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组(学名:Sect. Paeonia)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米, 花单生,花朵有单瓣和重瓣之分,花色白、黄、粉红、紫、玫瑰等多种颜色。中国芍药组植物8种6变种,通常直称为芍药。芍药是春季开花较晚的植物,开放在牡丹之后。苏东坡有“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芍药花大,富丽堂皇,清香流溢,绰约多姿。常在园林成片种植,背面衬以翠竹,更显姿态风流。芍药栽培历史比牡丹早,在《诗经记载。
形态特征
芍药组植物为
毛莨科多年生
草本花卉,株高l米左右, 花
单生于当年生枝条的
顶端,也有的着生在顶端
叶腋间,花粳较长,
花朵有单瓣和重瓣之分,
花色有白、黄、粉红、紫、
玫瑰等多种颜色。
花盘不发育,包住
心皮基部,不甚
明显。
地理分布
概述
约30种,主要分布在欧、亚
大陆温带地区,少数
种类也产
美洲。中国产的芍药组植物有八种和六个变种,其中
通常直称为
芍药的,是近代芍药品种群的主要原种。八种芍药分别是:
草芍药、
美丽芍药、芍药、
多花芍药、
白花芍药、
川赤芍、
新疆芍药和
窄叶芍药。
中国
《
中国植物志》记录中国产芍药组植物有8种6变种,而《Flora of China》对此进行了
修订,通过归并、重新命名、增加亚种等处理将国产
野生芍药组植物定为7种2亚种。通过查阅总结出芍药组植物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中国芍药组植物在21个省(
自治区)均有
分布。由“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
数据记录可见;
芍药最北分布至黑龙江
漠河县(N52°10′至N53°33′),该县为中国
纬度最高县,分布种为
草芍药;最南分布至四川
宁南县(N26°50′至N27°18′),分布种为
美丽芍药;最东分布至浙江
宁波市
镇海区(E121°45′),分布种为芍药;最西分布至新疆
伊宁市(E81°19′),分布种为块根芍药。总体而言,中国芍药组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
华北和
华中地区,种类多且品种丰富,种类最多的省份有6种。除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
港澳台地区外,其余各省级行政区均有野生芍药分布,其中华北和华中地区分布种类明显居多,其次是西南地区且在西南地区多集中分布于
唐古拉山脉和
喜马拉雅山山脉等区域。
世界
芍药组
世界分布的最东边界是
东亚地区的日本
色丹岛(E146°36′),最
西边界是欧洲
温带的
葡萄牙及
北非摩洛哥的温带区域(W8°24′),最
南端为中国四川省的
宁南(N26°50′至27°18′),最北端一般延伸至N50°区域,但在俄罗斯的
科拉半岛分布区到达N66°30′,已进入
北极圈。
世界芍药组分布中心主要在
东亚以及欧洲的
地中海地区。在东亚的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中国中部。例如:
草芍药主要分布与中国、日本、朝鲜及俄罗斯
远东地区;
新疆芍药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阿尔泰及天山山区,在东欧、俄罗斯、中亚及
蒙古也有分布;细叶
芍药产于
欧洲西部及
高加索区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的库兹涅克和
新西伯利亚南部的
巴尔瑙尔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均有分布。在欧洲,芍药组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地区,例如:
南欧芍药主要分布在
意大利、
土耳其、
黑海至中欧等区域;欧洲芍药主要分布在
保加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地;
巴利阿里群岛和
伊维萨岛均有分布;达乌里芍药原产于前
南斯拉夫、
希腊及
高加索区域;除
地中海地区外,欧洲其它地区也有芍药分布,如大叶芍药和高加索芍药均分布在高加索山脉;芍药在俄罗斯的
西伯利亚东部及远东地区均有分布;
摩洛哥芍药和
伊比利亚芍药分别分布于摩洛哥、
西班牙和伊比利亚、
葡萄牙等地。
生长环境
芍药耐寒力强,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可以
露地自然越冬。但
耐热力较差,
炎热的
夏季停止生长。喜阳光,但在疏荫下也能生长开花。喜
湿润,但怕
水涝,宜在土层深厚、肥沃而又排水良好的沙质
壤土生长,低洼
盐碱地不宜栽培。 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的
腐熟厩肥,在
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
对于气候过于湿热、冬季
低温不足的地区,芍药栽培的难度极大,如不采取人工低温处理等技术,很难成花和正常开花;除极少数
高山地带(如台湾的
阿里山等)外,在这些地区几乎不见
露天栽培的芍药。
芍药适宜栽培区位于N 30°至N 40°之间,露天
栽培需要
足够的
冬季自然低温
积累才能完成
春化过程和打破
休眠。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等大部分地区是
芍药的适宜栽培区,但
南岭山脉以南则不宜露天栽培。
主要品种
栽培技术
历史
芍药是中国
传统名花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
栽培历史。芍药
花型多变,
花色艳丽,
绿叶潇洒,株丛丰满,用于
绿化观赏,可把人们引入美不胜收的幻境之中。
繁殖
芍药常用
分株法繁殖,分株时间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宜。分株的方法是将3年生以上的株丛掘起,抖掉泥土,
阴干稍蔫后,以三四个芽为一株,找自然连结的最小处用利刀切开,切口处涂以
木炭粉防腐。为了促进新根萌发,可将
肉质根保留15厘米长进行
短截。分株后要尽快栽植。
生长
芍药的生长特点是
春季萌芽后
迅速生长开花,开花后即停止向上生长,叶数也不再增加。秋末
地上茎叶全部枯死,地下长纺锤形的
肉质根,积累着充足的养料,深深地理在土中,
根颈处长着待发的幼芽,翌年春回大地时便破土而出。
管理
芍药栽培管理较简单,由于它是肉质根,栽植地点宜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势高燥之处。
栽前
深翻30厘米以上,施入充分
腐熟的
有机肥、
骨粉以及少量杀虫剂,再深翻一次,其上覆一薄层土,避免根直接与肥料接触而造成烂根。然后把芍药放入穴内,使根系
舒展伸直。栽植深度以芽以上覆土3~4厘米厚为宜。覆土后将土轻轻压实,浇透水,次日傍晚进行浅中耕,使土壤通气良好。冬季严寒地区,
入冬后在栽植穴上培土20厘米厚,以利安全越冬。
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将培土扒掉。春季新芽萌发时进行施肥浇水,中耕保墒。
现蕾后及时摘除侧蕾,集中养分供主蕾生长发育,并保证主蕾
花冠丰满。花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不使结籽:以免
消耗养分。花后随即追施一次液肥,促进
花芽分化,施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确定是否浇第三次水。从春至秋要经常中耕除草,防治
病虫害。秋季叶子枯黄时要及时剪去,并再施一次
厩肥或
堆肥,然后即可培土越冬。
医药价值
部位功能
栽培的根(白芍):辛、酸,凉。
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用于
头痛眩晕,
胁痛,
腹痛,
四肢挛痛,
月经不调,
自汗,
盗汗。野生根(赤芍):苦,凉。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甩于
温毒发斑,
吐血,
衄血,
目赤,
跌打损伤,
痈肿疮疡。
民族用药
【
苗药】根用于
头痛眩晕,
胸胁痛疼,胃肠痉挛性疼痛,
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
腓肠肌痉挛,月经不调,
痛经,
崩漏《湘蓝考》。Bessok白芍:根治年老
血虚,头晕,眼花,月经不调《苗药集》。
【
藏药】匝日堵:根(白芍)治炭疽,发烧,
乌头中毒:花用于皮肤病,
炎症《藏本草》;拉豆玛保:根(白芍)治虫病,
疫疠《中国藏药》。查干-
查娜,索瓦布德-
嘎日布:根(赤芍)治
流行性感冒,头痛眩晕,胸肋疼痛,胃肠痉挛性疼痛,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腓肠肌痉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闭经,吐血,
衄血,
痈肿,跌扑损伤等《蒙药》。
【朝药】芍药:根(白芍)治疗
白带,
胃痛,多发性关节炎,
高血压《图朝药》。山匝压,涛白扎,该三:根主治月经不调,
赤白带下,闭经,
血瘀腹痛,
慢性肠炎,
泻痢,
胃痉挛,
肋间神经痛,关节肿痛,痈肿
疮毒等症。《民族药志一》。狗参,
草芍药:根用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闭经,血瘀腹痛,慢性肠炎,泻痢,胃痉挛,肋间神经痛,关节肿痛,
痈肿疮毒等症《朝药志》。卵叶芍药:根治疗
食欲不振,肝胃不适,癫痫,咳喘《图朝药》。芍药:根用于
活血化瘀,
清热,泻肝,镇静,通经,利尿,止痛《朝药录》。山匝压,涛白扎,该三:根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闭经,血瘀腹痛,慢性肠炎,泻痢,胃痉挛,肋间神经痛,关节肿痛,痈肿疮毒等症《民族药志一》。
【
白药】根(白芍)治
血虚头痛,头晕,胸胁疼痛,
痢疾,阑尾炎腹痛,
腓肠肌痉挛,手足拘挛,月经不调,
痛经,崩漏,带下《大理资志》。
【僳僳药】比比慈:根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血瘀腹痛,
胸胁疼痛,痈疖
疮疡《怒江药》。
药用讨论
中药的
白芍和
赤芍的主要来源植物均为
芍药。白芍、赤芍的划分主要是以家种与
野生和是否经过
去皮、
水煮等加工过程为
准则。一般将家种,其根肥大干直,经过刮皮、煮后修整并
晒干的称白芍;凡野生的
芍药属芍药组的种类,其根多较家种品为瘦小而多筋,则统称为赤芍。同一种植物的根仅以家种或野生和是否加工去皮作依据,划分为两种功效不同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这种划分标准未能体现赤、白芍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期解决白芍因源于栽培供过于求、而赤芍源于野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洪德元在此次修订中,将
毛果芍药归并为芍药,即不论
心皮无毛或密生绒毛的类型均为芍药P.lactifloraPall.,而白芍主产地栽培的很多是心皮被绒毛的类型长期作为种质资源,这两种类型药用价值是否有区别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白芍的种质来源。虽然《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赤芍来源于
芍药和
川赤芍(洪德元修订后的学名),但不少地区把芍药组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作赤芍药用。即使一些种的
芍药苷含量达到《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但仍需从整体药效考虑,应做与药典规定品种的对比实验,对它们的化学成分与
药效学作全面的分析研究,不宜仅凭芍药苷含量一项指标符合药典规定即作正品赤芍使用。
植物文化
芍药花大
艳丽,品种丰富,在园林中常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是近代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或沿着小径、路旁作带形栽植,或在林地边缘
栽培,并配以矮生、
匍匐性花卉。有时单株或二、三株栽植以欣赏其特殊品型花色。更有完全以
芍药构成
专类花园称芍药园。芍药又是重要的
切花,或插瓶,或作
花篮。如在
花蕾待放时切下,放置冷窖内,可储存数月之久。作切花用的主要为重瓣品种;单瓣的插瓶,几天就辨落花谢。古人评花:牡丹第一,芍药第二,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因为它开花较迟,故又称为“
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