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电子工程系是吉林工学院1978年复校后最早的五个系之一,1989年成立计算机及电子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978年开设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本科专业,1998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师资力量
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5人、博士40人、博士后5人;在研究生层面具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本科生层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1998年和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结果为C,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A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学科(专业),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4年评为吉林省第一批“品牌”专业,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水平专业A类;软件工程专业2015年被评为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水平专业B类;2011年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A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1年被评为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高水平专业A类,2018年吉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评价结果为A类。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学院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本科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广泛而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水平,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1间、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李成日讲教基金6人,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1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出版教材20余部,获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省级优秀教材8部。
专业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共设有四个大类专业,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和
信息安全专业。下设五个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和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研究生达 350 多人,本科生近 1300 人。 1981 年经国务院批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原自动化系和管理系联合成为授予硕士学位的系之一。 1998 年经国务院批准,学院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 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
学位授予权, 2004 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不限额招生), 2004 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第二学位授予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基础和较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字电路与逻辑、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实例、软件工程、操作系统与实例、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开发应用、系统维护及信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与传输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制造以及技术管理或运行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的电子信息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信号检测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企业、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管理等技术工作。
网络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以及
物联网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分析、网络程序设计、系统集成技术、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等、射频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工程、
嵌入式开发技术、无线传感网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系统集成公司、网络应用开发公司、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开发公司、部队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建设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应用开发与网络安全的管理、维护及监控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软件工程专业于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并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吉林省示范性软件学院,2008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软件学院并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软件工程系,软件工程专业并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015年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吉林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同年被评为吉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7年专业所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201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高水平学科A类,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吉林省高水平专业B类。
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核心,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5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8%的教师具有海外经历;拥有多项高层次人才称号,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建设有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名师工作室1个。
历经10余年建设,专业在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成果显著,专业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25项,省级教研项目30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公开出版专著2部、教材5部,发表教研论文26篇,科研论文108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28篇,中文核心21篇。
专业以软件开发与大数据处理技术为培养方向,注重加强工程实践,突出软件开发能力、软件工程意识和职业素质培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形成了一整套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特色实验室,先后与29家国内知名IT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充足,为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依托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软件工程项目研发,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
ACM程序设计赛、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3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超过10%,学生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IT行业的知名企业、大型国企及政府机关等,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2%。
信息安全专业(四年本科)
信息安全专业以
网络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安全技术。本专业从信息安全能力的人才培养需要出发,侧重在网络管理、网络信息集成和信息安全等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适应网络通信和信息安全两方面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与协作精神;具有宽厚且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问题、开展工程研究的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潜质和国际视野,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是在吉林省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地方信息产业中,从事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类相关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工程设计与系统运维、科学研究与应用、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安全概论,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协议分析,安全编程技术
教学设施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电子技术教研室和信息工程教研室,一个校级研究所,一个院级研究所,七个研究室,一个能够同时容纳 400 人的计算机中心, 15 个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一个专业资料室。
历史沿革
学科平台
荣誉奖项
学院在注重培养本科人才的同时,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和科研训练,学院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学院大部分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有多名学生进入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等知名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大部分毕业生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
学院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工作,学院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现有吉林省公共数据研发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市政府特贴1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6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38篇,获批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
领导组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