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一大类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
结构特点
菌类结构简单,没有根、
茎、叶等
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
生长环境
菌类的生活环境比较广泛,在水、空气、土壤以至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均可生存。
繁殖特点
当
营养生活进行到一定时期时,
菌类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
子实体(fruitingbody)。以菌类中的
真菌门为例,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的无性孢子和
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
1.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
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它的基本特征是
营养繁殖通常直接由
菌丝分化产生
无性孢子。常见的无性孢子有三种类型:
⑴
游动孢子(zoospore):形成于
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内。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
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游动孢子无
细胞壁,具1-2根
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⑵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于孢囊
孢子囊(sporangium)内。孢子囊由
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无
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⑶
分生孢子(conidium)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泡子梗(conidiophore)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成熟后从袍子梗上脱落。有些菌类的分生抱子和
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内。
袍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近球形的具孔口的分生抱子器(pycnidium)和杯状或盘状的
分生孢子盘(acervulus)。
2.有性生殖
菌类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经过两个性细胞结合后细胞核产生减数分裂产生袍子的繁殖方式。多数菌类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
配子囊(gametangium),通过雌、雄配于囊结合形成有性泡子。其整个过程可分为
质配、
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质配,即经过两个性细胞的融合,两者的
细胞质和细胞核(N)合并在同一细胞中,形成
双核期(N+N)。第二阶段是
核配,就是在融合的细胞内两个
单倍体的细胞核结合成一个双倍体的核(2N)。第三阶段是减数分裂,双倍体细胞核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N),从而回到原来的
单倍体阶段。经过
有性生殖,菌类可产生四种类型的有性孢子。
⑴
卵孢子(oospore):卵菌的有性孢子。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
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
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双倍体的卵孢子。
⑵
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是由两个配子囊以配子囊结合的方式融合成1个细胞,并在这个细胞中进行
质配和核配后形成的
厚壁孢子。
⑶
子囊孢子(ascospore):
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
产囊体相结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
单倍体孢子。子囊孢子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ascus)内。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子囊通常产生在具包被的
子囊果内。子囊果一般有四种类型,即球状而无孔口的闭囊壳(cletothecium),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peritheci-um),由于座溶解而成的、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盘状或杯状的
子囊盘(9potheci-um)。
⑷
担孢子(basidiospore):
担子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直接由“+”、“-”菌丝结合形成
双核菌丝,以后双核菌丝的
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的担子(basidium)。在担子内的
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
外生的
单倍体的担孢子。
此外,有些低等菌类如
根肿菌和
壶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是一种由游动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而成的厚壁的
休眠孢子(restingspore)。
分类
菌类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群低等植物。菌类分为细菌门、黏菌门和真菌门。这3个独立门的植物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均有很大的差别,彼此并无亲缘关系。因此现在有些分类学家,将细菌和蓝藻单列为
原核生物界,而把黏菌和真菌划为真菌界,但是多数学者认为这3个门,虽然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别,可是它们均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其特征是植物体构造简单,为单细胞、多细胞丝状体和由丝状体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态体。植物体不具有叶绿素及其他光合作用的色素,是典型的异养式生活的植物,异养式生活包括寄生(parasitism)、腐生(saprophytism)和共生(symbiosis)。这与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截然不同。所以均将它们归于菌类。
细菌门
细菌为原核生物,繁殖方式常为二分裂(
无性生殖),不进行有性生殖。多数为异养型生物。
粘菌门
粘菌的营养体是裸露的
原生质体,称为变形体。变形体通常是不规则的网状,直径大者可达数厘米,灰色、黄色、红色或其它颜色,无叶绿素,内含多数细胞核。由于
原生质的流动,因而能
蠕行在附着物上,并能吞食固体食物。变形体也有感光作用,平时移向避光的一面,繁殖时移向光亮的地方。粘菌营养体的结构,行动和摄食方式与
原生动物相似,其繁殖方式又与植物相同,故粘菌兼有
动物和植物的特性。除少数寄生在
种子植物上外其余都是腐生。
粘菌门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约有500种。它们的
生活史中一般是动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营养体是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多核,无
叶绿体,能作变形虫式运动,与动物相似。生殖时能产生具纤维素壁的孢子,为植物性状。
真菌门
多数种类营养体的构造为分枝或不分枝的
丝状体,每一条丝称为菌丝(Hypha),组成一个植物体所有的菌丝称为
菌丝体(Mycelium)。高级的种类菌丝体在
有性繁殖时形成各种子实体,如常见的银耳、菌灵芝、蘑菇等都是子实体。真菌的细胞壁大多由
几丁质构成,细胞内常有多个细胞核。不含叶绿素。寄生或腐生或兼营寄生和腐生生活。贮藏物质以肝糖为主,也常含有油脂,但不含淀粉。药用植物较多。
真菌都有细胞核,多数植物体为细丝组成,每一根丝叫菌丝(hypha)。分枝的菌丝团叫菌丝体(mycelium)。菌丝有的分隔,有的不分隔。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
子实体(sporophore)。生殖方式多种多样,无性生殖极为发达,形成各种各样的孢子。菌丝体的断片、碎片也能繁殖。
有性生殖各式各样。真菌不含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是异养的。一部分为寄生,另一部分为
腐生。有的以一种为主,兼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这部分真菌,常是农作物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如:
锈菌、稻瘟病菌。
小麦秆锈病菌,
生活史一个时期在小麦上,另一个时期则在
小蘖上,称为
转主寄生。
稻瘟病菌,仅在水稻上完成生活史,叫单主寄。
食用菌
菌类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许多种类可食用或医用,例如,利用酵母制面包和酿酒,从霉菌中提取药物(如青霉素)等,食用菌如木耳、冬菇等。
木耳
木耳,别名
黑木耳、
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
担子菌纲,
木耳目,
木耳科。主要分布于
黑龙江、吉林、
福建、
台湾、
湖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等地,人工培植以
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木耳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
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国内有8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云南现有7个种。
木耳也叫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真菌。它略呈耳形,黑褐色,常常生长在树干上,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变革质。
银耳
真菌类
银耳科银耳属植物,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夏秋季生于
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等十几个省份。目前国内人工栽培使用的树木为
椴木、
栓皮栎、
麻栎、
青刚栎、
米槠等一百多种。质量上乘者称作
雪耳。
灵芝
灵芝又称(赤芝)
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
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根据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
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神庐、赤、紫、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中国分布最广的在江西,古代认为
神庐赤芝具有
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视为仙草。灵芝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长在腐树或是其树木的根部。灵芝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
张衡《
西京赋》:“浸
石菌于
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一文中。
猴头菌
猴头菇因为外形像一只浅黄毛猴的脑袋而得名。它是中国传统珍贵食用菌,与熊掌、海参、鱼翅并称“四大名菜”,并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
【俗名】猴头蘑、羊毛菌、猴菇菌。
香菇
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的美誉。香菇还富含铁、钾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味甘,性平。香菇被自然界的“清洁工”神奇的植物。
生态环境:冬春季生于阔叶树倒木上,群生,散生或单生。
平菇
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
秀珍菇)是
担子菌门下
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
草菇
草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中,300年前中国已开始人工栽培,在约在本世纪30年代由华侨传入世界各国,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中国
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草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每100g鲜菇含207.7mg
维生素C,2.6g糖分,2.68g
粗蛋白,2.24g脂肪,0.91g
灰分。草菇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其中
必需氨基酸占40.47-44.47%。此外,还含有磷、钾、钙等多种矿质元素。
竹荪
竹荪(sūn)又名
竹笙、竹参,属于真菌门、
担子菌亚门、
腹菌纲、
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圈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 “山珍之花” “真菌之花” “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
马勃
马勃,又称牛屎菇或马蹄包。属担子菌类马勃科。子实体有两层包被,分别为内外包被,均薄。外包被脱落后,露出内包被,内包被破裂,散发孢予。 子实体肉质、梨形、头状螺旋形、球形,幼时内部白色,老后外包被牛皮纸样;内呈粉末状。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自然界中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生物在死亡,有无数的枯枝落叶和大量的动物排泄物等,细菌和真菌就担当着“清洁工”的重任,它们最大的本领就是把死亡了的复杂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一过程,就是它们清除大自然“垃圾”的过程,也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过程。
食用价值
营养价值高。食用菌的特点为高蛋白,无胆固醇,无淀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纤维,多氨基酸,多维生素,多矿物质。食用菌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被称为
长寿食品。
高蛋白。野山菌的蛋白质含量大大超过其他普通蔬菜,同时避免了动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危险。据测定,菌类所含的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是大白菜、白萝卜、番茄等普通蔬菜的3-6倍。野山菌不仅蛋白质总量高,而且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也十分齐全,约有十七八种。尤其是人类必需的8种氨基酸,几乎都可以在野山菌中找到。丰富的蛋白质提供鲜味,这也是野山菌口味鲜美的奥妙所在。
其他价值
很多种类已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环境保护净化水质上。
主要危害
有些菌类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如引起人和动植物致病,引起食物食物、衣物的腐烂霉变等。
处理方法
鲜蘑菇:削去泥根,洗净即好。由于鲜蘑菇表面有黏液,泥沙黏着不易洗净。洗蘑菇时,水里先放点食盐搅拌,泡一会再洗,就很容易将泥沙洗净。
鲜平菇:除去老根,洗净即好。由于新鲜平菇本身就有水分,而且鲜平菇海绵般的菌体也能吸收大量水分,因此在清洗时千万不能用水浸泡,清除表面脏污可用湿布抹,再用干布或洁净的纸擦干就可以了。这样清理出来的平菇,在炒菜时避免了过多的水分溢出,味道更鲜更美。
鲜冬菇、茶树菇、鸡腿菇、金针菇:洗净即可。
干香菇:洗净后浸泡,发起后去老蒂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