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月顿珠

传统藏戏

《顿月顿珠》,又名《顿月顿珠兄弟》,著名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是蓝面具藏戏迥巴戏班的保留剧目,亦为昌都戏常演剧目,系藏族典型的人情世态剧。为18世纪五世班禅洛桑益西所作。

故事梗概
从前,有一个多巴桑林国,国王名为巴拉德娃,王后是贡 桑玛,他们感情非常融洽,生活也很美满。可是,过了不少年头,他们没生下一男半女,国王很为自己的后嗣担心,少不了要到处求神问卜,算命打卦。一天,请来国内鼎鼎有名的巫师占卦。巫师告诉他说:在远洋海岛外,有一个高夏洲,洲上住着神龙,假若能虔诚地去供养,就会得到子嗣的。国王听了十分感谢,带着王妃、大臣、百姓一起出动,一个个穿着华丽的服装,把敬神用的祭品放在大象身上驮着,一直往目的地走去。到海边,坐上船又走了五天五夜,来到了高夏洲神龙的住处。在那儿,一连七天,天天按规矩敬奉神龙。在第七天夜晚,国王巴拉德娃在睡梦中见到无量光佛化身阿闍若告诉他,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得到两个王子:一个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一个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国王醒来,又见到了其他各种吉祥的兆头,心中越发高兴,收拾收拾,就回宫去了。过了九个月零十天,王后贡桑玛果然生了一位王子。当他诞生的时候,天上的花朵像雨一样落下,彩虹像帐篷一样出现。于是,王宫里大摆酒宴,欢欣庆祝,吹起在法螺,插起大旗,钟鼓齐鸣,并且厚赠那位巫师。国王因为自己的一切心愿都满足了,就把这个王子取名叫做“顿珠”,意思就是成功、圆满。王子顿珠长到五岁,稍一念书,就能自动地背出“唵嘛呢叭哞吽”六字真言,大家都感到奇怪。谁知就在这一年,王后贡桑玛突然得了一场暴病,求神问卜,服药针砭,皆没能见效,终于抛下丈夫、儿子,一命逝去。全国上下莫不感到悲痛。一年以后,国王与一个民女结婚,过了九个月零十天,又生下一位王子。国王觉得他来得有道理,就取名叫“顿月”,意思就是具有真谛。这顿月王子,一天天长大,他不肯跟妈妈住,也不肯跟奶妈住,成天要跟哥哥顿珠王子住在一起。因此,两人一起读书,一起嬉耍,一起吃喝,一起休息。看到他们这样友爱,国王非常欢喜。
几年后的一天,王妃推开王宫的东西南北边窗户,都听到有人在议论小王子顿月不能继承王位。她心中暗暗吃惊,独自思量:“看来不能小看顿珠,他的母亲虽然已经死了,可是他的势力不小啊!从今天的光景看来,大半是他将来要继承王位,我的儿子顿月没有什么指望了。儿子做不了国王,我这母亲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嘿!我得多动脑子呀。”于是她装病,要挟国王把大王子顿珠放逐。于是国王就决定将大王子顿珠送到边荒地区去。这消息很快传到他们兄弟的耳中,顿月对顿珠说:“你要到边荒去,我跟你一块去。”顿珠劝弟弟:“去边荒很危险,要吃很多苦,你在家好好听父母亲的话,将来继承王位,管理国家的事情!”顿珠怎么劝说他也不听。最后没有办法,在一个夜晚,顿珠偷偷地起床,准备动身。可是又被顿月察觉了,他一把抱住哥哥的脖子,再也不放手,哭着,闹着,缠住他。顿珠只好等顿月睡着了以后,把自己的干粮、牛肉干背上,溜出王宫,直奔北方边荒而去。哪知道,顿月一觉醒来,不见了哥哥,就一边寻着脚迹,一边哭着叫喊:“哥哥!哥哥!”追寻而来。顿珠远远地听见了弟弟的喊声,叹了一口气,只好等他赶上,兄弟二人一道往边荒去了。当时,有几位正直的大臣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实在是不忍心,就暗地里派了三个佣人,牵了大象和马匹去送他们兄弟,并且沿途照管。这样走了半个多月,到达了国界,佣人们无法再往前走了,顿珠就打发他们回去。这三个仆人实在舍不得离开他们兄弟,都难过得哭了起来。顿珠虽然伤心,还是把他们劝了回去。兄弟二人一直往边荒走去。再说国王和王妃发现他们兄弟二人双双出走,十分着急,派人四处寻找。谁知,两兄弟就像森林中飘下的落叶,又像大海中沉下的石子,更像天空里散荡的雾气,连个影子也找不到。那位装病的王妃,一见自己心爱的儿子也丢了,竟真地得了一场大病。人们都为王子们的前途担心……
这顿珠顿月兄弟二人,走过疏疏落落的村庄,走过一座座牧人的黑帐篷,走过一片广漠的大沙滩,走过茂密的大森林,来到一个四无人烟、极为荒凉的地方。他们带来的口粮都吃完了,连盛干粮的口袋也都吃了。兄弟俩的嘴里干得像起了火一样,四肢软瘫无力,只好坐下来休息。顿珠发现一棵树上有几个果子,摘下来给弟弟吃了,才勉强着又拖着脚步往前走。当来到牛鼻山的前面,顿月实在走不动了,顿珠叫他坐下休息,自己到山后去找水。走了好远,只见这个沟也干了,那口塘也涸了,再回过头去看看,弟弟已经卧倒在地上了。他大踏步跑回来,顿月已经气息奄奄。当顿珠抱起他来的时候,他睁开眼睛说:“哥哥!怕是我不能陪你走了,你可要保重身体啊!”顿珠的心里像刀割一样难过,手里抱着奄奄一息的弟弟,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这时候,一只杜鹃、一只夜 莺在他们左右飞绕,好像是为他们祈祷似的。一会儿,顿月闭上了眼睛,呼吸也没有了。这时,四方的山岳都震动了一下,天上落下一阵像雨水一样的花朵,半空中还隐隐约约地响起一种音乐,从山上还下来不少野兽——老虎、猴子、猿……它们都没有侵害顿珠,反而像来保护他似的。顿珠哭了一阵,就把弟弟的尸骨背在身上往前走,翻过了八座大山,来到一片大森林里。这里的山上遍地皆长着檀香树,河里淌的尽是牛奶。顿珠想:“这是再好也没有的地方了,就把弟弟的尸骨安放在这儿吧!”在一棵像伞一样的大檀香树底下,他把弟弟顿月的尸骨放好,又围上许多檀香木,让弟弟常住在这里。然后,他自己又一步一步地往北方边荒走去。
顿珠又走过了十三座大山,看见有佛幡在树梢上飘动。他想:“佛幡飘动的地方,一定就有村庄,也许还有牧帐,至少会有人有粮。”于是,就朝佛幡的方向走去。他走近山腰的森林里,见到地上有人的足迹,心中更加踏实了。又继续走了一程,走出森林,发现前面原来是一块大草坝子。在草坝子上隐隐约约地可以听到有人在念经,他心中想,这附近肯定会有一座庙宇。就一口气爬上山。只见山口处有一个清滟滟的池塘,而在池塘边上就有一位满头白发、老态龙钟的喇嘛,一边念经诵咒,一边把朵玛(供品名,酥油、糌粑制成的塔状物)供撒入池中。王子顿珠伏身下拜说道: “活佛!请您指引我吧!”老喇嘛回头一瞧,大吃一惊,问道:“你是人还是鬼?”原来,顿珠王子一路上餐风饮露,长途跋涉,吃不饱,睡不足,再加上弟弟逝世的悲痛,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头发蓬松,真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他告诉活佛,自己不是鬼而是一个落难的人啊!那喇嘛又问了他的来历,看他实在可怜,就领着他进到山洞里。先让他洗了澡,剃了头发,换上一身衣裳,又弄了点东西让他吃着,接着就细问他的身世和来历。说到伤心的地方,顿珠止不住地落下泪来,连喇嘛也替他难过。后来,他就拜喇嘛作师傅,每天早早起来,背水、打柴,还弄了一些软草来给喇嘛做坐垫子。过了几天,喇嘛看他还是愁眉苦脸的,就问他有什么心事?顿珠回答说,是想他的弟弟顿月,要是能把弟弟的尸骨运来就好了。师傅说,那我陪你一块去。很快,师徒二人就出发去找寻顿月王子的尸骨了。
再说顿月王子,因为口渴干死,被顿珠王子放在了檀香树底下。谁知到了夜里,就下起了一阵大雨。雨水从檀香树上滴下来,滴到顿月的脸上,淌到他的嘴角,慢慢地润到他的喉咙里。就像干旱年头的庄稼遇到了雨露一般,顿月王子慢慢地苏醒过来。啊呀!像做了一场梦一般,再看看自己被圈在檀香木当中,哥哥顿珠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叫喊:“顿珠哥哥!顿珠哥哥!”可是除了山谷里的回音以外,再也没有人答应。顿月想:“啊呀!不好了!莫不是野兽害了我的哥哥?我怎么对得起他呀!”于是他连忙跳起来,踉踉跄跄地跑到森林中呼喊:“哥哥!哥哥!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喊得饿了就吃点果子,渴了就喝一点水,四处寻找哥哥顿珠。
当顿珠师徒二人历尽艰辛来到原来安放顿月尸骨的地方,却发现原来的木柴堆已经散开,地下乱七八糟的有一些果子皮壳,好像有人来过似的。顿月的尸骨却像天上的彩虹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顿珠心中一阵难过,难道顿月的尸骨被野兽糟踏了吗?他四处去寻找,一连七天,却连影子也没有。老喇嘛劝顿珠不要再找了,说弟弟准是被神人救走了,将来还有会面的机缘。顿珠十分相信师傅的话,就随老喇嘛一同回到山洞里。师傅又让顿珠学习仪轨,因为很快就要到附近国王的王宫里去念经了。
一天,顿珠王子下山去采办一些用品,在山谷口的平坝上看见许多牧童在玩耍游戏,他也参加在一块儿玩,大家都很喜欢他,推举他做领袖,带领着大家玩这玩那。回到山洞后,师傅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他就照实说了。师傅告诉他:“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身世乱对人讲,免得惹出是非和麻烦。”他都—一答应了。又过了几天,他下山去买粮食,又和孩子们在一块儿玩。大家比力气大小,没有一个孩子能比得过他。孩子们问他怎么有这么大力气,他说:“咳,要知道我是属龙的啊!龙的力气还会小吗?”于是孩子们都叫他“属龙的”,后来这个绰号反而出了名。
附近有个国家正发生瘟疫,闹水灾,人和牲畜死得很多。国王听从巫师的计谋,每年要把一个属龙的小伙子扔到湖中去祭龙王,以换来国家的安康。于是国内属龙的男孩子死的死、逃的逃。这一年,又到了祭龙的时刻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属龙的男孩子,国王十分焦急,就命令大臣支须出来查访。支须是一个阴险毒辣的家伙,嫉妒、怨恨、狡猾。杀人是他惟一的嗜好,每年扔人到湖中都是他一手操办,不知有多少男孩子遭了他的毒手。当他从一群孩子嘴里头探听到顿珠是属龙的时候,连忙回去报告国王。国王派他前来捉拿顿珠。他带的大队人马开进森林的时候,老喇嘛已经看得一清二楚,知道夜猫子进宅凶多吉少,官兵入民家恶多善少。连忙把顿珠藏到草堆里,还在上面罩了一口破缸,同时叮嘱他没听到呼唤千万不要出来,否则会有性命之忧……大臣支须走进洞口,揪住老喇嘛让他交出属龙的儿子。老喇嘛抵死不承认有儿子,支须不由分说,把老喇嘛搡进山洞,吆三喝五,就要动手。他拿出一把刀子,亮晶晶地比划来,比划去,样子真是狰狞可怕。顿珠躲在草堆里,把这种情况都看在眼里,心里琢磨不能为我的事情,叫师傅受罪,于是“霍”地从草堆里跳了出来。支须一把抓起顿珠,捆得紧紧地带回王宫。顿珠被支须抓进王宫,首先被公主看见了。公主特别喜欢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就向国王请求让他和自己在一起玩儿。国王对心爱的公主是言听计从,从不驳回的,就答应了她。同时也看顿珠王子长得相貌堂皇,气宇轩昂,心中有几分爱惜。过了七天,到了祭湖的日子,支须要来领走顿珠,公主哭哭啼啼向国王哀求,国王也觉得把这样一个英俊的青年扔下湖去喂龙怪可惜的,就让支须再找一个属龙的来代替他。支须却说:“你国王说出去的话,射出去的箭,怎么收回呢?!”国王听了支须一番言语,无言可对,正在为难,那公主在一旁哀哀哭泣,很是凄惨。这时候顿珠心里想:“假若这一次我不去祭龙王,恐怕又有另一个属龙的送掉性命,我不能为自己的幸福,造成别人的痛苦。”于是转过头来说: “大王!公主!你们不必为难,还是我去吧!”公主怎么也不放他走,后来只好把他们二人一起载到船中往湖中心荡去。顿珠在公主朦胧欲睡的时候,自己奋身一跳,投到那明澈如镜的湖水中去。等公主惊醒时,已经救不及了,只好痛哭着回宫去了。
顿珠投入水中以后,悠悠忽忽,来到了一座华丽的宫殿 门口,有一群虾兵蟹将把他揪住,送进龙宫。这时候,龙王龙母、龙子龙孙都围在一起,等着这一次丰盛的“宴会”哩!当他们看见这次送来的人是那么俊秀,那么勇敢,丝毫没有一点惧怕的样子,感到非常奇怪,就询问他的来历。顿珠就把自己的经历,从出生到受难,兄弟死别,师徒生离,与公主的爱情,一一说了。那些神龙听了又惊奇,又叹息,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又十分敬重他的自我牺牲精神。于是请他住在龙宫里,殷勤招待他。顿珠在龙宫里住了三个月,天天对龙神们讲道理,讲友爱,讲尊老扶幼,把这些龙神都感动了。他们赌咒发誓再也不吃人,再也不去兴风作浪,危害人民了。他们还送给顿珠许多宝物,单单大珍珠就不少,其他宝玉、玛瑙、珊瑚、翡翠不计其数。。龙王让王子闭上眼睛,想自己愿意去的地方。王子顿珠心想:“我想去看望师傅,也不知他老人家怎样了!”念头一动,只听耳边水响,不一会儿睁开眼一看,果然已来到山洞里。只见师傅端端正正地坐在蒲团上念经哩!王子轻轻地叫一声“师傅!”老喇嘛抬起头来,一看是他,心中又惊又喜,禁不住昏了过去。顿珠连忙用檀香水洒在他的脸上,师傅才又苏醒过来。老喇嘛说:“难道是在梦中相会吗?”顿珠把自己的经历都告诉了师傅,还把从龙宫里带来的珠宝都供奉给了师傅。师徒二人经过这一场磨难,更加亲热,真是食则同器,坐则同席。
高恰国王见顿珠被扔下湖以后,果然国内太平,谷物丰收,心中老是觉得对不起老喇嘛。便派了大臣曲白巴白到山上迎请老喇嘛进宫供养。老喇嘛无法回绝,又舍不得把顿珠一个人放在山里,可带了去又怕被国王认了出来,发生危险。最后让顿珠戴上面具,说是脸上被毒蜂螫了生了疮,见不得风,装作是自己新收的徒弟,带到宫里去了。到了王宫,国王对他们师徒二人十分恭敬,供养也很丰足。过了四天,也没有谁认出顿珠来。第五天大早上,师徒二人陪着国王到屋顶阳台上去散步。这当儿,公主手捧着象牙等珍物上来供养喇嘛,请喇嘛加持祝福顿珠王子早日超升天界。忽然一阵风吹来,把老喇嘛的帽子吹落地下,顿珠连忙去捡帽子,谁知刚一弯腰,自己的面具却掉了下来。大家这才认出原来就是顿珠。那公主一把抱住他,呜呜咽咽,哭得好不伤心,旁边的仆人、喇嘛、国王也很凄惶。这时候,老喇嘛才把顿珠王子的身世、经历,一一详细说明。国王高恰遂决定让公主与顿珠结婚。
不久,国王高恰就把王位传给他,自己跟着老喇嘛学佛去了。顿珠王子真正做了国王。又过了两年,顿珠还是时时刻刻想念弟弟顿月,怎么也放心不下。他带了很多大臣、仆从,骑着大象、骏马,带着各种武器、干粮、钱物,装作旅行的样子,向过去所走过的地方寻找,但仍是无踪无影。一路上,顿珠帮人们做了不少好事:开河道,搭桥梁,发布施,修房屋,因此,人们都知道国王到了哪里。这时候,有个乡民来报告说:“山里头有一个奇怪的动物,长着人样的身体,遍体白毛,成天跟猴子在一起生活。”顿珠听了,心中一动:“莫非就是我那苦命的兄弟顿月吗?”连忙问乡民这动物在什么地方,自己吩咐大臣、仆人在这儿等候,自己则随同乡民前去寻找。他们一路翻山越岭,跨水过河,走到森林深处,只见那个人形的动物,正从树上摘下些果子,摆在石板上叫唤:“顿珠哥哥!你在哪里?顿珠哥哥!你在哪里?”顿珠听见弟弟这一声声的叫唤,像针一样刺到心中,止不住地流下眼泪来,大声答应说:“顿月兄弟!我在这儿,哥哥在这儿!”顿月惊愕了一会儿,直奔过来,扑在顿珠怀里,兄弟二人拥抱得紧紧地失声痛哭后,又笑起来,分不出是高兴,还是悲伤。
二人一同回到宫里,把这些死而复生的经过情形讲了一遍,人们听了都很叹息。兄弟二人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谁知支须大臣心怀嫉恨,勾结外地的强盗前来进犯。顿珠、顿月二兄弟领兵去攻打,把支须等人打得落花流水,逃窜边荒而亡。
后来,兄弟二人非常想念父母,就带兵回国去看望父母。国王巴拉德娃,年纪已经很大,再加上老年失子,心中非常悲苦,常常流泪,祈求儿子们宽恕,生活非常凄凉。忽然听说北方国家率领军队前来,他的心中十分惊惶,可是自己却没有军队可以抵抗,正在焦急,忽然见来到王宫的军队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天天念叨的两个儿子顿珠和顿月。父子三人抱头痛哭,把这许多年的遭遇都说了一遍,不免又惹起一阵伤心,好在大家都已会面,便转悲为喜了。后来,巴拉德娃把王位传给顿月。顿珠仍回高恰去做国王。兄弟二人一直和睦友爱,直到老死。
戏曲分类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锡金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藏戏的藏语名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此外还有《日琼娃》、《云乘王子》、《敬巴钦保》、《德巴登巴》、《绥白旺曲》等,各剧多含有佛教内容。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装,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每年的“雪顿节”是藏戏班子纷纷演出的日子,故雪顿节有“藏戏节”之称。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