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Yunfu),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地处北纬22°22′-23°19′和东经111°03′-112°31′内。土地面积7785.16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3月,下辖2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云浮市常住人口239.66万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今云浮市境为
百越之地,当时聚居在广东地区是被称为“
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等。秦时大部分地区隶属桂林郡地,部分属南海郡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两汉两晋时期汉初,市境属南越王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
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境内),为今市境内最早建立的县级建制。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设
都罗县(今郁南县境内)。东晋永和五年(349年),设晋化县(今郁南县境内)。永和七年(351年)设
新宁郡以及新兴、南兴、单牒3县(均在今新兴县境内)。东晋末年(416至420年),设
龙乡县、
夫阮县(今罗定市境内)。
南北朝时期,市境曾先后设立州、郡、县。南朝宋(420至479年),永初至元嘉年间(420至453年),市境先后设2郡、9县,即晋康、新宁郡,龙乡、夫阮、都城、晋化、安遂、新兴(后改新城)、南兴、临允、单牒县。南朝齐(479至502年),市境先后设2郡、12县,即晋康、广熙郡,龙乡、夫阮、罗平、永熙、都城、晋化、威城、安遂、新城、南兴、临允、单牒县。
南朝梁(502至557年),市境先后设3州、5郡、12县,即泷州、建州、新州,平原、罗阳、广熙、新宁、晋康郡,开阳、龙乡、罗平、永熙、罗阳、都城、晋化、威城、安遂、新兴、南兴、索卢县。南朝陈(557至589年),市境郡县设置基本沿袭梁制,但广熙、新宁郡辖县减少。
隋唐时期
隋初,郡县设置变化较大,至隋大业年间(605至618年),市境设1郡、5县,即永熙郡,泷水、永熙、都城、安遂、新兴县。
唐至五代(618至960年),建置时郡时州,交替设立。唐初,撤销永熙郡,设泷州和南建州,重设新州,新设勤州:泷州(州治在今罗定),唐武德四年(621年)重设,辖泷水(今罗定)、开阳(今罗定)正义(今郁南,后并入泷水)3县。南建州(州治在今郁南),唐武德四年(621年)设,辖安遂(今郁南)、永宁(今罗定)、安南、永业(今广西岑溪)4县,贞观八年(634年)改名药州,贞观十八年(644年)撤销。新州(州治在今新兴),唐武德四年(621年)重设,辖新昌、索卢、单牒(均在今新兴县境内)、永顺(今云城区境内)4县。勤州(州治在今云安),开元十八年(730年)设,辖富林(今云安境内)、铜陵(今阳春市东北)2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泷州为开阳郡,新州为新昌郡,勤州为云浮郡。乾元元年(758年),开阳郡复名泷州,新昌郡复名新州,云浮郡撤销。乾元年间,市境内设2州、9县,即泷州、新州,泷水、开阳、建水、镇南、新兴、永顺、富林、晋康、都城县。此后直至北宋开宝五年(972年)。
宋元时期
宋朝始,云浮市为壮族、瑶族人的聚居地。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唐代所设州、县,除新州、泷水县、新兴县外,悉数合并或撤销,市境只设1州、2县。新州,下辖新兴1县,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新州路,至元十九年复名新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销;泷水县,自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至明代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长达六百多年。
明清时期
明朝后汉族人陆续迁居云浮市,承田立籍,兴修水利,耕山种田,采石开矿,经济缓慢发展。明万历五年至清末(1577至1911年),市境只设1州、3县。明万历五年(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州辖本州(今罗定),东安(今云城、云安)、西宁县(今郁南)。新兴县则属肇庆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公元1913)春,罗定州改为罗定县,罗定、新兴、东安、西宁4县均直属广东省都督府。民国3年1月,西宁县改名郁南县。5月,东安县改名云浮县。4县隶属粤海道。民国12年,改隶西江善后督办署。民国21年春,转属广东西区绥靖委员公署高要行署。民国25年10月,4县划归广东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统辖。民国38年春,新兴县属广东省第十一行政区公署。罗定、郁南、云浮3县属广东省第十二行政区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3月起,云浮、罗定、新兴、郁南4县隶属西江专员公署;12月起,隶属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1月起,隶属高要专员公署。1958年11月,云浮县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罗定县与郁南县合并称罗南县,隶属江门专员公署。1959年1月,罗南县改称罗定县;4月,新云县改称新兴县,均隶属江门专区。1961年4月,恢复罗定县、郁南县、云浮县、新兴县建制,先后隶属肇庆专员公署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肇庆市(地级)。
建市后(公元1994年后)公元1994年4月5日,设立地级云浮市,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县级)。公元1996年1月,从云城区划出9个镇设立云安县。公元2014年9月,云安县改设云安区。至此,云浮市辖云城区、云安区、新兴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
西江中游以南,与
肇庆市、
佛山市、
江门市、
阳江市、
茂名市、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市接壤。云浮市区距广州140多千米,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全市位于北纬22°22′至23°19′和东经111°03′至112°31′范围内。土地面积7785.16平方千米。
气候
云浮市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吹大陆偏北风,夏季盛吹海洋偏南风。夏热冬温,偶有奇寒,雨量丰沛,雨季较长。市境地貌较复杂,以丘陵为主,还有山岭、盆地、水面,这些地貌因素也会造成地域性小气候的差异。云浮市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温度38.9℃(七月),极端最低温度-1.4℃(一月)。最冷月平均温度12.9℃(一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8.5℃(七月)。4月中旬气温高于年平均气温,雨季开始;7至8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1月气温适中,雨云减少;1月气温最低,偶见冰雪。
云浮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504.2mm,最多年份达2008.6mm,最少年份为1134.5mm。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4~9月降雨占全年的80%左右,易发生冬、春干旱,甚至冬春连旱。降雨地区分布不均匀,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
全市各县(市、区)中,因纬度与地形影响,罗定市云量、雨量较少,日照时间较多。2000年前,多年平均年日照量罗定为1737.6小时,郁南为1679.3小时,新兴为1667.0小时,云城、云安为1478.9小时。
地质
云浮市地域在地质上处于云开隆起带的中部,构造复杂。市境震旦系大都被后来的各系地层覆盖,成为基底地层。志留系在郁南县连滩一带发育良好,属海湾或潟湖相沉积,含笔石化石23属100余种,层位稳定。侏罗系上统在郁南县为高基坪群,属内陆湖泊相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以发不整合覆于下伏地层之上。境内出露的白垩系分为上、下两统。下统为罗定群,上统为闸江群。第四系为洪积、冲积、坡积、残积建造,洪积层分布于山谷,由山洪冲积而成。河流冲积层分布于西江一级支流(罗定江、新兴江、罗旁河、逢远河、南山河、大冲河、珠川河等)及二、三级支流的两岸;坡积层分布于山岭和丘陵的坡面,多为砂石、黄土沉积;残积层分布在平缓的山岭和丘陵的顶部,顶端出露原生土层和裸露岩石。境内地质构造以褶皱、断裂、弧形构造为主。
境内褶皱构造区主要在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和郁南县等地。云城区西北部有大绀山向斜、天马山向斜。罗定市境褶皱可分为4个系列的向斜,罗定向斜,轴部位于生江一双东-河口(郁南县)一线,呈北东向;罗镜向斜,轴部位于罗镜—船步—大岭顶(船步)一线,呈北东东向,沿弧形构造走向;罗磨向斜,轴部位于分界、罗镜北面的三友坑—高塘—河坑一线,呈东西向;新榕向斜,轴部为新榕河,呈东西向。新兴县境褶皱主要为天露山由南而北的向斜,次为云雾山、老香山向斜。郁南县境褶皱以郁南复背斜最为明显,由都城至桂圩长约30公里。
境内主要有吴川—四会大断裂、宋桂断裂、双凤断裂、罗镜断裂、尖岗顶断裂、高要断裂等。市境处于吴川一四会大断裂中段西侧,受大断裂的波及和区域构造体系控制,境内断裂有宋桂断裂等十多道;宋桂断裂自郁南县宋桂起分两支,一支延伸至云安县的高村、南乡、六都,另一支经郁南县河口延伸至罗定市榃滨、加益,由加益向南进人广西;双凤断裂自郁南县东坝双凤起,与宋桂断裂切割,向东进人云安县高村;尖岗顶断裂由罗定市华石镇尖岗顶向云安县白石镇延伸,呈北东走向;高要断裂自高要市进入云城区,长约35公里。
罗定市西、南部为贵子—罗镜弧形构造带,位于信宜市贵子—罗定市罗镜—罗定市罗阳一带。在此地带内,地层延伸、断裂走向及山脉展布大体上都是自西向东,由北东—南西—东西—北东向,呈一曲度很大的马蹄状,向南西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带。
地形地貌
云浮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
西江为界。
丘陵是云浮市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至450米,低丘陵海拔100至250米。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至20°。在总面积中,山区面积占60.5%,丘陵面积占30.7%,是典型山区市。
水文
云浮市内的主要水系由西江及其支流罗定江、新兴江等河流构成,流向多为北北东。
西江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佛山三水与
东江、
北江交汇。其干流在江门、中山注入南海。与东江、北江合称
珠江。云浮辖区西江干流河段从上游封开县的蟠龙口至下游云城区的西坑段长95千米,流经云浮市的郁南、云安、云城,河面宽一般为0.5~1千米。全年四季均可通行1000吨级的客货轮,是国内黄金水道,也是广东和广西的内河航道干线。西江在云浮市境内的支流有蟠龙河、建成河、罗定江、蓬远河、南山河、新兴江,流向多为北北东。
罗定江(南江)发源于信宜市鸡笼山,流经罗定市的太平、罗镜、新榕、连州、罗平、生江、黎少、素龙、附城、罗城、双东和郁南县的大湾、河口、宋桂、连滩、南江口等16个镇,在南江口的下咀汇入西江,全长201千米,流域面积4493平方千米。罗定江在云浮市境内的干流河道长193千米,流域面积3712平方千米。罗定江支流众多,在云浮境内有12条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汇入。罗定江水能理论蕴藏量8.9万千瓦,其中可开发6.96万千瓦,已开发3.69万千瓦。
新兴江发源于新兴县的天露山脉和
阳春市的竹山顶(古称绵山),由南向北流经云浮市的新兴县、云城区和肇庆的高要区,在高要区南岸注入西江。新兴江流域集雨面积2355平方千米,在云浮市境内的集雨面积为1876平方千米,流经云浮市的干流河长111.4千米;河床平均坡降0.1%。新兴江上游干流为勒竹河,支流为
大南河。大南河由船岗河、集成河、
共成河三条支流组成,其余均为小河。
南山河又称大降水,发源于云安区茶洞禾昌顶东(海拔696米),从西南向东北流经云安区和云城区,在云安区都杨镇的降水出口注入西江。沿途主要有大降坑水、高峰水和云楼水汇入。流经境内的集雨面积为255平方千米,干流河长46千米,主河道平均坡降为0.32%,上游坡度较陡,云城至下游出口段河床较缓,平均坡降为1.74%,多年平均流量5.7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81亿立方米,主河道天然落差101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419千瓦,可开发1894千瓦,主河道贯穿云浮市区。
土壤
云浮市属于典型的山区市,土壤成分复杂多样,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等。黄壤土多分布于海拔700m~1000m之间的山坡地带,山区多属黄壤,pH值在4.5~5.5之间,有机质和含氮量丰富。红壤多分布于海拔400m~700m之间的山地、丘陵上,罗定盆地多为红壤,呈强酸性,pH值大于5.5。耕地土壤以水稻土、赤红壤为主,土壤较为贫瘠。赤红壤多分布于海拔400m以下的山地和高丘、低丘地,占境内自然土壤的77.73%。境内石灰土以红色石灰土居多。红色石灰土酸碱度中性,黑色石灰土呈弱碱性。紫色土由紫色砂石岩风化而成,土层浅薄、疏松,含钾、磷较丰富。罗定江下游双东、围底、华石、大湾、河口、千官属紫色土,紫色土以壤土为主,透水性强,保水力差,容易自然风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抗蚀性较弱。
自然灾害
云浮市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时空分布不均、强度大、损失大等特点,4至6月为前汛期,天气多受锋面低槽影响,主要有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灾害,由强降水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城市积涝等次生灾害也较严重。7至9月为后汛期,天气多受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系统影响,主要有台风、暴雨、雷雨大风、高温、干旱等灾害。10至11月主要有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出现。12月至次年1月,主要有寒潮、低温、霜冻(冰冻)、森林火灾、干旱等灾害。2至3月主要有低温阴雨、干旱等灾害。
2023年,9月,云浮市受台风“苏拉”带来的强降雨影响,罗定江连滩站出现近五十年一遇的洪峰,最高水位达25.03米,多地发生严重内涝。9月1日12时至9月4日9时,云浮市消防救援支队共接报警情60起,出动消防救援人员262人次、消防车辆72辆次、舟艇38艘次,共疏散营救被困群众90余人。初步统计,受本次台风影响,受灾民众39882人,房屋倒塌21间,房屋受浸4268间,农作物受灾7.522万亩、绝收3260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2年,云浮市地表水资源量79.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1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量,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9.5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56,产水模数102.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2022年末,全市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2.21亿立方米,较年初减少0.02亿立方米。
2022年,全市总供水量11.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源供水0.29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5%。用水仍以农业用水为主,占总用水量的80.0%;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9%;城镇公共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8%;居民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2.0%;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0.3%。
2022年,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477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98.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含火核电)17.6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814立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86升/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31升/日。
土地资源
截至2024年3月,云浮市土地总面积7785.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19.82平方千米,园地面积735.2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4897.62平方千米,草地面积76.28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云浮市地处粤西-桂东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素有“硫都”“石乡”称誉。云浮市发现各类矿产58种,矿产地300多处(含矿点、矿化点)。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47种,矿产地166处。其中能源矿产2种,矿产地4处;金属矿产19种,矿产地67处;非金属矿产25种,矿产地91处;水气矿产1种,矿产地4处。
云浮市优势矿产主要是非金属矿,包括水泥用灰岩、硫铁矿、砷矿、花岗岩(含建筑用、饰面用)等。其中硫铁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占全省50.92%,居全省之首,主要分布在云城区大降坪至石板坑一带;水泥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56亿吨,远景储量70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云安六都、罗定苹塘至金鸡地区;砷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占全省45.06%,主要分布在云安茶洞地区;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省34.62%、26.12%,以云安东北部官坑至都友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云浮市金属矿产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有锰矿、银矿、铅矿、锌矿、钛矿、锡矿。其中锰矿优势较为突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占全省51.88%,集中分布在罗定新榕地区;银矿、铅矿、锌矿次之,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省13.87%、9.47%、4.77%,主要分布在云安高枨、新兴天堂等地区。
生物资源
云浮市植物资源有130科369属600余种,其中
蕨类植物17科19属23种,
裸子植物8科10属15种,
被子植物双子叶纲90科268属466种,被子植物单子叶纲15科72属约100种。
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山下坡和山谷。如
木贼、
海金沙、
蚌壳蕨、
乌毛蕨等科多可作药用。里白科芒萁分布于山顶或林下,是构成草地的主要草种。
裸子植物是构成云浮市用材林的主要植物。
松树和
杉科是云浮市优势树种。
被子植物双子叶纲是云浮市科属种最多的植物,各地均有分布。
樟、
桑、
茶、
桃金娘、
杜鹃等科是构成阔叶林和灌木林植被的主要成分。优良树种有赤藜、
白藜、
苦楮、青桐栲、
樟树、
格木、
黄心槁等。果树有
荔枝、
龙眼、
无核黄皮、
番石榴、
橄榄、
枇杷、
阳桃、
柑橘、
桃、
李、
梅、
柚、
树菠萝等。花木有
山茶、杜鹃、
白玉兰、
含笑、
九里香、
米仔兰等。
金银花、
鱼腥草、
桂枝、
白花蛇舌草、
金樱子、
千斤拨、
女贞子等常用中草药植物分布广泛。被子植物单叶纲以
禾本科、
兰科、百合科植物为主。各种竹分布较广,在用材林中占有一定比例。兰科、百合科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淡竹叶、
石菖蒲、
天门冬、
麦门冬、
淮山、
土茯苓、
砂仁等药用植物较常见。市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木桫椤,二级保护植物有
水松、
格木等10种。
云浮市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兽类、鳞介类及蛇类等210多种。
鸟(禽)类:
水鸭、
水鸡、
雉鸡(山鸡)、
白鸽、
大雁、
鹤、
苍鹰(鸡鹰)、
鸢(老鹰)、
乌雕、
乌鸦、
大杜鹃、
小杜鹃、
猫头鹰、
喜鹊、
斑鸠、
啄木鸟、
白头翁、
鹧鸪、
鹌鹑、
八哥、
燕子、
画眉、
麻雀、
相思鸟、
翡翠(吊鱼郎)、白鹇、原鸡等。
兽类:
果子狸、白鼻狸、豹狸、猪仔狸、
野猪、
野猫、
黄猄、
水獭、
黄鼠狼、
穿山甲、
野兔、
鼠、豹猫等。
蛇虫类:
眼镜蛇、
金环蛇、
银环蛇、黄肚仔、三索线、
百步蛇、乌肉蛇、
泥蛇、
水蛇、芋荚蛇、
过树榕、
南蛇、
马鬃蛇、
蛤蚧(大壁虎)、蜥蝎、
蜈蚣、
蝼蛄、
水蛭、
山蚂蟥、
青蛙、
石蛙、
蟾蜍、
地鳖、
黑蚱(蝉)、黄黑小斑蝥、
小飞鼠、
大黄蜂(牛角蜂)、
蜜蜂、
蚂蚁、
白蚁、
螳螂、
紫胶虫、
红娘子、
蜗牛、
蚕等。
云浮市境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野生动物有
燕子、
画眉、
麻雀、
相思鸟、
老鹰、
乌鸦、
果子狸、白鼻狸、
鼠、
塘虱、
黄鳝、
泥鳅、
虾、
田螺、
金环蛇、黄肚仔、乌肉蛇、
泥蛇、
水蛇、
青蛙、
蚂蚁等。
2023年,云浮市整合优化规划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30处,湿地公园9处,地质公园0处,风景名胜区1处。
广东郁南九星湖省级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城区西北角,湿地公园呈半圆弧形分布,以九星湖为主体,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游览及湿地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区湖泊型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为48.83公顷,有维管束植物121种,有野生脊椎动物105种。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9月,下辖2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云城区、
云安区、
新兴县、
郁南县、
罗定市。云浮市人民政府驻云浮市区世纪大道中市行政中心五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据
2023年末,云浮市户籍人口300.5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59.25万人,占比52.99%;女性人口141.30万人,占比47.01%。年末常住人口239.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1.6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6.59%。全年出生人口1.76万人,出生率为7.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9%。截至云浮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25.12%;15-59岁人口占比57.44%;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4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占比12.50%。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云浮市以汉族为主,除汉族外,有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万人。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有壮族、瑶族、侗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以散居为主,婚嫁、工作调动转入为多,人口比较集中的有罗定市加益镇合江、郁南县宝珠镇大林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语言
云浮市地方语言大致分为云浮白话、客家话、闽南话和㑷古话等几种较大方言。其中,云浮白话属于粤方言,虽带上当地乡音,但与广州话最接近,操白话人口占全市人口大多数,地区分布也最广。客家话属客家方言,在当地的分布区域是仅次于白话的一种地方语言,而操客家话的人大多数都会操白话。闽南话属闽方言,当地又称福佬话或福建话,操此话人口多分布于郁南县连滩镇、西坝和东坝镇沿南江一带,云安区富林镇寨塘、马塘两村和罗定市太平、罗平、船步、䓣塘等镇的一些村落,人数较少。㑷(tài)古话为罗定地方民族语言,主要分布在围底、素龙、太平、罗平、华石和罗镜、分界、苹塘、双东等镇(街道)的部分地区。
宗教信仰
截至2015年8月,全市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个教别;各宗教信徒近5000人,其中,佛教徒3000多人,天主教600多人,基督教1200多人;现有教职人员47人;现登记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2处,其中,佛教14处,天主教2处,基督教6处;市级宗教团体1个(市佛教协会),县级宗教团体4个(分别是罗定市佛教协会、罗定市基督教“两会”、新兴县佛教协会、新兴县基督教“两会”)。
经济
综述
云浮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沿海经济带。近年来,云浮充分发挥距离珠三角电力负荷中心较近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产业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绿色能源供应基地。云浮市有金属智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和氢能产业共4个特色工业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共2个特色服务产业集群、1个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构建了“4+2+1”特色产业体系。
2023年,云浮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07.4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8.8%;第二产业增加值387.29亿元,增长3.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7.7%;第三产业增加值597.58亿元,增长3.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4:32.1:49.5。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382元,比上年增长3.7%。分县(市、区)看,云城区、云安区、罗定市、新兴县和郁南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市比重22.5%、11.5%、27.7%、26.3%和12%。
2023年,云浮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有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广东省省前4位,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名全省第1位,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业之城”。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云浮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等,水果有荔枝、龙眼、黄皮等。罗定的桂皮,新兴的凉果、香荔,郁南的庞寨荔枝和都城蜜枣、土茯苓片以及建城无核黄皮果为特色产业。
2023年,云浮市现代农业产业产值达到740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26万亩,比上年下降0.1%;甘蔗种植面积0.4万亩,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27.1万亩,增长1.0%;蔬菜种植面积42.5万亩,增长2.2%;中草药种植面积17.9万亩,增长11.9%。全年粮食产量64.19万吨,比上年下降0.1%;甘蔗产量1.3万吨,增长1.1%;油料产量5.5万吨,下降3.1%;蔬菜产量68.0万吨,增长2.6%;水果产量56.2万吨,增长6.3%;茶叶产量0.3万吨,下降2.2%。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08.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
2023年,云浮市猪牛羊禽肉产量39.32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猪肉产量14.36万吨,增长11.6%;禽肉产量24.71万吨,增长2.8%。全年水产品产量10.09万吨,增长1.7%。
第二产业
石材产业是云浮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24年5月,云浮市共有石材企业7000多家,2023年超过6成的石材企业享受了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市重点建设项目,截至2024年6月,园区规划面积13975亩,已供用地10657.5亩,已入驻企业126家,已投产(含试投产)企业108家,其中规上企业36家。
2023年,云浮市金属智造产业产值达到330亿元,绿色建材产业产值达到44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其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2.4%,股份制企业增长9.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3.5%,重工业增长5.2%。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2.8%,中型企业下降4.3%,小微型企业增长1.5%。
2023年,云浮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9.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4.4%,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7%。
2023年,云浮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0.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9.6%,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9.8%,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8.3%,新材料制造业增长47.1%,石油化工业下降9.2%。
2023年,云浮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汽车制造业下降12.7%。
2023年,云浮市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8.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7.9%。
2023年,云浮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9.09%,比上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9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34%,提高1.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34%,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72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3.7%。实现利润总额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8.79亿元,下降55.5%。亏损企业亏损面32.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52元,比上年减少0.5元。
2023年,云浮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6个,比上年增长30.9%;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79亿元,增长3.1%。
第三产业
2023年,云浮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79亿元,增长10.4%;房地产业增加值88.82亿元,下降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56.38亿元,增长3.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69.11亿元,增长2.9%,占第三产业45.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83亿元,比上年增长4.7%;利润总额实现6.39亿元,增长44.2%。营业收入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24.8%,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下降7.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2.2%,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4.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5.5%,教育业增长1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63.2%。
2023年,云浮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7.30亿元,增长14.6%;快递业务量2257.27万件,增长48.8%;快递业务收入4.05亿元,增长14.4%;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计算)21.67亿元,增长14.5%。年末电话总用户259.0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3.83万户,下降5.36%;移动电话用户234.1万户,增长11.20%。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78.74万户,增长9.32%。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210.88万户,增长1.46%。
2023年,云浮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50亿元,比上年增长3.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2.31亿元,增长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5.19亿元,增长4.7%。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2.5%,饮料类增长10.2%,烟酒类增长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3.5%,化妆品类下降12.3%,金银珠宝类下降68.1%,日用品类增长6.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1%,书报杂志类下降0.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3%,中西药品类下降7.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5.3%,通讯器材类增长19.0%,汽车类下降18.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6.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4%。
2023年,云浮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16.98亿元,比上年下降16.0%。其中,出口76.85亿元,下降13.5%;进口40.13亿元,下降20.3%。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36.73亿元,比上年减少1.66亿元。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1个,比上年下降8.9%。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96亿元,下降62.0%。
截至2023年末,云浮市金融业增加值59.08亿元,增长7.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39.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1411.16亿元,增长15.4%。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税后)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81%,增加0.1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云浮市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家,市价总值1373.2亿元。2023年末,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10家,股票账户数50.83万户,增长5.67%;代理股票交易额2290.94亿元,下降7.8%。
2023年,云浮市实现保费收入39.2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3.73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5.48亿元,分别增长0.4%和13.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6.80亿元,下降11.7%。全年赔付支出16.69亿元,增长24.6%;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6.81亿元,增长23.3%;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9.88亿元,增长25.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3.42亿元,下降9.0%。
2023年,云浮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2.67万人次,增长260.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91亿美元,增长116.2%,国内过夜游客443.79万人次,增长19.57%;国内旅游收入74.15亿元,增长18.8%。
2023年,云浮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2%,增速排全省第4位,48项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35.94%,完成率排广东省第1位。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20.5%,民间投资下降6.6%,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1.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云浮市云城区2018年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现代化教育先进区”,办学条件全面提升,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截至2023年6月,云浮市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持证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
2023年,云浮市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14.85万人,比上年下降0.41%;在校生57.33万人,下降0.85%;毕业生15.60万人,增长6.12%。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8人,在校生968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95万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云浮市共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1465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1个、卫生院5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机构5个、村卫生室964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71万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6万人,注册护士0.79万人;拥有医疗床位1.24万张,其中,医院0.78万张。全市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49万人,床位0.34万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9人,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人。
科学技术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企业办研发机构131个,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62%。2022年全市省级科技奖励成果4项。2023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890件,比上年下降24.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6件,增长8.6%。全年《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件。截至2023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67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8件。有效发明专利十年以上维持率16.27%。全市共有256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075件,其中60家企业有发明专利授权114件。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8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420.7万元,比上年增长40.3%。
2023年,云浮市高新技术企业1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
2023年,云浮市共有建成或在建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全市建成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4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1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9个。
截至2023年底,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实验室88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377家、240家和193家,获得CCC产品认证的企业38家。全市共有风廓线雷达2部。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云浮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公有制)1个,县级以上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8个。全市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202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0.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
体育事业
2023年,云浮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6项次全国冠军。
2023年11月,云浮市第六届运动会在市体育公园田径运动场拉开帷幕。此届市运会共11个大项227个小项目的比赛,将产生288枚金牌,有94个代表团(队)参赛,参赛代表团成员、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总数达7000多人,运动会各项目比赛历时4个月,是云浮市历届市运会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竞技水平最高的一届运动会。
环保事业
2023年,云浮市5个县(市、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达标率)在93.5%~99.7%之间,平均为96.9%,较2022年上升2.3个百分点。全市各县(市、区)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云安区位列第一,其次为郁南县、云城区、罗定市和新兴县。
2023年,对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水质监测,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比持平,水质为优。对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开展水质监测,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比持平,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以III类为主,水质总体优良。对16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开展水质监测,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比持平。
云浮市4个国考地表水断面评价水质优良率(I~III类)为100%,无劣V类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良,达到国家考核目标(优良率100%、劣V类比例0%)。与2022年相比,水质优良率持平,劣V类比例持平。8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无劣V类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良。与2021年相比,水质优良率持平,劣V类比例持平。
西江交界断面水质达II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为100%。
2023年,云浮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1平方千米。全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省下达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约束性指标任务,持续深入推进水行政执法工作,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9宗,有效恢复水生态空间。全市农业生产(种植业)农药使用总量0.1841万吨,比2022年减少0.99%,比过去三年平均值减少1.51%,实现负增长。全市经农业农村部门认证登记绿色、有机、地标产品总共56个,其中绿色食品38个,有机农产品18个。全市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7573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7573个,创建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分别为5780个、647个。
2023年,云浮市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全市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为58.3%,夜间达标率为50%。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昼间和夜间点次达标率分别提高4.1和12.5个百分点。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1分贝,声源以交通声源和社会生活类声源为主,分别占59.2%和28.8%。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8.4分贝。声源以交通声源和社会生活类声源为主,分别占45.6%和19.6%。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总平均值为68.3分贝,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夜间总平均值为66分贝。
2023年,云浮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无发生任何等级核辐射安全事故。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水利工程
截至2024年4月,云浮市共有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210座。2023年,云浮市共有30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了广东省民生实事。截至2023年底,30宗病险水库除险任务均已完成。
凤塘水库位于罗定市𬜯塘镇红星村,建于1951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功能的小(2)型水库,灌溉面积为800亩,保护人口450人,水库总库容11.28万立方米。凤塘水库于2008年进行了除险加固,2023年12月中旬,凤塘水库主体工程已完成。
朝阳水库位于云安县南部小河流域南盛镇大枧管理区,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5平方公里。水库于1970年底开始规划,1972年元旦正式动工,耗时6年建成。水库总库容2376万立方米,主体工程可防御千年一遇的洪水,是一宗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2024年3月,云浮市云城区朝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规划,项目建设年限:2024年6月至2025年12月。
社会保障
2020年2月12日,云浮市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截至2023年末,云浮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38.90万人,比上年增长2.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0.10万人,下降0.2%。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万人,下降0.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2.94万人,下降2.6%。参加失业保险19.51万人,增长0.1%。参加工伤保险24.79万人,增长1.9%。参加生育保险24.17万人,下降5.0%。
2023年,云浮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不含上下级往来)59.3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年末累计结余61.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4%。全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总收入35.98亿元,比上年下降0.2%;年末累计结余28.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5%。年末城市低保人数0.35万人,农村低保人数5.97万人。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57万人。
2023年,云浮市养老机构53家,养老机构床位4244张,入住服务对象1439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04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42个。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2.19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6449.59万元。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5.09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29.11小时。
交通
综述
云浮市区距广州仅140公里,水路距离香港177海里,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截至2023年10月,矗立于西江河畔的云浮新港、云浮国际物流港,横跨4市的广佛肇云高速,东融西联的广湛高铁、深南高铁以及即将落户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完善,云浮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大西南腹地及东盟各国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与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公路
截至2024年2月,云浮市公路里程达到8933公里、路网密度114.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排名第12。农村公路通车里程7119公里,行政村通双车道达69%。
铁路
云浮市的火车站有云浮站、云浮东站、罗定北站、郁江站、南江站等。截至2022年,全市铁路通车总里程243公里。
高速铁路
南广高铁:跨桂、粤两省区,为双线电气化国家Ⅰ级铁路,此高铁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
广湛高铁:线路起于广州火车站(改建高铁站)引出,沿途经过佛山(改建高铁站)、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市,终至湛江北站。云浮境内设
新兴南站。
昆深高铁:本项目为新建铁路深圳至南宁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省界段项目云浮段,在云浮境内共约106.4千米,设车站2座,依次为
云浮站、
罗定北站。
普通铁路
三茂铁路:途经云城区
腰古站,
新兴县站,另有云硫支线。
航空
2019年,《云浮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报告》指出罗定机场计划升级为运输机场,同时新增规划郁南通用机场、云城区大金山直升机通用机场。截至2024年4月,罗定机场暂无航班。
水运
西江黄金水道贯穿云浮市全境,岸线全长110千米,常年可通行3000吨船舶,云浮新港是广东内河第一大港。
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3个多用途泊位,水工结构按5000吨级建造,新增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0万标箱,远期具备30万标箱能力。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是云浮市人民政府与广州港集团合作共建的省、市重点港口项目,也是云浮打造西江核心航运枢纽的重点支撑项目。码头业务主要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装卸及仓储为主,将提升云浮港口基础设施水平,为云浮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产业提供港口配套与服务,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助力当地产业更好融入湾区、联通全国、走向世界,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6月底,云浮市共有公交企业9家,开通公交线路75条,从业人员496人,公交车辆431辆,其中燃油公交车3辆,新能源公交车428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9.30%。云浮市公交行业市场规模不大,叠加多种因素影响,公交企业普遍经营因难,存在停运停业风险。
人文
综述
云浮,自古就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交融之地,是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民间文化(石雕)艺术之乡,素有“石都”之称。秦始皇嬴政征岭南、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作为这一“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云浮从此与中原地区有了“舟楫辐辏”的密切联系,也由此成为了广府民系的发祥地,“汉越融合”“广府文化”“客家风貌”“中原文明”在此均有的诠释。
饮食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云浮菜式以粤菜为主,融合了客家菜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
习俗
拜龙母
龙母是西江流域的河神,
程溪祖庙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是较早供奉龙母的祠庙,也是
龙母文化的重要起源地。程溪祖庙就是龙母生前居住的地方,龙母仙逝后,降水先民为缅怀龙母,才立庙供奉,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龙母庙,所以才被尊为“祖庙”,寓意为天下所有龙母庙之祖源。每年农历的五月初,是西江流域一年一度的龙母诞,每逢龙母诞期,信徒们都会前往各地龙母庙以各种形式进行虔诚的朝拜,由此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龙母诞会。而在各地举办的龙母诞民俗活动中,唯独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的活动最有特色。
山歌
据《西宁县志》记载,
连滩山歌始于明朝隆庆年间,因源于郁南县连滩镇而得名。在过去,尽管社会封闭,交通不便,高山阻隔,但连滩山歌用它特有的形式,穿越广阔的空间,穿越历史的长河,一直流传迄今。相传
刘三姐就是在连滩因唱山歌得罪了连滩当地的地主,被迫迁到广西,所以才成就了现今众所周知的广西刘三姐。南江两岸的歌手代代辈出。他们经常聚众歌唱,逐渐成为当地风俗。
高村山歌被列为云浮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高村山歌有独唱、联唱、对唱等形式,其中对唱是高村传统山歌中最常见和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对唱又称为斗歌、打擂台。每逢歌宴,对歌双方你唱我和,即兴创作、现场发挥。
长卷祈福
长卷祈福是云浮市罗定市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是广东省“一城一特”21个特色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群众发起,群众组织,全民参与的春节文化活动。长卷祈福活动相比其他春节活动更显文雅,也可彰显地方文化魅力,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其中一张文化名片。“长卷挥毫”一般都是一些活动附加节目,或个人表演创作时可以看到,但在云浮市就成了每年春节传统活动。据了解,“长卷祈福”活动原是云浮市罗定群众书画交流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志在宣传与弘扬中国书法,而群众除了可以欣赏书法家们现场挥毫外,也可以在长卷上写上自己的心愿与祝福。相比起许愿树与烧香祈福,罗定“长卷祈福”则更为环保,同时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对书法有兴趣或喜欢文雅类活动的游客,年初一可以到罗定参与“长卷祈福”,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庙会(东山祖庙庙会)
东山祖庙庙会主要集中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大醮(每隔三年为一大醮,即是三年举办一次)以及在每年的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庙会的主要内容有北帝“食牙胜”、万人朝拜、八音贺诞、醒狮表演、捐香油、上刀山、下火海、唱山歌、演戏、做醮等等。2009年10月16日,庙会(东山祖庙庙会)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X-3。
庙会(禾谷醮)
禾谷醮是罗定地区传统的“做醮”祭祀谷神的活动,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康熙《罗定州志》载:惟见醮赛会或期以三年或数年一举,梨园歌舞结彩张灯,或升神出游,箫鼓喧阗,旗幡照耀,所过社坛各具牲礼迎迂。禾谷醮现主要分布于罗定市船步、罗镜、罗平、太平、分界、苹塘、金鸡、围底、华石、黎少、生江、连州、泗纶、加益等乡镇,并辐射周边地区。2012年2月21日,庙会(禾谷醮)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X-3。
张公庙会
“连滩
张公庙会”起源于明朝万历6年(即1578年),是当地民众为纪念明朝总兵张元勋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民间庙会。是一种祭祀和民间文艺表演的传统活动,是当地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缩影。该庙会自形成以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包含有酬神祀祖、竞艺竞技、民俗风尚、民间艺术表演等等。它的活动形式、活动的内容,无一不反映着当地民众的精神、信仰、审美价值取向,对于研究粤西地区民俗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起到一个重要的历史物证作用。
雅岗走大王
“
走大王”在新兴县内农村是十分热闹的一项活动,不少村子的形式基本一致,只是走的方式日期的有些许区别。有些村是“抬“,有些村是“举”起,有些村是“走”,有些村在上元节举行,有些则于下元期间举行,日期上大多集中在农历正月。元宵节期间举行的“走大王”活动,其实是民间的一项游神活动。人们通过游神的方式,期盼凭借神明的力量,将好运逐一传送到家家户户,以此祈祷保佑村寨平安、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安康。
马塘庙会
马塘庙会按约定俗成的祀奉习俗,六十花甲逢子、午、卯、酉年的五月初十日,为马塘庙关帝爷出游日子(三年一届),由马塘及附近的十三甲60村的村民参与巡游、开坛、烧炮、演大戏等。五月初十日零时,十三甲60个村的民众几乎全部出动,齐集马塘庙,由十六匹马开路,跟随的是长老,领护关帝爷圣轿,接着醒狮队、旗仗队、八音队、道士队、长枪队、短枪队、学生队、善男信女队。
新兴吃新习俗
据《新兴县志》记载,建国前,县内农民在早、晚造新谷登场的次日有“吃新”习俗流行。“吃新“又称为“尝新”“新谷节”,建国前,新兴的“吃新”习俗颇为流行。新兴的“吃新”与一些地方只吃“六月造”不同,新兴吃两造新。具体时间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日子,由农户根据各自稻谷成熟情况和收割的具体时间而定。一般在农历六月造和十月造,早、晚造稻谷登场的次日举行。
字眼调
字眼调,又称字眼、新娘歌、哭嫁歌,旧时流行于泷水地区,其内容多为对包办婚姻之控诉,对命运之抗争,以及分别亲友时之衷情倾诉。泷水字眼调流行于古泷水地区含今云城区、云安区、罗定市、郁南县及信宜市、广西岑溪的一部分地区。字眼调起源于何时,今已无可考证。然而可以确定,清朝时已颇为流行。
艺术
面塑艺术
面塑艺术,俗称“捏面人”,是以面粉、糯米粉、食盐等为原料,加颜料后制成各色熟面团,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动植物、卡通、人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面塑艺术是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民间传统美术,据传在清同治年间(1861-1875年),由当地千官镇双龙村村民蔡恒广在外省学成归来后,以制售面塑为生,后在家族内传承,至第四代传人蔡金月,已有百余年历史,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禾楼舞
禾楼舞古称“跳禾楼”。关于禾楼舞的起源,当地民间传说,是来自中原的神农氏神话。有证可考的自清道光年间(约1824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一百多年间,在连滩镇一带已存在和盛行。2008年6月7日,广东省郁南县申报的禾楼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泷州歌
泷州歌始于清乾隆年间,采用传统七言格律诗体式,每首四句,每句均为七言句式,而有别于传统律诗特色的特有的半民歌体的民间歌谣,能用泷水方言吟咏,唱起来节奏分明,抑扬顿挫,分外动听,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文物古迹
2013年,
大湾古建筑群、
龙龛岩摩崖石刻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9年10月,
磨刀山遗址、
国恩寺、
长岗坡渡槽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区象征
云浮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10月启动“市树”和“市花”评选活动,备选树种为凤凰木、美丽异木棉、白兰、人面子、无忧树、香樟树、小叶榄仁;备选花种为红花紫荆花、凤凰木花、茶花、木棉花、白玉兰花、杜鹃花。经公众投票、公众评议及专家评审等程序,并经市政府六届三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定,确定云浮市凤凰树为“市树”、凤凰花为“市花”。
凤凰树为高大落叶乔木,无刺,高达20余米,胸径可达1米;树冠扁圆形,分枝多而开展;小枝常被短柔毛并有明显的皮孔;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性喜高温、多日的环境,在阳光充足处方能繁茂生长。凤凰树由于树冠横展而下垂,浓密阔大而招风,在热带地区担任遮荫树的角色。凤凰树枝秀叶美,是典型的南国树种,具有绿化、美化和香化环境的作用,特别是在夏季具有降温增湿的小气候效应。
凤凰花,花五瓣,花大美丽,呈鲜红色带黄晕,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生长适温20~30℃。花期为5至7月,花开时满树结花,火红一片,与绿叶相映成趣。因其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故取名凤凰。
风景名胜
综述
云浮市北部有
西江奔流而过,形成市域北边的天然“疆界”;西面横亘着
云开大山,与广西交界;东边有
天露山脉贯通南北、云雾山脉逶迤东西,与阳江、茂名向山而望;
罗定江(南江)、
新兴江、
南山河由南向北、贯通全市域并汇入西江。云浮市主要旅游景点有
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
金水台温泉景区、
天露山旅游度假区、
蟠龙洞景区、
云浮石材博览中心、
大云雾山旅游区、
悦天下生态度假区、蒲洞自然生态旅游区、
罗定龙湾生态旅游区、
兰寨南江文化创意基地、新兴
象窝山生态园、新兴禅域小镇、水东古村落、
大湾古村落、
罗定长岗坡渡槽、
蔡廷锴将军故居等。
重要景点
狮子腰自然生态风景区
狮子腰自然生态风景区,位于新兴县簕竹镇,距县城16公里,距簕竹圩2公里。景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总面积11000亩。景区群山相连,山峦雄伟挺拔,林木葱茏,清溪飞瀑,自然天成。山山飞瀑、处处流泉是景区主要的风光特色。景区内有大小瀑布36处,其中有一处瀑布,从高处沿着陡立的石壁分几路直泻而下,落差达160多米,银白如练,蔚为壮观。
广东天露山旅游度假区
广东天露山旅游度假区位于中国禅都-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天露山是粤中南部最高峰,海拔1251米。山上终年云雾缭绕、奇石遍布、山花烂漫,山高密林的空气中含负离子达到10万/立方厘米,是天然的大氧吧。度假区占地150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现已获得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等荣誉。
罗定市龙湾生态旅游区
龙湾生态旅游区位于罗定市龙湾镇南充村,是广东省森林旅游示范基地,属于AAA级旅游景区,离罗定市区约40公里,景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山地属云开大山山脉,景区以小高原气候、红枫林、瀑布群、省内最高落差瀑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特色。山、水、林、瀑互相辉映,构成龙湾湖光山色风景区。龙湾生态旅游区是集雄、奇、秀、雅、险、幽于一体的自然山水迷宫,一年四季景色多变,“春山冶艳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经绿而如洗,冬山寒雪而如玉”。据传这里是远古时期神龙生息的地方,因而得名龙湾。
蟠龙洞风景名胜区
蟠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云浮市区北部的狮子山中,蟠龙洞风景名胜区是一个经历了1.7亿多年逐渐形成的次生溶洞。洞分3层,上为天堂通天洞,下为龙泉地下河,中为九龙长廊。蟠龙洞属喀斯特溶洞,洞内石花高悬,钟乳低垂,石笋石柱如林,石幔、石帐、石盾、石堤应有尽有,奇景叠出,洞体迂回曲折,形若蛟龙,故得名“蟠龙洞”。蟠龙洞的特殊景观有三:其一是世界三大石花洞之一。洞内石花剔透玲珑,晶莹如玉,它附着于岩壁之上,不按重力方向生长,而向四面节节开花,见气成石,继续生长,变幻无穷。其二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古动物化石区”,最为珍贵的是“智人”古人类化石。其三是蟠龙洞尚未开发的龙泉地下河,河中有泉眼,每隔十分钟左右,泉眼波浪翻滚,似海潮汹涌,冲刷河岸,随后又似退潮,静静地回流石洞,经专家确认为地下间歇泉,是一罕见洞府奇观。在1987年的“国际洞穴年会”上,蟠龙洞奇景被各国专家学者评为“世界十大洞穴奇景”之一。
对外交流
国内交流
国际交流
著名人物
惠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中国禅宗创始人,在世界思想界享有崇高地位,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大圣人”,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仪凤二年(677年)春,韶州刺史韦璩亲率部属入宝林寺聆听佛法,门人法海将惠能所说法语辑录成《法宝坛经》。
陈集原(生卒年不详),泷州(今罗定市)人。唐代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陈任武职时,用兵有制。以惠爱兄弟、孝敬父母称重于时。
李熙载(生卒年不详),今郁南县都城人。宋熙宁八年(1075年)进士及第。元符年间(1098~1100年)出任广南西路计度转运使,政绩卓著,后擢升至朝议大夫。
陈璘(?~1607年),原籍翁源县,明万历五年(1577年)落籍东安王疆洞(今云安区南乡)。明嘉靖末年(1566年)参加朝廷官军,先后任指挥佥事、广东守备、佥书广东都司等职。
林召棠(1786年~1872年),吴川霞街人,清嘉庆年间。清朝道光年间癸未(1823年)林召棠中状元,后回兰寨祭祖,将“状元及第”牌匾悬挂在林氏宗祠大堂上正中央,以感谢
兰寨林氏族人的培养,并在门前树碑,此即为“状元碑”。
蔡廷锴(1892~1968),云浮市罗定人,爱国将领,曾任十九路军军长,抗日民族英雄,被誉为“一代名将”。蔡廷锴以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驰名中外,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著有《蔡廷锴自传》。
邓发(1906~1946),原名邓元钊,云浮市云城区云城街道榃石塘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早期领导人。
叶季壮(1893~1967),云浮市新兴县船岗镇水湄村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部长、对外贸易部部长,并担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温北英(1936~1994),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石头冲村人。温北英被全国科协授予“科学致富能手”。
傅廷栋,1938年9月生,广东郁南人,作物遗传育种专家。1981-1982年在原西德合作油菜研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黄俊英,1936年生,祖籍云浮市罗定。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之一,获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殊荣。
卢钟鹤,1940年8月生,广东罗定人,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广东省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任。第六~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梁伟发,1952年9月生,广东罗定人。广东省委原常委,原政法委书记,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
陈伟荣,1959年7月生,云浮市罗定人,曾任工厂技术员、厂长、集团公司助理总经理、董事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是康佳的元老之一,中国经营管理大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深圳市优秀厂长(经理)。
重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