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为明代锦衣卫首领,正三品官衔,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官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北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名称简介
“明初,置
拱卫司,秩
正七品,管领校尉,属
都督府。后改
拱卫指挥使司,秩
正三品。寻又改为
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
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
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
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
锦衣卫,秩
从三品……”(出自《
明史》)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专有特务机构,前身为
朱元璋所设立的“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1369年)时改制“大内亲军都督府”。
锦衣卫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亲信武官担任,公众眼中其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直接向皇帝负责。其实锦衣卫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管理
卤簿仪仗,修理京师街道、疏通城中沟渠、抓捕私自净身的干犯等工作,
明代中后期,绝大多数获得锦衣卫
指挥使官衔的武官
系带俸指挥使,实际成为官僚、勋贵、外戚等荫子或者
奖赏给予世职的
寄禄官(不到任,不理事,仅借此名义领取俸禄),所以锦衣卫的首领多数时间并不是“锦衣卫指挥使”,或者说并不能按照“锦衣卫指挥使”这个官衔来判断是否其人是否为锦衣卫主官。
事实上,由于锦衣卫的
特殊地位,常见的是以更高的军职加“掌本卫堂上印”、“掌本司印”、“掌印管事”、“堂上佥书管事”等名义成为锦衣卫主官。例如明代权势最大的锦衣卫主官
陆炳,初掌锦衣卫时官衔为“
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其后他的官衔逐步升高,
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都督同知、左都督,但本职依然是“掌锦衣卫事”,管理锦衣卫。当然也有以较低的官衔掌管锦衣卫的例子,如
万历四十年十二月甲辰,
骆思恭以堂上佥书管事管锦衣卫堂上事时,此时其官衔为
指挥同知。
锦衣卫下辖
北镇抚司(掌诏狱)、南
镇抚司(本卫司法及军匠管理)、
经历司(文书出纳)和”分别管理銮舆、擎盖、扇手、
旌节、幡幢、
班剑、斧钺、戈戟、弓矢、
驯马等仪仗,领导侍卫将军、力士、军匠和为朝会驯象。锦衣卫指挥使直接下属为副手锦衣卫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以及下一级的
镇抚使、千户等。
官职等级
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
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
经历司掌文移出入,
镇抚司掌本卫
刑名,兼理军匠,即“
诏狱”。
历任指挥使
第一任指挥使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不过有
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是
毛骧,毛骧制造了
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最后自己也被
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而杀头。
第二任是
蒋瓛,历史上
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秘密禀告朱元璋的,蓝玉案之后也被朱元璋赐死。
第三任是宋忠,洪武末,为锦衣卫指挥使。有百户以
非罪论死,忠疏救。御史劾之,太祖曰:“忠率直无隐,为人请命,何罪?”遂宥百户。寻为
佥都御史刘观所劾,调
凤阳中卫指挥使。三十年,平羌将军齐让征
西南夷无功,以忠为参将,从将军
杨文讨之。师旋,复官锦衣。建文元年,以都督奉敕山海关总镇总边兵三万屯开平,悉简燕府护卫壮士以从。又以都督徐凯屯
临清,耿瓛屯山海关,相犄角。北平故有永清左、
右卫,忠调其左屯
彰德,右屯顺德以备燕。怀来之战忠败,死之,生子十,七被杀。此后到建文时代 都没有常设。
第四任是明成祖时的纪纲,永乐十三年(1415年),他将《
永乐大典》总裁官
解缙置于雪地冻死。永乐十四年(1416年)因为支持汉王夺嫡被杀。
明英宗时,
锦衣卫指挥使是刘勉和徐恭,《
明史》记载他们“皆谨饬”。王振上位后,提拔亲信马顺作了锦衣卫指挥使,明英宗被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的打死在朝堂上。
明景泰时,卢忠当了指挥使,指挥了一把景泰朝的“金刀案”,扑朔迷离之后,卢忠甚至装疯,一把刀引发的血案被内阁和
司礼监联手压了下去。“夺门之变”后的指挥使是逯杲,公然索贿,胡乱按罪,被准备谋反的
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无间身份后砍了,为事业献身。接任的是
门达,也不是好人。
明宪宗继位后流放广西。不过天顺朝最出名的指挥使是皇帝的大恩人袁彬,全大明
锦衣卫的头头脑脑们摘出来,所有人听过的好话加起来估计也没有给他一个人的多。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台锦衣卫都得大清洗一遍,只有他服侍了两代皇帝还都是正牌卫使。去世时官爵为
光禄大夫、
上柱国、左军都督,为帝国超一品的大员,连母亲和妻子都是一品
诰命。另一位在同期做过锦衣卫指挥使的是蒙古人哈铭,他和袁彬是仅有的两个与英宗在“
土木之变”后共患难的锦衣卫军官。还留下一本回忆录《
正统临戎录》。
宪宗朝的第一位指挥使是万贵妃的弟弟万通。后继者朱骥持狱公正,风评不错。
弘治朝的牟斌也是个厚道人。
正德朝时,
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与张采攀附刘瑾,刘瑾倒台后也被处死。接任指挥使的是
钱宁,钱宁从小被太监义父“嬖之”。做御前侍卫时更是跟武宗同睡一张床,后来被武宗皇帝亲近
江彬扳倒。江彬继任锦衣卫指挥使和武宗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卧起”,且同时兼管
东厂。武宗死后,江彬也被杀。
嘉靖朝锦衣卫指挥使更迭很快,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都是嘉靖在
安陆兴王府的旧部。之后就是
陆炳,他是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折节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明代唯一的以
三公兼
三孤,而且是善终。
嘉靖三十九年陆炳退休后接任的是
朱希忠,他是“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袭封成国公。
万历朝
张居正时代的指挥使是
刘守有,他是名臣子弟,出身好,但依附当时东厂太监
张鲸,万历十六年十一月,因御史弹劾被罢免。之后锦衣卫没有主官。万历十九年正月癸卯,以锦衣卫都指挥同知许茂橓掌本卫堂上印,万历二十三年八月
戊辰,宋金为锦衣卫掌印管事。万历二十三年九月庚午,以锦衣卫堂上佥书王之祯为锦衣卫
提督。万历四十一年,锦衣卫左都督王之祯革任,
骆思恭以
都指挥佥事,佥书管事锦衣卫,开始成为锦衣卫主官,到天启四年。接任指挥使的是
田尔耕。
崇祯皇帝继位后完结。接任的是骆思恭的儿子
骆养性。之后是吴孟明,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
延续至1661年南明
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
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
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列表
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
胡惟庸案”后
任职原因:跟着
朱元璋多年,值得信任,仪鹫司时主持特务工作,锦衣卫成立后任指挥使
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胡惟庸案”
任职原因:毛骧死后,继任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蒋献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蓝玉案”
离职原因:靖难起兵以
都督奉敕
山海关总镇屯
开平。怀来之战兵败身死
主要业绩:怀来之战
纪纲
工作时间:永乐元年(140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
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被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
赛哈智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工作时间:宣德年间至正统初年(143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年纪大了,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工作时间:正统初年至正统二年(1437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王振当权,用亲信马顺替代徐恭
主要业绩:无
工作时间:正统二年(1437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
任职原因:王振亲信,得到提拔
离职原因:“
土木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
主要业绩:帮助王振铲除异己
任职原因:马顺被打死后,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金刀案”后装疯卖傻
主要业绩:指挥了“金刀案”
工作时间:景泰年间至景泰八年(1457年)
任职原因:卢忠装疯卖傻,得到朝臣支持继任
主要业绩:减轻刑罚,整顿诏狱
逯杲
工作时间:景泰八年(1457年)至天顺五年(1461年)
离职原因: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
曹钦发现了间谍身份后被杀
主要业绩:公然索贿,胡乱治罪
哈铭
工作时间:天顺年间
离职原因:奉旨出使外藩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
工作时间:天顺五年(1461年)至
弘治元年(1488年)
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有功,封
都指挥使佥事,哈铭离职后兼任
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寿终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天顺年间剿除石亨,曹吉祥等
工作时间:天顺七年(1463年)至成化元年(1465年)
任职原因:得到明英宗宠信,挤走袁彬
离职原因:明英宗病逝,门达被问罪,贬官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万通
工作时间:成化年间
任职原因:万贵妃的弟弟,得到万贵妃举荐任职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工作时间:弘治元年(1488年)至
正德初年(150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主要业绩:仁善治狱,保护被刘瑾陷害入狱的朝臣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至正德五年(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1506年)至正德五年(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为何有两位指挥使,这个不是很清楚)
工作时间:正德五年(1510年)至正德十一年(1516年)
任职原因:跟
明武宗睡在同一张床上,认了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
锦衣卫离职原因:被江彬排斥
工作时间:正德十一年(1516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
任职原因:和明武宗“出入豹房,同卧起”而得到宠信,排斥掉
钱宁后任职
离职原因:明武宗死后,朝臣弹劾,被剐
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
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
工作时间:嘉靖初年
任职原因:
江彬被剐后,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工作时间:嘉靖二年(1523年)至嘉靖九年(1530年)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招兵部都给事中弹劾而免职
主要业绩:无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主要业绩:无
离职原因:寿终
主要业绩: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
工作时间:隆庆年间至万历十年(1582年)
任职原因:因为是名臣子子弟得到升迁
工作时间:万历十年(1582年)至天启四年(1624年)
任职原因:刘守有倒台后升迁
工作时间:天启四年(1624年)至天启七年(1627年)
任职原因:得到魏忠贤重用升迁
离职原因:魏忠贤倒台后被治罪处死
主要业绩: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
工作时间:天启七年(1627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
离职原因:明朝灭亡
工作时间: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明朝灭亡
主要业绩: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
工作时间:
弘光元年(1645年)至弘光元年(1645年)
离职原因:弘光帝被俘,不知所终
主要业绩:保护弘光帝逃跑到芜湖
………………………………
工作时间:
永历二年(1648年)至永历四年(1650年)
离职原因:郁林沦陷,战败自杀
工作时间:永历四年(1650年)至永历十五年(1661年)
任职原因:李元胤战败自杀
主要业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