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钥匙工程是由“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发起,旨在帮助我国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尽快普及视障教育,使每一个失明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为当地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公益项目。
基本理念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初,就处于捕食和被捕食的状态,必然产生残疾。当人类学会用火,进入母系氏族社会,致残的人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人类社会开始出现残疾人这一不幸的群体。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每一步都要以部分人群致残作为代价,但是人类社会不可能因此而放弃生产力的发展,就像不可能因为担心出现伤残军人而放弃正义战争一样。
时至今日,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矿难事故频频发生,政府只能要求尽量减少矿难的发生,逐步降低每百万吨煤的伤亡人数,而不可能下令禁止伤亡。现在全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超过十万,政府只能下令加强交通管理,而不可能因此禁止机动车的增加。随着生产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已成为使人致残的重要原因。
总之,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人类社会负有厚待残疾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1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残疾人,必须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才能和其他社会成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获得平等的发展空间,才能在人类社会获得真正的平等。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成年后进入社会,将会面临“起点”、“过程”和“结果”等三个问题。我们不能要求“结果”的平等,这会导致平均主义,阻碍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平等就是就业平等,反对种族、性别和健全与否的歧视已日益深入人心。最根本的是“起点”的平等,也就是教育权利的平等,特别是受到良好教育权利的平等,否则穷人家庭将世代受穷,又怎样谈得上社会平等?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教育。
1.2全纳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坚定不移的方向
当人类社会摆脱愚昧,开始对残疾人萌生同情与怜悯,对残疾人的收容、训练和教育的机构即应运而生,
特殊教育学校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健全人的社会认为应该以平等的态度接纳残疾人回归主流,在特殊教育领域就产生了一体化教育,但一体化教育仍然存在主次之分,是健全儿童的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去适应健全儿童的教育体系。当人类社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差异,没有主次和贵贱之分,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体,一切都应以人为本,必须用一切办法去满足所有人的特殊需要,就出现了今天的全纳教育。这是含盖一切的教育理念,是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潮流所向。
1.3全纳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现有的特殊学校为骨干
以特殊学校为骨干,建立省、市、县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或指导中心,充分发挥我国并不充裕的宝贵师资力量,将特殊学校的潜能从狭窄的校园释放出来,将全省、市、县的残障儿童都作为自己的教育对象,将会使全体特殊学校的教师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所有的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特殊学校的教育将会与普校的全纳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设计思想
2.1为实现2015的目标而努力
联合国提出在2015年全世界实现全民教育,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是维护全体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里程碑。实现全民教育的难点在于残障儿童教育,特别是在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视障儿童是残中之残,普及视障教育更为困难。金钥匙工程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号召,以普及上述地区的视障教育为己任,将有助于全球2015目标的实现。
2.2珍惜生命,珍惜每一位失明儿童
对每名视障儿童来讲,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能及时受到教育,将会使他的一生陷于困苦之中。金钥匙工程本着“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名失明儿童”的精神,努力争取大面积高速优质地普及视障教育,把它看作是救人、救命。
故事:有一位女人,俊俏而聪明,只因为双目失明,不得不嫁给一位半痴半呆的男人,生活十分艰辛。不幸地一连生了两个盲女,她多次请求乡村小学,接收她的孩子入学,都被拒绝,眼看孩子未来也要遭受和她一样的命运,她的心碎了,就在我们开始实施金钥匙工程的前一年,悬梁自尽了,愿她今天听到孩子入学的消息能够含笑九泉。
2.3依托现有教育体系,挖掘本地潜能
我国目前主要是由政府办学,从中央到乡镇有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每个农村或乡镇都有公办的普通小学。视障儿童就近进入当地的普通小学,在家里吃住,不增加家庭负担,还可保持亲子教育;普通小学利用现有的教师和校舍,招收视障儿童入学,和健全儿童同班学习,基本上也不增加学校经济上的负担;中国目前的视障儿童人数较少,由社区来支持他们最低限度的学具、教具,也完全可以负担。这是一条既符合国际潮流又符合国情的视障教育的道路。金钥匙工程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就地选拔教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视障教育水平?满足每名视障儿童的特殊需要。
2.4围绕满足特殊需求,全面改革学校教育
尽管提出了要为残障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但一体化教育的基本特点仍然是“接纳残障学生到健全儿童的学校,随健全儿童的班级就读”,残障儿童要努力适应主流教育。”全纳教育要求以人为本,满足每名学生的特殊需要。针对这一目标,金钥匙工程要求学校从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育计划、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满足每名视障学生的特殊需要。
2.5以素质教育贯彻始终
教书育人是教育之本,我们在金钥匙工程设计时,以抓住视障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这一契机,将对健全学生和教师的素质教育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对健全学生要抓住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以视障生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全体同学积极向上;二是以视障生的爱心回报,营造充满爱心的温馨校园。对教师不仅要强调教好视障生是他们的社会责任,同时指出这是提高专业水平、体现人生价值的大好机遇,提高教师作好视障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动全校的师德教育。
“傻瓜相机”越来越“傻”,主要是由于在设计相机时高科技的大量投入,我们引进这个设计思想,在设计金钥匙工程的每一环境,尽量以大量专业知识的早期投入,将全纳教育精神指导下的视障教育分解成若干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版块,基层教师只要认真执行,最终就会得到圆满的结果,教师也会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7建立支撑保障体系,保持持续发展
金钥匙工程的实施是有时限的,而当地视障儿童的教育需求是没有时限的,因此如何在工程实施期间为当地视障教育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金钥匙工程面临的又一挑战。我们在工程实施之初就要对此作深入探讨,设计一整套业务指导网络和行政管理网络,相辅相成,形成覆盖全省,遍及省、市、县、校的支撑保障体系。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设计一套符合贫困地区师资水平和我们现有经济力量的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培训计划。
2.8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好配角
就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一样,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
非政府组织将日益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力量,我们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在探索非政府组织如何在我国社会公益事业中正确定位的问题。政府代表广大人民的最高利益,负责宏观决策与调控;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某个局部领域,深入钻研,具有较强的运作能力。我们认为工程的目标要与政府的宏观目标相一致,工程的实施要与当地政府精诚合作,要以行政命令和工程管理相结合,来强化实施的力度和深度。非政府组织只有以主人公的态度当好政府的配角,发挥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才能使工程最终获得圆满的效果。
2.9力争工程做到无水分,资金使用全透明
金钥匙工程既要对全体受益的视障儿童负责,使他们人人都能受到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具有自食其力服务社会的能力,最终能平等地、有尊严地生存于社会之中;还要对捐赠者负责,我们是非政府组织,除了爱心一无所有,一切全靠社会捐助,我们肩负着无数捐助者的重托,要代替他们去实现扶贫济困、助残爱残的高尚心愿。因此,工程在设计时必须十分重视项目的管理,力争做到统计无水分,财务全透明。
实施原则
筛查
基层干部筛查和眼科医生诊断相结合的原则:当掌握了大量视障儿童的线索以后,我们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设计了《简易测查卡》,依靠乡镇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心校教师进行筛查,筛查准确率高达90%以上。然后将筛查确认的视障儿童由县医院眼科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建立眼科档案。
视障分类和教学分类并重的原则:我国政府规定的视障分类标准是以明亮光线下的一瞬间的远视力为依据,是保障残障人士权益的法律基础。但是一瞬间的视力并不能保证判定为低视力的儿童能学习印刷体文字适应低视教育;有些盲的儿童通过助视器的帮助,未必必须学习盲文。我们在教育分类时根据视障儿童的远、近视力和视野;对光线的适应情况;以及病因、病史、目前病情是否稳定等因素,最终确定是接受盲教育还是低视教育。
培训
分类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学校设辅导教师,对视障生负主要教学责任,设置县级巡回教师,负责对全县辅导教师进行业务指导;每个地区设指导中心,地区以上设资源中心,都有相应的教师。他们都将分别接受上岗培训、中期培训和系统理论培训。
教师与管理干部并重的原则: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合格的师资和科学的管理,因此我们不仅培训各类教师,还对地区、县两级的教学管理干部都进行专业培训。
教学
重视差异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视障生个别差异,制订个别教育计划,从心理康复、社会适应、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每学期选择主要问题,确定挑战性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师生和家长共同实施。
补偿缺陷挖掘潜能的原则:视障生虽有视力缺陷,但由于其他感官的补偿,有其特殊优势,教学中不仅要充分重视缺陷补偿,同时注意积极挖掘潜能。
适应社会平等参与的原则:对健全学生强调尊重视障生的平等权利,对视障生强调自己应尽的平等义务,不要给予过多的照顾和表扬,培养视障生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
爱残助残真情互动的原则:全班同学爱残助残从制订制度到形成风气,进而向全校扩展。视障生受真情所动,以爱回报,他的刻苦学习精神将成为激励全校师生的动力,促进全校的素质教育。
规划
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原则:我们将一个省分为几个部分,首先在一个部分建立资源中心作为发展的核心,同时选择1个市进行试点,取得典型经验。第二年在本部分普及视障教育,同时在第二部分建立资源中心和试点。逐步滚动发展,直至在全省普及。
分级指导形成网络的原则:我们以资源中心为核心,各市设指导中心,各县设巡回教师,各校设教研组和辅导教师,市、县两级都有经过培训的教育管理干部。形成完整的承上启下的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网络。
管理方法
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原则:我们提出每一项要求,制订每一份表格,都要仔细考虑当地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实际水平,力求都能理解,都能操作。
行政命令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高速发展视障教育必须与政府合作。中国的学校绝大多数为公立,省政府的命令可以通过市、县教育局直达乡村小学,具有权威性。
非政府组织在政府命令的支持下,进行业务指导,对各实施阶段提出明确要求,协助政府进行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在中国,一个10万人口的县约有7—15岁健全儿童12000人,视障儿童10人,形成1:1200的十分悬殊的比例。在工作十分繁重的情况下,要求县教育局在管好健全学生的同时,分出精力填补视障教育的空白,单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必须身体力行,以自身为视障教育的献身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失学视障儿童的苦难经历,来感动政府官员,才会真正出现精诚合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