礞石

岩石分化物

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或变质岩类云母片岩的风化物。属硅酸盐类矿石,分青礞石与金礞石两种。青礞石为绿泥石片岩 Chlorite-schist,应用较广;金礞石为云母片岩Mica-schist。中国凡有云母矿山处均产,但以四川产者为佳。采后,击碎,与火硝共煅至礞石呈金黄色时为止,再水飞去其硝毒,阴干。

简要信息
【药 名】:礞石
【拼 音】:MENGSHI
【英文名】:金礞石Vermiculite Schist seu Hydrobiotite Schist
青礞石Biotite Schist and Maica Cabonate Schist by Chloritization
【来 源】:为变质岩类岩石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的石块或碎粒。
【功 效】:坠痰,消食,下气,平
【主 治】:治顽痰癖积,宿食症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性味归经】:咸,平。①《医学入门》:“昧淡,无毒。”②《纲目》:“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经疏》:“辛咸,平,无毒。”
入肝、肺、胃经。①《纲目》:“入厥阴。”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布包),15~25克;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脾胃虚弱及孕妇忌服。①《嘉祐本草》:“得硇砂、巴豆、大黄、京三棱等良。” ②《本草从新》:“气弱血虚者大忌。”
【处方名】:礞石,青礞石,金礞石,煅礞石,煅青礞石,煅金礞石等。
处方中写礞石、青礞石、金礞石均指生礞石。为原药去杂质及泥土,碾碎入药者。
煅礞石又称煅青礞石或煅金礞石。为净礞石敲碎,与火硝共煅至呈金黄色,再水飞去其硝毒,阴干后入药者。
【商品名】:青礞石:为绿泥石片岩的矿石。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北等地。以色青、块整、断面有亮星点、无泥杂质者为佳。
金礞石:又名酥酥石、烂石。为云母片岩的矿石。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四川等地。以块整均匀、色金黄、无杂石者为佳。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采得后,拣净杂石泥土。
【拉丁名】:药材金礞石Lapis Micae Aureum青礞石Lapis Chloriti原矿物 ①绿泥石片岩 Chlorite-schist②云母片岩 Mica-schist
【炮制方法】:煅青礞石: 拣净,加等量的火硝混合,置坩埚内缎烧至烟尽为度,用水飞法制成细粉,或取净青蹬石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呈金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簸取净礞石,除去沙石。①《品汇精要》: “礞石,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定,铁线缚之,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至上有金星透出为度,候冷,研为极细末。” ②《纲目》: “用大增涡一个。以礞石四两,打碎。入消石四两,拌匀,炭火十五斤,簇定,锻至消尽其石色如金为度。取出研末,水飞去消毒,晒干用。”
考证
出自《嘉祐本草》
①《纲目》:“礞石,江北诸山往往有之,以盱山出者为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佳。坚细而青黑,打开中有白星点,煅后则星黄如麸金,其无星点者不入药用。”②《医林纂要》: “青礞石,坚细青黑,上有白屋点,无者不用,又曰金星礞石。 以此石、硝石各半,打碎拌匀,入罐内,煅至硝尽而色如金为度,盖所以去某毒也。”
③《本草问答》: “礞石,必用火硝煅过,性始能发,乃能坠痰,不煅则石质不化,药性不发,又毒不散,故必用煅。”
药理作用
用于实热顽痰诸证。青礞石质重性坠,味咸软坚,长于下气坠痰,且可平肝定惊,凡实热痰积,内结不化,壅塞胶固所致的咳喘气逆痰稠、癫狂惊痫等证,见大便秘结,苔黄厚而腻,脉滑有力者,可用该品为主,辅以泻火通便降逆之大黄、黄芩、沉香等,使实热下泄,痰积通利,而诸证自除,如《养生主论》之滚痰丸。若痰热化风引起的小儿急惊风,见高热惊厥、痰壅气促,可用该品研末,同薄荷叶蜂蜜调服,以攻消痰积,平肝镇惊,方如《婴孩宝书》之奇命散。用于宿食癖积、症瘕。青礞石不仅可治痰,且能消食攻积导滞,如《方脉正宗》以礞石配伍健脾行气消积之白术、木香、枳实等药,治食积成痰,胃实眩晕者;又如《杨氏家藏方》之金宝神丹,用该品与涩肠之赤石脂配伍,治疗诸积癖块,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以及久积久痢,虚冷滑泄;《圣惠方》之礞石丸,则以礞石为主,加木香、巴豆等利气攻积之品,用于妇人食症,块久不消,攻刺腹痛者。
生药材鉴定
青礞石
青礞石(《圣惠方》) 为绿泥石片岩的岩石,呈不规则扁斜块状或斜棱状的小块体,大小不一。全体育灰色或灰绿色,微带珍珠样光泽。 体重、质软、易碎,用指甲即可划下碎粉末。断面层片状,可见闪闪发光的星点。无臭、昧淡。 以色青、块整、断面有星点、无泥土夹杂者为佳。微溶于盐酸,而使酸液呈黄色,在浓硫酸中部分溶解。产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
青礞石:显微鉴定:(1)黑云母片岩石 主由黑云母及少量石英、中长石等矿物组成。于偏光镜下:黑云母 薄片中呈黄褐色至褐色,片状依一定方向排列;正中突起。多色性和吸收性很强, Ng,Nm为深褐色,Np黄色;Ng≥Nm>Np。解理极完全。最高干涉色为三级红色。近于平行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石英 薄片中无色透明,粒状,分布于黑云母片间。光性详见“白石英”。中长石 薄片中无色或淡灰色,分布于黑云母片间;低正突起。最高干涉色为一级灰色;可见钠长石双晶。二轴晶。正光性。
(2)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 主为碳酸盐,次为金云母、绢云母及少量石英组成。于偏光镜下:方解石 薄片无色透明,呈不规则粒状,假吸收显著。最高干涉色为晕彩高级白。一轴晶。负光性。白云石 光性特征与方解石相似。金云母 薄片中呈淡褐黄色,片状,沿方解石边缘分布,具微弱多色性;低正突起。解理完全。含有黑褐色针状包裹体,呈放射状排列(转变为绿泥石者薄片中呈淡绿色,多色性明显)。干涉色为二级绿色(转变为绿泥石者为一级灰色)。近于平行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很小。绢云母 薄片中无色,有时带有很弱的绿色;小鳞片状;低正突起。干涉色为红、黄、蓝、紫交织在一起似织锦缎,绚烂五彩。
金礞石
又名: 酥酥石、烂石。为云母片岩的岩石,呈不规则的决状或碎粒状。全体呈棕黄色,带有耀眼的金黄色光泽。质脆、易碎。气微昧淡。 以色金黄、块整、无杂质者为佳。产河南、河北等地。
金礞石:显微鉴定:(1)蛭石片岩 主由蛭石及少量水黑云母、普通角闪石、石英组成。偏光镜下:蛭石 薄片中从无色至浅褐黄色,小片状,依一定方向排列。低正突起。具多色性,Ng=Nm 为浅褐黄色;Np无色;Ng=Nm>Ng。解理完全。干涉色达到三级黄。近于平行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水黑云母 薄片中颜色较深,浅黄褐至黄褐色,多色性较强。最高干涉色可达三级红。普通角闪石 薄片中呈绿色,局部分布。多色性吸收性较强,Ng深绿色,Nm深绿色或绿色, Ng≥Nm>Np。高正突起。糙面明显。具一组解理,横切面具两组解理,相交成56°与124° 解理角。最高干涉色可达到二级红。倾斜消光,消光角(c∧Ng)为12°-24°。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石英 薄片中无色透明,分布于蛭石片或水黑云母片之间。详见白石英。
(2)水黑云母片岩 主由水黑云母,次为蛭石及少量普通角闪石、石英组成。其光性特征与蛭石片岩中的水黑云母、蛭石、普通角闪石、石英相同。
炮制方法
青礞石
《嘉佑本草》:“细研为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泥土,砸碎或碾成粉末。
煅青礞
《品汇精要》:“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定,铁线缚之,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上有金星透出为度。侯冷,研为极细末。”《本草蒙筌》:“欲辨假真,须依法制。敲碎小颗粒,贮倾银罐中,搀半焰硝,盐泥固济,武火煅一柱香,取出。色若雌黄、软脆易擂方为不假。成末以水飞细,入药作散为丸。”《本草乘雅半偈》:“以青色坚细、击开有白星点点者为贵。修治以大坩锅一个,用礞石四两,杵碎,入消石等分拌匀,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消尽,星黄如麦金。取出研极细,水飞数过,晒干,再乳万匝。”《医宗金鉴》:“焰硝煅过,埋地内七日用。”现行,取净青礞石,置适宜耐火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细。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中药化学成分
该品为黑云母片岩或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尚含少量镍、、磷等多种元素。金礞石:该品为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蛭石片岩主含蛭石(Mg,Fe3+,Al)3 [(Si,Al)4O10](OH)2.4H2O,含水黑云母K(Mg,Fe2+,Mn)3[(Si,Al4)O10](OH)2.nH2O较少。水黑云母片岩则含水黑云母为主,蛭石为次。这两种片岩均含少量普通角闪石(Ca,Na)2- 3(Mg,Fe,Al)5[Si6(Si,Al)2O22](OH,F)2和石英SiO2 。
中药化学鉴定
青礞石的组分较多,通过伦琴射线衍射扫描,在衍射曲线的图谱上,几种矿物主要衍射峰尚能分别出现,故可用伦琴射线法进行鉴定。金礞石:取该品碎片少量,置铁片上加热,即层裂或散裂,膨胀2-5倍,有的鳞片变成弯曲蛭虫状;色泽变浅,重量减轻可浮于水面。也可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差热分析法进行鉴定。
常用配方
1.通治痰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两(煅过,研飞,晒干,一两),大黄(酒蒸)八两,黄芩(酒洗)八两,沉香五钱。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则服一二百丸,温水下。(《养生主论》滚痰丸)
2.治中痰并一切痰症:礞石二两(煅,乳淬),大黄二两(九蒸),沉香一两,半夏二两(姜、矾制),陈皮二两,黄芩二两(酒制)。为末,陈米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三钱。(《惠直堂经验方》礞石化痰丸)
3.治大人小儿食积成痰,胃实多眩晕者:青礞石七钱,火硝六钱(同研炒,以火硝过性为度),枳实、木香、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红曲二两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4.治百日咳:青礞石27g,白矾9g,芒硝18g。共为细末,分30份,每次1份,每日3次。(《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5.治急慢惊风,痰潮壅滞,塞于喉间,命在须臾:青礞石一两。入臼窝内,同焰消一两,用白炭火煅令通红,须消尽为度,候药冷如金色取出。上为细末。急惊风痰发热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调服;慢惊脾虚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碾,煎稀糊,入熟蜜调下。(《医方大成》引汤氏方夺命散)
6.治诸积癖块,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及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之疾,尤治饮食过多,脏腑滑泄,久积久痢:青礞石半斤,捣罗过,用消石二两,细研,于坩埚内,辅头益底,按实,用圆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煅之,取出,入赤石脂二两,同研极细,滴水为丸,如小鸡头大。候干,再入坩埚内,用少火煅红收之。每有虚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温水送下,以少食压之,久病泄泻,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杨氏家藏方》金宝神丹)
7.治妇人食症,块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两(不夹石者,细研),朱砂一分(细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上药都研令匀,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二丸,取下恶物为效。(《圣惠方》礞石丸)
8.治一切积,不问虚实冷热酒食,远年日久:青礞石二两(研),滑石一两(研),青黛半两,轻粉三钱。上同研匀。每服一钱,面汤调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药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药;候次日晚未动,再服半钱,取下恶物,更以汤粥将息三二日,如是无积,药随大便下,并无所损忌,次日将息。(《普济方》礞石散)
临床应用
1.用于顽痰,老痰胶结,气逆喘咳之实症。
礞石质重坠降,味咸软坚,善治顽痰胶固之症,常配沉香、黄芩、大黄等同用,即礞石滚痰丸。近代临床用治小儿肺炎重症,肺闭喘咳,多黄稠者有效。
2.用于癫狂、惊癎等痰火内盛之症。
礞石既能攻消痰积,又能平肝镇惊,为治惊痫之良药。如《婴孩宝鉴》夺命散,治热痰壅塞引起的惊风抽搐,以煅礞石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调服。若痰积惊痫,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逐痰降火定惊;临床用以治癫痫及精神分裂症,对控制发作及减缓狂燥症状有效。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青礞石主要成分为镁、铝、铁、硅酸及结晶水,为一种形似云母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因其含有显著量的低铁,故常呈绿色。金礞石主要成分为云母(黑云母、白云母)与石英,亦即主含钾、镁、铝、硅酸等与结晶水,亦可含钒(白云母的成分)。
临床报道
1. 治疗癫痫 皂刺、蛇床子、僵蚕各62克,蜈蚣7条,胆星45克,朱砂9克,青礞石93克,研细制蜜丸,每丸含生药1.25克。每次1丸,日服3 次。治疗180例,其中单用上药者30例,总有效率为82.04%;余150例在原药基础上加服上药,总有效率为83.33%。〖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7;7 (2): 107〗
2. 治疗痫症 青礞石18克,姜半夏24克,天南星21克,浮海石18克,沉香9克,生熟牵牛子各45克,炒六曲120克.分别为粉,混匀,为1料.每料药再和白面600g,拌匀加水制成薄饼,成人烙饼(使微焦)20个,小儿1~3岁者烙饼40个,4~7岁烙饼 30个,8~15岁烙饼25个.每晨空腹服1个,用白开水送下.服药期间,不得中断.若服时觉有麻味,可酌加红糖,服药期间,禁房事,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脑力劳动及精神刺激,忌食荤腥食物.共治疗痫症139例,结果痊愈93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中医杂志 1965;(6): 21〗
3. 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梗阻、青礞石、鼠妇等量,研末,每次1~2克,每日4~6次,放舌根部含服.治疗48例,明显缓解37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5例.对首次梗阻的食管癌、贲门癌疗效好。〖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6): 270〗
文学内容
1.《品汇精要》:“旧本不载所出州郡,今齐鲁山中有之。青色微有金星,其质坚理细,凿制为磨,取其出物最速,为末亦细。及考王隐君论痰致病百端,入滚痰丸用之,丹溪治食积成痰,良有验也。”
2.《本草乘雅半偈》:“有青、白、赭三色,以青色坚细,击开有白黑点之者为贵。”
3.《本经逢原》:“青者入肝力胜,色黄者兼脾次之。者,不宜久服。杨士瀛谓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惊之类,皆宜佐以木香。而王隐君则谓痰为百病,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滚痰丸通治百病,岂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乃大虚证,一医与礞石药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医虚虚之过,礞石岂杀人者乎!况目盲之病,与礞石并不相干。”(《纲目》)
4.缪希雍:“礞石禀石中刚猛之性,体重而降,能消一切积聚痰结,消积滞,坠痰涎,诚为要药。然而攻击太过,性复沉坠,凡积滞症结脾胃壮实者可用,如虚弱者忌之;小儿惊痰食积实热,初发者可用,虚寒久病者忌之。如王隐君制滚痰丸,谓百病皆生于痰,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殊为未妥。不知痰有二因,因于脾胃不能运化积滞生痰,或多食酒面湿热之物,以致胶固稠粘,咯唾难出者用之,豁痰利窍,除热泄结,应如桴鼓;因于阴虚火炎,煎熬津液,凝结为痰,或发热声哑,痰血杂出者,如误投之,则阴气愈虚,阳火反炽,痰热未退而脾胃已为败矣,可见前人立方不能无弊,是在后人善于简择耳。”(《本草经疏》)
5.周志林:“青礞石善化老痰癖积,沉降下行,吐痰在水上,以末掺之,痰即随水而下。同火硝煅炼者,取其疏利之性,则礞石之性更为剽悍耳。独入肝家,治惊痫痰涎胶粘不化,不外咸能软坚,重以镇邪之意。”(《本草用法研究》)
6.论礞石宜煅:唐容川:“礞石,必用火硝煅过,性始能发,乃能坠痰,不煅则石质不化,药性不发,又毒不散,故必用煅。”(《本草问答》)
参考文献
1.《本经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张璐编著
2.《纲目》:楼氏医家系世传,博学全善辑
3.《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又名《神农本草经疏》
4.《嘉祐本草》:嘉祐二年(1057)校正医书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担的任务就是校修《开宝本草》,主要参与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亟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亟馆阁校理苏颂、医官秦宗右、朱有章、太子今舍陈检等。最后由光禄寺丞高保衡负责审校。
5.《医林纂要》:清.邹谢撰公元1832年
6.《食疗本草》:唐.孟诜(612—713)所撰
7.《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
8.《本经逢原》:公元1695年,清康熙帝34年。张璐编著
9.《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10.《本草新编》:清.陈士铎著
11.《经验良方》:清.姚俊辑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