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8号(环)线(Xi'an Metro Line 8),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一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条一次性开通的全自动运行环线地铁线路,于2019年10月31日开工建设,于2024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山门口站—山门口站),标志色为麦香黄。
建设历程
2019年6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基础〔2019〕1049号文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4年)》,其中西安地铁8号(环)线为该规划的建设内容之一;9月29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陕发改基础〔2019〕1177号文批复《西安市地铁8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建设西安地铁8号(环)线;10月31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开工建设;11月13日,
王家坟站(今幸福林带北站)主体结构封顶;12月14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首桩灌注完成。
2020年3月30日,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以市环批复〔2020〕10号文批复《西安市地铁八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月5日,
明光路站(今霸城门站,下同)开始施工。
2021年1月27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进入盾构施工阶段;4月30日,
大白杨站(今景曜门站,下同)主体结构封顶;5月25日,苏王村站(今米家崖站)至广泰门站区间右线盾构机始发;11月13日,大白杨站至
小白杨站(今光化门站)区间左线隧道贯通。
2022年1月23日,长鸣路站(今马腾空站)复工复产;3月5日,延平门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4月23日,
雁塔南路站(今大唐不夜城站,下同)至曲江池西站暗挖区间右线贯通;4月29日,
贞观路站(今市第三医院站,下同)至市图书馆站区间盾构始发;4月31日,曲江池西站至
曲江池·寒窑站(今寒窑站,下同)区间左线盾构机始发;5月25日,雁塔南路站至曲江池西站区间左线贯通;5月30日,
芙蓉东路站(今新开门站)主体结构封顶;7月26日,曲江池·寒窑站主体结构封顶;7月31日,贞观路站主体结构封顶;9月27日,杨家庄站(今井上村站)至贞观路站盾构区间双线贯通;10月1日,明光路站至范家村站(今大风阁站,下同)盾构区间右线贯通;10月2日,市图书馆站主体结构封顶;11月11日,环园中路停车场(今永城路停车场,下同)项目运管中心封顶;12月1日,土门站主体结构封顶;12月12日,贞观路站至市图书馆站区间隧道双线贯通;12月14日,红庙坡站主体结构封顶。
2023年3月10日,
会展中心站(今电视塔站)至雁塔南路站区间隧道双线贯通;3月12日,曲江池西站附属E出入口封顶;3月24日,明光路站至范家村站盾构掘进及安装分部工程通过验收;3月25日,延平门站主体结构封顶;3月29日,小白杨站至
丰禾路站(今白家口站,下同)区间双线初支贯通;4月10日,环园中路停车场出入场线区间左线贯通;4月29日,明光路站主体结构封顶;6月15日,丰禾路站、小白杨站完成主体结构施工;7月31日,环园中路停车场出入场线右线贯通;9月28日,环园中路停车场主体结构封顶;12月8日,西安地铁8号线列车亮相。
2024年2月4日,开远门站主体结构封顶;3月15日,
西安市民政局、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一期车站命名方案的公告》,确定西安地铁8号(环)线车站名称;4月30日,王家坟110千伏主变电站投用运行;5月13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主体工程实现“洞通”“轨通”“电通”“专用通信三通”;9月10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进入通车试运行阶段;12月6日,西安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完成西安地铁8号(环)线沿线无线电台(站)实地验收工作;12月11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工程竣工验收大会举行;12月16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12月26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开通运营。
线路站点
线路参数
截至2024年12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线路参数如下:
车站列表
截至2024年12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共设37座车站,均为地下站,最大站间距为2529米(霸城门站至大风阁站),最小站间距为790米(安化门站至东仪路站),平均站间距为1349米。
线路走向
西安地铁8号(环)线起于山门口站,途经雁塔区、新城区、灞桥区、未央区、莲湖区,沿丈八东路、雁展路、
雁南四路、
寒窑路、南三环、长鸣路、
幸福林带、
广运潭大道、浐灞一路、
凤城二路、朱宏路、大兴路、西二环、沣惠路、唐延路敷设,以环形敷设止于山门口站。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截至2024年12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各站点的首末班车时刻如下:
客运流量
截至2025年1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单日最大客流为2024年12月26日的73.3万人次。
2024年12月31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单日客运量为61万人次。
运营模式
截至2024年9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采用一个行车交路,全天运营服务时间18小时20分钟,线路最小发车间隔为6分53秒。首班车采用多站同时发车的举措,内环首班车发车车站为北辰东路、韩森寨、植物园、曲江池西、安化门、科技二路、开远门7座车站;外环首班车发车车站为井上村、市图书馆、光化门、金光门、省体育馆、东等驾坡、万寿路7座车站。内环方向末班车从东等驾坡站发车,外环方向末班车从北辰东路站发车。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西安地铁8号(环)线列车由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设计制造,采用6节编组A2型列车,编组方式为4动2拖,列车长度为140米,列车宽度为3米;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千米/小时;列车车厢内设置光照强度采集传感器,可实现
无极调光功能;同时,在车门上方设置
灯带,在开关门过程中通过灯带的变化指引乘客上下车;整车还搭载变频冷暖空调,在减少能量消耗的同时,满足舒适温度的要求;列车可实现GoA4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车体采用
铝合金轻量化材质,并采用多种降噪装置,增强列车在运行时的隔音效果;客室车门上方安装大尺寸电子式动态显示线路图,司机值乘区域配置及座椅上方分别配置了LCD显示屏、数码刷屏机;客室内还能根据环境变化实现广播音量的自调节。
运行系统
截至2024年12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设置雁鸣湖车辆段和永城路停车场。
雁鸣湖车辆段位于长鸣路东侧、东月路南侧、西安地铁5号线雁鸣湖停车场西侧的地块内。车辆段占地面积49.74公顷,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三个部分,车辆段负责车辆的运用、检修工作,综合维修中心负责八号线各机机电、建筑设施等的维修,物资总库负责8号(环)线的材料供应。车辆段采用南北向横列尽端式布置,地块北侧设定修2列位;临修、静调、清扫扫各1列位;周月检7列位;停车列检线32条,1线2列位共64列位。地块南侧设2列位架修。车辆段总建筑面积15.88万平方米,长鸣路车辆段进行物业开发,其中车辆段除运管中心及门卫外,其余建筑均布置于盖下。
永城路停车场位于凤城五路北侧、北辰大道西侧、西安地铁10号线永城路停车场南侧的地块内,占地面积25.91公顷。永城路停车场为西安地铁8号(环)线及10号线共址下沉停车场,场区内包含8号(环)线运用库(含水泵房、污水处理站)、10号线运用库(含水泵房)、运管中心(含司机休息室、食堂、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换热站)、8号(环)线洗车库等四个主要单体。停车场总建筑面积7.16万平方米,其中除运管中心及门卫外,其余建筑均布置于盖下。
截至2024年12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使用雁鸣湖控制中心。中心设置于雁鸣湖车辆基地内,指挥调度近、远期共计8条线路,组建了轨道交通行业内首个线网级云平台,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西安地铁8号(环)线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直流1500伏架空接触网授流。线路新建王家坟主变电所(同时利用既有西安地铁1号线环城西苑主变电站所、西安地铁2号线会展中心主变电所、西安地铁5号线荣家寨主变电所)将由110千伏交流电源降压成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使用的35千伏交流电,再通过地铁供电系统网络将电能分配到每一个车站和停车场、车辆基地内的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通过牵引变电所对主变电站引来的35千伏交流电进行降压整流,使之变成1500伏直流电,再将1500伏直流电通过沿线架设的牵引网不间断地供给运行中的电动列车;通过降压变电所将35千伏交流电降压成380/220伏交流电,向车站和区间隧道的各种动力、照明设备供电,保证各种车站设备的正常运行。
西安地铁8号(环)线地下车站按站台设置全封闭站台门配置通风空调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由隧道通风系统和车站通风系统组成。车站等公共区域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隧道区域根据长度采用单、双活塞风风井方案,变电所采用空调通风系统,管理用房采用采用不同形式的空调+通风系统。一般地下车站制冷系统一般采用传统冷水机组加冷却塔的的形式,对于地面设置冷却塔困难的车站采用蒸发冷凝冷水机组安装于风道内的形式。
西安地铁8号(环)线给水采用生产、生活与消防分开的给水系统,水源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排水方式采用分流制,由雨水、废水、污水排水系统组成。各类污水分类集中后,就近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系统。
服务设施
西安地铁8号(环)线列车车厢内设有
无线充电装置还有
USB充电口,供乘客免费使用;各车站站内设置
警务室、
第三卫生间和
母婴室,部分车站出入口设置风雨连廊,实现地铁与公交的无缝衔接;全线车站出入口标配2部扶梯1部楼梯,站内
盲道、
扶手等无障碍设施齐全;全线区间设置连续的不间断的疏散平台,确保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安全;在防洪防涝方面,各车站出入口口部设置1.2米高防淹挡板。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西安地铁8号(环)线是西安地铁建设历程中线路最长,穿越地裂缝次数最多,管线迁改难度最大,下穿铁路、地铁既有线风险最高,征地拆迁范围最广,交通疏解组织最复杂的一条线路。
西安地铁8号(环)线开展多项课题研究,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攻克富水黄土地层长距离盾构法下穿
曲江池景区的技术难题;研发分体式模板台车,解决长东出入段线下穿物流厂房、暗挖区间复杂土质中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寒窑站采用23米跨径无柱式方案,提升项目施工品质;植物园站采用PBA工法施工,在超深竖井实施预制装配式的混凝土内支撑,缩短现浇腰梁的施工周期,车站主体施工过程工序转换16次,较同类项目节约工期25%。
截至2024年12月,西安地铁8号(环)线项目团队已获得
国家发明专利14项、
实用新型专利46项,国家
软件著作权2项,陕西省建设工程科技进步奖2项,陕西地方标准2项,省级工法14项、国家级
QC成果9项、陕西省级QC成果42项、全国
BIM技术大赛优秀奖5项,陕西省级BIM奖项16项。
主要工程
市第三医院站至市图书馆站区间全长1067.49米,采用
盾构法、
矿山法施工。其中,盾构区间长960.80米,暗挖区间长106.69米;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水上新黄土以及全断面富水砂层,隧道埋深为10.3米至18.4米。车站周边建、构筑物和管线复杂,安全风险高,其中矿山法施工段,需下穿既有运营中的2号线站层,区间拱顶距离2号线站层底部净距仅1.69米,为确保2号线的运营安全,工程各项参数控制要求高。
市图书馆站为西安地铁2号线与8号(环)线的换乘站,8号(环)线站层位于未央路与凤城二路交叉口西侧,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175米,标准段宽度24.5米,深度26.3米,沿凤城二路东西向布置;未央路与凤城二路车流量大,交通繁忙,车站周边主要为商业和住宅,人口密度大、房屋密集、车流量大。
文化特色
列车文化
西安地铁8号(环)线列车车身在明亮的车灯与黄橘双色“飘带”勾勒下,方圆的车头形似“笑脸”;内部以“麦香黄”色调贯穿整个车厢,座椅的弧形靠背设计,更加贴合身体曲线。
车站文化
西安地铁8号(环)线标准站提取城“门”为共性元素,在各站站厅、站台利用柱跨间联拱型式,以“门”的形态串连整个空间。借鉴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呼应城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融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形成东面春之绿,南面夏之红,西面秋之金,北面冬之蓝的区位色彩体系,打造地下交通空间方向识别系统,简约现代,风格独特。
西安地铁8号(环)线设置8座装修特色站:
价值意义
西安地铁8号(环)线是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重要的骨干线路,也是线网规划中的唯一一条环线,建成后,将在西安市主城区既有二环与三环路间形成一条快速便捷的客流换乘通道,对于缓解西安市主城区交通拥堵,助力陕西省“三个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评)
作为西安轨道交通线网中重要的骨干线路和唯一一条环线,西安地铁8号(环)线通车后可将既有地铁线网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西安市二环至三环之间主要的环形客运交通走廊,对缓解西安市区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带动地铁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日报》 评)
西安地铁8号(环)线作为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最重要的骨干线路,贯穿西安5个行政区以及4个开发新区,成为西安市二环至三环之间最主要的环形客运交通走廊,其开通标志着西安进入“地铁环线时代”。(
《人民邮电报》 评)
西安地铁8号(环)线将构筑起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域融合的城市交通“新格局”,将成为西安市二环至三环之间最主要的环形客运交通走廊,将成为西安城市交通的“金腰带”,对缓解西安市区交通、融合区域发展、加快城市综合能级提升、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秦都市报》 评)
西安地铁8号(环)线作为西安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首条环线,覆盖西安市多个核心区域,该线路开通后将提升城市交通运力,为西安市民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出行选择。(
西部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