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镇吴山

宝鸡市陈仓区的山脉

西镇吴山位于宝鸡市陈仓区。

简介
坐落于宝鸡市陈仓区境内,雄峙于陇山山脉的南部,总规划面积3340公顷。始建于2000年,于当年投入运营,旅游区内设有五峰景区(会仙峰、灵应峰、镇西峰、大贤峰、望辇峰)、滴水观音、影视基地、吴山老庙、千年毛栗林、真人洞、黑虎殿、灵官殿、栖霞岛等三十多个旅游观光项目,已累计投资1200万元。
基本介绍
吴山又名吴岳,自古就是五镇中之西镇,其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内,属于陇山支脉,系二亿年前岩浆侵入上升而形成。其山势巍峨,群峰排空,直逼云端。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9公里,最高海拔2096米。吴山虽有峰十七,但以镇西峰会仙峰、大贤峰、灵应峰、望辇峰最为壮观。吴山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黄山之奇,又加上其林海莽莽,面积多达334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5.7%,因此在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吴山是中国历史名山,曾有岳山千山、吴岳之称,是吴帝后裔——太岳部族与吴回部族发祥之地,也是我国祭祀吴帝、黄帝最早的地方。周秦王朝发祥宝鸡,周秦帝王认为这是吴山保护之功,便将其封为西岳。当时天下只封东西二岳,由于周秦帝王的偏爱,在祭祀吴山的不少礼仪往往超过泰山,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西汉时曾有十一位皇帝二十三次来这里祭祀。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皇帝下诏建立西镇祠,十六年(公元596年)敕造吴山神庙,按礼制祭祀,并派专人管理。唐时又被加封为成德公、天岳王,后唐时被下诏加封为灵应王,宋、金时又被封为成德王,元时被封为成德永靖王,明封为西镇吴山之神,清时被封为吴岳大帝。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4月,康熙皇帝御笔为“吴山”,赐颁“五峰挺秀”,使其更加名扬天下。
吴山是一座瑰丽的文化艺术宝库,原有古典建筑很多。山东五庙处有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的西镇大庙,其呈三进院落,中轴对称格局,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勾心斗角,递次升高,错落有致,巍峨壮观。楼台亭阁近百间,门前铁旗杆三丈有余,铸凤雕龙,腾空欲起,一派帝宫气势。山下有御香亭、钦差大公馆、仰止亭、啸月亭、漱玉亭、望海亭、依云楼、珍珠楼等古建筑五十余处,又加上西镇大庙廊房内有历代祭祀咏吴山石碑达130余座,使这里成为陕西最大古建筑之一。
吴山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是我国著名的名胜景区之一。这些名胜古迹历经民初匪祸兵灾,特别“文革”浩劫的毁坏,所剩甚少,令人扼腕叹息。但是我们可以从留下的遗址遗物中,想象出它当年的辉煌,感觉出它当年的气势。现在吴山的旅游开发,已走入正规渠道,不少重点名胜正在修葺之中。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借这次中国五大镇山第四届文化旅游节的东风实行五镇联袂,加大开发力度,一定会使吴山重振威风,再现当年的辉煌。
地理位置
西镇吴山位于宝鸡市陈仓区。
历史上的吴山
鸣凤冈边路,秋风动夕岚。
层云依绝壁,独鸟下空潭。
畴昔经行惯,重来委曲谙。
试寻遗墨在,投策访僧龛。
这是宋人李复吟咏的一首 《自吴岳归》的诗,对宝鸡的吴山作了触景生情的描绘。吴山,人民景仰之山!吴山,帝王敬畏之山!这里,承受过成千上万历代群众的膜拜,这里,也品享过累朝皇家的香火。
但在近现代,很多人包括宝鸡人都不怎么知道吴山。宝鸡著名的不是有太白山,有天台山,有鸡峰山,更有秦岭呀!谁知道吴山是怎么回事?嗬嗬,翻一下史料吧,咦!在清以前,宝鸡的吴山,却是名响天下,誉满神州的哟!在当时中国的西部,华山是第一山,吴山即为第二山,而且时间长达两千多年不衰。怎么回事?什么原因?!
中国取名“吴山”的地方可能有多个,但能称之为“吴阳”、“吴岳”、“西镇吴山”的却只有在宝鸡汧水之畔的吴山!从方位上讲,【夏本纪·地理志】载得明确:“吴山在汧县西,古文以为岍山。”“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 岳山,......岐山,......吴岳,《集解》徐广曰:'在汧也。' 《索隐》徐广云在汧。......
【明史·地理志三·陕西条】说得更清楚:“陇州......西北有陇山,上有关曰陇关,亦曰大震关,一名故关,又西有小陇山,一名关山。又西南有岍山,汧水出焉。南有吴山,即吴岳,古文以为岍山”。
历史上行政区划时有变动,吴山曾分别属于陇州、汧源县等,在现代的解放初,吴山所在的县功、新街还属陇县,当然吴山也就在陇县,后来才先后划归宝鸡市宝鸡县,当然现在吴山又属市区辖境了。
中国的很多山川,在历史文献上要列个名都是很不容易的,更不用说作为“国典”经常提到、用到。而吴山却是在国家的大典,朝庭的史册中屡屡露面。这在中国西部的大山中,除过华山,恐怕是无出其右的了!
吴山最早在历史典籍中出现,当属春秋的秦灵公时期,距今约2400多年。其先,秦襄公七年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得以岐之西地方封给,秦正式成为东周诸侯。襄公于是作西畤以祭白帝。其时当为公元前771年。到秦文公四年于岐西的鄜地作邑,十年并作 鄜畤。秦文公十六年彻底占有了岐以西之地,建了汧、陈仓、平阳、雍等城邑,此后历23公,380多年,一直建都于宝鸡地方。也在这里始终进行祭祀天帝的活动,这在其他诸侯都是少有的。因为祭天,这是周天子的专权,诸侯是不能僭越的!
而秦公们,却反复的做这事情,反正当时也“礼崩乐坏”了,也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干涉!于是,在作鄜畤后八十四年,秦宣公作密畤,再其后秦灵公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以祭炎帝。炎帝黄帝是天下共同的祖先,对不起,我这里先设坛祭祀了!“吴阳”,就是吴山的南面。“畤”是什么?就是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和神庙。古代的解释就是“畤者神灵之所止”。“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而“祭”在古代是很大的一件事。古人向来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相信“权由天授”、“命由天定”的时代,与上天的沟通就是“祭祀”!“祭祀”就是向上天汇报,得到上天的承认,从而合理合法地进行其统治活动。所以相带在那里设祭,也是有严格选择的,而被选上又是很荣耀的。
到汉武帝时,宝鸡一带包括吴阳,很是热闹了一番。因为武帝亲自到这里来开展祭祀活动。【孝武本纪】上有记载: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括地志》云:‘汉五帝畤在岐州雍县南。孟康云:畤者神灵之所止。’按:五畤者鄜畤、密畤、吴阳畤、北畤。先是文公作鄜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秦灵公吴阳上畤、下畤,祭赤、黄帝。汉高祖作北畤,祭黑帝:是五畤也。”)
其实吴阳作畤,远不止在秦灵公时,在此之前的很早这里就有个“武畤”。【史记?封禅书】、【 汉书?郊祀志】都有“自未作上下畤,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这样的解说。说明在吴阳祭上帝是由来已久的,或许还能上溯到商周时代。因为早先这里就是周民族活动的区域。那就早得很了!
为什么在宝鸡包括吴山有这么多祭上帝的“畤”呢?
【封禅书】有这样的解释:“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奥,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就是说,古雍州地面高耸,离天很近,本身就是上帝神明们聚集的地方。所以就经常立畤而祭,神祠也就很多,祭祀是从黄帝时就有的事情啊!虽然到了晚周的时候,“郊祭”还在进行啊!这话当然是不经之词,但古代人就信这个!这是吴山作为古代祭炎黄二帝的最早记载 。
那么吴山是什么时候作为国家级的名山设祭的呢? 且看在【晋书?礼志上】中所载:
“明帝太宁三年七月,始诏立北郊,未及建而帝崩。及成帝咸和八年正月,追述前旨,于覆舟山南立之。天郊则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斗、三台、司命、轩辕、后土、太一、天一、太微、句陈、北极、雨师、雷电、司空、风伯、老人,凡六十二神也。地郊则五岳、四望、四海、四渎、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岳山、白山、霍山、医无闾山、蒋山、松江、会稽山、钱唐江、先农,凡四十四神也。”
这里明帝是东晋明帝,太宁三年是公元326年,成帝咸和八年是公元334年
郊祭”。是按照【周礼】的设计,皇家在京城郊外设祭坛,“南郊以祭天”,祭祀上帝及天上的一切日月星辰;“北郊以祭地”,祭祀后土及一切地上的神灵。合称为“二郊”!“二郊”是天子之礼,一般都是皇帝亲临,顶多派皇太子代行,其隆重性可见一斑。
这里提到一个“岳山”实际就是“吴岳”。这两个名字在古籍中曾有多处混用的情况。虽然在岐山的东边还有一个“岳山”,一个是它的座落不详,再者在这个大祭祀中它也还不够资格,从以后的发展会看得更明白。
就是说最晚也从公元334年吴岳已列入国家的祭祀中。应该是说明的是,这已不是祭“上帝”,而是直接祭“吴岳之神”!全国的山川湖海不知凡几,只由天子亲祭44个地上神祗,吴岳就名列其中,可见其重要!
皇家“二郊”之礼经过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 ,到隋文帝略有改变。原来“二郊”的对象有五岳、四望、四渎、四海、五湖。这时则去了“四望”、“五湖”而加了“五镇”,这是开皇十四年闰十月的事:
“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及四渎、吴山,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命多莳松柏。其霍山,雩祀日遣使就焉。十六年正月,又诏北镇于营州龙山立祠。东镇晋州霍山镇,若修造,并准西镇吴山造神庙。”( 隋书礼仪志二 )
在同朝的【百官志下】中还有:“ 五岳各置令,又有吴山令,以供其洒扫。”这里吴山的显赫,竟然与“五岳”平起平坐了。
这个吴山令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呢 ?
行台尚书都事,上开府、开府府诸曹参军事,上大将军、大将军府参军事、诸曹行参军,上柱国嗣王、郡王、柱国府行参军,五岳、四渎、吴山等令,......为视从八品。”“吴山令”和那些大将军、王府的参军一样,都是从八品职衔。这在隋朝 ,品衔算很高的了。
自从设“镇”置令以后,吴山与五岳等一样,都成了就地设庙专祭了,这又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 唐朝以后祭祀活动是年年都要搞的,而且是地方大员亲自充当祭祀官。
“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岳岱山,祭于兖州。东镇沂山,祭于沂州。......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西海、西渎大河,于同州。......其牲皆用太牢,笾、豆各四。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 旧唐书·礼仪四)。
“太牢”就是用牛、猪、羊三牲作为祭品,是为最高祭礼。低一点还有“少牢”,用猪、羊、鸡为祭品。
唐朝经了“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跑到四川去了,他的儿子肃宗李亨凤翔建立临时中央政权,顺应这个地理位置的变化,还把吴山的级别提升了一格。
“肃宗至德二载春,在凤翔,改汧阳郡吴山为西岳,增秩以祈灵助。及上元二年,圣躬不康,术士请改吴山为华山,华山为泰山,华州为泰州,华阳县为太阴县。宝应元年,复旧。”(旧唐书·礼仪四)
这当然是一件开玩笑的事。但也说明吴山在当时确实是有点举足轻重的——能给皇帝治病!
到了宋朝,朝庭订立制度:立春日祀东岳岱山于兖州,东镇沂山于沂州,......立秋日祀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
而且还开始了对五岳、五镇封公封王的活动。 吴山先时被封为成德公,元丰八年又封为成德王。王爷级,那就不是“从八品”了。嘻嘻!
到了金朝占领了长江以北地面后,为了显示其政权是顺应天命的,仍旧延续了这个活动:
“大定四年,礼官言: ‘岳镇海渎,当以五郊迎气日祭之。’诏依典礼以四立、土王日就本庙致祭,其在他界者遥祀。立春,祭东岳于泰安州、东镇于益都府、东海于莱州、东渎大淮于唐州。......立秋,祭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望祭西海、西渎于河中府。......其封爵并仍唐、宋之旧。(金史·礼志七)
元朝当然顺延了这个已形成惯例的活动,至元三年夏四月,朝庭廛定了岁祀岳镇海渎之制。正月是祭东岳、东镇、海渎,土王日祀泰山于泰安州,沂山于益都府界,立春日祀东海于莱州界,大淮于唐州界。......七月西岳、西镇、西海渎,土王日祀华山于华州界,吴山于陇县界,立秋日遥祭西海、大河于河中府界。(元史·祭祀志五)
明太祖朱元璋不亏是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眼光还真不同一般。他去掉了对岳镇海渎的封公封王,使之归于本色。
时当洪武二年,朱元璋岳渎诸神合祭在城南,未有专祀。又享祀之所,只有祀屋而没有祭坛,认为非尊神之道。要讨个说法。
主持典礼的礼官说: “虞舜四岳,《王制》始有五岳之称。《周官》‘兆四望于四郊’,《郑注》以四望为五岳四镇四渎。《诗序》巡狩而礼四岳河海,则又有四海之祭。盖天子方望之事,无所不通。而岳镇海渎,在诸侯封内,则各祀之。
“秦罢封建,岳渎皆领于祠官。汉复建诸侯,则侯国各祀其封内山川,天子无与。武帝时,诸侯或分或废,五岳皆在天子之邦。宣帝时,始有使者持节祠岳渎之礼。
“由魏及隋,岳镇海渎,即其地立祠,有司致祭。
“唐、宋之制,有命本界刺史、县令之祀,有因郊祀而望祭之祀,又有遣使之祀。
“元遣使祀岳镇海渎,分东西南北中为五道。今宜以岳镇海渎及天下山川城隍诸地只合为一坛,与天神埒,春秋专祀。”引这一段长话,是引证一下祭祀岳镇海渎的历史渊源。
朱皇帝听了礼官的话,遂定祭日以每年的清明和霜降。其前一日,皇帝亲自淋浴,察看祭祀所用牺牲。至日,则服通天冠绛纱袍,诣岳镇海渎神位前,行三献礼。其他的山川城隍,分由献官行礼。
这一年命官员十八人,祭天下岳镇海渎之神。朱皇帝戴着皮帽子亲御奉天殿,在祭表上躬署御名,以香祝授使者。朝庭的百官都着公服,隆重的送至中书省,然后使者才奉御书祭表,恭敬以行。祭献物有黄金合贮香,黄绮幡二幅,另用白金二十五两,在当地买其它祭物。
这里实际上已是两祭:天子先于清明和霜降日在城郊统祭各一次;然后派大员奉天子亲署名的祭祀文件分头到各地去祭祀。
到了第二年,朱皇帝又下诏廛定岳镇海渎神号。他说: “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岳镇海渎之封,起自唐、宋。夫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受命于上帝,岂国家封号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今依古定制,并去前代所封名号。”就是说吴山的“成德王”没有了,天上的神,地上的人咋能随便封呢!
王、公名号都去掉,那怎么称呼呢?有办法,他把五岳分别称之为“东岳泰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等。把五镇分别称之为“东镇沂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等。并亲自躬署御名于祝文,派遣官员以更定的神号分别到各地去告祭。到洪武十年,天下安定,于是命官员十八人分祀岳镇海渎,并使之成为定制。
清朝的顺治初,定岳镇海渎开始是配飨“方泽”。“天圆地方”,“寰丘”是圆的祭坛,祭天用;“方泽”是祭地的方坛,但还不是正式的“地坛”。后来又建了地坛,兼祀天下名山、大川。并分派大员到各地去祭祀。须知那时候天下还未完全底定。
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为了为天下祈福,皇帝遣大臣分行各山川海河去祭告。有五岳、五镇、四海、四渎(江渎、淮渎、济渎、河渎),都和前代一样。又增加了兀喇长白山和翕河乔岳。清帝的祭法也是“两祭”,即皇帝每年分别在天坛祭天(皇天)以配飨日月星辰云雷风雨,在地坛祭地(后土)以配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同时再派大臣到各地去分祭岳镇海渎。
清朝的这种祭祀活动,在“康、雍、乾”三朝一直是很虔诚的,甚至一年不止祭两次,咸丰后来有足痿之疾,也要勉强在宫内的“寰丘”去祭祀。同治和光绪上台时很小,都由亲贵代祭。宣统登基时年龄太小,就由监国摄政王载沣代行“郊祭”,同时派大臣赴各地告祭岳镇海渎。其后两年由于世事动乱,这种祭祀活动从文献上看,没有再进行。确如此,那宣统元年的祭祀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了。就是说对吴山的国家祭祀活动消弥了还不到一百年。
吴山如此荣耀了两千多年,为什么呢?从今天看,宝鸡地区比吴山大,比吴山高,比吴山秀丽的山多的是,为什么吴山独享其荣呢?这是值得研究的千古之迷!
主峰概览
镇西峰
在五峰(会仙峰、灵应峰、镇西峰、大贤峰、望辇峰)中央,海拔1715米。四周皆为绝壁,人迹罕至,又似五峰之蕊,虽其高度略低,但有镇压群峰之势,威武而独秀,古人特取“群山低,高山为主,群山高,低山为主”之意立为主峰。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皇帝御赐封号为:吴山之峰。碑立其顶。
望辇峰
海拔1809.8米,位于大贤峰之左,左侧有一小峰,秀并群芳,形若北顾,取名望辇。
传 说:除夕午夜站在此峰之巅,可以看见南天门在一阵阵细乐声中徐徐打开,朝拜玉皇大帝的各路神仙,或乘龙车凤辇,或骑鸾跨鹤,在一队队金童玉女的簇拥下走出南天门,飘然消逝于青天碧海之中。这时,只要你屏声敛气,侧耳细听,还能从神仙的窃窃私语。
大贤峰
海拔1825.4米,位于镇西峰之左。峰左有四小峰,唯大贤峰凝峭插天,秀拔突起,有肃然拱托镇西峰之状。大贤峰四面绝壁千仞,悬崖万丈,虎豹莫攀,人迹罕至。
会仙峰
位于灵应峰之南,海拔1831.4米,由擎天峰等五座小峰组成,层峦叠翠,林壑幽穷。传说天宫诸位神仙常常驾云游此,并时有高人逸士前来游栖。峰北尚留架木石孔,相传为仙庵遗址。
灵应峰
镇西峰之右,海拔1841.9米,高度为五峰之最。灵应峰上,千峰竞秀,万木葱笼,秀拔突起,凝峭而立。灵应峰下有湫池,清澈透明。
历史传说
吴山座落在宝鸡县新街镇境内,山峰挺拔俊秀。它由五个各成体系又互相接连的山峦(即大贤峰、灵应峰,会仙峰,望辇峰、笔架峰)组成,既有西岳华山之险,又有桂林山峰之秀,实在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名山。相传,它原来的名字不叫吴山,而叫岍山
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娶大将长孙无忌的妹妹为妻。长孙无忌的老家在宝鸡县香泉公社的孙家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封长孙娘娘为皇后。他们夫妻情投意合,恩爱无比,共理国事,使唐朝逐渐强盛起来。
有一年,长孙皇后患奶疮,流血流脓,久治不愈。京师长安所有的名医都看遍了,不但看不好,反而越来越厉害,脓血气味臭不可闻。太宗皇帝十分心焦,却毫无办法。长孙皇后见自己久病不愈,不但无法为太宗分忧,反而使太宗常伴床榻,恐误国事,就推说自己思乡心切,要回乡省亲。唐太宗见她病成这样,没有答应,皇后又说自己要到民间去寻求偏方治疮。唐太宗明知去也无益,但为了不使皇后对生存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只好让她多带几名随从官员前去。
时值盛夏,轿子出城后,皇后隔窗望见山河美景,顿觉心清气爽,就催轿子快行,可是那帮轿夫怎么也走不快,细看时轿夫们已汗流浃背,一个个捂着鼻子,随从官员、太监、宫娥彩女也都远远地跟在后边。他顿时气上心来,正耍斥责他们,仔细一想,也难怪,自己一身腥臭气味,定是熏得人家这样。于是她命停下轿子,摘了霞披风冠,脱去锦罗绣衣,交给差官,叫他们全都回去。这帮差官吓得爬在地上捣蒜似的磕头求饶,但当她们弄楚皇后确是实意,犹如脱缰野马似的抬上空轿一溜风地回长安去了。
从此,皇后独身一人,晓行夜宿,艰难地行进在关中古道上。饥了,吃的是农民的粑粑馍,渴了,喝的是山泉水。一天傍晚,长孙皇后行至一个偏僻的山沟,正愁无处歇息,却见前边林荫深处有座庙院,近前见是座华佗庙,推开虚掩的庙门只见庙内整洁清静,蜡烛高燃,华佗塑像端坐供台,香炉内几炷香还冒着清烟。皇后忙点上一炷香,跪地祈祷,口中念念有词道:“都说你是位神医,最能替人解除病痛,不知能治好我的奶疮么?”言毕又摇摇头,叹息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参拜毕,自觉困倦,便就地和衣而睡。不知过了多久,只见一个人跪伏在地,口称有罪,皇后慌忙坐起问道:“你是何人,身犯何罪?”那人道:“臣民华佗,不知皇后驾到,有失远迎,故而前来请罪问安。”皇后听说是华佗,连忙说;“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华佗起身站立一旁。皇后道:“既是神医到了,请救我一命,恩同再造,永生难忘。”华佗道:“臣民此番前来正是此意。皇后不必多虑,此疮并不难治,只需十年陈黄酒洗浴便会好的。”她刚要问到何处去找时,华佗道;“此番西去,定能找到。皇后保重,臣民告辞了。”说完作了一揖,便转身出了庙门。皇后这才想起自己还未感谢人家,急忙起身追出庙门,不防脚下绊了一跤,惊醒过来,原是—梦。此时,夭色徵明,皇后拜过华佗塑像,便起身上路。
皇后边走边打听,一路上见的酒家不少,都没有十年陈黄酒,她几乎要绝望了。这天傍晚,长孙皇后来到贾村西塬上,老远就闻到一股酒香,一打听,是吴家沟吴岳开的酒店,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前去打听。
酒店掌柜吴岳,三十四五年纪,是个老实憨厚的人。他家祖辈靠酿酒为生,远近闻名。这时他正准备第二天的赶集货,忽见一妇人走来。那妇人来到门口,深施一礼道:“问大哥,贵店可有陈年黄酒么?”吴岳见这妇人虽穿着朴素,言谈举止却稳重大方,相貌十分惊人,猜想可能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就对她敬重三分,忙上前还礼并问她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打听黄酒作何物用?皇后推说自己家居香泉,姓宋,并将黄酒能治好奶疮的事说了一遍。吴岳听了很是同情,说, “实不瞒大姐,小店黄酒倒有,就不知能不能用?待我与你看过。”说完走了出去。
原来这吴岳家确有陈年黄酒。十二年前的一天,父亲叫他担担黄酒去贾村街卖,他打开窑门装酒,冷不防缸里窜出两条碗口粗的花蛇, 口里喷出一尺多长的火焰冲向他来,吓得他一声惊叫,跳出窑门。此后,每到夜深人静,常会听到蛇尾的击水声。因此十多年来,窑门紧锁,没敢再进那窑。前几天,妻子带上两个娃住娘家去了,他走进窑门仔细听时,一点声响也没有了,拨开窗户扔进几块小石头,也毫无动静。他这才一手端灯,一手拿棍,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窑门开处,酒香朴面而来,看那酒缸时,清亮见底,那有什么长虫,一颗提到嗓子限儿的心,这才放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吴岳出来说“算你有运气,酒好着哩。”皇后一听,喜出望外,就央求吴岳取酒让她洗疮。吴岳明知此酒不能再卖了,就把她领进窑里说:“小店酒多的是,你就随便用吧。”说完顺手关上门,走了出去。
皇后多日来很少饮酒,今日闻到酒香,不免酒瘾发作,尽管这酒比起皇宫的酒来有天地之别,她也顾不了这许多,拿起木勺舀了满满一勺一饮而尽。饮了酒,她才舀了半盆黄酒,脱掉上衣洗起奶疮来。谁知刚一动手就觉得钻心似的疼痛,她不由得“哎哟”大叫一声。吴岳在外边听见喊声,以为是长虫出现,提根棍子慌忙冲了进去,急问是怎么回事?当他看清没有长虫,而只有皇后那裸露的上身时,惊得赶紧退出窑门。皇后连忙披好衣服,央求道:“敢劳大哥帮帮忙,我疼得实在不敢动手。”吴岳感到十分为难,就说:“自古男女有别,我怎好给你去洗?”皇后忙说:“事到如今,还管什么男女有别,只要能治好我的奶疮,便是救我一条性命,那管这些清规戒律?”吴岳见他说得恳切,便点头应允。
这吴岳不但是个酿酒好手,还略通医术。他用手轻轻将皇后乳房内的脓血慢慢挤出来,然后蘸上干净的黄酒灌洗。洗毕刚要安排皇后歇息,同村李二突然闯进门来,嚷着要喝酒。这李二是村里有名的二杆子、快三十岁了,还没娶下媳妇。他看见皇后,眼珠子不停地打转转。吴岳忙把他领进厨房,打上酒来。李二边喝边戏谑道:“吴哥,嫂子才走了几天,你从那里弄来这么漂亮个野婆娘?”吴岳气得脸色铁青,压低声音道:“不许胡说!”接着他将前情略讲一遍。李二依然阴阳怪气地嘻笑。吴岳上前一把抓起他的脖颈道:再胡说,我就捶死你!”说着抡起铁一般的拳头就要打。李二见吴岳认真起来,吓得慌忙告饶,吴岳这才放开了他。李二走后,吴岳安排皇后住下, 自己到另一个窑里去睡。长孙皇后身体十分疲倦,躺下不久就睡着了。半夜醒来,觉得疼痛慢了,便知是酒力发挥了作用。她接连又在吴岳店里洗浴两天,乳房上便坐上了一层痂,也不甚疼了, 自觉疮势好转,千恩方谢辞别了吴岳就要动身起程。吴岳装了满满两萌芦黄酒,送她上路。
皇后离京不到半年,西宫娘娘玩弄权术,乱施淫威,内宫乱作一团。唐太宗为此很忧虑,十分怀念他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正欲派人打听皇后下落,却接到陇州奏章,得知皇后已回到乡里,病也治好了。太宗喜出望外,亲写御书一封,派人将皇后接了回来。
皇后回京后,念念不忘吴岳救命之恩,就禀明太宗皇帝,派人前去接吴岳进京封官领赏。朝廷大臣来到贾村塬后,不知详细地址,就在街上四处打听,偏巧问到李二。李二问清情由,指了方向, 自己先奔回村里报信。他突然生出了个念头,想吓唬吴岳一下。就故意慌慌张张跑到酒店,气喘吁吁地说:“这下可不得了啦!那次在你店中洗奶疮的妇人原是当今长孙皇后,这事让皇上得知后,派人捉你来了!朝廷兵将已到了贾村街,我亲眼看见的!”吴岳瞪大眼睛疑惑地说; “这话当真?”李二一本正经地说, “这回不哄你。锤子砸在磨扇上——石打石!”吴岳坦然地说:“你要哄我咧,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我有怕的啥呢?”李二冷笑了一声,说:“怕啥?你留人家住了两天三夜,恐怕你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咧!”吴岳见李二说得一本正经,不象哄骗人的样子,心里暗想,是啊!从古到今,那个皇帝不错杀几个人?与其让人杀了,倒不如自己死了落个囫囵尸首。”他没有再多想,拿根麻绳,径直下了七盘坡。
傍晚时分,朝廷大臣来到村上,说是要请吴岳进京封官领赏,急得妻子儿女跑前跑后找不见人。第二天寻到岍山脚下时,吴岳已吊死在一棵弯腰柏树上了。朝廷大臣只好搬上吴岳家老小进京复命。
唐太宗孙长皇后听说吴岳自缢身死,十分悲痛。皇上传下御旨:封吴岳为成德王,把岍山改为吴山,并增设吴山县,派尉迟公敬德在吴岳自缢的地方监修庙宇,塑造金身。那时全国名山分为,五岳,四镇,吴山被封为西镇。
从此,这里香烟不断。据说唐太宗和长孙后皇后还亲自庙上祭奠过呢。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