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认证,全称是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即国家规定退休人员每年到当地的社保局进行一次生存认证,即证明领取养老金
简介
凡是在社保领取养老金的企业、事业退休人员及生活补助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养老金领取资格的生存认证工作,一般是一年一次认证。本地认证时间由各省、市(地区)自主设定,异地居住生存认证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6月25日(因每月25日至月末为社保增减结算时间段,所以25日后的业务算作下一月)。大部分地区为配合异地认证,本地认证时间段也会设定在4月至6月。
居住在本地的退休人员,需要本人携带社保发放的退休人员待遇证、
身份证、户口簿等前往所在地街道(乡镇)
劳动保障事务所以及县级以上社保机构进行认证(伤残人员由家属到社保部门登记后,由社保局统一时间段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认证)。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携带本人身份证及《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表》(此表可自行复印空表保存备用),前往所在地街道(乡镇)
社会保险工作机构或县(区)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认证手续,再寄回到参保地社保机构。
存在问题
管理方式
随着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
离退休人员的
养老金发放逐步过渡到
社会化管理,通过银行、邮政等委托机构进行委托发放,有效地保障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应有权益。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离退休人员通过社会化方式进行管理,社保机构很难管理到离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生存状况,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很难及时对其进行终止处理。
哈尔滨新晚报曾经刊发了两则消息,反应离退休人员死亡后,无法办理养老金账户销户的情况,导致有关死亡人员继续领取养老金的现象发生,养老金的冒领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社保机构养老金的大量流失。为此,
黑龙江省信息中心对我省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探索了通过技术手段完成生存认证工作的新途径。
认证方式
因全国社保未
统一管理,甚至大部分地区全省或全市、地区都未实行统一管理,各社保局都各有一套认证方式,对退休人员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弊端。相对偏远地区还是实行对比“待遇证”上的照片的方式进行认证,失误相对较大。
异地居住
由于各地社保部门都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居民需每年向领取社保的户籍地社保部门做一次生存认证。因此,对于已经离开户籍地,跟随儿女到其他城市养老的老人来说,每年都必须想方设法在
户籍所在地的社保部门证明自己仍在世上,有些老人为了能领取养老金,必须每年回到户籍所在地报到。
对待老人
由于存在一定量的异地养老者,退休人员的“生存认证”就成了
广州市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有报道中称:实际上,某些地方的“生存认证”就走入了这样的误区:有的照片认证要求老人举着当天的报纸照相,仿佛罪犯一般;有的
QQ视频认证,一会儿要老年人举左手,一会儿要举右手,总之是要验证对方到底是不是个“活物”。
既然认证不可避免,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现市面上已有多种
生物识别方法。例如,某些地方已经采用
指纹识别的技术做养老金领取资格的认证,更有采用
掌纹识别、
指静脉识别、
虹膜识别、DNA
识别技术等等。技术很成熟,应用也比较广泛,能解决居住本地、方便出门的一部分离退休人员的问题。可是,上述的办法,会给离退休人员在生活上、身体上、经济上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麻烦。因退休人员大多年老体弱,有的有病不能走动,有的居住在外地,有的生活在农村,无论身处何地、身体状况是否允许,都要耗时耗力地亲临有特定设备的网点才可进行认证。这些个方式仍无法解决居住异地或不方便出门到现场的认证问题。
方法
中国一些城市推出了一些和时代相适应的便捷做法,比如经络认证、面部扫描认证、
指纹认证、照片认证、
视频聊天认证等等。
一是社保大厅直接认证。
社保经办机构设置了专门的生存认证登记窗口,由离退休人员本人持社保发放的退休人员待遇证、身份证、户口等到居住地社保经办机构认证。
二是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协助认证。即离退休人员持社保发放的退休人员待遇证、身份证、户口等,到居住地社区或就近劳动保障服务站,由社区或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当面核对其身份证和
退休证,经审核认定后,由离退休人员在填写
登记表并签字,加盖协助认证机构印章。
三是单位组织集中认证。由离退休人员所在单位将离退休人员集中组织起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派工作人员参加见面会,办理生存认证登记。
四是异地居住人员认证。居住在异地的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时在参保地社保部门领取“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生存认证表”,每年生存认证时间,持表及证件到居住地社保机构进行生存认证。现全国已开通异地居住人员生存
认证系统,除广东等少部分地区未开通外,其他地区居住退休人员均可持‘待遇证’及身份证直接到居住地社保机构进行认证。
五是社保机构派人上门认证。离退休人员确因年老体弱或患病,本人不能前来办理生存认证的,由本人或委托他人提出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门走访办理认证。
六是拍照认证。持
经办机构指定日期的
日历或报纸拍照,邮寄或由亲属交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经办机构审核认定。
综上可知,每种
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无论哪一种的生物识别技术都不能满足社保生存认证领域的所有需求。与生物识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不同,社保生存认证具有
用户数量大、精度要求高、时间要求紧的特点,它要求系统既能同时支持多个社保经办机构认证,又能够为身体不佳、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远程认证,不仅要确保异地认证准时、安全、无误,还要能在庞大的认证数据中快捷整理认证结果等,这些工作都让社保部门相当“头疼”。由此可见,要彻底解决养老金被冒领的问题,社保部门仅仅引进生物识别技术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认识,
广东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脸+
声纹”的生存认证系统。这个系统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
移动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同时搭配以专业的人工服务,其最初原理是通过“技术+人工”的
服务方式,为社保部门提供全套的远程
认证服务方案,也就是说,社保部门所采购的不是某件产品,也不是某套系统,而是生存认证的直接结果。这种服务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保部门的要求,确保远程生存认证的高效安全,对现有
社保认证方式来说,无疑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改进措施
在利用
先进技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改善工作态度,时刻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在“生存认证”里融入
服务意识,而不要让老年人一听到“生存认证”,就如同听到“棺材”一般觉得晦气。我们更应多用笑脸,多用
温馨的话语,和老年人交流,打消顾虑,长此下去,老年人就会把社保工作人员当成朋友。
为规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发工作,防止冒领骗保,2015年
广东省在全省选取了14个镇试点“
人脸识别”认证技术。通过人脸识别后,居民以后每年的
资格认证只需要找个有
网络视频的场所,甚至通过手机,直接“
刷脸”就可以完成。本次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人脸识别认证试点,通过与省人社厅
信息中心社会保障卡库对接,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卡照片信息,作为人脸识别的初始模板。资格认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待遇领取人可到村(居)委会或社会保障所等固定地点进行实时认证;也可以由村
协管员携手提电脑下到村里对待遇领取人进行拍照采集,待连接上网络后,与预存的初始模板进行比较;或是通过
手机APP或互联网进行远程认证。人脸识别认证只需1-3秒就能完成,大幅提高资格认证效率。在通过验证的同时,可根据新采集人像信息对初始模板进行修正更新。
全省选取14个镇(街)试点
数据
鉴南方都市报定君了解,“给死人发养老金”的事件并不只是在广东省存在,在全国很多省市均有发生。2014年9月,
海南省
社保局统计,该省已有55万余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养老金资格认证,还有4.5万余名没有进行认证,其中1519人连续两年都没认证。这1519人中,很多是已经去世的老人。而早在2012年,海南省共查处冒领养老金1681人,冒领金额803万元。
“生存认证”之外,我们更需要
法律法规的威慑,但不论冒领养老金的情况多么严重,法律该如何严惩,那些有养老金的老年人都是无辜的,甚至是
受害者,他们活着的时候不可能是冒领者的,因此,社保工作人员绝不能把退休老人当成嫌疑人,而心存偏见,这点,我们必须注意,让“生存认证”变作“爱心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