严寒期外,其余地方长冬无夏,春秋相连且短促。2022年全州各地平均气温为3.2℃~14.7℃,与历年平均值比较,迭部和碌曲正常,其余各地正常略偏高0.2℃~1.0℃。2022年全州各地降水量为329.3毫米~581.2毫米,与历年平均值比较,卓尼正常略偏多,其余各地略偏少特多。
水文
甘南州,境内河流众多,溪流密布,主要河流有黄河、洮河、大夏河和白龙江,分属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属黄河水系:白龙江流域属长江水系。州境所辖的玛曲、碌曲、卓尼、临潭、夏河5县境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首曲)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迭部、舟曲两县全境及碌曲县的郎木寺一带属长江流域,主要河流为白龙江。甘南地处黄河、长江上游,是洮河大夏河以及长江支流白龙江的发源地。东部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深邃,河道落差集中,是甘肃省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区。
土壤
甘南州的土壤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壤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共分为 13个土类,27个亚类,40个土属。其中,耕种土壤有13个土属,21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2年,甘南州水资源总量69.9亿立方米。总用水量824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用水量4667万立方米,下降1.7%;工业用水量208万立方米,下降8.0%;城镇生活用水1025万立方米,增长25.2%;乡村生活用水1557万立方米,增长1.5%;人工生态环境用水398万立方米,增长16.9%。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甘南州耕地139559.38公顷(209.34万亩)。种植园用地1421.81公顷(2.13万亩),林地1213587.17公顷(1820.38万亩)。草地1766165.92公顷(2649.25万亩),湿地384030.44公顷(576.0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416.41公顷(29.1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2716.48公顷(19.0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016.81公顷(61.53万亩)。
生物资源
甘南林区蕴藏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野生植物1820种,主要有杉、松、柏、桦、杨等,重点保护的有大果青杆、岷江、柏木、秦岭冷杉、连香树等20余种。有蕨菜、蕨麻、羊肚菌、猴头菌、香菇、木耳、沙棘等多种山野珍品。药用植物有643种,其中不乏珍稀贵重及特产,独有药材冬虫夏草、野党参、岷贝、半夏,而在全省占主要地位的药材大黄、丹参、赤芍、红芪等更是品质优良。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31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梅花鹿、藏羚羊、雪豹、黑鹳、金雕、天鹅等143种,其中黑颈鹤数量达500多只,占到全球总量的6.3%。畜禽品种繁多,有河曲马、欧拉羊和甘加羊,合作猪,有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等许多优良畜种。
矿产资源
甘南州,矿产资源不仅矿种多,而且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境内共发现金、银、铜、铅、锌、铁、汞、锑等42种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23种,其中铀、砷、泥炭居全省第一位,金、铁居全省第二位,铅、锑居全省第三位;已开发利用矿种有15种,分别是:金、银、铜、铅、锌、锑、铁、砷、煤、水泥用灰岩、石英岩、石膏、花岗岩、矿泉水、等。
人口
2023年末全州总人口(户籍人口)74.5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3.17万人,增加0.1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7.9%。常住人口66.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3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全年出生人口0.64万人,出生率9.43‰;死亡人口0.57万人,死亡率8.48‰;人口自然增长率0.95‰。
经济
综述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3.66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69.39亿元,增长2.5%。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6.4%;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下降32.5%。分产业看,全州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4.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1.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3%。分领域看,项目投资增长5.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
财政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5亿元,同比增加0.22亿元,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6.52亿元,增收0.62亿元,增长10.5%;非税收入8.12亿元,减收0.40亿元,下降4.6%。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24亿元,减支12.08亿元,下降5.1%。其中,金融、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科学技术、其他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75.8%、51.5%、17.5%、8.2%和1.8%;粮油物资储备、城乡社区和节能环保支出分别下降2.4%、6.6%和10.3%。
人民生活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17元,同比增加1572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6元,增加941元,增长8.0%。
第一产业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6.14亿元,同比增长4.9%。全年全州蔬菜产量6.89万吨,同比增长0.6%;夏粮总产量8.88万吨,增长2.9%;夏收油菜籽产量2.10万吨,增长5.9%。全州造林面积44.43万亩,增长3.1倍。全年全州牛存栏120.64万头,同比下降2.9%;羊存栏129.92万只,下降1.7%;猪存栏15.51万头,下降2.0%。2024年,全州牛出栏59.73万头,增长8.9%;羊出栏144.19万只,增长10.9%;猪出栏25.23万头,增长0.4%;鸡出栏90.70万只,增长1.9%。牛奶产量85922吨,增长6.1%。绵羊毛产量1298吨,下降7.0%。
第二产业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8.3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0.4%。分行业看,黄金生产行业增加值增长15.3%;电力供应业增长12.2%;水泥制造行业增长13.6%;机制服装制造业增长14.9%;中药材加工增长101.0%;石膏、水泥制品业增长4.8%;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增长0.6%。乳制品行业增加值下降23.1%;电力生产行业下降5.4%;肥料制造业下降12.0%;畜产品加工业下降9.2%;食用菌加工业下降30.6%;天然气供应业下降7.5%。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生产水泥103.07万吨,增长7.0%;生产黄金4062千克,同比增长6.7%;发电量39.03亿千瓦时,下降14.3%;生产乳制品9072吨,下降23.0%;生产鲜冻畜肉4001吨,下降30.1%。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43亿元,同比增长30.7%;营业收入43.39亿元,增长4.7%。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8.8%、8.5%、6.1%和0.5%。1—11月,全州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
国内贸易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8亿元,同比增加1.27亿元,增长2.5%。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完成零售额20.73亿元,增加0.78亿元,增长2.7%。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完成零售额29.63亿元,增加0.49亿元,增长2.0%。按行业分,全州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6.78亿元,同比增长5.4%;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5.21亿元,下降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州城镇完成零售额42.74亿元,同比增长7.8%;乡村完成零售额9.24亿元,下降16.5%。按消费类型分,全州餐饮收入15.0亿元,下降3.7%;商品零售36.98亿元,增长5.3%,其中,石油及其制品完成零售额17.78亿元,增长4.1%。从销售额、营业额来看,2024年,全州批发业完成销售额13.12亿元,下降30.7%;零售业完成销售额40.96亿元,增长0.1%;住宿业完成营业额3.81亿元,下降8.4%;餐饮业完成营业额8.51亿元,增长3.0%。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文化办公用品、家用电器、粮油食品、石油及其制品类、日用品分别增长2.4倍、91.2%、5.9%、4.1%、0.5%;文体娱乐、书报杂志、烟酒饮料、化妆品类、汽车、服装鞋帽和通讯器材类分别下降1.8%、7.2%、9.5%、26.6%、36.1%、85.5%和88.4%。
对外经济
2022年,甘南州进出口总额4359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出口总额1360万元,增长15.3%;进口总额2998万元,增长37.9%。
金融业
202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14.95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住户存款303.73亿元,增长7.5%;非金融企业存款51.37亿元,增长9.0%;机关团体存款135.86亿元,下降1.5%;财政性存款23.96亿元,增长25.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5.57亿元,增长6.3%。其中,住户贷款130.44亿元,增长15.4%;企(事)业单位贷款165.13亿元,增长0.1%。
旅游
2022年,甘南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98.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2%;旅游综合收入24.65亿元,下降65%。全州A级景区35处。建成观景台84处,3A级旅游厕所338座。建设文化旅游标杆村17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218个。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3000余家。
交通运输
甘南境内有
213国道、省道306线、313线、312线 204线、210线,县道401线、县道424线、
兰合铁路、
西成铁路,临合高速、王夏高速、卓合高速、合赛高速穿过。
甘南夏河机场
甘南夏河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位于甘南州
夏河县库塞塘村附近,距离夏河县和合作市分别为72公里和56公里,是中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以及民航西北地区、甘肃省民航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约7.1亿元,总用地约2600亩,机场飞行区等级按4C级标准建设,跑道长3200米,机场标高3189米,航站区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60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设计面积3185平方米,站坪机位3个,可满足波音737和空客319等机型的起降,服务范围覆盖甘南州、临夏州等地区,是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个通航的民用机场。
2022年,甘南州机动车保有量15.51万辆,其中:营运车辆0.58万辆,非营运车辆14.93万辆,校车2辆;公交车73辆,出租车1617辆。客运量40.11万人,下降88%,客运周转量5050.24万人公里,下降77%。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甘南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831所,其中:幼儿园422所,小学355所,普通中学47所,职中3所,中专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园)学生(幼儿)138064名,其中幼儿园25694名,小学64796名,初中28132名,高中15794名,中职3498名,特校150名。双语中小学143所,在校学生49847名;双语幼儿园101所,在园幼儿5003名;寄宿制学校188所,寄宿学生59632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6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28%。
中职教育招生2197名,“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招收少数民族初中应届毕业生90名,“千名人才培养计划”录取799名,天津定向医学类本科录取41名。
落实到位各类保障资金4.72亿元,为9571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发放贷款7011万元。落实覆盖各学段的资助资金4174万元,惠及学生3.9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6803万元,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落实“三包”资金25284万元,“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目标全面实现。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滋蕙计划和金徽正能量公益基金会公益助学活动资金41万元,共资助全州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新生381人;蒲公英助学计划资金38万元,资助品学兼优高中生110人。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校学生1206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2069人。教职工701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招生3631人,毕业生3088人。
科学技术
2022年,甘南州推荐省列科技计划项目42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项;选派科技特派员227名,选派“三区”人才120名;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40亿元。授权专利197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78件;外观设计专利14件。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馆。
2022年,甘南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26个,公共图书馆9个。出版发行藏汉两文《甘南日报》345万份,其中:藏文报纸57万份,汉文报纸288万份。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其中:乡村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无线广播覆盖率91.3%,其中:乡村无线广播覆盖率91.2%,少数民族语音广播覆盖率63.1%。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其中:乡村电视综合覆盖率100%;无线电视覆盖率89.3%,其中:乡村无线电视覆盖率88.3%,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覆盖率37.9%。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用户16.89万户。有线电视在网用户2.1万户。
完成洮州厅志古籍标签标引、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平台、脱贫县资源建设等19个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8个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项目。结合线上线下举办2022年元旦春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书香甘南”全民阅读、“吉祥甘南 民族团结”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五无甘南”书法宣传活动、戏曲进乡村、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132场次,服务群众46.2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22年,甘南州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499个,体育场地面积128.76万平方米。共有健身站点141个,单项体育协会和农民体协10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254名,国民体质监测站8个。体育彩票销售额1.06亿元,增长118.4%。
在县乡共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20余场,参与总人数8万多人次;在农牧村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10余场,参与人数2万多人次。成功举办甘南州第二届运动会,来自全州42个代表团的1678名运动员参加了青少年组、群众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的14个项目比赛。全州150余名运动员参加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组象棋、围棋、线上广场舞、健身气功、篮球、羽毛球、足球共7项比赛项目。在群众组围棋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和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组织参加了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根据项目布局和训练发展实际,共组织123人参加了青少年组田径、足球、篮球、三人制篮球、排球、柔道、武术套路、国际式摔跤、跆拳道、拳击10大项比赛,共获得6枚金牌,8枚银牌,12枚铜牌。
医疗卫生
2022年,甘南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85个,其中医院3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1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3个,其他卫生医疗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50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27人,注册护士1443人,药师(士)237人,技师(士)330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04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39万张,其中:医院0.30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06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0.03万张。
婴儿死亡率降至3.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4.08‰,孕产妇实现零死亡,住院分娩率99.4%。建成区域医学中心38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24个,职业病诊断检查服务机构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
2022年,甘南州城镇新增就业45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7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通过东西协作,提供就业岗位使5353名劳动力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注册3545名,就业3318名;招聘8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现就业、“三支一扶”人员203名、特岗教师159名;举办网络招聘会21场,提供就业岗位1803个,“直播带岗”活动101场,提供就业岗位2.8万余个;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4260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建成扶贫车间185个,吸纳富余劳动力595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964万元。
2022年,甘南州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84万人,其中待遇领取0.8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9.2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2.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3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0.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46万人。
为37630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0963万元;为10260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502万元;为3706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供养金3440万元;为848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1306万元;为7371名困难残疾人和1026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716万元。实施临时救助6.28万人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149人次。办理结婚登记5273对,办理收养登记5例。福利彩票销售4876万元。社会养老床位2847张(含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24家。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主要流传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申报的藏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15。
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
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甘肃省夏河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38。
藏医药(甘南藏医药)
藏医药(甘南藏医药),甘肃省碌曲县传统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藏医药(甘南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Ⅸ-9。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甘肃省夏河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Ⅶ-14。
风俗
甘南藏族的风俗习惯是甘南藏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甘南藏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藏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服饰
甘南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喜欢穿用羊皮缝制的
藏袍,藏袍宽大肥长、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当被。藏袍一般样式是领宽,腰肥、袖管长出手面1尺多,下襟长出脚面2-3寸,开右襟。
饮食
安多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
奶茶、油条、
糌粑,还有酸奶、肉饺、肉包、面条和
手抓羊肉等,调剂花样甚多,以肉食为主。
民居
甘南藏族的住室有两种。牧民住的是
帐房,农民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帐房是牦牛毛加工而成的,均为黑色,结实耐用。帐篷中间是长形土灶,左右两侧住宿,上席供奉佛像及经典,并陈设用铜、银制成的
净水碗和
酥油灯。一般帐篷呈四方形,用8根立柱支撑着,有10数根牛毛绳的一端与篷顶拴结,牵另一端至帐外,拴在约一丈远的木橛上,使得帐篷平展、稳固。帐篷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顶高1.7至1.8米。顶部正中留一道宽一尺、长丈余可以开合的空隙,打开可以通风、排烟、散热,合盖则能防风雨、保温暖。
丧葬
甘南藏族认为人体是由土、水、火、气4种物质形成的,死后尸体仍要化为4种物质,所以甘南藏族的葬式分为
土葬、
水葬、
火葬、风葬四种,最普遍的是
风葬(也叫
天葬)。
礼俗
甘南地区的藏族,重礼节、讲友谊、热情好客。见面时伸出双手,掌心向上,笑脸相迎。尊卑之间礼节极为严格,不能稍事疏忽。
遇婚丧和主要节日互送礼物。春节前杀牛宰羊,按户分成份子,相互赠送,对贵客则用带羊尾的脊骨肉做成手抓款待,表示格外尊敬。在家中同席饮酒、喝茶、吃饭,自觉地按年龄排序,长者上坐,如年长者迟到,则全体起立相迎。
禁忌
甘南藏族过去长期受到宗教的束缚,在生活上的禁忌特别多。有的禁忌属于卫生范围,如禁忌用自己的茶缸、饭碗在水缸内舀水;忌讳对着人面咳嗽等。有的属于礼貌等道德范畴,如禁忌背对着人,禁忌反手用勺添茶倒水等等。有的禁忌反映出宗教的影响,认为与生死祸福息息相关,如不用刀宰杀牲畜,忌吃马、驴、骡等圆蹄牲畜的肉,禁食狗、猫、老鹰、麻雀、乌鸦等有爪子动物肉,也不得借用他人的工具、炊具宰杀和煮食这些肉类。
节会
甘南藏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六月会,四月佛月节,五月
端午节和十月
燃灯节等。其中最热闹的是春节和六月会。
风景名胜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有绵延3.5公里的世界最长转经长廊。是以六大学院、上百座属寺和八大教区组成的综合性大型寺院。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尕路田大房子
尕路田大房子,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古战乡尕路田村。始建于民国32年(1943年)。大房子采用当地藏族传统“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风格倚山而建,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的二层楼房,平面布局与藏式民居相似,但整体呈现出“回”字形结构。整个建筑犹如一座城堡,雄浑古朴,端庄沉稳,棱角分明。
然闹遗址
然闹遗址,位于迭部县电尕镇然闹村东200米的白龙江二级台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出土有彩陶罐、彩陶瓶、石器等,是甘肃南部地区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保存较好,内涵丰富,面积大,既有居址,又有墓葬,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内涵以及演变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3月5日,洮州卫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优特产
玛曲牦牛
玛曲牦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玛曲牦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玛曲欧拉羊
玛曲欧拉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6年8月16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玛曲欧拉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甘南牦牛奶粉
甘南牦牛奶粉,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甘南牦牛奶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迭部羊肚菌
迭部羊肚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迭部羊肚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迭部蕨麻猪肉
迭部蕨麻猪肉,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7年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迭部蕨麻猪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甘加藏羊
甘加藏羊,甘肃省夏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甘加藏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著名人物
杨武
杨武,男,藏族,197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迭部人,出生地甘肃迭部,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甘南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
荣誉称号
2022年,甘南州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23年8月,甘南州入选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