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波动狭义上是指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因为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其资产、信誉等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变动状态。宏观意义上金融被动的含义应该是:由于实际经济因素和金融自身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各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体的资产负债结构、金融资产供求与价格等金融变量的起伏交替的变动(相对于一般趋势而言),这种波动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金融系统功能的实现和宏观经济的运行。
基本特征
金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
银行、
保险业、
证券业以及
信托业等;同时,民问信贷、
基金会、
社会集资等类的
居民投资或
企业融资行为亦属
金融性质。在金融领域内,金融波动无处不在,几乎影响着个人、
公司、
政府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金融波动既可能来自金融体系自身,亦可能来自
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因此,金融波动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也比较复杂。但无论怎样,金融波动作为一个金融范畴,有其本身的属性和表现形式却是毫无疑问的。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金融波动既是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的表现,也是金融本身借以实现调节的必然过程。纵观中外
国家的金融波动史,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条件下波动形态如何变化,波动都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所能做到的,不是消灭波动,而只能是通过研究金融波动的形成
机制、传导机制及不同金融波动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探索如何通过完善机制、法律规范、
政策调控和
技术创新,实现对金融波动的平滑,防止大起大落的损失。
2、金融波动具有客观性。
只要有
金融活动存在,金融波动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所谓无波动的金融活动在现实金融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金融波动之所以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主要在于:(1)
市场经济主体的
有限理性。由于
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和主体对客观认识的有限性,市场经济主体所作出的决策往往是不及时、不全面和不可靠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从而在客观上有可能导致金融
经济运行中波动的发生。(2)市场经济主体的
机会主义倾向。人类的天性有一种道德上的冒险精神和趋利避害
动机,因而可能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诸如说谎、欺骗、违背
承诺以及尽可能钻制度、政策的空子以谋取其私利。
投机、冒险和各种钻营的客观存在导致金融波动不可避免。(3)
信用的中介性和对象的复杂性。
金融中介的出现,使得原始信用之间期限
结构、数量供求、借进贷出的一一对应关系,演变为相互交织、相互联动的复杂关系,并且使得金融经济运行有可能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脱离,从而加大了金融产生波动的可能性。(4)金融波动具有隐蔽性。金融波动往往并非在
金融危机爆发时才存在,金融活动本身的
不确定性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面所掩盖着。这是由于:其一,因信用有借有还、
存款此存彼取、
贷款此还彼借,导致许多损失或不利因素为这种信用循环所掩盖;其二,园银行具有
信用货币发行和刨造
信用的功能,从而使本属
即期金融波动的后果被
通货膨胀、
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形式掩盖;其三.因
银行垄断和
政府干预或政府特权,使一些本已显现的金融波动,被人为的行政压抑所掩盖。如中国曾一度出现的“
白条”、强迫储蓄事件等,就是这种金融波动隐蔽性的反映。尽管隐蔽性可以在短暂时期内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些缓冲和弥补的机会,但是它终究不是金融波动防范和
控制的有效机制。
3、金融波动具有扩散性。
金融波动不同于其他波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金融机构的不稳定或
经营不正常,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
投资者损失或失败,从而引起社会动荡。这就是金融波动的扩散性。其一,金融机构作为
储蓄和
投资的
信用中介组织,它一头联结或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众多的储蓄者,是储蓄者的集中;另一头联结和聚集着众多的投资者,是投资者的代表。金融经济管理的
偏差.必然
连锁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其二,
金融业不仅向社会提供信用中介服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供龟造信用。在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同时,通过贷款可以创造
派生存款。因此,金融波动不仅具有对原始存款者和初始投资者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具有倍数扩散的效应。可见,把握金融波动的特点,不仅要从金融单元单层面上去认识,还要从多兀、多层面、全面系统上去认识。
4、金融波动具有马太性或加速性。
金融波动一旦爆发,就会因信用基础失去而加速变动。当某种情况下出现某笔或某几笔存款不能兑付时,这时愈是存款兑付不了,就愈是没有
客户去
存款,客户愈是挤兑;愈是挤兑和愈是存款养活,就愈是兑付困难,从而形成
马太效应。同时,愈是贷款难以收回,愈是信用萎缩形成贷款循环锁定”和恶性循环。所以,金融波动往往都伴随着突发性、加速性,直到金融危机。充分认识金融波动加速性的特性,对于高度重视金融波动的社会危害性是非常必要的。
5、金融波动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
单一因素通常不可能造成整个
金融体系的动荡和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影响金融波动的因素包括:
经济周期波动与金融体系动荡往往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经济泡沫和
金融泡沫的形成、发展与崩溃过程就是金融波动发生的过程;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不健全,加强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经济政策的稳定程度会影响
经济主体的
经营效益、
现金流量和
支付能力;金融的自由化、国际化对金融波动的影响是多重的;等等。
6、金融波动的可控性。
尽管金融波动是客观的,但是金融波动是可控的。所谓金融波动的可控性,是指市场金融主体可依一定的方法、
制度对波动进行事前识别、
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这是由于:其一,金融波动是可以识别、分析、和预测的。人们可以根据金融波动的性质、产生条件,识别金融业务经营和
管理过程中各种可能导致波动的因素,从而为可控性提供前提;其二,人们可以依据概率统计以及
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金融波动的技术性参数。其三,现代金融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如法规、条铡、管理办法等;非正式制度如道德、习惯等)是金融波动可控性的有效手段。金融制度是一组约束金融主体
行为,调节
金融关系的规则。它的建立、健全与创新发展,使金融主体行为受规则的有效约束,从而把金融波动纳人可控的组织保证之中。正是因为金融波动是可控的,才使得建立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具有了现实意义。
7、金融波动的演变与金融的发展密切联系,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波动的历史。
例如,一般来讲,实行固定汇率,可以减少
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由于汇率频繁波动造成的投资和
贸易损失。而在
浮动汇率条件下,由于缺乏
货币当局的干预,就可能出现不稳定投机,加剧汇率动荡。但是在国际金融~体化的
趋势下,
长期将汇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缺陷,
国际收支难以抵御
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也会导致金融波动的发生。又如,许多国家在
金融自由化以前,都实行不同程度的
利率管制,
利率波动相对较小,而金融自由化以后,
利率自由浮动,在缺乏监管条件下,利率波动增加。
8、金融波动是金融体系内部矛盾累积的结果。
一次金融波动的发生不是
短期形成的,而是长期经济、社会矛盾不断
冲突、激化的结果。尽管由于经济、金融自由化使金融波动积累过程缩短,但总是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和弱化的过程。在金融波动形成的不同阶段中,总有不同的特征、运动方式和变动趋势。通过对这些特点和方式的研究,我们能够台理地判断和预测金融波动。
表现形式
金融波动的运行轨迹,是由内含于其中的
长期趋势、季节波动、随机波动和周期波动等四类子波动共同构成的。金融波动的长期趋势,通常可被想象为向上发展,因为金融发展水平受经济发展、
财富积累及
货币化程度的加深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向上发展的趋势。但不能否认趋势也有向下或转向的可能。
1、季节波动
指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年内(周期)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动。季节波动可区分为自然季节波动与人为季节波动。就金融波动来说,自然季节波动是指由于自然界季节变化对社会供求的影响而引起的金融波动。在
供给方面,农作物的
生产必定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使
交通运输、
工业、
商业以及
建筑业等各行各业的活动进而金融的发展也随着季节的更换而发生摆动。在
需求方面,由于时序更易,冷、热、风雨,各种
消费品需求波动.从而致使
货币供应量、存款量、
贷款量等金融变量随之发生波动。人为季节波动是指由于
制度、习惯、
行政及法律的约束等所产生的季节性金融波动。如,我国货币供应量在年底时激增,
居民储蓄存款在年终时减少,这都是习惯的季节。
企业进行
结算、
商店清算货款、政府征收
税赋等等皆有一定时期,这是制度、行政或法律季节。许多人为季节是以自然季节为基础,而自然季节所引起的活动变化,往往又形成人类习惯,因此,所谓自然季节实际上又转变为习惯季节。
2、随机波动
指客观经济现象的一种无重复或循环的变化,其原因是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如
革命、战争、罢工、
选举、自然灾害、决策失误、
立法变更及司法裁决等等。又称为意外波动。意外波动由于其发生原因具有偶发型和随机性因而不同于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和周期波动,它无法计算、无法预测、无法消除,也无法抗拒。另一方面,正由于这种波动的发生原因具有偶然性.根据
或然率原理,如果这类原因很多且各自独立时,则它们具有相互抵消的可能。但是,当这些因素相互存在着联系而且受一、二个重大因素所支配时,则难以抵消,并会促成振幅很大的剧烈波动,无法以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和周期波动来加以
解释。最剧烈的不规则波动原因是战争。大规模战争可导致
经济现象反常发展,足以改变现象
经济基础,造成经济现象的结构性变化,甚至使之陷入衰落的深渊。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美国从债务人地位转变为
债权人的地位。除战争之外,各种经济事件也可导致结构性变化。比如南非
黄金的发现,1840年英国采取的
自由贸易,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采取的禁区政策,等等,都是结构变动。推而广之.凡是一国
经济体制的变迁、
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外汇贸易的管放、赋税政策的变更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的发生,都可能造成一国经济现象如金融发展的结构性变动。金融发展的结构性变动虽然导源于无重现原因,但是严重地影响到重现性的周期波动。
3、周期波动
是指剔除掉客观现象的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后循环出现的起伏波动规律。周期波动不同于长期趋势,因为它不是朝某个单一方向持续运动,而是表现为涨落相间或扩张与收缩相交替的循环起伏变动。它也不同于季节波动。首先是其规律性显著地低于季节波动,因为它仅具有自由规律,而季节波动则具有固定规律;其次是周期波动仅具有可识别的
模型,而季节波动不仅具有可识别的模型.而且具有自己固定的或不变的期间。
金融周期起伏波动规律的性质,依金融发展水平的性质来确定:当金融
发展水平呈绝对下降时的金融循环波动属古典周期波动;当金融发展水平呈相对下降时的金融循环波动则属增长周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