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川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地处洱源县南部,东、南与大理市上关镇接壤,西、北毗邻右所镇,行政区域面积5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邓川镇户籍人口为17250人。
历史沿革
古时候,为邓赕诏地。
唐麟德元年(664年)年五月,设邓备州。
唐神龙三年(707年),重新归附吐蕃。
唐
贞元十年(794年),浪穹、施浪、邓赕3诏合并为浪穹州。
元宪宗七年(1257年),置德源、浪穹为千户。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邓川千户所改州,浪穹千户所改县。
民国元年(1912年),浪穹县改名洱源县,邓川州改邓川县。
1958年10月,邓川、洱源、剑川3县合并为剑川大县。
1985年12月16日,设立邓川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邓川镇辖4个行政村:新州、旧州、中和、腾龙;下设57个村民小组。有27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邓川镇辖4个行政村:新州村、旧州村、腾龙村、中和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州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邓川镇地处
洱源县南部,东、南与大理市
上关镇接壤,西、北毗邻
右所镇,行政区域面积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邓川镇地形属断陷湖滨盆地,最高点位于卧牛山,海拔3400米;最低点位于中和桥,海拔1970米。
水文
邓川镇境内河道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㳽苴河、罗时江、永安江等。境内最大的河流为㳽苴河,从北向南流经境内22.3千米,流域面积1254.7平方千米,年径流量0.1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西闸河、永安将下游等,年径流量5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2011年,邓川镇有耕地面积8392.78亩。
人口
2011年末,邓川镇总人口1679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9人,城镇化率11.8%。另有流动人口1296人。总人口中,男性8412人,占50.09%;女性8331人,占49.91%;14岁以下4860人,占29.1%;15—64岁10922人,占65.4%;65岁以上919人,占5.4%。总人口中,汉族4374人,占26%;白族12143人,占72%;其他少数民族276人,占2%。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4.88‰,人口自然增长率2.6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2人。
截至2019年末,邓川镇户籍人口为1725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邓川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154万元,比上年下降8%。人均财政收入687元,比上年下降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19元。
2019年,邓川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农业
2011,邓川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926万元。
2011年,邓川镇粮食总产量7470吨。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大蒜等。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430亩;大蒜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9500吨。
邓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1450头,年末存栏11430头;乳牛年末存栏7635头;羊年末存栏998只;家禽年末存栏20778羽。
工业
邓川镇形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配和零售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8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68%;工业增加值4336万元,比上年增长38%。营业收入9618万元,实现利润546万元,上缴税金261万元。
商业
2011年末,邓川镇有商业网点366个,职工776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38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68%。
金融业
2011年末,邓川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6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7194万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邓川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817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4所,在校生1522人,专任教师79人;初中3所,在校生655人,专任教师4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8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575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邓川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4个;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4万册。2011年末,广播站、电视站各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52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地2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邓川镇有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个。专业卫生人员85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8892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8.84‰、4.42‰、17.7‰。
社会保障
2011年,邓川镇有新农保城镇居民参保106人,总参保率100%,农村居民参保9067人,养老金征收111.74万元,参保率95.15%,其中60周岁以上参保1511人,实行社会化发放,月发放养老金83.34万元,发放率100%。发放城乡低保、五保1199人,保金144.14万元。发放高龄保健金269人,9.68万元。发放享受各类定期定量补助金177人,62.5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1人,13100元。发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13.96万元。年内共救济受灾户、贫特困户1494户,发放救灾救济金14.07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邓川镇有邮政网点1个,全年投递国内邮件0.211万件。电信服务网点1个,用户2354户。
交通运输
2011年,邓川镇有县乡级公路6条,总长21千米。有1个客运站,日发8余班次。年客运8.5万人次,货运量27.5万吨。
历史文化
邓川镇因境内有㳽苴河、罗时江、永安江三江平列如“川”,故名邓川。
风景名胜
邓川镇旧州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后经多次补修,直至1982年,当地群众自筹资金又一次补修。照壁宽13米,高10米,厚1.42米,壁檐砖镶图案古朴精美。照壁偏北方镶有一块大理石碑,碑宽0.6米,高1.2米,上刻有:“明御吏杨俩依先生故里”几字,正面有“古仁里”三字,背面有“天开文运”四字。(碑字均系1982年重修后照旧立写)。
石窦香泉位于邓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明朝通判徐震诗曰:“石岭嵯峨一窦穿,窦间自昔泻灵泉,鸣琴漱玉涓涓响,溅石跳珠颗颗圆,味胜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来何处,浸说西天法雨传”。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该主庙靠西的溶洞比较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
旧州一塔位于旧州村左后方田坝内。塔为密檐式十一级方形塔,铜葫芦形宝顶,底座石基,塔身为青砖砌成。此塔造型与大理三塔极为相似。属大理国时代的古塔。塔底座正方形、长宽各5.5米,高2.2米。塔身最下层长宽各2.5米,全塔高15.4米。
制风塔位于温水元井村西半山腰,与旧州一塔、象鼻塔成三足鼎立之形。塔为十二级空心方形塔,葫芦型搭顶,每级四方皆有方孔。从塔顶倒数第三层四角挂有响铃四个。离塔基2.3米的塔底层正面处,镶有一块重修制风塔碑,记载有建塔起因及重修经过。塔长宽各2.7米,高17米。现保存完好。塔座南面镶有块石碑,分别刻有“进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样。东面镶有一石碑,刻有“翰林及第”四字。
象鼻塔位于旧州村西象鼻山上,在制风塔之南,与旧州一塔、制风塔成三足鼎立之形。塔为八级方形石塔,塔基长宽各4.2米,高12米。塔上序碑已损,现存一块建造碑,刻有“文光射斗”四字,碑长0.7米,宽0.3米。该塔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段信苴宝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内约高3米处,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宽零点六九米,高零点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书、阴刻。该碑是洱源县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汉字白语碑)。《新篡云南通志》金石考里对该碑有著录,从碑文首行的“大元国奉训大夫都元帅段信苴宝我立记丘系系似”来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总管段宝,从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断定此碑刻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此碑对研究古白语和当时的历史有重要价值。1980年和1988年,段信苴宝摩崖碑先后被公布为县级和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阿氏五世墓位于洱源县邓川州西大佛宝山松树林阿氏墓地。据隆武《重修邓川州志》载:“阿氏家坟,在旧州西松园,自这开基,规模弘远,历代牧守相传。并教谕公、大参公,皆钟秀于此。”现阿氏祖坟大部分被盗毁,仅有少部分完好。遗存中重要者有现存旧州村阿氏家祠内的《诰封奉训大夫阿氏五世墓表》。碑高1.8米,宽0.66米,厚0.185米,两面刻文,共33行,行13字—80字不等,共1945字。碑立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
邓川乡贤坊位于邓川新州北门,牌坊分三门并立,建筑颇有规模,全为石质砌成,上顶部有六尊石狮,坊檐全用狮头榫口,坊的正面三门上有三块大理石碑,记载有明朝乡贤姓名、官职和得举者姓名、官职。正面两石柱上挂有一对石刻篆字体对联,上书:“使国人皆有所矜式;故君子不可弗修身”。
邓川文庙位于镇内洱源二中校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历史以来都作为传经讲学的地方。整个文庙含大成殿、池、状元桥、杏坛等古建筑群。大成殿、重檐歇山顶形式,长20.4米,宽13米,战地面积265.2平方米,属清朝建筑风格。
石牌坊位于旧州村街心,牌坊三门并立,中门宽2米,高3.5米,两侧门各宽1.1米,各高2.9米,该牌坊是清嘉靖四年(1525年),云南副御吏王启,布政司左布政史黄哀,布政司参议夏邦谟、按察副史刘用中、姜龙、大理府知府李揖、同知周奇瑞、吏目华锡、训导杨宝等人为御史杨南金立于大市坪,因先生暮年避水患迁宅於彼,而坊亦随之,后为旧州士杨卓栋等率阁村於泥沙数仞中掘出,迁建于先生所导《洗心泉》之次。牌坊正面中门上刻有阳字“高节”二字,左侧门刻有“江西省参议”五字,右侧刻有“陕卤道御史”五字。牌坊背面镶有三块碑,其中中门碑是记载有杨南金的生平。两侧门碑记载有该坊的迁建经过,碑文为阿善元记。
荣誉称号
2019年7月24日,邓川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