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25条重点任务,其中,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方面,提出完善家庭监护支持政策。要求全面落实产假等生育类假期制度和哺乳时间相关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
各国政策
德国
育儿假自2007年开始,德国新生儿家庭可向德国政府申请领取每月最多1800欧元(约合
人民币12700元)的“父母金”(Elterngeld),可连续领取最多14个月。获得多少父母金要根据家庭情况及父母职业和薪酬的不同区别对待。无业、失业或低保家庭也可获得父母金,每月至少可领取300欧元(约合人民币2100元)。根据父母金2007年的相关规定,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要想获得14个月的父母金,其前提是父亲在孩子出生后的14个月里也必须休至少两个月的“育儿假”。这也意味着,母亲最多可领取12个月的父母金,还有两个月父亲必须不去上班,在家照看孩子。否则就拿不到剩余两个月的父母金。当然,父亲可以选择14个月中的任意两个月休假。这期间,母亲可以选择重回工作岗位。
法国
根据法国《
劳动法》规定,所有在孩子出生之前,已经公司工作了1年以上的家长都有权利请育儿假。育儿假不一定是全假,也可以是半天上班、半天上学的半假方式。《劳动法》规定,请育儿假的家长,
工作时间至少比原来缩短1/5。请假的时间不能超过1年,可以申请2次延长,直到孩子3岁为止。
中国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鼓励地方政府探索试行与
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育儿假、产休假。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采取
公办民营、
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在
就业人群密集的
产业聚集区域和用人单位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2021年3月9日,有网友问,男士也能休
产假是否可以提上日程。
白岩松:“十四五”规划和2035
远景目标草案中有一句话,探索实施
父母育儿假。在育儿假前已经有了“父”字。
2021年10月,记者从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获悉,近日修正通过的《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设立育儿假,规定用人单位每年给予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10日育儿假,
假期工资照发。
截至2021年11月2日,已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公布了当地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普遍提出了延长产假和
陪产假、增设“育儿假”等措施。其中,江西、四川、江苏、贵州、
吉林以及山西等6个省份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已获通过,辽宁、湖南、湖北、陕西、安徽、
海南、
宁夏、云南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草案正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2021年11月,江西明确子女3周岁以下夫妻每年各休10天。进一步明确,所有生育子女的,均可以在分娩前或分娩后办理生育登记,并领取生育登记回执(或电子回执)。取消办理《生育服务卡》。
从2022年1月1日起,《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表决稿)》规定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夫妻各十天育儿假。
2021年11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生育假由30天延长到60天 可以调整延长生育假、育儿假的假期分配。
2021年11月26日,甘肃修订计生条例:子女三周岁前 夫妻每人每年可享15天育儿假。
2021年11月29日,
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
条例》的决定。《条例》明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的生育假(产假)的基础上,增加生育假(产假)六十日,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也就是说,加上国家规定的98天正常产假,女方最多可享受到158天的生育假期。本次《条例》特别增加育儿假的有关条款,明确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用人单位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日的育儿假。
2021年12月1日上午,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规定子女三周岁以内,父母每年各享受10日育儿假。
2021年12月3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在子女三周岁以内,夫妻双方每年均可享受十天育儿假。
2022年1月17日,
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规定对子女在3周岁以下的父母,增加了每年累计10天的育儿假规定,对有两个以上3岁以下子女的,再增加5天育儿假。
各地安排
请假方法
育儿假如果想请“育儿假”,必须在产假结束前一个月,向雇主邮寄一封带回执的
挂号信。
如果孩子母亲已经在产假过后重新开始工作,那么就要在给雇主的挂号信中写明开始时间。
信应当在“育儿假”开始的2个月之前寄出。如果希望延长“育儿假”,应当在前一个“育儿假”结束的1个月之前,向雇主邮寄带回执的挂号信进行申请。
假期工资
在法国,在休“育儿假”期间,该员工不再从雇主那里领取任何工资。但是如果该家长有至少2个孩子,其中1个不到3岁,那么她(他)可以在CAF领取“家长育儿津贴”(ALLOCATIONPARENTALED’EDUCATION)。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这个津贴最多可以达到每月521.85欧元。
社会影响
育儿假2015年12月,
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三分之一的父亲选择在孩子出生一年内休“育儿假”,而且趋势大幅增加。育儿不再只是女人的责任。德国《周日世界报》(WeltamSonntag)在报道这项最新研究结果时称,德国人正打破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调查发现,在照看孩子和工作之间,德国每三个父亲中就有1人在孩子一周岁前申请留在家中休“育儿假”。
近年来,德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公司高级别、领导层核心人物中的男性,申请休“育儿假”的人有所增加。报道称,德国
戴姆勒集团旗下的企业中,2013年仅有1700名男性员工休“育儿假”,2014年这一数字就已增长为2500人。其中公司高管的休假男士增加至220人。德国戴姆勒(
Daimler)两性平衡发展部负责人厄休拉·施瓦茨巴特(UrsulaSchwarzenbart)对该报表示,“男性休‘育儿假’在其公司已成为一种常态。”
德国政府为鼓励在育儿问题中夫妻双方的分工能更加灵活,2015年夏有关父母金的
新规生效:即父母金的总额不变,将父母金的发放期限从原来的14个月,延长至28个月,前提之一是夫妻双方是
双职工,其中一方在孩子出生两年内选择每周部分时间工作。
“谁出去挣钱,谁留在家里看孩子”的问题似乎是每个家庭都遇到的问题。调查发现,如果爸爸在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久,其家庭生活将得到改变。换句话说,爸爸带孩子,
家庭氛围会更浓。肖伯分析了该所社会经济调研项目(SOEP)搜集的数据,对约650个拥有最大4岁孩子的德国双职工家庭进行
跟踪调查。
研究明确表明:即使夫妻双方之后重返职场,母亲独自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的时间越长,父亲照看孩子和做家务的时间越短。随着孩子每增加一岁,母亲每天将额外增加1个半小时的工作量(这里指看孩子和做家务)。相反,父亲每天会减少半小时。
完全不同的情况是:如果父亲给予家庭的时间越多,在家呆的时间越长,家务活儿的分配也会变得更均匀。研究员肖伯的解释很简单:“熟能生巧。”此外,父亲还能与孩子长期保持
亲密关系。
条例修改
2021年11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
青海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21年11月26日,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修改意义
立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重点围绕实施“三孩”政策,取消
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配套实施积极
生育政策支持措施等,同时强化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
计划生育家庭
合法权益保障,确保相关
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此次修改,将为中国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提供重要法治依据和制度保障,对激发公众生育潜力,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修改后规定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夫妻可以享受
婚假15日;符合
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奖励女方
生育假90日;给予男方看护假15日。鼓励
用人单位对依法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不满三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5日育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