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至庄(Gregory C. Chow),男,1929年出生于广东中山,美籍华裔,经济学家、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计量经济学专家,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美国统计协会会士,普林斯顿大学退休教授、名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9年,邹至庄出生于广东中山,受父母影响,从小就喜欢数学和经济学。6岁时,入读圣保罗小学。1937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邹至庄全家被迫从广州迁至香港。1942年,香港沦陷后,全家人又搬至澳门,邹至庄就读岭南初中,在澳门,邹至庄跟父亲学到了异地而处的做事原则。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邹至庄全家返回广州。
教育经历
1948年,邹至庄在岭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了一年之后,收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录取信,之后进入康奈尔大学政治专业学习。大学三年级,邹至庄决定转投经济学。1951年,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之后邹至庄在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美国汽车要求:耐用消费品的研究》,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职业经历
1955年,邹至庄获得博士学位后任职于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1959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终身教职。1962年,任职于IBM
托马斯·约翰·沃森(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任研究员、经济研究主任。1965年至1971年,任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1967年,邹至庄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
1970年至1997年,邹至庄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计量经济学研究项目主任。
晚年经历
2001年,邹至庄正式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
2005年,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成立,之后邹至庄始终关心着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成长,每年定期在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授课、开设学术前沿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邹至庄的应用研究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尤其是关于东南亚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在动态经济学中不确定条件下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来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和动态优化的谱分析方法和最优控制方法。
1960年,邹至庄在计量经济学中提出“邹氏检验(Chow Test)”,“邹氏检验”是一项关于结构变化的统计检验,适用于判断回归模型的所有参数在两个样本中的估计值是否一致,该检验是主要用计量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用回归的方法对经济中结构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的一种统计检验,目的是找到经济变动中不同变量的关系。
邹至庄在计量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体现了其所倡导的原则:计量经济学研究追求简明扼要的优点。其计量经济学研究涵盖线性与非线性联立方程研究,充分信息下的极大似然估计,观察项缺失情形下的估计,大型宏观经济模型估计以及时间序列的建模和预测。邹至庄将计量经济学、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学引入其最优控制理论以及最优控制理论在随机经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出了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方法处理动态最优问题的解决方案。
20世纪80年代初,邹至庄聚焦于中国的经济改革问题,多次向中国政府提出改革建议。曾就中国经济学教育向中国国家教委提出有关建议。在金融、贸易、农村、西部开放、人力资本等问题上都有研究。
邹至庄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归纳了六个经济学命题:其一,私人所有制并不一定产生管理效率;其二,市场刺激手段对于经济迅速发展并不充分,市场体制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其三,政府的形式与经济发展速度无关,如果存在前面所说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只要有充分的政治稳定,经济均可能迅速发展;其四,不同的经济体制均可以为市场经济服务,对各种法律制度和所有制安排的研究,为习惯于观察西方法律制度下私人企业运作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挑战;其五,政治上的可行性是经济转型中的一种重要因素;其六,中央计划下的官僚主义经济体制难以消除。
教育成就
改革开放以后,邹至庄为中国经济学界培养了很多人才。 20世纪80年代,邹至庄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项目,促成了一批中国经济学家接受西方经济学培训。1985年、1986年、1987年,由邹至庄主持、联系,福特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办了三届“福特班”,每年有若干来自欧美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精英人物前来执教。福特基金会每年还资助60名学生去美国留学,选拔考试由邹至庄出卷,国家教委出面组织,前后共有100余位收到过资助,他们中以后大多活跃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很多成为有成就的学者、高级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如
周林、
杨小凯、
谢丹阳、
陈松年、
许小年等都受到过资助。
邹至庄在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讲授“中国经济专题”课程。1966年,邹至庄受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邀请到台湾地区教授“计量经济学”。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据2025年1月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网站数据,邹至庄已发表论文160余篇。
出版图书
据2025年1月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网站数据,邹至庄已出版专著11部。
荣誉奖项
社会生活
社会任职
商务会谈
1984年7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邹至庄及其夫人,双方就中国国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交谈。
1989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会见邹至庄。
参加活动
2010年6月,邹至庄在厦门大学出席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论坛暨邹至庄教授八十华诞庆典活动。
2016年12月,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学教育基金暨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颂恩楼举行,邹至庄出席仪式,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
公益捐赠
邹至庄经济学教育基金会由邹至庄与其妻子邹陈国瑞于2016年10月在厦门大学捐赠设立。其中,邹至庄伉俪捐赠总额1000万美元,首批捐赠额为300万美元。邹至庄经济学教育基金会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邹至庄另向普林斯顿大学捐过两笔共150万美元。
2013年8月,邹至庄夫妇向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捐赠300多件中国近现代经济学文献,其中包括家族档案如邹至庄父亲自传、书信、账簿和地契等。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邹至庄出生在广东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曾担任广州商会会长多年,母亲曾留学英国。邹至庄兄弟姐妹共七人,他排行最小。
婚姻家庭
邹至庄的妻子邹陈国瑞(Paula Chow)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计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两人育有三个子女。
家庭成员
个人爱好
1942年,邹至庄全家搬至澳门,在澳门,邹至庄经常同父亲一起去游泳,学到了对运动持之以恒,对游泳的爱就此培养起来。
人物影响
方法命名
1960年,邹至庄在《检验两条线性回归方程式的系数是否相同》论文中,提出了“邹氏检验(Chow Test)”,并由此在经济学界扬名。“
邹氏检验”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
系统命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从各地选拔经济学专业顶尖的学生去美国深造,国家教委出面组织,命名为“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该计划考试系统由邹至庄设计,被称为“邹氏考试(Chowtest)”。
项目命名
2001年5月,为致敬邹至庄,普林斯顿大学的“计量经济研究项目”被命名为“邹至庄计量经济研究项目”。
奖励命名
为感谢邹至庄授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作的贡献和对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以邹至庄的名字命名,特别设立“邹至庄最佳经济学论文奖”。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系还以邹至庄的名义专设“邹至庄研究生奖学金”,全额资助(包括全免学费与提供生活费)中国优秀杰出大学毕业生攻读应用经济学硕士课程。
院校命名
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于2022年5月正式成立,其前身为成立于2016年11月的厦大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是以邹至庄名字命名的一个实体教学与研究单位。
人物评价
邹至庄在经济学多个领域卓有建树,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台湾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澎湃新闻评)
邹至庄是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计量经济学大师,其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被誉为“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播种人”。(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评)
邹至庄是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人物,是计量经济学取得繁荣的主要人物(Gregory C. Chow has been a major figure in econometrics and applied economics,He was a major figure in the postwar flowering of econometrics)。(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本·伯南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