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英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政治人物,抗日名将

罗卓英(1896年5月1日—1961年11月6日),原名罗高哲,字尤青、慈卫,号慈威,广东大埔人。中华民国时期军事、政治人物,抗日名将。

人物生平
求学时期
清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十九日(1896年5月1日),罗卓英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白侯乡渔洋坪村。幼年过嗣其叔,遂迁居大埔县湖察乡岭下村。因养父业农,所以罗卓英自幼耕读并作。他七岁入乡塾读书,民国三年(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1915年)入大埔中学
罗卓英从小喜欢读诗词和古文,在大埔中学读书时,与颇负声望的原韩山师范文史教员饶爱荃过从甚密。在饶的熏陶下,尤其喜欢研读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等书籍。中学毕业(一说肄业)后,曾短期任教。
民国七年(1918年),罗卓英北上投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名落孙山,于是留在保定的鸿文公寓,继续攻读,并拟“素眉生”的笔名投稿北京报刊,以稿酬维持生计。次年(1919年)考上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在该校中与陈诚结成莫逆之交,因而他后来成为陈诚“土木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民国九年(1920年),保定军校因时局动乱而停课,罗卓英只得回乡,在大埔中学任教,翌年(1921年)受聘为湖山官学校长。是年秋,保定军校复课,罗卓英北上返校。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毕业回到广州,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虎山中学前身)任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在该校,他提倡文武合一教育,实施军事管理,对体育、国文、修身、史地及自然科学尤为注重。
东征北伐
民国十二年(1923年),罗卓英受邹鲁推荐,任潮梅军少校参谋,旋即辞职。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后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经陈诚引荐,在该年8月正式参军,并参加了讨伐刘震寰杨希闵之役。第二次东征时,任第一师炮兵营第三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下战功。随后率部队由河婆揭阳、黄岗,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受到嘉奖。战后,罗卓英升任炮兵副营长。
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国民政府兴师北伐。罗卓英所在之第一师属总预备队留粤。10月调任第十四师炮兵营营长,在何应钦指挥下入闽作战,在松口战役中指挥炮兵猛击敌军阵地,奏捷。12月底定福建后北上入浙,战孙传芳军。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陈诚担任第二十一师师长,罗卓英应陈诚之邀至第二十一师,任参谋处长、参谋长。5月全师渡江追击孙传芳军,次第攻克邵伯、高邮、界首、宝应、淮安。7月底8月初随同陈诚率部回师,8月底又参加龙潭之役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陈诚任陆海空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罗卓英被委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但不久即为何应钦裁撤。6月,北伐讨奉结束后,蒋介石着手整编全国军队,将第一集团军各军整编为六个师,陈诚所部与曹万顺第十七军合编为陆军第十一师,曹万顺、陈诚分任正副师长,罗卓英任师参谋长。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陈诚升师长,罗卓英被任命为第三十三旅旅长。同年秋,唐生智在郑州反蒋,第十一师与唐军激战于确山,罗卓英则下湖南,拉拢王东原等,分化唐生智的势力。不久,升任副师长,协助陈诚锐意整理全师,中下级军官全部换成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使十一师成为蒋介石的亲信队伍。
罗卓英带兵很注重抓紧时间进行休整、训练,并对官兵灌输忠于蒋介石和陈诚的思想。他驻节总部或到部队巡阅时,常对各部队长说:“你们身充部队长,应该以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之态度,来领导部下。如发现某人有过失时,更应该效法古人‘扬善公庭,规劝私室’之待人方法,使其知耻改过,徒以高压作风,以力服人,乃不智之举。”又说:“成功两句话,打仗不怕死,做事不贪财”,“军人事业在战场,军人功罪亦在战场”。他还协助陈诚推行“三公开”: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使十一师的战斗力不断提高,在为蒋介石战胜各反对派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罗卓英协同陈诚指挥第十一师全力以赴,先沿陇海路攻击前进,次第攻占马牧集、朱集站和归德,继占宁陵、睢宁等地;7月,奉令与蔡廷锴部共解曲阜之围,大败阎锡山的军队,并乘胜追击,占领了济南;接着又率部快速突进,经周家口、中牟、新郑,在和尚桥、二里岗奏捷后,于10月6日傍晚跑步进入郑州城。大战结束后,陈诚升任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任军参谋长。翌年(1931年)1月任第十一师代师长,几个月后被任命为师长。
奔走镇压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第十一师与第十四师作为“围剿”红军的主力,从抚州南城进犯中央苏区,企图找红军主力决战,却被红军声东击西的战术牵着走,在黎川南丰广昌宁都一带疲于奔命,士气低落。8月13、14两日,他在空坑受到农民自卫队和项英一部的猛烈袭击,损失不小。为进行报复,18日,罗卓英在寒下一带包围了几个小山头,乘东南风起纵火烧山,把从山上逃出的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枪杀。
在进攻中央苏区的同时,罗卓英秉承陈诚的意旨,乘机吞并杂牌军。他首先将被红军歼灭的韩德勤第五十二师残部吞并。接着,乘与郭华宗的第四十三师一起开往吉安之机,突然包围郭华宗部,将其缴械后收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秋,川军张英的第五十九师被红军包围,第十一、十四两师以增援之机,重施故伎,将其吞并,然后把自己部队的干部调进该师,作为骨干,进行改编。罗卓英因“整军经武,屡建殊勋”,被提升为第十八军副军长。此后,陈诚升第三路总指挥兼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则代陈诚指挥十八军。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罗卓英部作为第一纵队出宜黄,拟先攻乐安再犯广昌。由于第十八军下辖师太多,为指挥方便,陈诚请准蒋介石,临时决定成立第五军,升罗卓英为军长,下辖第五十二、五十九师。2月28日至3月1日,第五十二师在行进中被红军围歼,师长李明受伤自杀。第五十九师企图增援,途中又被红军包围全歼,师长陈时骥被生俘。这样,第五军尚未正式成立便全军覆灭。3月中旬,罗卓英执行中间突破的作战方针,率领第十八军,在李延年的第九师、吴奇伟的第九十师配合下,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21日,其第十一师到达东黄陂附近的霹雳山雷公嵊,遭到红军包围攻击,全线崩溃,师长肖乾受重伤,旅、团长死亡过半,部队被歼三分之二。幸亏第十四师、第九师等部拼死援救,罗卓英才得以率残部逃遁。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罗卓英仍回十八军任副军长,代行陈诚的军长职权,有时陈诚的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和十八军部驻在一起,连总指挥的权亦由罗卓英代为执行。7月,第十八军在黎川、宜黄、乐安一带修筑碉堡,继续围攻中央苏区。同年,罗卓英升为十八军军长。9月,他又参加第五次“围剿”,隶属陈诚的北路军第三路军,罗兼第五纵队副总指挥,协助陈诚指挥五个师的兵力,以“封锁固进,配合迫进,逐步稳进,乘虚突进”的战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步步逼近。他们利用红军战略指导错误的机会,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依托碉堡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在中央红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长征后,罗卓英任驻赣绥靖预备军代总指挥,代陈诚率领预备兵团、第三路军总指挥部、第十八军“清剿”红军及地方人民武装力量。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浙西南山岳地带红军活跃,罗卓英又率部入浙江,驻金华,对这一带的红军进行“围剿”。这一年,他晋衔陆军中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十八军驻粤汉铁路南段。“两广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于8月4日颁布平定桂军战斗序列,罗卓英被任为前敌总指挥,率军南下,陈兵西江,迫桂军就范。11日,蒋介石到广州设行营,任命罗卓英为行营办公厅厅长兼代参谋长、粤汉铁路警备司令,为蒋介石控制两广局势效力。次年(1937年),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
英勇抗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8月11日,罗卓英率第十八军的十一、十四、六十七、九十八四个师驰援上海的抗日部队。15日,罗卓英部第九十八师赶到上海,其余各师亦陆续赶到,被派为左翼军,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带的防守。23日凌晨,日军在小川沙狮子林、炮台湾等地同时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猛烈进犯,其中又以罗店、嘉定方向作为重点,企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国民党野战部 队;25日,日军又从吴淞镇蕴藻浜、张华浜开始登陆,重点仍是指向罗店。由于该地濒临长江口,离大场闸北不远,日本军舰的炮火可以直接命中陆上的目标,又有制空权,便于海陆空协同作战。日军集中重兵,对这一带猛攻,其中罗店争夺战最为激烈。罗卓英军全部到达上海时,罗店已经失陷。罗卓英即令第十一师将其夺回。其后一个多月里,他指挥部队与日军反复争夺罗店、浏河一带。白天,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夺取阵地;夜晚,罗卓英部将阵地夺回,战斗非常艰苦和激烈,官兵伤亡惨重。
在这次战役中,罗卓英先后升为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不久改归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由薛岳代),任副司令。9月6日,罗卓英部奉命负责防守金家宅、罗店西南、南北的周宅、曹庄至朝王庙、双龙墩、沈家桥、浏河等地,与日军开展阵地战,大量歼灭日军,从而打破了日方企图打通长江右岸,包围上海的计划。11月5日,日军从设防空虚的曹泾镇、金丝娘桥一带登陆,攻陷松江,上海防线动摇,守军不得不全线撤退。13日,罗卓英部向吴县福山一线转移。15日,他与日军激战于常熟、福山、兴隆桥,击沉日舰四艘。19日,向锡(无锡)、澄(江阴)线撤退。第十九集团军退到江苏、浙江、安徽交界处,开始了游击战时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19日,罗卓英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协助唐生智守卫南京。但是南京是个易攻难守之地,守备部队多是从淞沪战场撤退下来的疲惫之师,零乱不堪。罗卓英协同唐生智指挥各部奋力抗御,终难抵挡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攻势。月底,南京即告失守,罗卓英重回苏、皖、浙边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26日接替薛岳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8月,罗卓英率部参加武汉会战,先在彭湖战场上与日军激斗,于流澌桥一带歼灭了大批日军,并多次挫败日军在湖口一带的登陆企图,并指挥武胜关、贺胜桥、鄂南、湘北诸战役。9月12日,罗卓英代替陈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为保卫武汉加强各方面的管理。10月25日,武汉沦陷,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归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指挥,参加南昌会战,罗卓英任战区前敌总司令,负责直接指挥。部署防御时,曾几度变更调整战斗序列,直至3月17日,日军发起进攻时才最后确定下来。罗卓英的十九集团军五个军配置在修水河南岸担任主要防御任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日军冈村宁次率四个师团的兵力进攻南昌,3月24日陷吴城镇,并强渡修水,与罗卓英部激战于万家埠安义一带。27日,奉新、南昌相继沦陷。罗卓英下令各部避开日军锋芒,逐渐建立起修水以南,赣江以北的抗日根据地,与日军第一〇一、一〇六师团对峙。4月下旬,罗卓英负责全面部署并指挥本集团、上官云相第三十二集团军和卢汉高荫槐第一集团军的一部,对南昌日军反攻,试图夺回该市。21日晚,罗卓英统率三军,以分兵合击之势对南昌进击,中路取高安,进占万寿宫至生米街一线;左路击奉新、靖安日军,切断其与南昌的联系;右路渡抚河,进克市议街、武溪市之线,并以第三战区第七七九师、新五师组织便衣队,潜入南昌袭扰日军。战斗打响后,各部进展迅速,左路歼靖安之敌,并一度克复奉新;中路越过万象埠,攻入牛行镇;右路越过武溪市,预第五师、二十六师一部攻至南昌市东。由于未能切断南浔铁路,使日军得以增援,加之在反攻南昌的关键时刻,遭日军反击的第七十九师师长段朗如违令畏缩,贻误良机,使第一次反攻只得暂停。5月1日再次反攻时,日军借助其空炮火力支援,顽强扼守南昌外围阵地,并进行反击,罗卓英军伤亡十分严重,无力攻坚。5月9日,全线停止反攻。
反攻南昌城后,罗卓英集团放弃了对城市的争夺战,改为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游击战。此后他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参加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冬季扫荡战、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夏季配合第五战区的扫荡战,歼灭了大批日军的有生力量。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罗卓英升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十九集团军总司令。汪精卫投敌叛国后,他与薛岳、王陵基杨森等联名通电讨汪。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日军第一〇一、一〇六师团调走,改调第三十三、三十四师团驻赣北。
日军进攻长沙受挫之后,深感必须首先消灭或赶走赣江、抚河流域一带的国民党野战军,扫清障碍,才能直捣长沙右侧,打通粤汉铁路,便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由日寇三十三、三十四师团、池田混成旅团,及远藤少将指挥的第三飞行团组成的扫荡部队,共出动了四万余人,飞机一百余架,坦克四十余辆,分三路合击第十九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罗卓英指挥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李觉的第七十九军、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和赶来增援的七十二军李良基师,共六万余人,采取两翼牵制日军,使其不能形成合围之势,并大胆集中重兵,转移外线,诱敌从中路深入,在上高一带歼灭日军的战略。3月15日,日本北路军三十三师团首先发动攻势,南下攻陷奉新,入伍桥河。李觉军的一部节节抗击,将其引至下观童、苦竹坳一带,并与之纠缠。至19日,日军发觉中计,才仓促回师奉新,蛰伏不动。南路的池田混成旅团于15日渡锦河,与刘多荃军的一部在清高路、猪头山一带激战,遭到重创,仅部分拼命突进,与第三十四师团会合。
中路大贺茂的三十四师团于16日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猛攻祥符观。17日,罗卓英军主动放弃高安而将部队迂回外侧,与锦河之师会合,准备再兜击日军左翼。当时日军南北二路未能按计划行动,且北路军停止了进攻,但三十四师团求胜心切,麻痹轻敌,依旧轻装急攻。20日,三十四师团采用锥形突击的方法,向官桥、泗溪猛扑。21日,罗卓英命令北翼部队以杨公圩、官桥、泗溪为目标兼程南下,南面锦河之部出击敌左侧,又抽调赣江东岸数团兵力急速参战,而王耀武军则全速赶到上高一带阻敌并设伏。22日,罗卓英军抢占华阳成功,确保了各部联系,逐渐形成了对三十四师团的包围。而大贺茂依然未发觉自己的危险境地,仍向下陂桥、石洪桥强攻,直至罗卓英军北路的一部攻到其司令部附近,才发觉大势不好,急电在奉新的三十三师团南下增援。23日深夜,罗卓英拟订“当前胜利保障十则”,交各部执行,同时下令对敌展开全面围歼。李 良基师向东南,王耀武军向东,刘多荃、李觉在南、北,把日军三十四师团包围在长三十里、宽五里的地带,予以痛歼。24日,第三十四师团残部向东北拼命突围,而驰援的三十三师团亦赶到。李觉军的两个师未能抵住敌方两面夹攻,擅自退却,使三十三、 三十四师团合流逃出。但日军突围后,又暂驻官桥、南茶罗一带抢运尸体,被罗军赶上,形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包围。至4月2日,罗卓英集团收复原有阵地,并占领战略要地万寿宫,及安义外围的长埠、安埠、午州、伏桶山等地,恢复了战前态势。
上高战役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1.5万余人,获得军马两千八百多匹,击落日机1架,俘虏日军一百多人。日本三十四师团几乎被全歼,该师团步兵指挥官宕永少将因重伤至毙,大佐联队长滨田也被击杀。这在整个抗战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此役俘虏之多,为八一三以来所未有”,从而更“树立了中国成为亚洲反侵略势力中的地位”。战后,参谋总长何应钦给罗卓英发贺电:“捷音远播,举国腾欢,收赣北空前未有之战果,作战国最后胜利之先声。”蒋介石也高兴地称赞此战“空前胜利”,“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罗卓英因此役而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旬,罗卓英将十九集团军司令部由上高迁到浏阳,指挥肖之楚第二十六军、夏楚中第七十九军及郭礼伯第一九四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罗卓英将这两军一师布置于浏阳、醴陵株洲一带,与王陵基集团相配合,对长沙近郊成百里侧击之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1日,来势汹汹的日军渡过浏阳河,罗卓英、王陵基部静伏不动,待日军进入长沙近郊,即全线出击。罗卓英令二十六军出永安市,杨枫坝向㮾梨市,七十九军及一九四师出马经营黄花市亦攻㮾梨市,急速进军,与杨森、王陵基集团密切配合,形成对敌包围圈。经过四天血战,挫败日军的攻势。随后,罗卓英任南方追击军总司令,率三军穷追猛赶,追至桃林忠场一带,与日军对峙。与此同时,赣北日军亦全线出动,进犯高安、修水地区,配合长沙作战,罗卓英在浏阳遥控指挥,粉碎了日军的牵制计划。
罗卓英的指挥才能受到蒋介石的褒奖和赞赏。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英、美等国结盟,决定派遣远征军赴缅协同英军作战,蒋介石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2日任罗卓英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5日,罗卓英与蒋介石乘飞机到达腊戌,与史迪威部署平满纳战役,打算将日军引到该线的有利地带歼灭。计划定下后,正准备施行,但英军决定撤往印度,已全部集中西线,原有防地均放弃。罗卓英部接替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役斯瓦阻击战等战斗,掩护了英军的撤退。18日,因东西两路告急,棠吉、曼德勒(瓦城)动摇,史迪威、罗卓英只得放弃平满纳战役,退守曼德勒,重新计划曼德勒会战,准备在曼德勒附近与日军一决雌雄。但他们未重视把守通往腊戌的要道东枝等地,而是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日军来攻曼德勒。
然而,日军却不采取正面强攻的战略,而是迂回出击,派一部佯攻曼德勒, 一部袭击东枝。占领东枝后,得悉罗卓英部集结兵力于曼德勒,便以机械化部队急攻腊戌。当史迪威、罗卓英获悉腊戌危急时,已赴援不及。28日,腊戌失陷。曼德勒处于被包围之中,二人这才如梦方醒,在30日急令各部向伊洛瓦底江后撤,急援莫八、密支那,试图先稳固后方,再图进取。可已为时太晚,日军占腊戌后,继续沿东线急进,5月3日,占领中缅边境重镇畹町,飞兵莫八,全速抢占密支那。8日,密支那失守。9日,腾冲亦被攻陷。至此,十万入缅军的归路被切断。为此,史迪威、罗卓英只得下令放弃曼德勒,开始了悲惨的大撤退。全军被迫丢掉车辆辎重,突破日军封锁线,进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穿越原始森林。一部分于8月初回到滇西。杜聿明带领第二十二师等部经野人山,于8月初到印度。杜聿明随后返国,第二十二师只得留在印度。罗卓英的长官司令部及新三十八师则经巴曼克、曼坎、荷马林、泰南进入印度。入缅军十万人损失五万余,其中三分之二死于撤退途中。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因重伤得不到治疗,而壮烈牺牲。
罗卓英进入印度后,于6月11日率参谋长杨业孔及官兵四十余人到新德里,14日参加联合国庆祝大会,23日返重庆述职。10月,与史迪威、魏菲尔等会谈,决定将中国入印的第二十二、新三十八师在加尔各答西北设训练基地,取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指挥。为了保持中国军队的独立性,另设副总指挥部,由罗卓英节制。由于史迪威力图把中国驻军殖民化,要求营以上的军官由美国人担任,因而与罗卓英产生了矛盾。史迪威便打电话给蒋介石,批评中国将领无用,说:“罗长官终日绕室傍徨,对于军队之教育训练毫无办法”,并列举了他的十大无能。蒋介石不同意史迪威的要求,为了解决纠纷,便以撤销副总指挥部,调回罗卓英为条件与史迪威妥协。是年冬,罗卓英返回重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罗卓英出任军令部次长,不久即调军事委员会桂林干训团教育长,“与驻华美军合作,首用轮带式教育法,训练反攻部队”。他还兼任军委会督训总处主任,将大批的美式装备武装陈诚的嫡系部队,使第十八军、五十四军的素质大为增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中旬,陈诚接替何应钦为军政部长,立即派罗卓英充任全国知识青年从军编练总监。其后,罗卓英设干训团于重庆大坪,指挥选拔、训练国民党后备骨干的工作。他在编练工作中注重培养知识青年德、智、体、群全面发展,规定衡量的标准是“革命的信心,革命的热情,革命的勇气,革命的操守,革命的纪律”,并提出“任务中研究,乐观中奋斗,累积中成就”的口号。
主政广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罗卓英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8月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次年(1946年)以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罗卓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之初,颇想为桑梓建设效力。为安定战后社会秩序,他提出要妥善处理军队善后、抓紧救济抚恤、加强交通治安、平抑物价、安定金融等意见。接着提出了建设广东的五大方针:一、选贤任能,树立廉正风气;二、扶植农工,改善人民生活;三、健全县政,巩固宪政基础;四、奖励科学,促进现代化;五、发展侨务,充实建设力量。其中着重抓吏治的整顿,提出以“勤、明、公”的精神达“新、速、实”的效果,扫除“怠、昏、私”,改变“顽旧、散漫、伪饰”等风气。他曾三次越海到海南岛,进行接收西沙群岛工作,命名南沙最南端之岛为“南威岛”,以振国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罗卓英又提出广东建设的五年计划,其中有划定七大工业区,设化工厂七家,建电厂二十二个,设丝棉厂多间,扶持民营、吸收外资等。
但是罗卓英难以改变国民党统治的腐败积弊和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带来的沉重负荷,一些方针措施和计划方案多流于纸上空谈,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如《粤侨导报》说:“华南复兴工作毫无成效,负责者难辞其咎!”
退居台湾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陈诚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罗卓英也被调去沈阳任行辕副主任(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他竭力辅佐陈诚整顿和发展军事力量,把东北的国民党军队由九个军扩大到十四个军,又增加了炮兵、战车、汽车等特种部队。但是东北民主联军养精蓄锐,于10月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罗卓英协同陈诚仓促应战,一再失误,先后被歼六万九千人。翌年(1948年)1月,主力部队新五军又被全歼。在一片责难声中,陈诚于2月离职,将大权交给卫立煌,罗卓英也随之离职南下,悄然隐居。
在全面内战败局已定,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的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9日,陈诚被蒋介石任命为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负责经营远离大陆的孤岛,罗卓英应陈诚之邀亦去台湾,协助其改编、整训陆续撤台的军队。1949年7月,已经撤到广州的国民政府设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名义上是统辖台湾、江苏、浙江、福建诸省和潮汕沿海区域,以陈诚为军政长官,罗卓英为副长官。罗卓英与陈诚共谋“保卫”金马台澎之策,曾数度飞往厦门、福州,视察战局,并与当地军政官员协商联防部署。不久后,福建解放,人民解放军即将进攻金门,罗卓英又奉命前往潮汕活动,力图调集其旧部胡琏兵团第十八军(军长高魁元),将部队抢运金门,充实防务。
1950年3月后,罗卓英先后被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52年10月,自请退为预备役养闲。1955年春,他迁居台湾南部屏东城内的“回园”,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及台南研究区主任。1958年7月,罗卓英以二级上将军衔正式退役。
罗卓英晚年的日常生活以探亲访旧、娱山嬉水、田园耕读或睦邻友舍之类项目而作为赏心乐事。他始终钟意诗词,“弦歌不辍”。他在“回园”中自题客厅匾额为“双屏”,并亲撰跋文。园子颇小,平房一排四间,将园子隔为两段。北为菜圃、鸡舍,南为庭院。罗卓英常戴竹笠,穿木屐,拔草除虫,劳作不辍 。他时常游访附近乡村,喜欢与山民父老交往,语多言及民族意识与农村教育问题,由于屏东、新竹一带多属客家人聚居之地,语言相通,习俗接近,因而易于发生感情,颇得当地人们的信赖。
患病去世
罗卓英军人出身,体魄素来强健,晚年突患糖尿病,伤及视觉,后又感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医治无效。延至1961年11月6日在台北去世,终年65岁(虚岁六十六岁)。蒋介石授予他“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
主要影响
军事活动
民国十五年(1925年),罗卓英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讨伐刘震寰、杨希闵之役和第二次东征。在民国十六年(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参加了歼灭孙传芳周荫人部的战役。接着随军由闽、浙入苏。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参加蒋唐之战中原大战以及对红军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围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第十八军参加淞沪会战,为左翼军,在罗店、浏河一带与日军反复争夺。罗店三失复得,战斗艰苦激烈,将士浴血奋战,伤亡惨重。继后在金家宅、沈家桥等地进行阵地战。会战末期,罗卓英率部向吴县、福山一线撤退,后与日军激战于太仓、常熟、福山、兴隆桥,且战且退,撤向无锡、江阴一线。后受命卫戍南京,参与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后,指挥所部在南浔线各地展开游击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罗卓英参加南昌会战,指挥第十九集团军的五个军兵力与冈村宁次指挥的四个师团激战于万家埠、安义一线。奉新、南昌失守后,他指挥所部在修水以南、赣江以北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并两次向南昌发起反攻,但日军火力凶猛,中国军队伤亡甚重而难克。罗卓英于是改攻坚夺城战术为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之游击战。同时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指挥军队发起上高会战,以诱敌深入的战术,在付出2万余人的代价后毙伤日军1.5万余人,并收复要地万寿宫及安义外围重要据点。此役被称作“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12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追击日军至桃林、忠场一带,粉碎其牵制战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春,任远征军司令长官,率部入缅甸作战。同年6月,奉命将远征军主力撤回国境,转赴印度,主持兰伽远征军训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秋,任青年军总监,训练十万青年,参加抗战。
维护主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定》等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议,中国依法收复被日军侵占的西沙和南沙岛礁。这一过程中,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罗卓英派萧次尹作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麦蕴瑜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在林遵指挥的中国军舰护送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24日、12月12日先后完成接收进驻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当时广东不仅派出了有关单位的代表,还派出多位专业人员、测量人员等携带大量仪器、图表、水泥、钢材、石碑和其他器物,分乘海军的“太平”“永兴”“中建”“中业”四舰前往。接收人员在岛上重立碑石、测绘岛图、踏勘资源、举行接收仪式,宣告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积累了丰富的水文、地质、渔业、气象等资料。
历史评价
淞沪会战期间,创办《救亡日报》的郭沫若夏衍田汉等到嘉定前线访问罗卓英。其中郭沫若作有《嘉定军次赠尤青先生》,称赞罗卓英说:“报国精忠古岳飞,满江红浪泛罗诗。一心运用君诚妙,狂寇已如累卵危。”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用“历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来评价罗卓英的军旅生涯。
罗卓英的挚友陈诚在他逝世后撰文悼念称:“溯兄畴昔所为,有最使人感念不忘者,即兄每当艰苦盘错之时,轧攘袂争先,义形于色,于以报国报友,若自忘其身,一无所顾,而独至于论功行赏之际,乃复退然巽避,丝毫不矜其功,如此襟怀,更佩学养功深,有非恒人所易及。至其见事之卓,决策之深,思虑之缜密,临阵之忠勇,诚知之尤深,而于诚之赞勷臂助,又非楮墨所能悉书。假令论及昔年报国,与其谓诚稍有贡献,毋宁悉以属之于兄。此后抗战请缨,叠摧顽寇,扬威异域,树积疆圻,并皆照耀青编,毋烦殚述。”
据十八军最后一任军长杨伯涛回忆说:“陈诚对部属专断异常,而罗卓英则居间转圜,所以该部的人有事不直接报告陈诚,而先报告罗卓英,只有罗卓英出面,事情才有改变的可能。罗卓英多谋寡断,最喜欢和部属攀谈、通信,常让部属畅所欲言,从不当面给人难堪。在作战时,罗往往过多考虑别人意见,因而动摇决心,对于不贯彻执行命令的也不追究。”
轶事典故
与陈诚
罗卓英与陈诚的交往,堪称佳话。他们是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的同学,并从此结下莫逆之交。二十多年戎马生涯,二人既是战友,又是上下级,罗卓英更多是作为陈诚的副手出现,也最受陈诚信任。在陈诚的“土木系”中,罗卓英被称为“二当家”,被公认为是该集团最核心的成员和最重要的谋士。
陈诚过六十大寿时,罗卓英还写下了《辞修兄六十寿(四首)》,称赞他“光风霁月丽中天,名世从知五百年(以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言来比拟陈诚所建功勋)。闻道石门双柱峻,煌煌先后两青田(刘基、陈诚)”罗卓英去世之时,陈诚连夜亲笔撰写了悼文《哭尤兄》。罗卓英去世后三年多,陈诚肝癌恶化,也病逝于台北,终年六十七岁。
热心教育
罗卓英素来注重并热心教育,曾先后在家乡与乡人倡办虎山中学,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宜山小学。
人际关系
生父:罗观泰(罗平材),罗平麟胞兄。罗卓英是罗观泰的第四子。
嗣父:罗平麟,原名罗平泰。也是罗卓英的叔父。
妻子:陈辉青,是台湾“国大”代表。罗卓英与陈辉青有三子一女,长子罗中郎迁居美国,次子罗伟郎、三子罗俊郎、女儿罗佩郎均在台湾。
主要作品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无论是从军期间,还是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抗战胜利后,他出版有《呼江吸海楼诗集》,收入183题共593首诗,皆创作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涵盖整个抗战时期,时罗卓英在四十二至五十一岁之间。其中多数篇章,如《芦沟曲》《罗店》《吊宝山殉城姚营官兵》《上高会战奏捷四首》《远征军贺捷诗三首》等,经战地记者转载传播,一时脍炙人口,乃至蜚声国际。还曾著有《正气歌注》一册及《从政言论集》《抗战言论集》《赣行吟草》等。
后世纪念
故居
江东小筑,即罗卓英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该建筑属一座典型的客家府第式宅居,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40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江东小筑是外门楼的屋名,进入大门有一外天井。主体建筑名为“晓亭公祠”,有上、下二堂,中横屋亦有内外天井。屋内梁架斗拱雕有龙狮花鸟等图案,工艺精美,屋脊中间和两端用灰沙塑有鲤鱼含草,颇为美观。大门两侧有彩绘壁画,古朴典雅。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2005年,江东小筑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江东小筑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岛名命名
南威岛是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南威”一词系纪念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南沙群岛主权时的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号慈威),兼有威镇南疆之意,是南沙群岛西南部最重要的岛屿。
影视形象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