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弋夫人(前113-前88年),姓赵,西汉河间(今河北献县东)人,汉武帝刘彻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人物生平
奇女钩弋
汉武帝刘彻在巡幸途中,路过河间。有人向汉武帝进言,声称当地出了一位奇女子,汉武帝一直都很迷信,一听此言,立刻心生好奇,便下诏派人寻找。
果然如望气者所言,一会儿的工夫,随行官员就找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汉武帝唤此女过来,见其双手紧握拳状,汉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手轻轻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开。随后,汉武帝命人将此女扶入随行的轺车,将其带回皇宫,由此而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号称
拳夫人,此女便是赵氏。
赵氏的父亲当时已经去世,他曾犯法被处以宫刑,做了
宦官,担任
中黄门,死于长安,死后葬于雍门。
尧母传说
赵氏入宫后,被册封为婕妤,居住在钩弋宫中,受到汉武帝的宠幸。
太始三年(前94年),赵氏为63岁高龄的汉武帝生下一子,取名为
刘弗陵,号“钩弋子”。但赵氏竟然足足怀了刘弗陵十四个月,才把他生下来。汉武帝风烛残年还能喜得幼子,他十分兴奋,说道:“传闻中,上古的尧帝之母也是怀胎十四月才生了尧帝,如今钩弋也是这样啊!”于是,汉武帝下令将赵氏的宫门命名为
尧母门。
巫蛊遗音
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著名的
巫蛊之祸。皇后
卫子夫、太子
刘据因受
苏文、
江充、
韩说等人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败后自杀。之后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
汉武帝一共生有六子,长子即
刘据,次子齐怀王
刘闳早逝,
巫蛊之祸后,可以继承皇位的只有四人:燕王
刘旦、广陵王
刘胥、昌邑王
刘髆和赵氏之子
刘弗陵。
刘旦在刘据死后上书汉武帝,自愿回到都城长安进皇宫担任保卫,希望得以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立即在北阙杀死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封国三县。
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而且行为没有法度,所以最终没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刘髆是汉武帝与宠妃
李夫人所生,是贰师将军
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是儿女亲家,征和三年(前90年),二人一起策划谋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
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
刘弗陵是汉武帝最为年幼的儿子,征和三年至征和四年(前90年―前89年)之间,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身体好而且智商高,很像他少年之时,所以就特别的宠爱刘弗陵。汉武帝有心立他为太子,但因其年幼母少,恐怕女主垂帘祸害国家,犹豫不决。
被杀去世
关于赵氏的死亡时间,史料没有确切的记载,大约是在
后元元年至后元二年(前88年―前87年)之间。而且死因的记载《
汉书》和褚少孙在《
史记》补记中记载的稍有不同。
班固在《汉书》中记载,赵氏在甘泉宫伴驾时,被发现犯下了罪过,受到汉武帝的责罚。赵氏遂死,死后葬于云阳宫。
褚少孙在《史记》里补记道:汉武帝住在甘泉宫时,命内廷画工描绘一张
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图画,并赐给奉车都尉
霍光,于是左右群臣都知道汉武帝想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数日之后,汉武帝斥责赵氏,赵氏摘下发簪耳环,向汉武帝叩头请罪。汉武帝命人将赵氏拉走,送到宫廷的监狱中,赵氏回头看着汉武帝,汉武帝说:“快走,活不成了!”赵氏死于云阳宫。
赵氏死后,汉武帝在清闲无事时询问身边的人,人们对赵氏之死有什么看法。左右回答说:“人们说将要立她的儿子,为什么除去他的母亲?”汉武帝说:“对。这不是一般儿辈愚人所能懂得的。从古到今国家起内乱的原因,是因为人主年小而母亲年壮。女主人独断骄横,淫荡放肆,没有人能阻止她。你们没听说过
吕后的故事吗?”
后元二年(前87年)春天,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刘弗陵。四天后,汉武帝去世,年仅八岁的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追封太后
汉昭帝即位后,追封母亲赵氏为皇太后,征发役徒二万人修建
云陵(位于甘泉宫南,后称女陵)以安葬赵氏,并设置园邑三千户。追赠赵氏的父亲为顺成侯,下诏在扶风设置园邑二百家,派
长丞按规定奉守。顺成侯的姐姐赵君姁,赏钱二百万,并充实其奴婢与房宅。对其兄弟各按亲疏进行赏赐。赵氏家族中没有一人在朝为官,只对赵父进行追封。
历史评价
《
史记正义》引《
括地志》:①“少好清静”;②“姿色甚佳。”
《
列仙传》:①“钩翼夫人姓赵,少好学沉静”;②婉婉弱媛,庙符授钩。诞育嘉嗣,皇祚惟休。武之不达,背德致仇。委身受戮,尸灭芳流。
徐钧:“名门尧母将传嗣,取鉴吕皇预杀身。燕翼贻谋宜有道,如何知义不知仁。”
司马光《
资治通鉴》: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臣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悲夫!
魏收:钩弋年稚子幼,汉武所以行权,魏世遂为常制。子贵母死,矫枉之义不亦过哉!
乾隆:杀钩弋夫人赵氏纲。武帝虽鉴吕雉之祸而为此然,非有人心者所忍。闻彼吕雉之祸亦髙祖有以致之耳,不思善处预防,欲以隂毒为弭患之计,谬矣!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墓葬情况
汉云陵位于淳化县城北9公里处,铁王镇大圪塔村西,北依甘泉塬,东临冶峪水。是汉武帝嫔妃,汉昭帝生母赵婕妤(勾弋夫人)之陵,汉昭帝于公元前87年继位追封生母勾弋夫人为皇太后,发卒二万,耗时两年,重修了赵太后的陵墓,曰:“云陵”,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云陵也有其他称呼。《三秦记》中记载钩弋夫人的陵叫思合墓。《三辅黄图》记载昭帝母赵婕妤云陵,在云阳甘泉宫南,今人呼为女陵。
2013年3月5日,汉云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物
云陵瓦当
“长毋相忘”瓦当出于甘泉宫遗址内,可能为云陵建筑所用。《汉书》上称云陵有“邑三千户”,“长丞奉守如法”。云陵中有奉守官员,有住户三千来维护云陵,那么云陵里面的祀堂、神舍自然不会少。在这些房屋大殿的建筑上装饰有“长毋相忘”的语词瓦当,正是表明汉昭帝对其母钩弋夫人的怀念之情。我们所见到的汉镜上的“长毋相忘”文字,就是汉代人用钩弋夫人故事,来表达亲人之间的情谊彼此不能忘记。
赵婕妤印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龚自珍得古文物汉凤纽白玉印一枚,上面刻有“婕妤妾赵”四个字。一说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遗物。有人怀疑汉武帝的钩弋夫人也姓赵,这印也许是钩弋夫人的。关于此印,
多敏曾写过一首《钩弋夫人小印歌》。
后世纪念
钩弋庙
据说,钩弋夫人去世的那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家乡父老为了纪念她,就在武垣县城修建了钩弋庙,今天,钩弋庙已随着岁月流逝而消逝,但人们纪念钩弋夫人的庙会活动流传了下来。
根据清代
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编撰的《
河间府志》记载:明代
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
兵部侍郎窦章志路过娘娘庙时,曾写作七言绝句一首:“远上土山望天涯,赵河畔上有人家。汉武停车选莲花,顺城枫树映朝霞。”诗中提到的顺城。即今阜城土山,而汉武帝停车选取美如莲花的拳夫人,就居住在赵河(即今洚河)沿岸。
钩弋夫人塑像
1916年,当地居民为钩弋夫人重塑人像,并于当年农历四月十八搭台唱戏,扁额书有“汉宫春”三字。对联是:“问地点,本旷野荒城,胡为乎,三月暮春特演梨园唐子弟;兴女范,仰令懿淑德,故借此,四方好义重新钩弋汉夫人”,可见肃宁人民对钩弋夫人的崇敬之情。
包粽子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之前,整个窝北镇及距窝北镇比较近的乡村都包粽子,这是当地人对钩弋夫人的一种朴素的纪念方式,而肃宁县其他村镇则没有此习俗。粽子以糯米红枣馅为主,高粱、黄米、千穗谷馅为辅,当地村民也不过端午节。包粽子以纪念钩弋夫人的习俗具体从何时开始也无从考证。
趣闻轶事
初遇武帝
钩弋夫人初遇武帝有不同版本的说法。《汉书》记载钩弋夫人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钩弋夫人并无拳头打不开与握玉钩之事。《列仙传》记载钩弋夫人被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而手寻展,因此得幸。《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听说河间有奇女子,派遣使者求之。见钩弋夫人在空馆中,姿貌殊绝,两手皆拳。武帝令人打开钩弋夫人的拳头,数十人都打不开。武帝于是自己打开,钩弋夫人的拳头伸展了开来,由是得幸。
《万历河间府志》里面记载汉武帝东巡,海上访仙到武垣城,听闻有瓦钟布皱异事,让望气者登城物色,后面得到钩弋夫人后把她带回了宫。
掘棺无尸
当初,钩弋夫人犯了罪,被汉武帝赐死,出殡以后,尸体不发臭,香气飘到十多里外。于是把她安葬在云陵,汉武帝哀悼她。汉武帝又怀疑她不是普通的人,就掘墓开棺来看,结果棺里是空的,没有尸体,只留下一双鞋子。另一种说法,汉昭帝即位后,重新安葬钩弋夫人,发现棺是空的,没有尸体,仅留下一双丝织的鞋子。
藏钩
由于钩弋夫人双手藏钩,后来有一种藏钩游戏,即源于此。在唐代诗人
李白的《
宫中行乐词》中,就有一句“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这说明这种藏钩游戏曾盛行于唐朝皇宫。游戏的方法是:人分为猜、藏两拨,参与藏的一拨人将钩藏于某人的一只手中,让另一拨人猜,猜中一藏者得一筹,连得三筹者胜。今象棋比赛有以棋子藏于手中,猜有无以决先后者,即由藏钩游戏发展演变而来。
《荆楚岁时记》收录的《辛氏
三秦记》中,提到藏钩戏起源于钩弋夫人。《宋书》中同样采用了这种说法,认为汉世有藏钩之戏,是因为钩弋夫人。
玉燕钗
《
汉武洞冥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传说。传说神女曾经送了一个玉钗给汉武帝,汉武帝把玉钗送给了赵婕妤(钩弋夫人)。到了汉昭帝元凤年间,宫人犹见此钗,共同谋划打算弄碎它,第二天再看玉钗,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因此宫人把这个玉钗改名为玉燕钗,言其吉祥。
绝色神女
《列仙传》、《墉城集仙录》记载钩弋夫人姿色甚伟。《汉武故事》记载其姿貌殊绝。《辛氏三秦记》记载钩弋夫人国色。
艺术形象
文学作品
影视形象
2005年电视剧《
汉武大帝》:
赵恺依饰演钩弋夫人;
2006年电视剧《
大汉天子3》:
钱柏渝饰演钩弋夫人;
2015年电视剧《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白珊饰演钩弋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