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花卉是一类花卉的统称。观赏花卉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花卉。包括乔木、灌木、草木、水生植物。主要特征是花形奇特,形态微妙,色彩艳丽,气味芬芳,广被人们喜爱的品种。花卉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
简介
观赏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广义的花卉除了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
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
分类
观花类
观叶类
观果类
盆景
吊挂类
满天星吊兰、吊兰。
代表植物
文竹栽培管理中最关键问题是水分的供给。浇水过多,易烂根,叶黄脱落;浇水过少,盆土长期干旱,又易引起叶尖发黄、脱落,所以,浇水应浇就浇透,不干不浇。不能浇“半
腰水”,天气干燥时,应需向植株周围地面洒水和用清水喷洗枝叶,增加湿度。
叶牡丹又名
羽衣甘蓝、花苞菜,
二年生草本,因其叶色鲜艳、五彩缤纷而深受欢迎。叶牡丹是冬季露地重要的观叶花卉,于7月中将种子播于露地苗床,保持床面湿润,发芽迅速、出苗整齐。这时正值盛夏高温期,应遮荫、降温,细致养护。幼苗经间苗、移植、追肥,叶丛冠径达20厘米时约11月份初定植园地,株距40厘米,也可用盆栽植。生长期适温为17-20℃,应松土、施肥,使叶片旺盛生长。初冬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叶色艳丽。第二年3-4月抽茎开花、结实。
雏菊,
多年生草本,作
二年生栽培,耐寒但不耐热,又喜日照良好。适于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一般
园土也可适应。盆播、箱播均可,播后不可覆土,否则不发芽。必须维持湿润直至发芽。在八月高温下,育苗容易,但需注意防止幼苗干枯病。真叶2-3枚时
假植一次,株距5×5厘米,至真叶6-7枚时,带土挖取,定植于花坛时株距15-20厘米。花盆只宜栽植一株,薄肥勤施。盆栽在发蕾时要控水,防止
花茎徒长。
保护品种
牡丹、
芍药、
杜鹃、
金银花等173种和至少含
兰科、
兜兰属、
黄连属、
牡丹组(所有种)、
隐棒花属等5类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植物进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据了解,此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以花卉为主。
国家林业局、农业部自1999年颁布施行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共有246种加8大类,以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等木本植物为主。作为草本植物的花卉类大多没有进入第一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近几年,人们对观赏花卉的需求逐年增加。名贵花卉带来的巨额利润,致使一些不法之徒盗采
野生花卉资源,牟取暴利。有的野生花卉正濒临灭绝。
据国家林业局
野生动植物管理处副处长王春玲介绍,我国
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0%以上,其中银杏、
杏黄兜兰等我国特有植物种类繁多,约17300种,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57%。我国植物
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多年来,我国在
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基础工作较薄弱,人们对野生植物保护意识不强,以及保护地政府职能交叉等问题,为野生植物保护带来很多困难。以
兰科植物为例,因其观赏性强、医用价值高,使兰科植物遭到疯狂采挖,几近灭顶。而由于兰科植物没有被列入野生植物名录,查处起来比较困难,为兰科植物保护带来很大难度。
病害防治
症状
1、变色
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称为变色。植物绿色部分均匀变色,叶绿素由于合成受抑制而减少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称为褪绿,或叶绿素被破坏而呈黄化。有的植物叶片发生不均匀褪色,形成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的杂色,称为花叶。其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称为斑驳。叶上杂色的部分主脉和次脉为半透明状的称为脉明。单子叶植物的花叶症状,是在平行叶脉间出现变色的条纹、条斑或条点。有的叶绿素合成受抑制,而花青素合成过盛,使得叶色变红或紫红,称为红叶。引起观赏花卉变色类症状的常见病毒有:香石竹斑驳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
郁金香碎色病毒等。
2、坏死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称为坏死。植物患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或斑点。有的病斑上具有轮纹,称为轮斑或环斑,环斑是由几层同心圆组成的,各层颜色可以不同;有的病斑呈长条状坏死,称为条纹或条斑。引起观赏花卉坏死类症状的常见病毒如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CNFV、凤仙花坏死斑点病毒INSV等。
3、畸形
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称为畸形。植物发生抑制性病变,生长发育不良,植株可出现矮缩、矮化,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等病状。病组织或细胞也可以发生增生性病变,如枝或根过度分枝,产生丛枝或发根,有的病株比健株高而细弱,形成徒长。此外,植物花器变成
叶片状结构,使植物不能正常开花结实,称为变叶。
4、萎蔫
植物由于失水而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称为萎蔫。主要是指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
病害
白绢病是观赏花卉的常见病害。其寄生范围很广,发病后引起这些花卉的根部及茎基部腐烂,严重者,整个植株死亡。
白绢病主要发生于植物的根、茎基部。
木本花卉,一般在近地面的根茎处开始发病,而后向上部和地下部蔓延扩展。病部首先呈褐色,进而皮层腐烂。受害植物叶片失水凋萎,枯死脱落,植株生长停滞,花蕾发育不良,僵萎变红。主要特征是病部呈水渍状,黄褐色至红褐色湿腐,其上被有白色绢丝状
菌丝层,多呈放射状蔓延,常常蔓延到病部附近土面上,病部皮层易剥离,基部叶片易脱落,
君子兰和兰花等则发生于叶茎部及地下
肉质茎处。有
球茎、
鳞茎的花卉植物,则发生于球茎和鳞茎上。发病的中后期,在白色
菌丝层中常出现黄白色油菜籽大小的
菌核,后变为黄褐色或棕色,成为再次受染的菌源。
花卉
白绢病形成的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至6年,在水中仅有3至4个月的存活期。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由菌核产生菌丝进行感染,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2至33℃,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13℃。处于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蔓延快;连作地发病重;酸性砂质土也会促进病害的发生。
防治
(1)杜绝病源。及时拔除病株,清除落入土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内施撒石灰以杀灭病菌。有些
菌核会混杂在
花卉种子中,育苗时可用10%盐水或20%
硫酸铵汰除菌核,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2)注意选择栽种地,对发病重的地块,不能
连作,也不要与易感染
白绢病的作物如辣椒、茶苗、
南瓜、花生等连作。
(3)注意园地排水施肥,并加强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适时用药,可控制病害流行,及时拔除病株,并用70%的
五氯硝基苯药土每亩1至2.5公斤加适量细土拌匀消毒。其周围可撒施
石灰粉及
草木灰等进行预防,草木灰防治
兰花白绢病有很好的效果,草木灰呈碱性,除含有丰富的钙、钾、磷等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硅,根系吸收后,能使兰花茎叶的表皮细胞积一层坚硬的硅,增强抗病能力。另外,草木灰中的钙与白绢病菌丝分泌的
草酸反应,生成草酸钙导致病菌死亡。撒施草木灰后
菌丝消退,
菌核干枯,病情较轻的可恢复生长,较严重的,根系和
假鳞茎基本恢复正常,管理得当可萌发新芽。为预防病害的发生,
草木灰浸出液的浇施,每隔15天左右一次,施2至3次即可。喷施1%波尔多液或0.3波美石硫合剂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此外,也可试用5%可湿性
退菌特药土进行防治。
花卉选择
室内花卉装饰要掌握室内的生态条件的特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除受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影响外,随着房屋的朝向、面积空间大小、建筑形式和结构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即使是同一室内各个局部条件也不尽相同,室内的生态条件还与其降温、加温的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①温度对于室内来说,还是相对比较稳定。室内昼夜温差小于室外。
②湿度则要小的多,一般都比较干燥。
③光照在室内比室外要差的多。光照的强弱与室内的朝向有较大的关系,一般北房较强,南房较弱,西房夏季西晒,光照较强且长久。在四季中夏季光照最强,春秋次之,冬季最弱。在一天中中午时光照最强,早晚次之;室内多为太阳
散射光和照明光线为主。同一室内不同的角落光的亮度也不同。
④通风条件在室内也比室外要差的多,尤其是冬季室内门窗全部紧闭的情况下,通风条件就更不好。
针对室内的生态条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花卉植物,花卉以喜温暖、
耐荫性好的植物为主,如花样繁多的
蕨类、
榕属、
豆瓣绿属等花卉植物。观叶花卉为当今世界上
室内装饰的主流,它的观赏期长,管理简便,适应性强,而且有些品种叶色艳丽,胜似花的娇美。
观叶花卉约有100多种可以采用。插花也可以作为
室内花卉的合适选择,它灵活、轻巧、高雅,可随时插制装饰,较少受生态条件的影响,
观花植物若放在室内,光线不足会影响
花蕾的形成,即使开花,花朵小或色泽不艳丽。
根据室内不同的环境条件,可选择不同的花卉植物来装饰室内环境。
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
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
选择稍耐半荫的花卉植物,如
棕竹、
含笑、
山茶花、
南天竹、
八仙花、
吊兰、
散尾葵、
朱蕉、
伞草、天门冬类、
万年青、
红背桂、竹芋类、凤梨类、
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
鹤望兰、马拉巴粟、
巴西铁、
绿萝、
绿宝石、
绿霸王、
凤尾蕨等。
室内为散射光的地方
室内光线较暗的位置
选择耐荫性强的花卉植物,如蕨类、虎尾兰、八角金盘、
袖珍椰子等。
注意事项
秋冬时节,在室内适当摆些花卉,既可增添温馨气氛,又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许多人错误地以为花儿
多多益善,不加选择,盲目摆放,将斗室弄得
花枝招展,却没承想美丽的花儿对人体健康也会构成危害。
绿色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的同时,要进行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在一定的
光照强度下进行,相当于250~1000瓦的
白炽灯对于1米距离表面的光照强度。当光照不足时,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植物不停地吸入
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如果室内花开过多,就会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特别是到了夜间,植物的呼吸作用十分旺盛,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日久天长会影响身体。
卧室摆放过多的植物不利人的夜间睡眠,其原因就是夜间植物放出
二氧化碳,形成与人共争有限氧气的局面,氧气减少,自然影响睡眠。
家里
养花也很有讲究。室内摆放的花卉宜选能够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品种,如
吊兰、
菊花、石榴、兰花、
一串红等。
仙人掌科、一品红等不能摆放室内,还有一些花卉不宜在室内摆放,应引起警觉:
1、带有某种异味或浓烈香味的花卉。如松柏类,会分泌脂类物质,会放出较浓的
松香油味,久闻会导致食欲下降和恶心;
夜来香、
郁金香之美香味浓烈,长时间在这种气味中,令人难以忍受;
水仙和玫瑰之类的名花,芳香袭人,时间一长,特别是在睡眠时呼吸这些花香,也会令人难受。
2、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的花卉。如月季、
玉丁香、
五色梅、浮绣球、
天竺葵、
紫荆花等均有
致敏性,如碰触抚摸它们往往会引起
皮肤过敏,重则出现红疹奇痒难忍。
3、带有毒素的花卉如
仙人掌科、
含羞草、一品红、
夹竹桃、
黄杜鹃和
状元红等绝对不能在室内摆放。
民间称
万年青为“哑棒”,并有“花好看,
毒难挨”的口头禅,经植物学家测定,它含有一些有毒的酶(俗称哑磅酶)。其茎叶汁液触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若婴儿误咬一口,会引起咽喉水肿,甚至使
声带麻痹失音。
另外,
铁海棠、
红背桂花、
变叶木、
火殃勒、金果揽等一些具有观赏性的花卉,均含有
促癌物质,会诱发鼻咽癌和食管癌,绝对不能摆放在室内。
发展历史
中国的花卉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中国在观赏花卉及园艺发展应用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国古代观赏花卉的运用是为了点缀布置环境,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经济的逐步发展,才逐渐重视对园林植物品种的种植及运用,并且很早就把培育技术运用到花卉的杂交和变异驯化,如菊花、牡丹等新品种的选育,逐步将种植经验编著成书,发展至清朝出现了花卉产业。
按园艺发展的进程大致分为:
原始时期。大约在一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木、石工具,而成为主宰世界的万物之灵。那时候,人们以采猎自然生长的动、植物为生,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存繁衍了世代子孙。
飞跃时期。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地球遭受了一次严重的地质气侯灾变,自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物竞天择”的法则迫使人类不得不学会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由此出现了革命性的文明飞跃。
细化时期。最初的园艺业是生产蔬菜、水果的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积累,从园艺业中再分化出花卉业,专门种植奇花异草以供人们消闲欣赏。后来,花卉业与建筑业相结合而出现了庭院园林、皇家园圃,进而出现都市公园。
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鲜切花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花卉产品正经历着由高档奢侈品到普通消费品,团体礼仪消费到普通市民消费的转化,价格也由高值暴利期过渡到平稳及微薄利润期;花卉种类及品种经历了由陈旧单一到多样新颖的转化,生产技术由传统栽培到逐渐引入现代园艺设施栽培;生产者构成由普通花农发展到许多大中型花卉企业介入。总之,我国的花卉产业已逐渐成熟起来了。
意义
1、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花卉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特殊产品,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具备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花卉业的发展既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和情趣,也美化了环境,是改善环境质量不可缺少的内容。花卉业是兼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意义的特殊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花卉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2、有利于增加就业。花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花卉产业从业人数从1998年的102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440万人。可见花卉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花卉产业安置了大批城乡剩余劳动力,今后还将有大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花卉产业无疑会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提供就业的机会,促进社会的
安定团结。
3、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花卉业是一项占地少、效益高的朝阳产业,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一亩花十亩园”。同时花卉业也是一项高效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经济效益可成倍甚至几十倍增长。花卉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巩固
农业基础地位。
4、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化分工进一步明确并具体化,专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链更加牢固。花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体系,不但是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与轻工、化工食品及医药工业密切相关。花卉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