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沛林,男,1956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至1997年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7年起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年评为讲师,1995年评为副教授,现任职于东北师大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
简历
1974.7.4:毕业于长春市第二中学;
1974—1976:在吉林省农安县合隆公社谭家大队四平山小队插队落户;
1976—1978:在吉林省地质局物理探矿大队工作;
1978—1982: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中文本科课程,获学士学位;
1982—1984:在长春市师范学校任教;
1984—1987: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获硕士学位;
1987—1997:在
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1989年评为讲师,1995年评为副教授;
1997—— :在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2002年评为教授,翌年评为博士导师,现任职于东北师大文学院外国文学教研室。
教学工作
主要讲授外国文学(中文专业本科),文学批评(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外语(中文专业研究生),外国文学鉴赏(英语专业本科),西方文论(英语专业研究生),文学批评方法(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函授),神话学(中文专业选修),《
圣经》研究(中文专业选修)。 院
主讲课程有外国文学史,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比较,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以及作为研究生必修课的专业外语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领域:欧美文学,古希腊罗马与古希伯来文学比较,比较神话学,世界文学分布与模式。研究方式以著译结合、东西方文明比较、发生学考察为特点,以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学为专攻(兼及文艺发生学和比较神话学),以具有现代文明批判意识的主体论美学、原始意象论、文学形态演变论和应用方法为理论基础,注重建立学科间新的关联点,开拓以生态人本主义为原则的新研究课题。
出版图书
科研成果
专著
《外国文学史话》,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外国文学史话·西方古代卷》,独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西方文论》,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0,000字。
《西方文论选》,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5,000字。
《外国文学史》,独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外国文化导论》,参编,全国自学考试教材,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论文
《一部文学启示录》(独撰,载《吉林省教育学报》1987年第六期);
《关于文艺本质的探讨》(独撰,载《吉林社会科学》1987年第六期);
《〈雪国〉人物形象刍议》(独撰,载《现代日本经济》1991年第五期);
《德智体与情知意》(合著,载《
中小学教师培训》1993年第九期);
《马克·吐温的原始意象创造》(独撰,载《
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五期);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现代精神危机》(独撰,载《儿童文学研究》1994年第四期);
《为了无形的疆域》(独撰,载《
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四期);
《英雄史诗的不朽魅力》(独撰,载《吉林日报》1994年7月);
《二战前后美国少年小说的转折》(独撰,载《
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六期);
《最童稚的也是最深邃的》(独撰,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
《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基本特征》(独撰,载《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
《崭新的地平线:我国当代女作家的主体意识和历史意识》(独撰,载《社会变革与妇女进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
《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基本特征》(合著,载《
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一期);
《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贝娄》(独撰,载《
世界犹太裔文化名人传》,
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版);
《依偎在自然之中的生命之美——〈外国散文两篇〉的精神寄托》(独撰,载《中学语文赏析导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一道攻不破的防线——都德〈最后一课〉的典型化场景》(独撰,载《中学语文赏析导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意志的力量,生命的凯歌——海伦·凯勒〈我的老师〉传达的爱的呼唤》(独撰,载《中学语文赏析导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升起吧,刺破乌云的太阳——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的讽刺艺术》(独撰,载《中学语文赏析导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精致的艺术,深邃的哲理——从〈寓言三则〉看寓言的特征》(独撰,载《中学语文赏析导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犹太人和他们的宗教》(合著,载《学问》1999年第一期);
《一个不可企及的范本》(独撰,载《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意象对比与生命哲学》(独撰,载《
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第三期);
《人格化自然与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独撰,载《
中国图书商报》第1003期);
《重现世界文学的生命之维》(独撰,载《新文化报》2002年4月3日);
《面对第二自然》(独撰,载《中国图书商报》);
《漫步在西方文学的密林》(独撰,载《人民日报》2002年6月20日);
《文学主体性研究的开拓》(独撰,载《光明日报》2002年6月27日);
《俯瞰科学进展的前沿》(独撰,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1日);
《点亮暗夜里的那盏灯》(独撰,载《
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11月22日);
《性:从必然到自然的回归》(独撰,载《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5月16日);
《书的倾诉与畅想》(独撰,载《长春日报》1994年1月20日);
《开拓文化的绿色精神食品》(独撰,载《长春日报》1994年3月10日);
《远方传来的钟声——〈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独撰,载《长春日报》 1994年3月3日);
《巴勒斯坦见闻》(独撰,载《学问》2000年第十一期);
《洗礼约旦河》(独撰,载《学问》2001年第二期);
《开创外国文学主体性研究的新方向》(独撰,载《全国文科学报优秀论文年鉴》2003年版);
《古希腊文化杂交优势论》(第一位,载《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五期);
《文学的钟摆式对称性运动及其成因》 (独撰,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伦理批抨:外国文学研究的津梁》 (2005年《外国文学研究》主办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会议宣读论文);
《雷锋:一个超越时代的路标》(独撰,《吉林日报》2006年3月2日);
《和谐:人与自然的永恒交响》(独撰,《东北风》2006年7月6日)
《论库普林小说〈阿列霞〉的宗教伦理思想》(合著,《
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
《关于作文障碍的克服》(独撰,《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
编著
《中外名人日记选》,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
《
中外名人情侣辞典》,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
《
新编小学生作文描写词典》,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新编小学生组词词典》,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新编小学生词语手册》,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新编小学生造句词典》,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
新编小学生同义词词典》,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新编小学生反义词词典》,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尼伯龙根的惨剧》,吉林摄影出版社1994年版。
译著
《月亮湖》,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
《奥斯卡·王尔德生平秘事》,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基因》,长春出版社2001年版。
《怎样造火箭》,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怎样造机器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怎样成为天才》,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怎样克隆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浴室里的小魔术》,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卧室里的小精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起居室里的小实验》,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厨房里的小魔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国家教委小学教材项目。)
《杰克与豆茎》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年5月1日 独译
《天路历程》(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获奖信息
《
美的发生与流变》获1992年度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
中外名人情侣辞典》获第二届新星杯向全国妇女儿童推荐最佳图书奖。
《外国文学史话》获2001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
《牛津英汉对照科学探秘丛书》获2003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吴元迈、赵沛林 外国文学史话 三等奖 2003.12.1
《外国文学主体性研究的开拓》获第六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优秀奖
文学主体性研究的开拓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4.11.1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文学主体性研究的开拓 吉林省社科领导小组 2004.12.20
全国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伦理批评:外国文学研究的津梁 外国文学编辑部 20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